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策从玄珪处归来的时候,碰上了李岩和他迎面相撞。
李岩道,“先生可是从玄军师那处过来?”
宋献策一怔,心里寻思难道大王和李岩也说了这个事情,又觉得以大王的习性以及对自己的信任,不至于把这件事情再告诉一遍李岩,正是觉得狐疑的时候,于是沉默不语。
李岩一眼看出了宋献策心中的狐疑和不解,“先生不要怀疑,大王并没有和我说什么”
“哦?那将军如何得知我去过玄珪处?”
李岩道,“此事不难理解,军中因为罗将军和贺将军分马的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今日先生一回来,大王便召见了先生,说的便是这个事吧?”
宋献策在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点点头,“不瞒将军啊,我方才就是劝说玄珪去了,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玄珪能够把我的话带给罗将军,更希望罗将军能够听进我的话啊!”
李岩摇摇头,叹息道“先生一片好意,只怕是会付诸东流了”
宋献策不解,“为何?”
李岩道,“那玄珪是何许人也?罗汝才又是何许人也?”
“将军请明讲”
李岩道,“玄珪者,权谋之士也,罗汝才,骁悍之主也,此二人聚在一起,怎么可能会因为先生的片言片语就放弃分兵了,反而先生这一去,他们必定会有所防范的,到时候,他们在明处,我们在暗处,咱们再想动手就难了!何况罗汝才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今他有了贺一龙给他吆喝,势力不可小觑,先生这一去已经打草惊蛇了!”
宋献策这才幡然醒悟过来,“是也是也!将军不说,宋某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只是现在这种情况,该是如何才好!?”
李岩沉思片刻,道“如今罗汝才做大,已经成为尾大不掉之势,好在罗汝才此人平时骄奢淫逸,好酒色犬马,与部将多有间隙,只好从内部攻破了,而且要快,越快越好,如今我军即将渡过长江去湖南,在渡江之前必须解决这件事情”
解决,这两个字,在中国语言体系之中是有两层含义的。第一层应该可以理解为把问题搞定,第二层可以理解为把人搞定。李岩所谓的阶级完全属于第二种解读,所谓解决,就是解决罗汝才和贺一龙等人。
宋献策无法不赞同李岩的意见,因为李岩说的完全是正确的,这种情况之下,自己希望的和平解决确实是十分天真的,但是同时他又替罗汝才和贺一龙二人觉得惋惜,罗贺二人对于李自城的攻取天下是立下了功劳的,虽然罗汝才此人好色好酒,但是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因此无论罗汝才在生活方面有一些不检点,李自成都能容忍他,可是现在这二人却做出了一件让李自成无法容忍的事情,只能说是脑筋犯糊涂了。
宋献策直摇头叹息。
李岩看出了宋献策心中的惋惜和无奈,道“先生莫恼,常言道,天作孽,有可为;自作孽,不可活,此事是罗、贺二人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宋献策长叹一口气“善骑者坠,善泳者溺啊,这二人要是不去碰雷池,也就没有这回事了,只可惜啊,旁边没有个人给他出谋划策,玄珪此人,见识还是短浅了一些,身为谋士,不为主出良谋良策,最终竟让主进入悬崖峭壁之间,可恨,可恨啊!”
宋献策于是同李岩一起回见闯王,闯王对于李岩一语道破的睿智而感到十分的赞赏,李岩向李自成建议对于贺、罗二人应该采取内紧外松的法子,等他们自己露出马脚,再一鼓作气杀之。
闯王问李岩“如何等他们自己露出马脚?”
李岩回道“闯王可知道春秋时期齐王伐弟的典故?”
李自成摇摇头,“孤不知”
李岩继续说道“齐王有一个弟弟,一贯骄奢淫逸,图谋不轨,有一次,有人来告诉齐王,说他的弟弟正在国内练兵,希望楚王早作防范,先下手为强,齐王没有回应,而是去找到了管仲。管仲告诉齐王,不要轻举妄动,如今齐王之弟弟虽然练兵是事实,但是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要去造反,如果一旦讨伐,国中恐怕有人不服气,不如再等等的,等齐王之弟造反迹象显露出来,再去讨伐,到时候就是兵正理正,天下之人就没有人敢去不服了。齐王于是采纳管仲的建议,表面上对此不做声色,暗地里面却联合王公贵族,整合军队,一等其露出马脚,便一举歼灭。”
李自成听李岩说完,恍然大悟:“将军之言,孤已经完全懂得!就依将军之计,我们内紧外松,只等罗汝才和贺一龙露出反相,再一举讨伐。”
李岩点点头,道“大王从善如流,属下十分钦佩,在此之前,属下还要去做一件事情!”
李自成道,“何事?”
“上兵伐谋,属下认为不论是为大王计还是为天下计,此事最好能够不流血而解决,因此在下希望能离间罗汝才以及他的部将,让他成为光杆司令,这样一来,我们或许能够兵不血刃地处理好这件事情!”
李自成有些犹豫,“先生之计果真能成是最好,但是罗汝才的部将怎么会听将军之言呢?”
李岩对此似乎十分自信,“大王,这就要看怎么做,怎么说了。大王若是信得过李岩,请借大王令箭一用”
李自成稍微狐疑了一下,便取出了令箭,问道“将军要令箭做什么?”
李岩道“关键时候,这支令箭便是最有利的说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