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大明殇 第五章 张献忠屠舒城

李自成先打开封、又打南阳,一直以来,可以说是忙得不亦乐乎。那么,在这段时间里面,张献忠又在干什么呢?请原谅我在这里的时候,又插着讲一讲张献忠,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这段历史中没有办法绕道而行的一个角色。

首先这位张屠夫的知名度实在太高,明末的农民起义者光是首领就有百人之众,什么闯塌天、射塌天,这个王、那个王的,光是称孤道寡的人数就比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还多。但是后世流传下来,名声大的也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李自成,一个是张献忠。这两个人简直可以说是明末起义大戏中的反一号和反二号。所以,我讲李自成的时候,顺便还得把张屠夫捎上。

李自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进了北京城,作为一个革了崇祯皇帝老命的人,闯王在历史上没有名气是说不过去的。

张献忠为什么出名呢?因为杀人,杀人如麻,有人管这个人叫张魔王,我觉得有些抬举这个人。所以,我给他起个外号叫张屠夫,因为相比魔王来说,张献忠是很不上档次的。

崇祯十五年正月十一,张献忠先是打下了潜山县,紧接着在二月份的时候又打下了全椒。然后时间就到了四月初三,张献忠打下了舒城。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这个时候李自成正好第三次包围开封城。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张献忠打舒城和李自成起初两次打开封,在作案手法上是有相似性的——都是地道战。从城外挖地道挖到城里,从而将堡垒从内部破坏。正因为其手法相似,所以结果不相似的话也有些说不过去,张献忠的地道刚挖了几个洞,立马就被胡守恒给堵上了。当时胡守恒是舒城的编修,官不算大,在那个时候名气自然也算不上大。但是他祖先不得了。这位胡守恒先生是宋朝胡瑗先生的第二十一世孙。胡瑗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理学家,文学巨擘。世人称为安定先生。

当然,胡守恒堵上了张献忠的地洞,张献忠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否则,连张屠夫这个外号都对不起了。所以,在张献忠攻打下舒城以后,他很残暴地给了胡守恒几十刀。

张献忠攻下了舒城以后,还给舒城改了一个名字,叫得胜州。当然,给攻下的城池改名字,也不是张献忠头一回做的事情。平心而论,张献忠的文化水平实在是太差,这个名字起得也实在是很拙劣。因为舒城确实算不上是什么耀眼的城池,相比李自成打开封一打就是半年,张献忠才用了三天时间打下的城池,这样的城池战略地位和军事地位能有多重要,可想而知。但是,张献忠却给这样的城池取名叫得胜州,张献忠志向和胸襟,就可见一斑了。

张献忠四月初三攻城,四月初六就攻下了舒城。可以说明张献忠实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的。

攻下了舒城以后,张献忠休息了两天。说是休息,其实也不是很准确。因为在这两天的时间里面,张屠夫依然在忙着杀人。

先是杀胡守恒,这个之前已经提到。在张献忠的眼里,胡守恒应该算是一个很不识时务的人,竟然敢和张屠夫硬碰硬,简直是找死。张献忠在四月初三的时候把自己的劝降书射了进去,然后胡守恒先生表示自己看不惯张献忠这号人,确切的说是看不起这号人,所以张屠夫的劝降书就被胡先生像是挂尿布一样挂在了城门楼子上面,把张屠夫恶心的不行。我们要知道一点,那就是胡守恒先生是书香门第,安定先生的后人。家学渊源和文化风气一直从北宋熏陶到了大明,老子英雄儿好汉——胡守恒先生自己本人也是崇祯年间的进士,顶尖的知识分子。你张献忠一个文盲写的劝降书,文采不说,简直是狗屁不通,老先生没有拿去擦屁股简直是抬举了张屠夫。

于是,张献忠满怀着对知识分子的仇恨将胡守恒杀了。

他觉得还不能泄愤。

于是,抓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这个人,叫韩光祖,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个读书人。既然是读书人,张献忠是很残忍的。可能是张屠夫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在旧社会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张屠夫的造反精神十分的强烈,动不动就要革人家的命。而对于知识分子,张献忠基本就是能杀就杀,杀累了休息一下再杀,总之,一革到底。知识分子碰上张屠夫,下场基本就只有一个,死。而且,死的惨不忍睹。

韩光祖不仅自己被张献忠分尸,不是死后分尸,而是活着被分的尸,连家里人也不能幸免。妻子张夫人投火而死,儿媳妇李氏和一个妹妹、一个女儿,投井死。他的儿子有一个小妾,此刻已经怀了孩子,因为有了身孕,可能是为了给老韩家留下一点骨血,于是就没有投井。

惨重的教训教育世人,在张屠夫的面前,简直就不要心存任何幻想。因为要等张屠夫人性爆发、大发慈悲,简直是太阳要从西边出来。于是,这位小妾的肚子被剖开,胎儿被取出来,在韩家人里面死的最惨。

当然,不是最惨。

因为,接下来张献忠在呆在舒城八个月里面做的事情,才叫一个惨绝人寰。

一言以蔽之吧,张献忠在舒城八个月,只做了一件事,杀人。

整整八个月,舒城经过张屠夫的杀掠,房子茅舍人烟,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片白地。

我很感谢张献忠这样的人最终没有造反成功,天意昭昭,一盏明灯高悬在举头三尺,天道和仁义有时缺位,但终究会来到。

历史不会永远是毫无来由的杀戮,当黄沙退却以后,总会回归世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