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透过地理看历史:三国篇 第十八章 汉中之战

曹操在濡须口无功而返,回邺城,同年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都城在邺城。这个邺城,正是战国七雄中的魏国的都城之一,曹操爵位的中“魏”字正是来源于此,后来的国号魏也是因为这个。

当刘备占领巴蜀的时候,曹操也知道他下一步必定是取汉中,所以趁刘备不在成都的时候,抢先一步,发兵汉中。

曹操要进兵汉中,只能从关中出发穿过秦岭。自古以来,这里存在着四条古道,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陈仓道因位于陈仓县附近而得名,具体路线是:从今宝鸡往南,过了散关后不远,翻过黄牛岭,就可以顺着故道水的河谷南下,过了今略阳再沿山谷往阳平关方向。故道水是嘉陵江的源头,河谷相对开阔,所以这条路在四条古道里面算最好走的,也最常用,但正因为常用,所以汉中方面在今勉县以西修筑了阳平关,以防止关中的兵马过来偷袭。

陈仓道也称故道,因为后来褒斜道成了主要通道,这条老路就称为故道,其经过的河流也就称为故道水。

褒斜道的历史最为久远,是由褒河和斜水两条河流的河谷组成,两条河流的源头离得很近,中间需要翻过老爷岭。

傥骆道是这几道古道中最难走的道,到曹爽时代才有记载,当时还没有开通。

子午道,也称子午谷,因离长安近,几乎呈正南北方向而得名,当年刘邦被迫到汉中就任时走的就是这条道。

因为要翻过秦岭,山高谷深,这四条路都不好走,多为栈道。

刘备如果要取汉中,同样要翻过米仓山,穿过米仓山的古道有三条: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

先从东边说起。荔枝道是因杨贵妃而得名,至于以前叫什么,无人知晓。荔枝道对接的是子午谷,直达长安。唐朝的时候,杨贵妃爱吃荔枝,官方在这里设驿道,把从岭南运来的荔枝通过这条路转运到长安。这条路主要的作用是从巴蜀的东部通往汉中,山路漫长,又不好走,对刘备来说肯定不是首选。

第二条,米仓道,因穿过米仓山中部而得名。这条路,由今巴中出发,沿巴河河谷北上,到尽头后,翻过两道分水岭,就到了汉中盆地。这条路因穿越米仓山的腹部,山高水险,其难度可想而知,也不是刘备的首选。

刘备首选的当然是离成都最近的金牛道,这也是我们要重点介绍的。

金牛道名称的来源有个小故事。

战国时,秦惠王想伐蜀,苦于道路不通,于是凿了五个石牛,石牛的屁股后面放了很多金子,说是牛拉出来的,然后把这五个石牛送给蜀君。蜀君一看,能拉金子的牛太宝贵了,为了把石牛运回国内,派了五个大力士来拉,一路开山填谷,把路修通了,秦军就顺着这条路把蜀国灭了。

这个故事里包含两个成语:石牛粪金和五丁开道。他们开通的这条道就是金牛道,也称石牛道。

要了解金牛道,我们还是从上游说起比较好,假设敌人从北面来。

从阳平关开始,向西南,沿着山间谷道可以到达嘉陵江。所以阳平关不仅是陈仓道的终点,也是金牛道的起点,这里两山夹一关,一关守两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到了嘉陵江,你会发现这里有个阳安关,也是一关守两道,不仅能防止从阳平关过来的敌人,还能防止从嘉陵江顺水而下的敌人。再往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顺着山谷往西到达白龙江,白龙江后有个白水关,白水关同样是一关守两道,一是金牛道方向来的敌人,一是沿白龙江而下的敌人;另一条路,就是顺着嘉陵江而下,在白龙江和嘉陵江的汇合处,有个葭萌关,还是一关守两道。这里也是刘备刚到蜀中时驻扎的地方,葭萌关和白水关唇齿相依,所以刘璋让他同时管着白水关。从葭萌关这里,如果要去往成都,是一条长达百里的峡谷,不仅陡,还很险,所以后来诸葛亮在这里修筑了剑阁(唐以后称剑门关),成为成都最坚固的门户。

之所以要从上游说起,是因为这些关口都是为了保护成都而设的,阳平关除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备要取汉中相对就容易多了,因为这些关隘设计的防御方向都是北方,唯一的难关是阳平关。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走陈仓道,往汉中进发,到达河池的时候,遇到了激烈的抵抗。据守河池城的是氐王窦茂。

当初马超起兵反曹的时候,有四大氐王响应:兴国氐王阿贵、百倾氐王杨千万、兴和氐王窦茂、阴平氐王雷定。阿贵后来在夏侯渊讨伐韩遂的过程中被灭,杨千万在马超投靠刘备后也投奔了马超,雷定在后来刘备攻打汉中时响应马超出兵,而窦茂,正是死于这一次曹操南征。

氐人是羌人与当地土著融合后产生的部族,与羌有渊源,但又不同,主要分布在陇西郡、武都郡、阴平郡一带。马超有羌人血统,在羌氐人心目中的威望很高,这也是后来诸葛亮要走祁山道的原因之一。

