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壮吾滞留北平的那些日子,他的双胞胎弟弟谢壮尔却正在东满一个叫牡丹江的地方优哉游哉,流连忘返。去牡丹江的行程是杜代司令亲自安排的,其用意是让谢壮尔这个不是在上海就是在重庆高高在上的富家公子亲眼看看东满解放区以及那里美丽的北国风光。
谢壮尔没有想到,在牡丹江遇到的许多事情,影响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
杜代司令特别指示牡丹江方面,由他以前的警卫排长老杨专程陪同这位重要客人。杜代司令之所以指定老杨陪同,一则为了保密,老杨是个口风很紧的人;二则因为老杨是谢壮尔哥哥谢壮吾在山东解放区时的老战友,会对这个双胞胎弟弟感情深厚,会格外关照。
一下火车,老杨就直接奔到他面前,叫出了谢壮尔的名字,打量了半天,用浓重的胶东口音说:“你跟谢副官一个模样。”
老杨与护送过来的人交接之后,就领着他坐上一辆马车,一路上都跟他谈谢壮吾,说:“初入东北时,你哥哥差点也来牡丹江工作。”
牡丹江是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由苏联红军解放的。抗联干部组成的队伍随之解散了伪东满牡丹江市公署,成立了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维持会和卫戍司令部。随后延安高级干部团到达牡丹江,团长张闻天担任中共中央驻东北及牡丹江地区代表。但一开始面临匪患猖獗的严峻形势,由于牡丹江森林密布,河湖交错,地形复杂,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张闻天特别致电刚刚组建的东北人民自治军,要求在从山东过来的军事干部中抽调精干力量,负责剿匪工作,说:“我们要保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东北人民自治军最早拟定的名单中有谢壮吾,他知道后也表明了服从组织的态度,并且开始了解牡丹江的基本情况。但最后时刻,当时的杜副司令当着张闻天派来的代表的面,把谢壮吾的名字画掉了,而且态度坚决,说:“告诉张闻天同志,此人我不会放他走。”
杜代司令换了另一个顶替谢壮吾,也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人,警卫排长老杨。
老杨也是1945年秋天从山东渡海过来的,其时二十五岁还不到,因为长了一脸的络腮胡子,大家都叫他老杨。
谢壮吾虽然没有去成,但由此对牡丹江这个地方留有了深刻印记和美好想象。临别之前,谢壮吾把安德烈送给他的一把崭新苏制手枪赠予了老杨。老杨会双手使枪,枪法又好,一直就很喜欢枪,谢壮吾连同枪套给了他,说:“红粉赐佳人,宝剑赠烈士。”
虽然那时谢壮吾所指的烈士,并不是老杨后来理解的烈士,但一语成谶。
1950年夏天,谢壮吾从上官查到的资料中获知,老杨于1947年初牺牲在牡丹江专区的新林县。他捂着脸沉默许久,欲哭无泪,向上官问了许多关于牡丹江的问题。
无所不知的上官谈起牡丹江,也仿佛身临其境,其中许多知识性的问题,谢壮吾闻所未闻。
如同之前,谈话一开始,上官总是像老师向学生提问那样,先问一个问题,而且问得比较突兀,常常把人问住了。他问:“唐朝的时候,牡丹江属于哪个国家?”
