一数全壁,共是三百六十四个图形。暗忖:"这图解分明按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怎么缺少一个?"四外相看,又无残缺之痕,再四揣摩不出。左右看了数遍,突然竟悟出图像自东壁起始,为第一幅,其它依次相连。心知反正无师之学,全仗自己用心试习,虽不深知玄妙,且试试再说。
便决计从东壁许多图像起,照样练习起来。起首是一连十二个人形的坐像,俱都盘身而坐朝前,第一幅两手直向膝头,一目垂帘内视,首微下垂。
第二个头略直些,神态安闲,面容微笑。以下的十个坐像,俱都相同,身姿看不出有甚不一样处,仅壁画上身形勾画略有不同。路云生知道此是坐功次序,全观四壁三百六十四个图像,飞潜动静,无一雷同。
这起首十二个,除头一个头略俯,算是坐功起始,调息时的姿态外,后面这十一个既无甚姿态,仅是静身盘坐,要它何用?心中虽然不解,暗思前辈飞升真人,定有深意在内,只是自己境界浅薄,没有领悟出它的妙处。
定了定神,上下仔仔细细察看这十一个图像的不同之处。见除了面貌胖瘦、身材高矮不一样外,不论姿态相同,就是连衣着和那衣纹都是一个样式画出似的,想不出因何道理。暗思一阵,放下心来,不在穷究起因。心想这一十二幅图解定是含有深意,不定是当初真人特意画下图解,是为考验后辈弟子所用。
环视壁上人形,一共不足二十,除开始十二个有衣冠外,余者均是赤着身子,暗想所料或者不差。想了想,把心意一定,下定决心按壁上这十二图像,一一学起,考验一下只身定力,也可避免无意之中打扰道长前辈静修。
路云生按自身主意,不问三七二十一,竟从头一图学起。此意一定,气运自来,日子一久,自可从中悟出玄门上乘大道。他天资并非聪慧,但却心神坚毅,打定主意,反倒走入正途,为以后减少许多磨难,只因此是修道途中各自把持的第一要诀。等把壁间图解学完,悟出玄门上乘大道,自会明白此间道理。
轻身跳起,落在东首第一个石柱之上,盘身而坐,正面看向石壁上第一幅人像。路云生把玉山派心法已是练到绝顶,真气浑厚,心知真气修炼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极易走火入魔。而这石壁图像一无注解,又无经脉穴位和真气运行注示,一时无法入手。
随后双眼看向石壁图解,仔仔细细看了数遍,先是身形姿态,再观面容神色,最后查其服装和那衣纹,一一熟记在心。随后两手直向膝头,一目垂帘内视,首微下垂,全身放松,平神静气,身姿和壁上图解相合。因壁上图解无真气运转,路云生也不强运真气,保持丹田真气柔和安顺,使其自行在经脉运行。
此处白阳图解是道家玄门上乘之功,最是契合修道真意,乃道家修炼筑基之正法,因故入门前一十二式就是静功。静功本由“听息”、“观光”入手,入静之后,聚合性光。虽为修“性”,却要入命,性命相合方为上乘,此中奥妙,极为深刻。
山高云霄,此时洞中安静,路云生盘坐石柱,心神渐渐沉静。双眼缓缓下垂,口中舌顶上腭,鼻息自然。耳边声音响起,先是远处传来洞外高空罡风呼啸,接着是洞中流泉涓涓之音,二者交互而来。声音时近时远,萦绕耳边,响有半个时辰,声音渐渐低垂,方凝神内注,专心养静。
打坐有一个时辰,路云生缓缓睁开双眼,向石壁看去,第一幅人像的图中精义已是若有所悟,但觉双耳轻灵,仿若御下一层隔膜。起身下了石柱,悄然向外行去,不敢打扰道长练功。
因悟图中妙处,一连三日路云生修完自身早课,均在第一幅图像前打坐入静。渐渐感到双耳灵敏,听觉大增,能听远处细微声响,辨别声音发自何处。
因觉第一幅图根基已是稳固,第四日,路云生径直来到第二幅图像前。纵身上了石柱,正身而坐,详细查看第二图图像,见图像除个头略正些,态甚安闲,其它均和第一图一样。
路云生依图行功,等心神渐渐沉静,然突然“砰”的一声,在耳边炸响,路云生心无所动,一意静坐,随后一阵规律的砰砰之声,方明是自身心跳。其声在耳边响有半个时辰,声音方逐渐隐去。
于是两耳返听于内,听自身呼吸出入之声。随着一呼一吸,慢慢似听非听,不着于呼吸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顺其自然变化,丢去自身意念,不去强行支配。渐渐呼吸出入,其声渐微。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好是连呼吸也似乎不存,逐渐进入“入静”的境界。
待回过心神,已是过了两个时辰,路云生但觉心中清净,呼吸缓慢轻细,暗思:“今后若是江湖行走,定会不易被人发觉。”
第二幅图解路云生练了数日方罢,直到垛实根基,呼吸之声若存若亡,方始明悟,这前两幅图解真意是为“听息”,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使人入静。
听天地山川之音,听自身心跳之音,两耳之内,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随后听自己呼吸之气,做到心息相依,杂念全无,呼吸声若存若亡,到达“入静”之境界。
接连几日,路云生勤于练功,连饮食都顾不得用,有时胡乱吃些,聊以饱腹,随后照式勤练不已。
路云生站在石壁图解前,以下的十个坐像,俱都相同,一时看不出有甚不同之处。虽是不明其意,根据修行前两幅图解的心得,只需按图修习,自会领悟妙理。也不再细想,盘身坐在第三幅图像面前,细细而观,调整自身姿态与壁图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