曹操沿着陈仓道,五月占领河池。也正是这个时候,韩遂的部将拿着韩遂的人头来投降曹操。七月到达阳平关,张鲁的弟弟张卫凭关固守,曹操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再加上军粮也快吃完了,就想退兵。结果前军因为夜间迷路,误入张卫别营,张军大惊,四散逃走。曹操趁机占领了南郑(汉中治所),张鲁走米仓道逃往巴西郡。

刘备这个时候还在荆州,听说张鲁跑到了巴西,忙派人去接,但晚了一步,张鲁已投降曹操。

曹操占领汉中后,自回邺城,留夏侯渊、张郃等人镇守汉中。张郃经常侵入巴西,刘备派张飞于瓦口大战张郃,张郃败退南郑。刘备也回了成都。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食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用天子的服饰礼仪祭拜天地,国都邺城,已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了。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曹操再次南征濡须口,孙权投降,与曹操修好。

刘备趁曹操主力东移之际,立即进兵汉中。一面派张飞、马超、吴兰、雷铜等人走祁山道取下辩(武都郡治所),却被曹洪、徐晃等人击败,吴兰、雷铜战死;一面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与夏侯渊夹关对峙,结果也是久攻不下。曹操见形势紧急,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一看阳平关久攻不下,如果再继续僵持下去,必然凶多吉少,于是南渡汉水,从米仓山中一条山谷穿行向东,翻过一道不太高的山岭,到了定军山,并在定军山上安营扎寨——等于是绕到了阳平关的后面,而且居高临下。夏侯渊一看慌了神,来抢定军山,结果被黄忠斩杀。曹军一时惶恐不安,推举张郃为主将来守阳平关。

曹操一看大事不好,亲率大军从长安起程,过褒斜道,驻守阳平关。刘备凭险固守,拒不出战,两军僵持不下。

打破这个僵局的是赵云。

曹操刚来时,把粮食都囤积在今勉县以北的北山上,与定军山正好隔汉水相望。黄忠于是和赵云商量,说可以去劫粮。但曹操素来善于偷袭别人的粮草,自家粮草肯定有重兵把守。于是赵云和黄忠商量,赵云守营,分一部分兵给黄忠去劫粮。两人事先约定,即使不成,也必须按时返回。

到了约定的时间,黄忠没回,赵云心想坏事了,担心曹军趁机劫营,又不能倾巢而出,于是只带了几十个人去救黄忠。谁知刚出门没多久就遇上了曹操大军,赵云几进几出,杀出重围,救回了黄忠。

赵云回到营寨,曹操大军也随后而至,部下见敌众我寡,准备闭门拒守。赵云却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以为有伏兵,引兵而退。赵云趁机反攻,曹军吓坏了,以为赵云营寨里真埋伏着大军,玩命逃跑,结果自相践踏,踩死的,射死的,掉汉水里淹死的,不计其数。这是历史上真实的空城计,当然,确切地说是空营计,赵云不但吓退了曹军,还利用地形,趁曹军渡汉水时速度慢的特点,用弓弩射杀曹军,使曹军损失惨重。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营寨,查看战场后赞叹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两个月后,曹操退兵。

这场战争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持续将近两年之久,最终以曹操撤兵为止,刘备取得了胜利,占据了汉中。

曹操之所以撤兵,主要还是地形的原因,打持久战打的就是粮草,谁的粮草不继谁就输。曹操刚到阳平关不久就被黄忠偷袭,粮草开始紧张,后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长安运粮,因为要穿过高耸入云的秦岭,路不好走,效率又低,很快粮草就接济不上。而刘备的粮道就好走多了,金牛道已经是米仓山的末端,地势相对平坦,再加上诸葛亮的后勤工作做得很出色,从成都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送上来。曹操一看,耗不起,就撤兵了。再说了,这场战争对刘备来说是生死存亡之战,汉中是巴蜀的咽喉,汉中在曹操手上,巴蜀就没有安生日子,所以倾举国之力也要打赢这场战争。反过来,对曹操来说,汉中和关中之间隔着秦岭,控制起来极不方便,如果不是为了掐住刘备的脖子,汉中就形同鸡肋,所以曹操的人打起仗来也就不怎么卖力了。

刘备占领汉中后,派刘封、孟达乘胜攻取西城和上庸。这样一来,整个汉中郡都在刘备手上了。同年,刘备晋位汉中王。这意思就很明显了,汉中王曾是当年高祖刘邦的封号,刘备称汉中王,就是在告诉所有人:我要夺取天下光复汉室了!

这是刘备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刻,也是蜀汉历史上地盘最大的时候,从无立锥之地到三分天下,前后不过十年的时间,而且手下兵强马壮,人才济济。

要说孙权也真是机灵,本以为曹操不可战胜,没想到这回却败在刘备手下,于是趁火打劫,攻击合肥。

曹操也真是头疼,刚从汉中撤兵,又要从各处调兵奔赴江淮前线。

历史上,中国南北对峙通常有三个交火点:西边汉中、中间襄阳、东边江淮。这一东一西轮番上阵,打得热闹非凡,一直闲坐在中间的关羽却按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