对此,谢壮吾并没有被问倒,因为这个问题,他在哈尔滨的时候就知道了肯定的答案。
张闻天与人民自治军交涉的来往电文中提到过“渤海盛国”四个字,以期引起重视。杜代司令当时语调有点讽刺,说:“什么渤海盛国,牡丹江就是牡丹江。”
谢壮吾还是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渤海国。”
对于谢壮吾的回答,上官是满意的,却并不感到过瘾,于是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了更深入的、让人感到生僻的解答。他如同一个充分备课的老师,摊开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全国地图,指着黑龙江东北部的地名、山川、河流等,神情自豪,有理有据,强调了渤海国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一是渤海国与唐朝往来密切,广泛接收和吸纳了中原文化,汉字是渤海国的通用官方文字;二是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与唐朝相近,并一一举例;三是位于牡丹江畔的首府叫上京,其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
假如在课堂上,这一定会引起掌声。上官讲得动情,手掌抚摸着地图,充满感慨,说:“这里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天经地义,谁也夺不走它。”
尽管后来上官说得比较学术,谢壮吾仍然听得入神,恍然大悟,真切地认为自己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上官还没尽兴,说完才喝了一口水,用手指画出了渤海国大体形状,其经纬度,统辖的地域,从更大范围看,牡丹江处于东北亚中心位置,东南是海参崴,西南是长白山,西是哈尔滨,说:“当然最有名的是镜泊湖。”
谢壮吾点点头,他知道镜泊湖。
虽然上官自己也从未去过牡丹江,更不用说去过镜泊湖了,但他还是替谢壮吾感到惋惜,说:“你不去牡丹江,没有饱览镜泊湖风光,真是可惜了。”
真正去了牡丹江,饱览镜泊湖的是弟弟谢壮尔。
当谢壮尔站在镜泊湖畔,在陪同他的牡丹江专区警卫排长老杨那里得知,他哥哥谢壮吾没有来成牡丹江的事,他说了同样一句话:“他不来牡丹江,没有饱览镜泊湖风光,真是可惜了。”
当晚他们住在水文站的木屋里,亢奋的谢壮尔未能入睡,趁老杨睡熟之际,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长信。
这封信是写给远在重庆的陶含玉,在信的末尾,写下“深夜,在镜泊湖畔”。
他把信折叠好,希望找到信封,心想如果能找到地方寄出,他将陆续写出许多封。
在这封写于镜泊湖森林木屋的信中,他大大称赞了镜泊湖这座世界最大的高山堰塞湖,描述湖光山色,有火山口的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等历史人文景观,原始天然,风韵奇秀,山重水复,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和最亲爱的人一起,重游此地,云云。
老杨半夜起来,问他在写什么,谢壮尔仍然沉浸在对陶含玉的思念之中,目光含泪,说自己在给妻子写情书,说:“你可以看。”
老杨不太识字,但他看了几眼,他相信只是情书,于是放了心,把信还给了他,说:“先留着吧,反正没地方寄。”
第二天,他们在水文站吃了早饭。水文站只有一个叫多田的日籍工程师和他的中国妻子。多田在水文站已经二十多年,记录了大量的资料,每个月定期寄回日本的一所大学研究所,从无间断。日本战败后,他非但没有回国,反而把住在牡丹江市区的妻子接到镜泊湖,作长期留下去的打算。
中午阳光明媚,多田脱下宽松的和服,一头扎进碧湖水里游泳。谢壮尔看着心痒,脱了衣服也要下湖。老杨上前,看着他的雪白身体,阻止说:“你哥哥身子骨比你强壮。”
谢壮尔展开双臂,说:“我哥哥说我是浪里白条。”
老杨嘿嘿一声,说:“你哥哥说过,你们从小就会在浅水池里玩耍。”
谢壮尔显出自得骄傲的神情,辩驳老杨的话,说:“我们上海人当年经常游苏州河。”
老杨不知道苏州河,说:“这里不是南方的河。”
这时多田上岸,帮谢壮尔证明,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河,水很深,用于航行,说:“我看过八百壮士的电影。”
谢壮尔一听,顿时觉得找到知音,大谈当时他偷偷拿出家里的单筒望远镜,亲眼见到女童子军杨慧敏身上裹着国旗游过苏州河,给国军送旗助威,说:“上海连女孩子都能游泳。”
后来在多田的支持下,老杨同意谢壮尔下水,但不许游远。
谢壮尔跳进湖里,果然水凉浸骨,扑腾了一阵子后连忙上了岸。多田又游了好几圈,穿好了和服,在一片泛黄的草地上躺下,叫妻子送来一瓶清酒和几条烤得半生不熟的鱼,与谢壮尔和老杨一边喝酒一边交谈。
谢壮尔望着湖面,虚心讨教了一些问题,并用笔记录下来。多田兴致勃勃,详细地跟他作了讲解,而且讲的都是谢壮尔喜欢听的数据。镜泊湖南北长45000米,东西最宽处6000米,最窄处300米,最深处70米,水域面积79.3平方千米,蓄水量约16亿立方米。说起水位年内变化的特征,又是一连串数字。八九月份是镜泊湖水位最高的时候,有350多米,最低水位多出现在三四月间,但也有340米,多年平均水位为347.95米。
谢壮尔记下了所有的数字,他心想真正的旅行家就应该这样,不仅欣赏景观,关注风情,还要像西方的旅行家那样,有科学的态度,比如用数字的方式描述你看到的景色,让别人了解更多的知识。
他一边记录,一边鼓励自己,说:“我会去更多的地方,比别人知道更多。”
多田称赞了他,说:“共产党有你这样的人才!”
