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 §简化为要素的文学

借用何种宏大理念才能张扬并磨砺我们的批评精神?理论与常识的关系当然是对抗冲突的关系。确定理论目标后,关于文学的通俗话语便成为我们理清头绪的最佳材料。一切文学研究或者有关文学的话语都会涉及几个基本问题,也就是说审查其预设,我们发现它们仅与有数的几个基本概念相关。一切关于文学的话语都会面临这些问题,选定其立场,其选择往往是隐性的,偶尔也会是显性的。这些问题的集合,大致上给出了一个关于什么是文学的定义:

25

什么是文学?

什么是文学与作者的关系?

什么是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什么是文学与读者的关系?

什么是文学与语言的关系?

每谈到一本书,我必然会根据上述定义做出某些假设。文学所不可或缺的五要素包括作者、作品、读者、语言和指涉,否则就不是文学。

对此,我还想再增补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与前者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却与“历史”和“批评”相关:对于文学的变化、运动和演进,对于文学的价值、个性和相关性,我们有何假设?进一步说,我们如何从动态(历史)和静态(价值)这两个方面来理解文学传统?

这七个问题成为引领本书各章节的大标题:文学、作者、世界、读者、风格、历史和价值。我之所以用常识性的说法来命名这七题,是因为常识与理论永无休止的较量让理论有了存在的意义。凡开卷者头脑中必有这些概念。换一种更理论化的说法,前四章也可以用以下名称:文学性、意图、再现、接受。至于后三章:风格、历史、价值,似乎没有必要另行区别,因为专业人士和业余读者的用语毫无二致。

26

对于上述每个问题,我都要指出可能的回答有多么丰富,但我不打算一一列举历史上曾出现的各种答案,只打算谈谈那些今日依然值得一谈的答案:本书的计划不是写一部文学批评史,也不是编纂一部文学理论流派总汇。文学理论是相对主义的而非多元主义的教科书。换言之,多样答案是可能的,但一个有了可能,另一个就失去了可能;它们皆是可接受的,却互不相容。被这些理论称之为文学的或定性为文学的东西其实并非一回事,它们相互排斥,无法被纳入一个全面统一的文学观;它们关注的不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而是不同的事物。要么传统要么现代,要么历时要么共时,要么内在要么外在,没人能够同时兼顾。文学研究泛则滥,所以必须有所取舍。再说,既然我爱文学,我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我选择的是关于文学的非文学指标,伦理的、人生的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在支配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这七个与文学相关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构成一个系统。换言之,对一个问题的解答将会限制我回答其他问题的选择余地。比如说,重视作者可能就不会那么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强调文学性会削弱读者的作用,看重历史的决定性作用会忽略天才的贡献,等等。选择在整体上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每个问题都是进入整体系统的一个上佳入口,每个问题都在呼唤其他问题。比如说我们单单从意图问题入手,就完全可能牵涉所有其他问题。

从根本上讲,分析问题的先后次序无关紧要。我们可以任意抽取一个问题,然后顺藤摸瓜。我选择了一个符合常识的分析层次来逐一处理这些问题,要知道常识在思考文学时作者先于读者,素材先于风格。

27

所有理论问题都将按上述办法处理,或许体裁问题除外(在谈接受问题时我们会顺带提到它),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学理论中它并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议题。体裁是一种抽象,是文学与个人作品之间的最确定无疑的形式。但是,理论不轻信确定无疑,它追求事物所带有的普遍性。

罗列这样一份问题清单多少有点托大,因为文学理论会遇到无数个拦路虎,它费尽心力打造健康无毒的概念,就是为了挑战风车,而这份清单就是其风车、其拦路虎的清单。这样做我绝无丝毫调侃之意!我以为摸排理论之敌应该是最佳的、唯一的选择,总之也是最为经济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会其意并充满信心,溯其足迹,见其能量,让理论充满活力;而同时不可或缺的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只有这样才能用被现代艺术所唾弃的惯常俗语来描写现代艺术。

最后,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立场不同,意见相左常常到了针尖对麦芒的地步,尽管其间论争不休,“文学场”还是建立在一整套大家公认的预设和信念上。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认为:

艺术、文学观点……相互对立、结伴而行。这些对立通常是论战传统的产物,被视为无法超越的二律背反,被视为只能在是与否之间选择的排中律。这类二律背反和排中律,一方面构架了思想,另一方面又毒化了思想,让人们编排出一系列子虚乌有的两难选择。(bourdieu, p.272)

因此,目前要做的,一方面是尽量避开那些海市蜃楼、人为陷阱,避免那些割裂文学研究的致命悖论,另一方面是抵制理论、常识、排中律思维强加给人的两难选择,因为真理往往居于二者之间。

28

【1】皮埃尔·布尔迪厄(1930—2002):法国文学评论家。其著作有《艺术原理——文学场的起源和结构》等。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