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年,亨利派出了他的第一支探险队,向南寻找传说中的几内亚。在当时欧洲人的地图里,只有欧洲、西亚和北非,除此之外的世界一概不知。
按常理推测,探险队只要沿着非洲大陆往南航行,就可以绕到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可是这么重要的一次行动,这支探险队却只有一艘帆船,而且亨利也不在船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只是这一次,往后的探险行动中,亨利都没有亲自领队,而是在拉各斯坐镇指挥。因为远洋航行和在地中海中航行不一样,所需要的船只也不一样。地中海在夏季受副高压控制,处于无风带,冬季也只有单一的西风,因此,在地中海中航行的船,主要依靠奴隶划桨提供动力,风帆起辅助作用。而大西洋的风很大,风向也不确定,远洋航行不能随时补充粮食和淡水,不可能带那么多划桨的奴隶,况且人力远远不如风力持续和强劲。所以,在远洋出海前,亨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船只的结构和风帆,让新船只以风力为主,其风帆要适应各个方向的风。这些事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并不停试错。亨利的主要精力在这方面,而且刚开始没有任何经验,不可能批量生产大量的远洋帆船。亨利的职责不只是一个船长,还管理着研究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各个方面的专家,这些工作远比带队出海重要。
从拉各斯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往南,会路过摩尔人的地盘,这是葡萄牙人的死敌,所以探险队不敢靠海岸太近。探险队的首要目的是先到达加那利群岛,在那里可以获得补给。葡萄牙人知道,14年前,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就占领了那里。虽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经常为领土争端打仗,可毕竟都是基督徒,远比到穆斯林的地盘安全。
没想到的是,就在驶往加那利群岛的途中,探险队遇上了风暴。他们顺着风暴向西漂移,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群岛屿——马德拉群岛。
这是欧洲人的第一个远洋探险成果。与此同时,远在东方的郑和已经四下西洋,足迹已达非洲东岸。单从技术上说,这时的中国遥遥领先,只不过正像龟兔赛跑一样,在大航海这场竞赛中,我们最终成了那只自大的兔子。
亨利立即对外宣布马德拉群岛归葡萄牙所有,并开始向岛上殖民。在中国人眼里,“殖民”一词带着血腥和暴力,是一种极不人道的行为。但对于欧洲人来说,那是他们一贯的传统。总的来说,欧洲最早发展的三个半岛(巴尔干半岛、意大利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土地贫瘠,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当他们发现一片肥沃的土地时,第一反应就是往那里殖民。早在古希腊时期,当希腊各个城邦实力强盛时,他们就曾往地中海沿岸殖民。此外,欧洲此时处于封建社会,和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是,他们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奴隶阶层,在欧洲贵族眼里,这些奴隶没有任何人身权利,奴隶的主要来源就是战争,那些被俘虏的人,包括被征服地区的人,在他们眼里是理所当然的奴隶。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对全世界通用,当时的欧洲还很穷,生存是第一要义,如果说要讲什么道德的话,也是基督教里倡导的那些。但这些道德实施的对象也仅限于同是一个上帝的基督徒,对异教徒,他们认为怎么残暴都不过分。
不过马德拉群岛上并没有土著。这个群岛由四组岛屿组成:马德拉岛、圣港岛、德塞塔群岛、布日乌岛。这四组岛屿都是火山岛,其中马德拉岛最大,德塞塔和布日乌太小,一直都是无人岛。葡萄牙人最早发现的是圣港岛,随后发现了马德拉岛。这里和地中海几乎在同一纬度,属于地中海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只是,和地中海沿岸不同的是,几十万年前的火山在这里留下了厚厚的一层火山灰,火山灰是非常好的肥料,所以这里布满了森林。而且,受洋流的影响,这里的降水比地中海丰富。为了开发这里,葡萄牙人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放火烧山,据说这把火从点燃的那一刻起,整整烧了七年。其实早在葡萄牙人之前,迦太基人和罗马人就到过这里,并把它命名为“木材岛”,而葡萄牙语中“马德拉”就是木材的意思,所以葡萄牙人应该早就从一些古地图上知道有这个岛,只是不知道准确的位置而已。
