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研究状态下工作 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县的建设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实践已经证明,生态农业建设不仅可以使农民增产增收增效益,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与国际上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理论相呼应,适应全球农产品的贸易和消费的新走势。生态农业是持久振兴农业和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大计,是对“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农业战略的最好体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把建设生态农业作为新战略并使之得到有效的推行,关键在于大力建设生态农业县。

在我国,县域经济从来就是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是在县行政区划长期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建设生态农业县,能较好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四大矛盾(即掠夺性经营思想、小农业思想、条条各自为政和短期行为),在县一级可以形成合力,把各项工作组装配套、协调发展;能够把发展经济、建设环境和培植资源结合起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能为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创造条件。我们可以肯定,倘若大多数县能成为生态农业县,并进一步成为生态经济强县,那么经济强省、经济强国也就实现了,建设山川秀美的战略目标也就能实现。

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有力措施。

第一,要树立新的观念。新形势下,农业要由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向现代集约经营方式转变;农业要由传统的粮食观念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打响绿色品牌,用无公害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农业要由传统的仅仅依靠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要由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建立新型的工农关系,促进食品工业和农业共同发展,促使食品工业朝方便化、程序化、功能化、专用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农业要由主要注重物质投入的资源型产业向既重视物质投入更重视智力投入的知识型农业转变。

第二,要用系统工程方法。把我国悠久的有机农业、用养结合、五业互补等传统的农业经验和现代先进的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制定一个科学的综合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规划要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原则,使农、林、水、牧、副、渔各业协调互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落实好生态项目。各县应从自身的历史和现实出发,遵循“先易后难、稳定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确立相关项目。一是尽快建立区域性绿色生态屏障。在各支流源头及灾害多发陡坡地段,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严禁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将林地划为农业建设用地,以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从而扩大森林保护区;高标准建设城镇绿化带,引山、水、绿入城,使城镇变得绚丽多姿。二是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田园化建设,兴修引水工程,整治淤泥严重及病险坑塘、水库,加强渠系配套,改造渗漏严重的简易渠道,扩大灌溉面积,提高保证率。三是加快小水电开发和沼气工程建设,依托这些工程项目,使山水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经济持续发展。四是努力探索生态农业生产化之路。用无公害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并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名优特产为先导,按照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原则,调整农村产业和农业内部结构,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要充分认识到,一草一木都是生态经济资源,都可以形成地区特色,把产品推到国际市场。要注重完善服务体系,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技术开发和应用,解决好产品销路问题。五是全面进行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实施污染治理工程,提高城镇、工矿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率,今后不应搞污染环境的加工工业企业。

第四,要依靠科技进步,为生态农业发展注入活力。要把继续和发展传统农业技术精华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建立健全高起点、高速度、规范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机制,推动生态模式。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科教兴农的自觉性。

第五,要积极筹措资金。一方面,财政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要集中捆起来使用,重点用于各类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和有机产品开发;另一方面,注重吸纳民间资金,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形成多元投入的格局。

(《企业经济》2000年第4期)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