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研究状态下工作 对加快县域经济的理性思考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发展县域经济是富民的重要途径,是富县的关键,是富省的依托。目前,“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江西振兴”的共识,已经变成积极主动的共为。各地正在形成自我加压、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面对这一热火朝天的喜人形势,笔者感到,有必要持既积极又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点理性的思考。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学会从天、地、人三个角度观察问题,切实做到从实际出发

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要从天、地、人三个角度来看问题。发展县域经济是个系统工程,各县的情况千差万别,如果从这三个角度来观察和处理好发展县域经济的相关问题,将能避免县域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从而有力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所谓“天”,即为“天道”,是指经济规律。要搞好县域经济,必须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倘若不懂市场经济规律,不研究市场经济规律,便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经济发展方略,也不可能做到立足本县谈发展,跳出本县看本县,也就无法确定好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规划经济布局,从而发挥自己特有的长处、竞争优势和潜在能力。更危险的是,还可能出现重大的经济决策失误。市场经济的运行是以市场为空间,以相互交织的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为轨迹,以生产要素、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等多种实物形态为载体的增值型价值循环。很明显,县域经济的运行效率与效益已不再取决于域内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程度,而越来越取决于其价值循环的规模与速度,以及循环半径的大小。因而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经济模型在市场已经开始发育的情况下,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由县域经济循环受制于资源转向受制于需求,由域内自给型转向域内规模型,由域内封闭型转向域外开放型。这就使得县域经济的发展决策必须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尤其是上项目时首先必须考虑大环境的影响,必须考虑经济规律的影响,思路要围着市场转,最主要的是及时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情况变化,不能盲目跟“风”跑。现在有不少地方准备上一些“夕阳产业”,接受外地或外国的淘汰产业,这就违背了市场发展的规律,其后果是令人担忧的。所以说,从经济角度看,发展县域经济,一定要懂“天道”,要明白“天道不可违”。所谓“地”,即为地缘,即指县情,包括地理环境、历史状况、文化素质、经济基础、气候条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发育程度等。这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必须认真研究的小环境。本县的小环境有什么特点,如何发挥这些特点,是审视地利的重点。各县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势。地利的优势往往是别人难以取代的。因而应当立足本县的产业优势,并通过对优势的培植、延伸、创新、生成高品位的特色经济,才能有所作为。否则,脱离本县实际,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将难有所为。所谓“人”,即为民情,是指本县干部群众的心态情绪和投入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发展县域经济,人是最重要的,以人为本是上策、根本之策。应当从本县的文化板块分析入手,对影响自身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与此同时,县级班子要勤政廉政善政,同唱一台戏,共念一本经;要认真推行依法治县的方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如果一个县,领导清正、管理有方,“人和”也就不难了。广大干部群众投入经济建设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了,办法就自然多起来,困难也容易克服,发展后劲也就会不断增强。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知识在经济中的含量

目前,仍有不少同志认为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高度的经济形态,县域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知识经济距我们太遥远,是可望不可即的事。因而在确立县域经济发展的方略中,在实施的各项政策中,未能主动思考应对措施。其实,知识经济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对此谁认识得早,谁就占据了主动。县,是宏观与微观、上层与基层的衔接点,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经济单元。但是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知识密集度也较低。这并不等于县域经济就不能走知识经济发展的道路,更不等于知识经济不能在县一级落脚。走向知识经济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有文章可做。要多在基础性工作上下功夫,而不要在速度上盲目攀比。应当高度重视教育,增大对教育的投入,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既为高等学府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又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一批实用人才,从而提高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应当注重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不断把最新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从而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逐步实现向知识经济的跨越;应当不断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从量的扩大为主转向质的提高为主,从外延扩展为主转向内涵发展为主,从投资拉动为主转向全面依靠科技进步;应当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实施“能人带动”战略,不断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谋求有效益的、高速度的发展。

三、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既要重视工业经济,又要坚持各产业协调发展,要高度重视农业

据了解,许多县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都是运用重点突破战略,着力主攻工业。按理说,抓住突出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利时机,通过扩充总量、盘活存量、加大有效资产重组力度,把发展工业的着力点放在巩固提高和扩大增量上来,使工业经济成为本县的主体经济的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它不能涵盖,也不能代替一切。恰恰相反,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农业的基础地位就越重要;工业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作用越明显。因而,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统筹安排,必须认真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三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稳定一产,提高二产,强化三产。农业的领导力量不能弱,物质投入不能少,社会化服务队伍不能散,农业的条线机构不能“断奶”,应切实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做到多方位开拓、多层次开发、多成分发展、多形式搞活,使三产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一翼。当前,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面临着一个市场问题。农业连年增产,农产品日益丰富,但部分农产品出现了卖难,农民增收困难。工业也是这样,主要工业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使部分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品销路发生了问题,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这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非常现实而又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要牢牢把握两者之间的统一关系,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工业看工业,运用开放的思维,重新审视工农业相关度及协调的问题,努力实现“工业农业连锁发展,两道难题一起求解”。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抓工业的技术改造,抓产品质量;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搞好招商引资;大刀阔斧地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工农业的生产要素;老老实实地融入市场,规范竞争。这样,才能使经济运行质量有保证,县域经济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加快。与此同时,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建立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综合决策机制,在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时,充分考虑县域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重视生态可持续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县域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老区建设》1999年第12期)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