老杨一旁听得不耐烦,开始闭目养神。
多田指着远方,说:“大好河山啊!”
老杨睁了睁眼睛,说:“那也是我们中国的!”
多田嘀咕了一句类似东亚共荣的话,接着一口气讲了下去,使听者谢壮尔很快就对东满的山水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准确的概念。
镜泊湖水源于牡丹江,牡丹江发源于长白山牡丹岭,镜泊湖距牡丹江源头约3000米,落差达750米。镜泊湖水系包括大小30多条河流,呈向心式汇入湖中。这些河流多属山溪性质,水流湍急,径流集散速度很大,具有含沙量小、年径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冰期较长等特点。
讲到这里,多田停了停,说:“可惜了。”
谢壮尔心想,多田作为一个日本人数十年扎根于此,对此一山一水如数家珍,确是敬业而又精明,不禁心生敬佩,但对多田说可惜了这话的意思感到不解,问他:“什么可惜了?”
多田脸上掠过一丝奇怪的笑容,说:“你们中国人没有利用好。”
老杨一直在听,这时反应很快,站了起来,说:“现在回到中国人民手中了。”
多田不想引发争论,不反驳也没有赞同老杨的话,只是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英语。老杨一听,有些生气,放下酒杯,回到了木屋。
谢壮尔也觉得多田这句话太傲慢,收起了对他的敬佩之情,用英语跟他交谈起来,问他为什么不回到日本去。
多田没想到谢壮尔会说英语,而且口音纯正,顿时神情紧张,猛地喝了一杯清酒,似乎给自己压惊,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已经是中国人了。”
谢壮尔感到多田的气焰只是稍稍被压下去一点,还得继续打击他,于是又问他,日本人为什么对镜泊湖的水文资料这么感兴趣,有什么目的?
多田看着他,认真地想了想,但最后只是轻描淡写,说:“科学研究。”
谢壮尔哈哈笑了起来,指出多田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间谍行为,说:“水文资料是战略情报。”
多田脸色变了,笑了又笑,以缓解气氛,过了好久,才说:“你不像共产党。”
谢壮尔想说明自己的身份,说明自己在国民政府军委会工作过,但又怕多田会告诉老杨,因为老杨再三吩咐过,为了确保他哥哥的安全,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暴露自己,他现在的身份是谢壮吾。
他作自我介绍,说:“我是民主联军总部的副官。”
多田眨了眨眼睛,好像不太相信,但没有多问。因为谢壮尔刚才指出了一个会给自己带来极大麻烦的问题,令他深感紧张,他脸带微笑,称谢壮尔为首长,说:“确实是科学研究。”
谢壮尔因为有求于多田,没有再为难他,问他现在获取的水文资料是怎么邮寄的。
多田松了口气,神态突然变得殷勤,但看到老杨在木屋里面注视他们,又改用英语,轻声告诉他,自己每个月去一次牡丹江,通过苏联人开办的邮局,经过海参崴,最后寄达日本。
趁老杨注意力有所分散,谢壮尔悄悄把写给陶含玉的情书交给多田,请他把信寄到重庆,说:“上面有地址。”
多田没有多问,也没有拒绝,也许双方默认这是一个交易,他帮助谢壮尔做了这件事,就能相安无事,说:“明天就是我回牡丹江寄资料的日子,不会耽误你和妻子飞鸿传书。”
第二天早上,多田和妻子坐上火车回到牡丹江,却再也没有回来。后来知道,多田一个人回到了日本,他的中国妻子因为间谍罪被人民政府抓了起来。
至于谢壮尔托他寄的信有没有寄出,也就没有答案了。
离开镜泊湖之后,老杨接到电报,由于情况发生一些变化,命谢壮尔暂缓回到哈尔滨,继续在牡丹江休息好,游玩好,至于情况有什么变化,电报里没有多讲。
于是老杨陪着谢壮尔坐着森林火车一直往北,前往五林县的莲花湖风景区游览。此地风光显然不及镜泊湖,本来想一带而过,但中间谢壮尔听说这里曾发生过八女投江的故事,于是向老杨提出,他一定要去看一看她们的殉难地。
到了乌斯浑河边,什么都没有,当地一个年长的渔民,以目睹者的身份,有声有色地把当时的情景描述了一番。谢壮尔听了为之动容,流了许多眼泪,又请老杨帮他点了三根芦苇,当作香火,认认真真进行了祭拜。
