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遼諱
遼人諱例,見於遼陵諸帝後《哀册》,其與劉績《管子補注》本可相印證者,有以下各例:
“光”字,避遼太宗德光諱,缺末筆,作□,見《聖宗欽愛後哀册》。又《聖宗仁德後哀册》有光字,作□,當亦避諱字。欽愛、仁德二後均爲遼聖宗之皇後,《哀册》無一避一不避之理,故知遼代有以古體之字代本字以避諱之例,猶金之依《蘭亭》“崇”字作“崇”以“□”代“宗”也。
“賢”字,避遼景宗賢諱,缺末筆作賢,見《聖宗》、《仁懿》、《欽愛》三《哀册》。
劉績《管子補注》本中所見缺筆改體之字,可知其確爲遼諱之遺者,有賢、緒、隆三字。
“賢”字有缺筆之例,亦有改體之例,缺筆作□□,缺其中筆。此諱例在宋刊書中并不罕見,蓋古避諱并非皆缺末筆。如南宋刊本《後漢書》(百衲本《廿四史》影印本)宋諱中卽有□□、□、□等諸字,皆其例(各例見百衲本廿四史《後漢書》卷末張元濟跋)。又改體作□,乃由草書楷化而成。
“緒”字三見,均缺末筆,中一字鋒芒明晰,其爲避諱甚明,此字爲遼聖宗隆緒諱。
“隆”字作□,或作□,亦或缺筆或改易字體。或以遼代年號有壽隆,以遼人是否避隆字爲疑,然遼人刻石紀年實作壽昌,不作壽隆也。《潛研堂金石文字跋尾·遼靈巖寺碑》云“文云‘壽昌初元歲次乙亥’,按洪遵《泉志》有‘壽昌元寶’錢,引李季興《東北諸蕃樞要》云‘契丹主天佑年號壽昌’,又引《北遼通書》云‘天祚卽位,壽昌七年改爲乾統’,今《遼史》作壽隆,不云壽昌,或疑《泉志》之誤。予見遼時石刻稱壽昌者多矣,無有云壽隆者。《東都事略》、《文獻通考》皆宋人之書也,亦稱壽昌。其以爲壽隆者,《遼史》之誤也。遼人謹於避諱,光禄卿之改崇禄,避太宗諱也;改女真爲女直,避興宗諱也;追稱重熙爲重和,避天祚嫌名也。凡石刻遇光字皆缺畫,或作□,此碑亦然。道宗者聖宗之孫,而以‘壽隆’紀元,犯聖宗之諱,此理之必無者”。《畿輔通志》云“碑有重和初元,重和二十二年,壽昌初元歲次乙亥等語,《遼史》道宗壽隆元年歲建乙亥,知壽昌卽壽隆,重熙卽重和,可爲錢大昕避諱之説之一證”。案二説均是,隆之作□或□者,猶光之作□或作□也。
遼諱一般僅見於《注》文,可知其爲屢經回改之痕跡。
賢字(遼景宗諱)。
《五輔》:“則賢良發”。《大匡》:“尚賢於己”,《注》“猶言於不殺也”,言字楊本作賢,劉本已被黄丕烈以墨筆校改爲賢,但從紙背可見。
《霸言》:“列不讓賢”,《注》“不讓□俊”。
《霸言》:“賢不齒第擇衆”,《注》“雖稱爲□”。
《戒》:“進二子於里官”,《注》“齊國之法舉□必自里尉始”。
《地圖》:“不敢蔽賢”,《注》“不敢蔽隱□能”。
《制分》:“聖人賢士不爲愛尊爵”,《注》“有聖人□士”。
《君臣上》:“合而聽之則聖”,《注》“□聖不能易”。
《君臣上》:“上下交期於正”,《注》“君有言臣”,楊本言作賢。
《君臣下》:“道術德行出於賢人”,《注》“□人之道術德行者也”。
《君臣下》:“則賢人不來”,《注》“上下不交則□人隱”。
《君臣下》:“賢人不來則百姓不用”,《注》“百姓無□人”。
《君臣下》:“能易賢不肖而可威”,《注》“實□謂之不肖,實不肖謂之□,故曰易□不肖也”。
《君臣下》:“黨於下”,劉績《補注》“績按:謂能易□不肖而可以爲朋黨於下”。
《君臣下》:“無諫死之誋”,《注》“君明相□”。
《四稱》:“以攻賢者”,《注》“常有陷□之心”。
《四稱》:“見賢若貨”,《注》“其見□人”。
《侈靡》:“賢者不肖者化焉”,《注》“則天下之□與不肖,無不化也”。