烧掉森林后,葡萄牙人开辟农场,种植甘蔗。甘蔗原产亚洲,十字军东征时被带到了欧洲,在塞浦路斯岛、克里特岛、西西里岛都有种植,只不过范围很小。甘蔗喜热、喜光,对土壤的肥力也有要求,地中海的土地贫瘠,并不适合它生长,而马德拉岛非常适合。
葡萄牙人在这里种甘蔗,成熟后把甘蔗熬成蔗糖,再卖到欧洲去。蔗糖对欧洲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欧洲人对糖的喜爱与生俱来。看看欧洲人做甜点时往里面加糖的分量,简直令人咋舌。中国也有一些地方喜欢在做菜时加点糖,比如江浙一带,但量很小,和欧洲人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
马德拉群岛后来成为重要的蔗糖产地,从这里生产的蔗糖源源不断地供应到欧洲市场,使这种原本只是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再后来,葡萄牙人又从国内引进葡萄种植,于是这里也开始盛产葡萄酒。当然,这是后话,开发无人岛屿是需要时间的,一开始,这些岛屿最大的作用是能给葡萄牙人的船队提供补给。在大海上航行,如果沿途找不到补给就会面临生存危险。
1420年5月,罗马教廷颁发了一系列文件,任命亨利王子为托马尔骑士团大统领,管理骑士团的财产,并将骑士团的收入用于航海和探险事业。
教会对航海事业这么热心,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1170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曼努依尔(manuel i komnenos)在首都君士坦丁堡收到一封署名为“普莱斯特·约翰”的书信。在信中,这位约翰国王向欧洲人描述了一个富庶、强大,位于东方某个神秘地方的基督教国家。东罗马皇帝曼努依尔对这个约翰王国闻所未闻,但还是让人将书信抄录了若干份,派使者分别送予西欧各国君主及罗马教皇。可是,罗马教皇与各国君主以及王公贵族同样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信中所提到的这个国家,面积广阔、物产丰富,最关键的是信仰基督教,这三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联络约翰王国反击穆斯林一直是欧洲人的梦想。从13世纪开始,到16世纪初,欧洲各国为寻找这个神秘的约翰王国花费了近三百年的时间,结果一无所获。一直到欧洲人自己强大了,不再需要盟友了,这个传说才消停下去。
对于约翰王国所在的位置,欧洲人一直含混不清,他们甚至一度把成吉思汗当作约翰国王。到了1340年,曾经到过中国的意大利人乔丹(jordan of severac)明确地把“约翰王国”定位在埃塞俄比亚。因此,亨利王子要找到传说中的约翰王国,还得沿着非洲大陆南下,绕到非洲的东边去。当时欧洲人的认知范围,也仅限于环地中海一圈,至于再往南会遇到什么,所有人心里都没底。
在远洋技术还很落后的15世纪初,在大洋里航行有两点成为关键所在。一是沿大陆边缘航行,这样如果船只发生事故可以马上靠岸修理;二是沿途需要稳定的补给点,这样就算船队往前什么也没找到,还可以原路返回休整。从马德拉群岛往南,就是加那利群岛,这个葡萄牙人是知道的。加那利群岛属于卡斯蒂利亚王国,这个葡萄牙人也知道。此时的葡萄牙王国和卡斯蒂利亚王国处于战争状态,为了获得稳定的补给点,葡萄牙人打算硬抢。
加那利群岛比马德拉群岛大多了,前者的面积是后者的将近十倍,由七大岛屿组成:大加那利岛、特内里费岛、拉帕尔马岛、拉戈梅拉岛、耶罗岛、兰萨罗特岛、富埃特文图拉岛。
和马德拉群岛一样,加那利群岛也是火山岛,同样有肥沃的火山灰。不一样的是,这里离大陆近,岛上有原住民。15世纪初,一名法国探险家在卡斯蒂利亚国王的资助下占领了这里,于是这里就归了卡斯蒂利亚。这里离马德拉群岛约500公里,对远洋航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中转站;离非洲大陆仅100公里,可以想见,岛上的居民正是来自非洲大陆,是欧洲人眼里的“野蛮人”(拉丁语柏柏尔人是野蛮人的意思)。卡斯蒂利亚王国占领这里后,开始往这里殖民,并把大量土著押送回国做奴隶,以至于岛上的土著最终灭绝。
中国人对加那利群岛应该不太陌生,中国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在这里定居,后来她的爱人荷西(jose maria quero y ruiz)在拉帕尔马岛潜水时丧生,三毛才离开这里。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如果不考虑农业,地中海气候很适合度假,一年四季不冷也不热。