谢壮尔从河边回来,心情郁郁,脑子中一连串疑问和愤愤不平。国民政府宣扬了多少抗战英烈,却从没有看到八女壮烈之举见诸报纸电台,没有听到流传于官民口中。因为她们是地位卑下的穷家女子?因为她们是共产党东北抗日联军的普通一兵?因为她们死得太早,太过久远了?谢壮尔想了大半夜,又是难以入眠,借了纸笔,再次给陶含玉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他把八女投江的事迹讲述了一遍,感叹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谱写下英雄的壮丽篇章,可歌可泣,必须让世人知道,希望她通过父亲,呈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认八名女子为烈士,从厚抚恤。
并附件如下: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官兵,由为首者冷云率领,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主力得以摆脱重围。其与日伪强敌展开激战,因其势单力孤,陷困河边,于是抱必死之决心,背水一战,直至力竭弹尽。她们面对日伪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如归,涉入刺骨之乌斯浑河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之口号,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八女名姓如下: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班副杨贵珍,士兵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其中年龄最长者冷云二十三岁,最幼者王惠民十三岁。
信尾发出感叹,说八名女子行为之烈,堪比自己亲眼所见的淞沪抗战四行仓库之八百壮士。
这封信后来从一个叫横道河子镇的地方发出。
在谢壮尔以后的信中是这样描述横道河子镇的:镇的名字来源于横道河子河名,河名来自早年有一条南北道路横穿河流。这里是牡丹江通往哈尔滨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清代,隶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世纪之初,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横道河子划为铁路附属地,因地当要冲,设有铁路交涉分局等重要军政机构,后又将铁路交涉分局改为横道河子市政分局。东北沦陷时期,改设横道河子村,隶属宁安县管辖。光复不久,划归新海县管辖,设置横道河子镇。
1950年夏天,上官在上海对这段文字赞誉有加,评论说:“谢壮尔看起来性格随意,其实严谨、细致,是个能做学问的人。”
而谢壮吾感到难过的是老杨的牺牲。
按照牡丹江专区的指示,由于形势变得困难,老杨临时加入特别小分队,并将驻扎于横道河子镇,因此这次他就留下来。谢壮尔在牡丹江之后的行程,将由其他人陪同。谢壮尔在横道河子镇转了小半天,惊讶不已,这不仅仅是一座繁华依旧的古镇,而且到处都是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充满着浓郁的异国风情,于是他跟老杨要求也要住下来,并指着那座显眼的木制东正教堂,说:“它使我想到了家乡上海。”
从上海老家谢公馆的阁楼看出去,就能看得见一座东正教堂的蒜头顶部。哥哥的师傅安德烈是个虔诚的东正教信徒,曾经有一次兄弟俩跟着他进入过教堂,里面有些阴暗,老牧首长得有些可怕,一脸灰白胡子,眼神锐利,能够穿透你的内心,谢壮尔还因此做了一个噩梦,后来他再也没有进去过。
此时谢壮尔站在边远小镇的木制教堂门口,犹豫着没敢进去。
老杨却径自推开门,先进去看了看,随后出来招呼他进去喝茶。
里面住着一个年轻的牧首,也姓安德烈,他披着一件苏联红军的呢大衣,请他们喝的居然是茉莉花茶。谢壮尔发现他长得有点像安德烈,想起以前安德烈到谢公馆做客,就喜欢喝茉莉花茶,因此并不感到奇怪。
这个像安德烈的年轻牧首说一口地道的东满话,他已经听说老杨将出任横道河子的军事长官,态度更加友好,提出了很多建议,满心希望他能在遏制匪患方面做一些事情,作一些改变。话虽如此,但他仍然感到悲观,认为积累了一百多年的问题,清朝就出现的胡子,日本人没有想过要剿,国民政府又剿不了,共产党有办法,但不会很快成功,哪怕有苏联人帮助也不行,要完全消灭他们不太可能。
