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研究状态下工作 新形势下县级政府怎样抓经济

县是我国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和基本地域。县域稳定和发展,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经济振兴,而且关系到全省、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要使县域经济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当务之急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县级政府到底应该怎样抓经济?

不可否认,目前仍有不少县级政府尚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运作方式,导致既有“越位”又有“缺位”。如,政府未走出替代企业组织产供销和模拟市场的误区,对企业干涉过多,所扮演的是大经理,而不是政府的角色;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未采取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来遏制经济粗放型增长的势头,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顺利转变,影响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总之,存在着该政府做的事情不去做,或者是做得不够好,而不必做的事情却偏偏要去做的怪现象。

那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同中央政府、省、市级政府一样,是充当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的角色。主要应当认真做好这样几项工作。

第一,实施宏观经济管理,对国家经济调控政策理应不折不扣执行。经济调控涉及全局和局部、中央和地方利益的重新分配。应当看到,如果中央和省级缺乏必要的集中决策和宏观指导,由各县市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就难以实现合理布局的要求,也谈不上“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执行国家调控政策时,必须强调中央的权威,必须强调地方政府要与中央保持一致,不允许对中央政策或束之高阁、或阳奉阴违、或层层变通。同时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本县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

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政府与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方式是一对矛盾,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二者的关系,合理定位市场中的政府角色,变原来的“万能政府”为“适度政府”,使政府既不超脱于经济生活之中,也不是处在无所不能的地位。政府角色应由原来的所有者、经营者、决策者转变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调控者,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的营造者和保护者、市场失灵的纠正者和收入分配的调节者。使市场导向同政府自觉设定的利益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使政府在尊重价值规律的前提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适度地调节市场,激励各经济主体自觉依照政府的宏观管理要求行事。尤其是要还权于企业,科学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管理经济由“指标型”转变为“服务型”;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要求界定政府职能,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要打破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局面,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生产管理职能分开,从搞好产权制度改革,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着手合并、精简机构,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全面取消企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有效地实现政企分开。

第三,规范政务管理,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环境状况如何是县级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前提。在这方面,县级政府有许多事可做,比如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实行产业导向,消除地区经济封锁,监督市场运行,维护平等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扶持本地龙头企业、特色经济。目前,特别应注意抓好两件事。一是努力改革、完善政府机构和体制,优化政府行为。必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时进行政府机构和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改善和完善政府的组织机构、决策机制、运作机制、监督机制等,要提高政务的透明度,使政府的干预行动受到更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从法律、制度和机制上防止政府工作人员把权力作为资本参与市场的交换过程,保证政府调控行为和经济政策的超脱性和公正性,从而切实优化政府行为。二是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要自觉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特别是要运用好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和吸引民间投资。应当对政务管理工作中的许可、审批、登记、收费、认证、裁决、处罚、强制及办事程序、办事效率和投资服务等方面的行为作出较为全面的规范。

第四,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认真执行各项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条例,健全管理体制。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建立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综合决策机制。在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时,充分考虑县域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重视生态可持续能力建设。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搞好计划生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要花大力气,搞好与企业、个人的发展和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利、电力、城建等,从而增强发展后劲。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科学论证,量力而行,注重投资结构合理性,严把质量关。

第五,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县级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县域经济运行质量。首先,要根据本县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本县所属较大区域以至全面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谋划。有了发展战略,才能有条不紊地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才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其次,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着力提高县域经济的运行质量。一要找准突破口,保持连续性,以改革促进展。二要注重扩大经济规模。根据本县的经济优势与市场要求,选择和培植具有支撑力和牵动力的支柱产业,依靠资源优势建立经济优势。三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找出切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当前遇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诸如,如何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之真正走出困境;如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产业化;如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承受力差的阶层;如何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面对这些问题,都应以市场经济的观念去思考、去解决、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

(《农村发展论丛》1999年第22期)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