葡萄牙王子亨利几次向加那利群岛派兵,几次都是兵败而回。无奈之下,亨利只好放弃。同时,亨利派出船队向其他方向探索,希望找到一些别的岛屿作为据点。
1427年,往西方探索的葡萄牙船队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亚速尔群岛主要由九个火山岛组成。这里居住着亚速尔人和柏柏尔人,葡萄牙人随后向该群岛殖民。不过,与西班牙人不同的是,葡萄牙人的殖民政策总体上比较温和,所以至今这里的主体人口还是亚速尔人和柏柏尔人。当然,这里有一个客观原因:葡萄牙国土狭小,没有那么多的人口充实殖民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葡萄牙人此时的目标还是到非洲南部,所以还没有意识到亚速尔群岛对去往美洲大陆的意义,他们往这里殖民的目的就是养牛、养羊,种植小麦,以补充国内的物资。
往南最大的障碍是加那利群岛正南方的博哈多尔角。约百年前,加泰罗尼亚(阿拉贡下属的一个公国)与葡萄牙的航海家曾经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了900公里,一直到达博哈多尔角,就不敢再往前了,一船人偷偷地回到欧洲,借口遇到种种恐怖的土著,说海里的盐厚得连犁都犁不开。他们还扬言,凡是通过博哈多尔角的基督教徒都会变成黑人。
所以,博哈多尔角以南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是一个全然未知的世界,也是一个恐怖的世界,那里暗礁密布、巨浪滔天,有神秘莫测的急流。阿拉伯人也恐惧地把这片海域称为“黑暗的绿色海洋”,在中世纪阿拉伯人的地图上,博哈多尔角稍南的海岸边,画着一只从水里伸出来的手,那是魔鬼撒旦的手。
对于探险家来说,环境的艰难相对好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却一时难以消解。尤其是这些出海的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谁也不愿意被魔鬼诅咒,成为上帝的弃民。
葡萄牙人的这些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博哈多尔角靠近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往南,就是热带地区,那里的确生活着黑人。欧洲人不是没有见过黑人,从罗马时代起,就有黑人被贩卖到欧洲做奴隶,所以在欧洲人的眼里,黑人天生低人一等,他们担心自己变成黑人。很多人以为,非洲大陆上遍布着黑色皮肤的人,实际上,应该把非洲大陆分为两部分来看,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在撒哈拉沙漠的北边,西部是柏柏尔人,东部是阿拉伯人(古埃及人已不知所踪),他们都属于白种人,都同闪米特人关系密切,都信仰伊斯兰教;撒哈拉以南,就是常说的“黑非洲”,那才是黑人居住的地区。撒哈拉沙漠很大,但并不是寸草不生,阿拉伯人的骆驼商队可以穿梭其间,商队可以给南非洲带去文明,也会把黑奴卖到欧洲。
虽然害怕,不过有一件事可以让葡萄牙人稍感欣慰,那就是如果他们真见到了黑人,就说明他们已经绕过了穆斯林控制的地带,也就相对安全了。
1434年,经过十几次的尝试后,亨利王子派遣的远征队终于越过了博哈多尔角。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随着船队往前行驶,船员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但为保险起见,面对一无所知的前方,船队很快就返航了。
第二年,葡萄牙船队再次出海,这次他们探索到博哈多尔角以南185公里的加内特湾。在那里,他们发现人和骆驼的足迹,证明那里并不是荒无人烟。既然有人类在这里生活,说明这里并不会像传说中的那么恐怖。
1436年,葡萄牙的船队往南探索到北纬24°。这里已经贴近北回归线,船队没敢再往南,而是在这里选择了一个地点登陆(即里奥德奥罗)。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支扛着木质标枪的黑人队伍,船员们立即回到船上,继续往南航行到布兰科角(今努瓦迪布角)。这是欧洲人第一次直接接触到原始的非洲黑人,而且是在黑非洲大陆上。同时,这也标志着葡萄牙人已经完全绕过扛新月旗的伊斯兰世界,不会再遇到宗教上的争端。
博哈多尔角过了,北回归线也过了,葡萄牙人再也没有了心理障碍,可以勇往直前,继续探索非洲大陆。
可在这时,葡萄牙人与摩尔人起了冲突,亨利王子急召船队回国,如火如荼的航海事业不得不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