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璋云:《鬼谷子》有《符言篇》,乃勦襲此文而易其標目者,所異不過數字。
安徐而静柔節先定虚心平意以待傾(本作须)
豬飼彦博云:《六韜》“文王曰:主位如何?太公曰:安徐而定,柔節而静,柔節先定,善與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丁士涵云:“須”當爲傾。傾,覆也,危也。言虚心平意以待天下之亂也。《勢篇》云“其所處者柔安静樂,行德而不争,以待天下之濆作也”,尹《注》云“濆,動亂也”,是其證。傾與静、定爲韻。《鬼谷子·符言篇》作“以待傾損”。
俞樾云:“須”本作“傾”,與上文静、定爲韻。“待”訓爲備,《國語·周語》“其何以待之”,韋《注》曰“待猶備也”。以待傾者,以備傾也。言須虚心平意以備其傾覆也。今誤作“須”,則不特失其韻,且須卽待也,於義複矣。《鬼谷子·符言篇》作“虚心平意以待傾損”,是其塙證。
戴望云:韋注《周語》曰“待猶備也”。丁謂“待天下之亂”,説似誤。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豬飼彦博云:《六韜》“文王曰:主明如何?太公曰:目貴明”,以下文與此同。
張佩綸云:據《鄧析子》與《吕氏春秋》,“心貴智”當作“心貴公”,明、聰、公爲韻。
維遹案:《鄧析子·轉辭篇》“智”作“公'明、聰、公爲韻。下文“心慮”作“智慮”。《吕氏春秋·任數篇》“故曰去聽無以聞則聰,去視無以見則明,去智無以知則公”,亦以明、聰、公三者平列,與《鄧析子》相合。
聽之術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許
豬飼彦博云:《六韜》“文王曰:主聽如何?太公曰:勿妄而許,勿逆而拒”,以下與此同。
何如璋云:《説苑·政理》“宓子賤爲單父宰,辭於夫子。夫子曰: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許也。許之則失守,距之則閉塞。譬如高山深淵,仰之不可極,度之不可測。子賤曰:善,敢不承命乎?”卽引此章以爲訓也。
張佩綸云:《鬼谷子·符言篇》“聽”作“德”,當從之。“望”作“堅”。
沫若案:《鬼谷子》不可從,以作“聽”爲是。德而言“術”,大相剌謬。聽者聽政、聽事、聽言、聽訟,所包頗廣。
正静其極也
豬飼彦博云:“正静”爲德之至極也。《六韜》下無“也”字。
用賞者貴信(本作誠)用罰者貴必
戴望云:“誠”當作“信”,《六韜·賞罰篇》亦作“信”。
張佩綸云:《鬼谷子》“誠”亦作“信”。“必”《鬼谷》作“正”。
維遹案:戴、張説是。下文“刑賞信必於耳目之所見”,卽承此言之,亦其證也。
沫若案:“誠”亦信也,不必改字。《君臣下篇》云“誠必以守戰”。亦作成必,《禁藏篇》云“賞罰莫若成必,使民信之”。(原誤爲“必成”,依王念孫校改,詳見彼篇。)
刑賞信必於耳目之所見則其所不見莫不闇化矣
戴望云:《六韜》兩“見”字下皆有“聞”字。
維遹案:《鬼谷子·符言篇》“於”作“驗”,兩“見”字上亦有“聞”字,此或校者據《修權篇》删“聞”字。彼可無聞字,此不當省。
誠暢乎天地通於神明兄(本作見)姦僞也
俞樾云:“見”乃“兄”字之誤,《管子》書每以“兄”爲“况”字。《大匡篇》“兄與我齊國之政也”,是其證也。此言精神可以暢天地,通神明,况姦僞乎!言必爲其所化也。古字“也”與“邪”通,故陸德明《經典釋文》曰“邪也弗殊”。然則“兄姦僞也”,猶云“况姦僞邪”因假“兄”爲“况”,又誤“兄”爲“見”,而其義全失。《鬼谷子·符言篇》作“誠暢於天地神明,而况姦者千君”,其文雖不同,然“况”字正不誤。可據以訂正。
維遹案:俞説是也。《六韜·賞罰篇》作“而况于人乎”,字亦作“况”。
四曰上下左右前後熒惑其處安在
王念孫云:尹以“熒惑”爲法星,非也。“熒惑”猶眩惑也。《鬼谷子·符言篇》“四曰”作“四方”,“其處”作“之處”,於義爲長。“四方上下”承天地而言,“左右前後”承人而言。“熒惑”謂不明於天地人之道也。問心所眩惑之處,在“四方上下”乎?抑在“左右前後”乎?故曰“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非謂法星安在也。
沫若案:“左右前後”當作“前後左右”,“右”與之、在爲韻。