《侈靡》:“賢者少不肖者多”,《注》“□與〔不〕肖,教而使之”,“不”字劉本脱,楊本有。
《侈靡》:“鄰國之君俱不賢”,《注》“若俱□則不可得而制”。
《侈靡》:“忽然易卿而移”,《注》“立仁□”。
《侈靡》:“祭之時上賢者也”,《注》“謂助祭之時,□者居上”。
《侈靡》:“而役賢者昌”,《注》“用□其功成”。
《侈靡》:“惡得伐不服用”,《注》“必待□能”。
《侈靡》:“百夫無長不可臨也”,《注》“若無□,雖百夫之長無人爲之”。
《侈靡》:“賢不可威”,《注》“威□則邦國殄瘁”。
《侈靡》:“豈不幾於危社主哉”,《注》“不能用□道爲己用”。
《七臣七主》:“誅賢忠”。
《禁藏》:“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注》“□者欲寡”。
《禁藏》:“事有成敗而意不能同”,《注》“□者意多成”。
隆字(遼聖宗諱隆緒)。
《法法》:“黄帝唐虞帝之□也”。
《小匡》:“成周反胙於□嶽”,《注》“齊太嶽之後,故言□嶽”。
《君臣上》:“外夫人而危太子”,《注》“女有寵□”。
《君臣下》:“爵位雖尊禮無不行”,劉績《補注》“績按:故親愛□而不敢并嫡子”。
《五行》:“終者九也”,《注》“既能與前王比□”。
《内業》:“反於道德”,《注》“知極反德則常道自□”。
《山國軌》:“萬物□而止”。
緒字(遼聖宗諱)。
《君臣上》:“重道法而輕其國也”,《注》“德道之真以理身,緒餘以理國家”。
《弟子職》:“捧椀以爲緒”,《注》“緒,然燭燼也,椀所以緒緒也”。
二 金諱(據《金史·孫即康傳》)。
亶字(金熙宗諱,“□”字上“㐭”同。泰和六年諱例)。
《牧民》:“守在倉□”。
《牧民》:“倉□實則知禮節”。
《牧民》:“不務地利則倉□不盈”。
《乘馬》:“倉□之實”。
《海王》:“一人□食”。
《海王》:“十人□食”。
《海王》:“百人□食”。
《山國軌》:“君已□之矣”。《注》“□,藏也”。
《山權數》:“倉□虚則倳賤”。
《揆度》:“分□於賈人”。
《揆度》:“賈人受而□之”。
《輕重甲》:“守在倉□”。
《輕重甲》:“倉□實則知禮節”。
宗字(金睿宗諱。泰和六年諱例,“依《蘭亭》作□”)。
《小匡》:“陳力尚賢以勸民之”,《注》“□能陳力而□上之”。
《侈靡》:“應國之稱號亦更矣”,《注》“改其所應祭”。
堯字(金睿宗諱。泰和六年諱例,从“□”)。
《立政》:“視肥□”。
《幼官》:“燒交疆郊”,《注》“焚燒而交也”。
《幼官圖》:“燒交疆郊”。
《五輔》:“而飲食薪菜饒”,劉績《補注》“績按:惡飲食,故飲食薪菜饒”。
《宙合》:“若敖之在□也”。
《宙合》:“若敖之在□也”。(原篇兩見。)
《宙合》:“高下肥□”。
《樞言》:“□舜禹湯”。
《八觀》:“荒者不必□”。
《小匡》:“不□富貴”。
《霸形》:“□焫熯焚鄭地”(重見)。
《霸形》:“屋之□者不得復茸也”。
《霸言》:“□舜人君非生而理也”。
《問》:“甲兵兵車旗鼓□帷幕帥車之載幾何乘”。
《地圖》:“困殖之地”,《注》“謂其地□埆”。
《君臣上》:“則民不幸生”,《注》“必□□以偷生也”。
《君臣上》:“合而聽之則聖”,《注》“蒭□之言”。
《侈靡》:“故雖有聖人惡用之”,《注》“□爲匹夫”。
《侈靡》:“國貧而貪鄙富”,《注》“邊鄙富□”。
《侈靡》:“不侈”,《注》“侈謂□多也,末事不□多,本事不給”。
《侈靡》:“則不可以道山也”,《注》“其富□取類於山也”。
《侈靡》:“問運之合滿安臧”,《注》“黄帝□舜”。
《水地》:“折而不撓勇也”。
