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 第三章 寻找通往东方的道路

在这1000年的时间里,欧洲人不停地和教会斗争,但总归失败的多。一直到14世纪,还是东罗马人给他们送来了希望。

东罗马夹在欧洲和中东之间,一直面对着来自东方的巨大压力。波斯帝国衰落后,7世纪初,一支来自半岛的阿拉伯人兴起,依靠着伊斯兰教的力量,他们席卷整个中东,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一样,同样发源于古老的犹太教,但这两支宗教从一开始就势同水火。

耶稣(jesus)原本是犹太人,出生于地中海东岸的伯利恒(耶路撒冷南),当时这个地方属于罗马帝国。罗马的公民有很多参政的权利,但这仅限于罗马城及附近的一些人,那些被征服地区的人不但没有公民权,反而是被罗马政府掠夺的对象。为了反抗罗马政府的残暴统治,耶稣在原始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基督教。基督教不仅为犹太人打开了一扇天窗,也给广大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希望,于是迅速传播开来。罗马政府一开始是打击,结果越打击教众越多,最后无奈接受,把基督教纳入政府控制之下。

穆罕默德(muhammad)出生于阿拉伯半岛红海东岸的麦加城,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同源,都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阿拉伯半岛的生存条件比地中海沿岸差多了,这里绝大部分地方都被沙漠掩盖,部族林立。穆罕默德出生时,半岛上有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教派林立,部族之间经常为了各自利益自相残杀,于是穆罕默德决心创立一个阿拉伯人自己的宗教,这就是伊斯兰教。正是伊斯兰教,迅速将半岛上的阿拉伯人统一起来,产生极大的战斗力。

用一句话概括,基督教原本就是为了争取权利而生的,到了后来更是权力无边,而伊斯兰教从一开始就是政教合一,所以这两个宗教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利益之争。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利益,所以这两个宗教总是希望自己的教众越多越好。西方人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不信教,其实中国人同样不明白为什么西方人非要入教。你看我们的道教,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多数时候都是抱着出世的心态,修行也是钻进深山老林里,与世无争。面对俗世,从来都是一派高冷的样子,一副“你爱入不入,老子还没工夫搭理你”的架势。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同,一听说你没入教,立马一副怜悯的姿态:天啊,这是上帝的弃民啊,赶快入教救赎自己吧!中国的道教人士,盛世上山修行,乱世下山救人——这是统治者最喜欢的状态,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状态,出家人就应该像个出家人的样子嘛!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一样,他们从一开始就要参与政治、争取权力,最终演变成利益之争,也就不奇怪了。

再补充一点,近代以来,西方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与枪炮同时进来的还有传教士,他们千方百计想把基督教传给中国,最终也没有成功普及。这是因为基督教并不比儒家文化先进。

孔子比耶稣早生五百多年,耶稣诞生的时候,儒学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早已成熟,而且这时离汉武帝独尊儒术也已过去一百多年,所以要想让基督教替代儒家文明是绝无可能。举个例子,基督教是一神教,只能拜上帝,跪拜其他任何人都是违规,包括祖宗,这在中国人看来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中国人对待宗教一向宽容,你可以今天去庙里烧香,明天去道观里磕头,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在西方不行,如果是在中世纪,这是异端行为,要杀头的。

伊斯兰教能迅速团结那么多人,是因为他们更讲平等,穆罕默德称自己只是个先知,是凡人,不是神,耶稣也一样。这让把耶稣奉为神灵的基督教难以接受,于是矛盾开始激发。当阿拉伯人北上攻占耶路撒冷的时候,罗马教廷为夺回圣城,发动了十字军东征(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为每个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所到之处,尸横遍野。九次十字军东征杀戮无数,为两个宗教结下了血海深仇。在第四次东征的时候,十字军甚至洗劫了盟友东罗马帝国,这让本已羸弱的东罗马帝国雪上加霜。

当阿拉伯人在中东开始衰落的时候,一支突厥人填补了权力的真空。突厥人发源于阿尔泰山,被唐朝击败后西迁。其中一支以塞尔柱部落为首的突厥人进入了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作为统治的条件,塞尔柱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建立了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人把重心放在中东,于是一个叫花剌子模的国家在中亚兴起。花剌子模不断西进,最终占领伊朗高原,突厥人被挤压到小亚细亚半岛上。14世纪,蒙古人西征,横扫一切,但很快就衰落了。又一个叫奥斯曼的突厥部落兴起,统一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各个突厥部落,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建立后,不断蚕食东罗马帝国的土地。在阿拉伯帝国最强大的时候,不仅包括阿拉伯半岛,从伊朗高原,到地中海东岸,再到地中海南岸的北非,甚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也都是它的势力范围。虽然阿拉伯帝国最终崩溃,但这些地方经过穆斯林几百年的统治,已经被伊斯兰化了。而奥斯曼帝国也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于是生活在东罗马帝国的人开始紧张了,大批的东罗马人带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

西欧人顿时眼前一亮,许多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拂柳,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1500年前希腊人播下的科学种子,终于要生根发芽了!