老杨听了十分不服,大声宣示不用苏联人帮助,中国共产党自己就能彻底根除匪患,而且不用大部队,只要充分发动群众,一个小分队,几十个钢铁战士就完全可以做到。
年轻牧首似乎被感染,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也是群众中的一员,说:“如果需要我,我会感到很荣幸。”
过了几天,小分队的人陆续到达。老杨急着想走马上任,就动员谢壮尔跟接手的一名保卫干部回到牡丹江,说:“这里马上要打仗,不安全。”
谢壮尔与老杨相处有一段时间了,舍不得离开老杨,希望自己能在横道河子多住些日子,至少到明年春天,而且自己可以在后勤军需方面出点力,说:“几万人马吃住行账目我都不会有差错。”
老杨这时得到情报,几股土匪一时半会儿不敢下山,就同意谢壮尔再住几天,但时间到了必须走,总部首长已经来电催了。
四五天之后,一班火车在镇子上停下,老杨和年轻牧首送谢壮尔上车。谢壮尔看到小分队的人卸下一批苏联红军送的滑雪板,又不愿走了,说:“至少让我学会滑雪。”
于是,谢壮尔又在横河道子留了下来,后来就看到老杨打死一只东北虎的精彩情景,后来又目睹了老杨的牺牲。
老杨原来也不会滑雪,但上手很快,第二天就开始教其他人,包括谢壮尔。接近傍晚的时候,他和老杨滑进了一片树林,险些迷了路。左寻右找之际,谢壮尔看到了一只老虎伏在雪地里与自己对视,顿时吓得一动不敢动。老虎好像并不想吃他,伸开四肢站起来要离开,但走了几步之后,突然转身,向他扑了过来。
事后谢壮尔回忆当时的情景,远看的时候,仿佛是一只假虎,如同在戏台上和大世界娱乐场看到的,是纸和布做的或者是人扮成的,三拳即可以打死。但老虎逼近的时候,看到的是真实的死亡和杀戮。虎口张开,完全能把自己整个儿都吞进去;虎牙像两把弯刀,随时可以插进自己的肚子或者胸口等要害部位,瞬间夺人性命;虎眼是血红血紫的,强烈地表现出将无情对待异类,没有一丝怜悯或者商量余地的那种无比的恐怖。
谢壮尔没有想到自己会死于虎口,几乎空白的脑子中,什么都没有想,只想到自己如果是哥哥谢壮吾就好了。那样,就能重演一出武松打虎的壮举。凭哥哥的力量和拳艺,即使三拳没有打死老虎,至少不会被老虎伤到。
意外的是老虎突然倒地,而且鲜血喷了他的全身。他起初怀疑血是从自己身体里流出来的,直到同时听到两声枪响,他才看到原来是老杨双枪齐发,撂倒了老虎。
老杨举着枪走近老虎,确定老虎已死,又看看周围,观察是否还有别的老虎,最后伸手拉了他一把,说:“我们把它抬回去。”
虎头由老杨全力扛着,谢壮尔只不过是拽住尾巴,两人抬一段,拖一段,快到镇子时,年轻牧首和小分队其他人纷纷端着枪奔了出来。原来他们刚才听到枪声,以为是土匪来了,准备固守镇内,想不到是老杨打死了老虎,于是争先恐后地过来抬虎。镇子上的老百姓听说后,也都各自从家里跑出来看热闹。谢壮尔借助老杨的光芒,得到了许多敬佩的目光和称赞的话语。
老杨本人非常镇定,好像老虎不是他打死的。商量几句之后,小分队对老虎进行了简单的分配。虎肉分给大家吃,每人有份,虎骨带回牡丹江,送给杜代司令,老杨自己只要了虎皮。
晚上人们吃了虎肉,喝了酒,沉浸在狂欢之中。谢壮尔应邀到教堂喝茉莉花茶,趁老杨不在,托年轻牧首帮他寄信,说:“我上海家里的一个朋友就叫安德烈。”
年轻牧首一看是寄到重庆,表示为难,担心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军队现在打仗了,恐怕寄不到重庆。
一趟运送木材的火车在横道河子镇停靠,虽然老杨没再催他,但他觉得自己应该走了。一早,气温急剧下降,但他仍然一个人到外面好好看了看炊烟缭绕中的镇子,然后又写了一封信,向陶含玉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讲到中东铁路,讲到俄罗斯老街,讲到东正教堂,讲到森林覆盖率,讲到草原,当然也讲到了老杨。
这天,老杨追赶袭扰的土匪,一场激战之后,人们在西边岭脊树林里发现受了重伤的老杨,老杨临死前嘱咐,把虎皮送给谢壮尔兄弟俩。
几天后几股土匪合伙洗劫横道河子,谢壮尔跟着年轻的牧首安德烈一路逃向东南,最后进入苏联境内的海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
年轻的牧首安德烈骄傲地说:“你看,伟大的苏联。”
谢壮尔又一次想起了《中俄北京条约》,说:“我们叫海参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