《任法》:“昔者□之治天下也”。
《任法》:“故□之治也”。
《任法》:“不禁而止”,《注》“比黄帝之於□,則□有爲而黄帝無爲”。
《七臣七主》:“倮大衍”,《注》“倮謂焚燒”。
《封禪》:“□封泰山”。
《小問》:“□社塞禱”,《注》“殺牲以血□落於社”。
《桓公問》:“□有衢室之問者”。
《度地》:“民得其□”。
《形勢解》:“棟生□”。
《形勢解》:“常以言翹明其與人也”。
《形勢解》:“□舜古之明主也”。
《揆度》:“□山林”。
《揆度》:“至於□舜之王”。
《揆度》:“此□舜之數也”。
《國准》:“□增藪”。
《國准》:“□山林”。
《國准》:“□增藪”。
《輕重甲》:“昔□之五吏”。
《輕重甲》:“祭□之五吏”。
《輕重甲》:“齊之北澤燒”。
《輕重甲》:“今北澤□”。
《輕重甲》:“賣其薪□”。
《輕重戊》:“□增藪”。
允字(金顯宗諱。泰和六年諱例,允字只書斜畫,从允之字作兄。)
《牧民》:“是謂賢王”,劉績《補注》“克滿室堂”。
《權修》:“兵不可以無主”,《注》“則無所綂一也”。
《幼官》:“審取予以總之”,《注》“以總綂之”。
《宙合》:“讂克言心也”。
《宙合》:“故葆綂而好終”。
《樞言》:“卑者尊之綂也”。
《心術》:“嗜欲綂益”。
《内業》:“自□自盈”,《注》“□盈”。
三 宋諱
匡字(宋太祖諱。)
《五輔》:“此謂□其急”。
《五輔》:“□貧窶”。
《大□》:“吾人設詐”,劉績《補注》“績按:詐一本作□”。
《封禪》:“一□天下”。
《明法解》:“□主之過”。
《□乘馬》:篇目一見作“□”。
《輕重甲》:“弓弩多□䡔者”。
《輕重甲》:“而使弓弩多□䡔者”。
《輕重甲》:“弓弩無□䡔者”。
《輕重甲》:“而弓弩無□䡔者”。
恆字(宋真宗諱。)
《任法》:“法者不可□也”。
《任法》:“故明主之所□者二”。
《任法》:“主之所□也”。
曙字(朱英宗諱,嫌名屬字缺筆,見《紹熙重修文書令》。)
《立政》:“至都之日”,《注》“五屬之都”。
《幼官》:“弱國爲屬”。
《八觀》:“力事屬私”,《注》“但屬意於私”。
《中匡》:“三者之屬”。
《侈靡》:“且君之屬也”,《注》“以義相屬”。
《侈靡》:“索屬故也”,《注》“臣雖屬君”。
《侈靡》:“屬際也”。
《明法》:“□數雖衆”,數上空一屬字,此避諱缺字例。
《山權數》:“其餘皆屬諸荒田”。
《山至數》:“盡出於軌之屬也”。
桓字(宋飲宗諱。)
全書齊桓公桓字均省筆作“□”,在二百五十處以上,不備舉。
構字(宋高宗諱。)
《牧民》:“城郭□渠”。
《立政》:“□瀆不遂於隘”。
《立政》:“□瀆遂於隘”。
《立政》:“通□瀆”。
《乘馬》:“下毋近水而□防省”。
《五輔》:“利陂□”。
《問》:“□壑之淺深”。
《制分》:“無溝壘而有耳目”,《注》“□壘,防御小,視聽遠”。
《四時》:“修□瀆”,《注》“時方溉□”。
《揆度》:“□瀆也”。
《輕重甲》:“勿使赴於□澮之中”。
《輕重丁》:“□瀆阬而不遂”。
慎字(宋孝宗諱。)
《版法解》:“慎施報”。
偁字(宋孝宗父秀王偁諱。)
《大匡》:“州里□之”。
《侈靡》:“□本而動”。
《明法》:“有權衡之□者”。
《七臣七主》:“故記穪之曰”。
《版法解》:“事有□量”。
《版法解》:“察□量”。
《版法解》:“故君子惡□人之惡”。
《版法解》:“惡不公議而名常□”。
《明法解》:“權衡之□者”。
《山國軌》:“穪貧富而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