但光有种子不行,还需要传播种子的工具,好在这也不是问题。12世纪,阿拉伯人把中国人的造纸术传到了欧洲,让欧洲的教育普及有了可能。在此之前,欧洲人使用的是羊皮纸,价格极其昂贵,只有教会才用得起,欧洲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大多都是文盲。当中国的士人们在吟诵唐诗宋词的时候,欧洲的骑士们却目不识丁。

13世纪,阿拉伯人又把中国的印刷术传到了欧洲,《马可·波罗游记》出版,信息的传播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捷而广泛。阿拉伯人无意之中做的两件事,仿佛是专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的。几乎是在同时,中国的指南针也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大航海时代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文艺复兴解放了欧洲人的思想,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功效。

文艺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4世纪开始,一直到16世纪,前后持续约三百年,原因就是宗教势力的反扑。科学带有天生的客观性,和宗教具有与生俱来的矛盾。欧洲的知识分子抬出古希腊的科学,也是为了打破教会对一切事务的话语权。罗马教廷当然不会坐视,把一切不符合宗教利益的行为都视为异端邪说,有的人甚至因此而死,比如布鲁诺(giordano bruno)。

正因为文艺复兴,欧洲人打开了眼界,这才发现自己居然这么落后,而东方早已把他们远远地抛在身后,尤其是传说中的中国,按《马可·波罗游记》里的说法,那里就是遍地黄金,富得流油。得益于古希腊的文化基因,欧洲人天生具有海洋商业文明的嗅觉,商业文明的特点就是哪里有钱就往哪里跑,既然东方富有,那就去东方寻找财富。只是,由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横亘在中间,欧洲人既去不了印度,更去不了中国。

按传统的路线,欧洲人去往东方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陆路,走地中海东岸,过两河流域,越伊朗高原,再经过中亚,然后可以到达中国;另一条路,从埃及,过红海,入印度洋,走海路。

这时统治两河流域的是土库曼人建立的黑羊王朝。从广义上讲,土库曼也是突厥的一支,迁到这里的原因和奥斯曼一样,连信仰也一样,都是伊斯兰教。而这时统治伊朗高原到中亚地区的是帖木儿帝国,同样信仰伊斯兰教。帖木儿帝国是在伊儿汗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由蒙古人控制的帝国,帖木儿虽是蒙古人,但早已被伊斯兰化。所以选择陆路,对欧洲人来说无异于送死。

与此同时,从地中海东岸到北非,包括埃及,经过阿拉伯人几百年的统治,也都阿拉伯化了,或者说伊斯兰化了,在他们眼里,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是异教徒,是要被消灭的对象。

15世纪初,奥斯曼越过爱琴海,攻占了巴尔干半岛的绝大部分地区,东罗马帝国被包裹,原本是欧洲人内海的地中海大部分已经成了穆斯林的天下。欧洲人虽然反对教会的权力,但并不会反对宗教本身。无论从信仰还是经济上,欧洲人都需要突围,而那些原先在地中海混得风生水起的海洋国家如威尼斯、***、那不勒斯等,一时难以舍弃传统的利益,反而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为在地中海没有传统的利益,率先发起向大洋寻找新航路的运动。

伊比利亚半岛资源贫乏,不适合农业种植,如果没有贸易,这两个国家会贫弱不堪,更要紧的是,这里还是抵抗北非穆斯林入侵的前线,如果不寻找出路,作为基督徒的欧洲人运命堪忧。

最先吹起大航海时代号角的是葡萄牙人。相对于西班牙来说,葡萄牙国土更小、资源更少,更迫切需要到海外寻求财富。另一个原因,这时的西班牙还是一分为三:西部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东部的阿拉贡王国、北部的纳瓦拉王国。而南部,还在穆斯林的手里。所以西班牙还在统一的路上纷争不断,无暇他顾。

与风平浪静的地中海不同,大西洋波涛汹涌,气候变化多端,一路上充满着凶险。所以在远洋探险之前,葡萄牙人须解决几个问题。

1415年8月下旬,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john i of portugal)亲率19000陆军、1700海军和200艘战舰,攻克了北非摩尔人的重要据点休达。摩尔人是西班牙人和柏柏尔人的混血。休达对欧洲人来说极其重要,因为它直接控制着地中海连接大西洋的出入口——直布罗陀海峡。此时欧洲的传统大国还大多在地中海沿岸,休达在摩尔人手上,等于欧洲人被困死在地中海,现在葡萄牙人把这个枷锁打开,欧洲人的视线就不再局限于地中海了,而是转向大西洋。

在这次战斗中,若奥一世的儿子——21岁的王子亨利(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也译作恩里克)也参加了。亨利王子无心政治,见多识广,20岁的时候就遍游欧洲,拜见过罗马教皇、卡斯蒂利亚的胡安二世(juan ii de castilla)、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sigismund,holy roman emperor)、奥斯曼帝国皇帝苏丹穆拉德二世(murad ii)和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 palaiologos),还参加了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波希米亚镇压胡斯派的战争。

两年后,摩尔人反攻休达,亨利率兵救援。赶走摩尔人后,亨利王子在休达停留了3个月。他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有一条古老而繁忙的商路可以穿过撒哈拉大沙漠,经过二十天的行程就可以到达树林繁茂、土地肥沃的“绿色国家”(即今几内亚、冈比亚、塞内加尔、马里南部和尼日尔南部,因森林众多,故称),从那里可以获得非洲的胡椒、黄金和象牙。葡萄牙人对从陆路穿过沙漠没有经验,于是亨利王子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海路到达“绿色国家”。这一主张得到国王若奥一世的赞同,若奥封他为骑士,随后又加封为维塞乌公爵以及科威尼亚领主。亨利王子对这些头衔毫无兴趣,他在靠近圣维森特角的一个叫萨格里什的小村子定居下来,并在这里创办了一所航海学院,培养本国水手,提高他们的航海技艺;设立观象台,网罗各国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研究,制订计划、方案;广泛收集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种种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为己所用;建立了旅行图书馆,其中就有《马可·波罗游记》,还收集了很多地图,并且在此基础上绘制新的地图。随后,亨利王子在拉各斯修建了港口,作为航海的基地。

就这样,一个改变欧洲人命运的大航海时代在亨利王子的带领下正式开始。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