君因其所以來因而予之則不勞矣
劉績云:“所以來”謂爲善非,“因而予之”謂賞罰。
王念孫云:“來”當作“求”,《鬼谷子·符言篇》正作“求”。尹《注》非。説見《小稱篇》。
張佩綸云:王説非也。《白心篇》“聖人之治也,静身以待之,物至而名自治之”,又曰“口無虚習也,手無虚指也,物至而命之”。《心術上解》因者,亦曰“物至則應,過則舍矣”。“因其所以來”,謂物來順應。改“求”字則無義矣。《鄧析子》作“因其所以來而報之”,卽本此。
顔昌嶢説同張。
聖人因之故能當(本作掌)之因之循(本作修)理故能久長(本作長久)
王念孫云:“修”當爲“循”,説見《形勢篇》。
張佩綸云:“掌”當爲“當”,“長久”當作“久長”,當、長爲韻。《心術上篇》“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當謂之聖人”,結之曰“静因之道”。“當”謂善予之賞,非予之罰也。“久長”者,《四時篇》“王事必理,以爲久長”,《鬼谷子》正作“久長”。
沫若案:“掌”疑“羣”之誤。“羣”與“因”爲韻。“長久”不當乙倒。“久”與“理”爲韻,亦與上兩“之”字爲韻。《鄧析子》與《鬼谷子》作“久長”,乃作僞者不明古韻而意改。
人主不周則羣臣下亂
陶鴻慶云:“下亂”二字不辭。尹《注》云“不周則泄其機事故臣下交争而亂也”。疑尹所見本作“羣臣争亂”,今本涉《注》文“臣下”而誤。
維遹案:《鬼谷子·符言篇》作“不周則羣下生亂”。
關閉(本作閈)不開善否無原
王引之云:“關閛”當爲“關閉”。《説文》曰“關,以木横持門户”,又曰“閉,閤門也,從門才,所以距門”。蓋關與閉皆距門之木,因謂闔門爲關閉也。《八觀篇》曰“宫垣關閉,不可以不備”,是關閉皆距門之木,故曰“關閉不開”也。若閈爲里門,而與關竝舉之,則爲不類。《八觀篇》既云“關閉不可以不備”,又曰“閭閈不可以毋闔”,是閈閭爲一類也。“閉”字本作“□”,與“閈”相似而誤。《鬼谷子》正作“關閉不開”。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
豬飼彦博云:“長目”謂視遠,“飛耳”謂聽遠。
何如璋云:自來飛書飛語,均屬讒間言之,“飛耳”卽其例也。此“長目”“飛耳”均屬姦人言,則樹明當爲“樹朋”,形近而譌。《漢書·高祖紀上》“食其欲立六國後以樹黨”,《陳餘傳》“自爲樹黨”,卽“樹朋”之證。“動”,作也。作姦則黑白倒置,視聽俱變更矣。上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聽,以天下之心慮,亦恐有左右近習,廣設耳目,樹立朋黨,以相淆亂者,惟參聽並觀,足以正之。故曰“主參”。若但承主明言之,則“九守”爲八矣。(沫若案:此條許轉録自張佩綸《管子學》,與《管子析疑》全異。《析疑》云“視於不見則目長,聽於不聞則耳飛。長目飛耳,則遠無所遺,近無所蔽,而明樹矣”。後説較妥。)
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曰動姦姦動則變更矣
豬飼彦博云:“曰”疑當作“以”。
俞樾云:“動”當作“洞”,聲之誤也。《鬼谷子》作“是謂洞天下姦”。
戴望説同。
張佩綸云:“動”當作“董”。《周禮·大祝》鄭大夫《注》“動讀爲董,書亦或作董”。案《爾雅·釋詁》“董,正也”。“變更”當作“更變”,或從《鬼谷子》作“闇變”。“樹明”之明當爲門。門、姦、變爲韻。
沫若案:曰,爰也。“動”假爲“洞”。“更”讀爲“梗”。姦洞,則禍變梗塞也。張言門與姦、變爲韻,甚謬。
循(本作修)名而督實
王念孫云:“修”當爲“循”,説見《形勢篇》。
孫星衍云:《文選·晉紀總論注》引作“循名而案實”。
俞樾云:“修”當爲“循”。《鬼谷子》作“循名而爲實”,其文雖不同,而“循”字不誤,可據訂。
名實相生反相爲情
丁士涵云:“反”讀還反之反。《説文》“還,復也”。“反相爲情”猶《禮記》言“還相爲宫”耳。
尹桐陽云:《文選·晉紀總論》“名實反錯”,《注》引此作“循名而案實,案實而定名,名實相爲情”,無“相生反”三字,蓋脱簡耳。
智生於當
古本“當”作“富”,劉本、朱本同。宋本、趙本以下各本均作“當”。
戴望云:朱本“當”作“富”,非。
右督名
張佩綸云:文曰“督實”,此當依《鬼谷》作“主名”,九主卽“九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