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士泽首先拍手叫好,他虽读不懂这诗,可总认为顾盈和顾芊姐妹作的诗一定就是好诗。
接着其余的人也纷纷鼓起掌来称赞了几声,连那些登科的士子们也说是好诗。
顾兰却不以为然,借花谢花落,感叹年华易逝。
古往今来,早就被文人雅士写遍了。顾盈此诗,无新意象、无新意境,用字、用词、用韵也是平平。
她真不知那些称赞之人腹内有多少诗书,这样一首普通的诗,根本就入不了她的法眼;
前一世,顾五小姐也认为顾盈是个颇负盛名的才女,如今看来,不过是个精致的纸老虎罢了。
因此在众人的一片赞美声中,她偏要发表不一样的观点:
“二姐姐这种诗,兰儿随手翻一本诗集都是一大堆,可见姐姐真是饱读诗书啊。”顾兰谑笑着。
顾盈本来极为得意,听顾兰此话就是说她的诗无甚新意,并无出彩之处。就是成心来拆她的台的。
可碍于这样的场合,她又要保持端庄有礼,只好忍下了一口气,
她怒目一瞪,对顾兰说:
“五妹妹好大的口气,我倒要看看,妹妹等会能作出什么诗来!”
顾盈认为,顾兰也不过虚有其表,每日荒废时日,以往连韵脚都凑不齐,量她也作不出什么好诗来。
方楚云见这个顾兰又冷不防地杀出来,此刻的心情与顾盈差不多。
不仅她,其他家族的夫人也都在一并看着,顾兰故意让顾盈难堪,其他夫人也都看在眼里,难堪的还有她自己。
宋景熙端坐着,静静地聆听着顾盈的诗和众人的评价,再听顾兰的话,一直微笑不语。
顾兰再次让他惊喜了,以她的点评来看,其诗才必定也精妙绝伦,不同于俗。
杜逸潇对作诗作文向来没什么兴趣,顾盈作诗的时候,他一直让明路给他掰桔子,不过听到顾兰冷不防冒出一句话,又提起了不少兴致。
而江芷若、顾芊等人显然很不服气。
待琴声又起,轮到了冯家的小姐冯无双,按照规矩,她既可以在前一人的题目上继续题诗,也可以另起一个题目。
冯无双也选择了“桃花”为题。
冯无双是个娇滴滴的小姐,生性比较胆小多愁,看到桃花飘飘零零,不禁感伤不已。她便开口题了一首词:
“十里桃红春又回,桃花醉在春风里。三生石上等,丛中独酌杯。
前世今生缘,今世续前缘。情深叹缘浅,奈何无处言。”
言罢,便抬袖掩嘴,将杯中的酒一点点地饮了进去。
鹤桂酒酒性较烈,一杯下去,冯无双脸上便起了一片绯红,惹得在场的男子都禁不住多看了几眼。
冯家的夫人对自己的女儿十分满意地点点头。
旁人都称赞道,诗美人更美。而在顾兰看来,冯无双此诗确实比顾盈的诗要略胜一筹。
胜在取境新奇,但却仍落于窠臼。也是寻常女儿的闺阁之叹罢了,格局过于狭小。
连着几次酒杯都碰巧落在了女眷的面前,徐雪凝也有些紧张。
她实在不擅长作诗,一旦丢了脸,回家以后,肯定会被徐舒辰好好教训一顿的。更何况陈书桃也在看着,她可不想在一个继母面前丢脸。
她松了一口气,酒杯恰巧从她面前流过,停在了顾兰跟前,这次终于轮到了顾兰。
众人的眼睛都盯着她看,但大多都是等着看她出丑的,京洲城中谁不知顾家五小姐是个草包,刚刚竟敢口出狂言。
连公子们都称赞的诗,就她一人妄加指摘。
顾兰不慌也不忙,纤纤玉指捏着酒杯,食指轻轻地叩击着透明的酒杯。
抿过一口,诗性便随酒兴而上,她用清脆而悦耳的声音吟咏道:“
绯桃一树独后发,意若待我留芳菲。
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来何迟。
无情草木不解语,向我有意偏依依。
群芳落尽始烂熳,荣枯不与众艳随。
含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盛开比落犹数日,清樽沿可三五携。”
说完便将剩下的鹤桂酒一饮而尽,并豪迈地将空空的杯底亮与众人。此诗一出,在座的各位都禁不住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暗暗思索着什么。
连山腰间的琴声,也没有马上继续下一轮的演奏。
也难怪,众人吃惊。顾兰这首诗相比于前面两首,实在是太过于惊艳了。立意新,取境新,感情新。
独具风骨,别具一格,意味深长。与前朝的诗词大家相比可以说都毫不逊色。
顾兰在心里窃喜,顾盈挑了这个题目,刚好她有所准备。
她大梁国诗才何其多,吟咏桃花的更是不在少数,最出名的要数陈修的诗,她只需要挑一首比较出彩的背诵出来便可。
有现成的可以取,她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她穿越过来的一大好处。
这时的品评官细细咂摸着这首诗的意味,便急急地将诗作抄录下来。并点评道:
“才高词美意悠远,清新不落窠臼。”
显然大家都这首诗评价都远远高出前面两首,宋景熙、杜逸潇脸上笑意更浓。陆明俊,徐舒辰等人吃惊不小。
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她吸引了过去,让顾芊江芷若等人又暗暗咬牙切齿。
她们今日本就是要来出风头的,可顾兰非要三番五次地强出头,还装作一派风轻云淡的样子。她们真是看不惯极了。
连林月霜也得了不少恭维,一些夫人们虽然不懂诗,但品评官都给出这么好的评价了,那肯定是极好的诗了。
林月霜很谦让地一一回应,她都觉得惊奇,什么时候顾兰竟有这么好的诗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