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提出,是行政编制的需要,是财政体制的需要,是客观实际的需要,是改革实践的需要。县域经济是多部门的综合体;是在一定空间进行的,包括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牵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环节,又与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多层次立体交叉的三维结构。它不是各部分经济活动的简单汇总,而是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
县域经济属于中观经济,从宏观经济看,全国或全省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管理手段比县域经济齐备,县域经济总量分析包含的范围小,只是一种更小范围的区域经济;从微观经济看,县域经济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法人,而是县行政区划内微观经济活动量的总和。从条块关系看,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县不是一个“细胞”,而是一个具有超细胞功能的“细胞集合体”。从县域经济的范围、规模来看,县域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区域经济,其构成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与行业经济相比,县域经济是较为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是国民经济块状结构的基本单元。具体地说,所谓县域经济,是指以我国的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域、镇、乡、村各层次的经济元素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而显示出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从其特性看,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行政性、独立性、开放性、市场性、特色性等鲜明特征。
县是我国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和基本地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经济振兴,而且关系到全省、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江西省工业基础薄弱,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不多,仅仅依靠中心城市和龙头工业企业来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县域经济上来。与此同时,我省的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份额。85%以上的人口、95%以上的国土面积、2/3的轻工业原料和工业品市场、70%的工业增长份额、超过6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74.4%的财政收入都在县这一块。但总体水平均不高,与浙江省相比,浙江66个县(市)中,财政亿元以上的有47个,占72%;我省只有33个,占37%。浙江的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快,“板块”规模大,最主要的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快,工业份额高,商贸繁荣活跃;而我省县域经济的结构特征是传统农业比重高,工业份额低,市场发育差,商贸不发达。我们应当看到,差距就是潜力,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大有希望。
希望就在于明确奋斗目标及找准关键因素;就在于积小胜为大胜的不懈努力之中。今后要切实把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提高整体水平作为各县的奋斗目标。关键因素有五个:一是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二是要有一个顺应市场趋势、适合县域特点的发展思路;三是要以人为本,培育壮大一支敢拼搏、善管理、廉洁奉公的管理经营队伍和一大批技术熟练的城乡劳动者;四是要创造一个优良的投资和经营的软环境;五是要围绕建立一个稳固、平衡、强大的县级财政来展开工作。
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增加县域稀缺生产要素(如资金、人才)供给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根据新古典主义生产函数理论,经济增长由储蓄率及由此转化的投资率决定。但欠发达地区县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人才浪费现象严重,这一事实使通过增加要素供给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能成立。因此,能否创造出对资金、人才的有效需求,创造出让资金、人才扎根,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显得更为重要。
误区之二:产业结构调整到“三、二、一”的格局,则最为理想。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当然是一篇大文章。目前,我省县域经济中三大产业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且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问题更为突出。从现实出发,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应当贯穿“精一强二大三”的发展战略,一般要以主攻工业和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为重点,县政府应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上面,再以二产、一产发展情况为前提,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否则将是无本之木。至于有不少县盲目提出发展高新技术,显然不可取,县域工业仍然应以传统产业为主,努力推进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误区之三:政府把整个县域经济当作一个大企业来进行运作,就能获得较快发展。这是计划经济思想的当前翻版,这样的做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实际上,很多不需要政府做的事,我们的政府也做了很多,当然其中很多事不仅没有做好,而且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此外还有一些政府作用的真空,有些应该由政府来管理的事情政府并没有管,造成了一些管理漏洞。其实质是一个“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实现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的再一次转移,转移到使用正确的方法领导现代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上来。要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要改革和调整政府工作机构,构建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高效精干的政府。政府要从直接管理企业的事务中退出来,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过渡到主要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从直接操作产业项目的事务中脱离出来,过渡到主要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府服务中来。
误区之四:先发展起来再说,发展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快,困难就小;发展慢,困难就大;不发展,则更困难。但是,如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以牺牲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代价是得不偿失的。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要防止低水平的产业同构,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把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以有机食品为主的食品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从而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学习与宣传》200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