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平定关中后,重整旗鼓,于建安十八年(213年),亲领四十万大军,南征孙权。
这一次,曹操没有再走荆州,是因为吸取了上次赤壁之战的教训。如果他仍选择从荆州进攻,就会面临两面受敌的窘境:打孙权,刘备攻击后方;打刘备,孙权攻击后方。当然,这个时候刘备去了巴蜀,诸葛亮不久之后也带着张飞、赵云去救援,但关羽还在荆州。
为了不致两面受敌,曹操这一次选择从江淮进攻。这样,他只需面对孙权一方的兵力。
江淮地区看似一马平川,实际上有很多低矮的山丘,其中还有一条分水岭。正是这条分水岭,隔开了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从今天的地图上看,从六安到合肥,有一条人工河,它的西段称为淠河总干渠,东段称为滁河干渠,滁河干渠最终接上滁河,流入长江。这两条人工河的位置正是江、淮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其北面,有东淝河经寿春流入淮河,而淮河连着涡河,涡河直达谯县,谯县是曹操的老家;南面,有南淝河经合肥流入巢湖,巢湖经濡须水(今裕溪河)流入长江。
先说曹操这边。
涡河不仅连着谯县,还经过浚仪(开封),浚仪又有鸿沟与黄河相连。也就是说,淮河完全掌控在曹操手上,河南河北的兵力可以通过华北平原上的河流在淮河集结,寿春就是这个集结点。曹操所需要的,就是把淮河的大船开到巢湖,再通过濡须水进入长江,威慑江东。当时东部的邗沟淤塞不通,且路途遥远,濡须水成了曹操进攻江东的最佳选择。从寿春到合肥的水路,最近的就是两条淝河,可问题是,从东淝河到南淝河,中间有条分水岭,河水并不通,船开不过去,怎么办?于是曹操也挖了一条人工河,把东淝河和南淝河连了起来,这样兵船就可以直接从寿春开到合肥了。这条人工河就叫曹操河,位置和今天的人工河相当。
曹操连通了两条淝水,大船可以直接开到巢湖,又有合肥城作为前方重镇,剩下的就看孙权怎么应对了。
孙权当然也有准备。早在两年前,孙权就在濡须口上修建了濡须坞,目的就是防止曹操从这里进攻江东。濡须水流出巢湖时,经过一片山地,在这片山地的尽头,有一个狭窄的出口,孙权修建的濡须坞就选在这里,正好是在两山夹一水的出口处。曹操要从这里过去,走中间的水路,除了中间有濡须坞拦截外,两旁的山上都有关城驻兵防守。
濡须水这一带,其实是江东的门户。江东的经济重心在太湖平原,政治中心也在吴郡(苏州)。从太湖到芜湖,有运河相连,无论是运兵还是运粮都很便捷。这里也是最早去往江东的渡口所在地,比如伍子胥的渔邱渡、项羽的乌江渡,也是在这一带。而建业(南京)一带还没怎么开发,孙权也只是刚刚把首都迁到这里。事实上,孙权迁都的目的更多的是从军事出发,也就是为了更好地防守长江沿线,并不是出于经济考量。建业一带多山丘,即使开发好了也不如太湖一带。太湖产鱼,附近的平原产米,是真正的鱼米之乡。早在春秋时,伍子胥就修了一条运河,把太湖和芜湖的长江连接起来,这条河就叫胥河。胥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比邗沟还早),它打通了太湖水系和芜湖一带湖泊水网构成的水系,使太湖的船只可以一直向西开到长江。当年伍子胥用它来对付楚国,现在孙权用它来对付荆州和曹操。很显然,如果曹操的战船突破了濡须口,那么江东就危险了。
建安十九年(214年)正月,曹军抵达濡须口,孙权亲率七万人御敌。两军相持月余,曹军的水师还是差强人意,被俘三千多,又有数千人溺亡,再加上春雨瓢泼,江水上涨,北方人看到水就心里发怵,曹操感觉一时难以取胜,就退兵了。正是这一仗,曹操亲眼目睹了孙权的英勇果敢,不由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刘表的儿子刘琮主动投降,曹操还是看不起,说他是猪狗(不如),孙权执意抗曹,反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第二年,孙权又趁机攻占了皖县,在江北多了一个据点。只不过,东吴的江北防线也就到此为止,后来再也没能往前推进一步。
皖县处于大别山的南麓,这里也是江东进入荆州的必经之路。孙权占据皖县,等于把江东和荆州连成一片,二者之间再也没有障碍了。在孙权的阵营里,总有一种声音,就是把荆州全部吃掉,然后西进巴蜀,与曹操平分天下。
所以,当这个时候孙权听说刘备已经取得了益州,就派诸葛瑾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当然不肯给,当初说借,只不过是说得好听点,大家面子上也好看,谁还真打算还呀?于是又找借口说,等打下凉州,就把荆州还给你!
孙权一听很生气,就命吕蒙为将,领兵攻入荆南,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也很生气,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也带着三万人马进驻益阳。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恰巧这时曹操进兵汉中,刘备一看不得了,如果曹操得了汉中,巴蜀就危险了,于是跟孙权讲和。最终,长沙、江夏、桂阳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仍归刘备。这就是历史上的“湘水划界”,湘水以东归孙权,湘水以西归刘备。之前刘备只是借了个南郡,这回还了长沙和桂阳两个郡,表面上很吃亏,实际上长沙、桂阳两郡的战略地位和南郡没法比,如果孙权就此罢休,倒也划算。关键是曹操要打汉中,如果不及时回军巴蜀,后果不堪设想。孙权当然也想要南郡,但刘备如果没有南郡,荆州和益州的联系就被拦腰切断,所以万万是不能给的。孙权得了长沙和桂阳,和原有的地盘连成一片,而且有了湘水,可以南通交州,原本也是一件挺合算的事。
按理说,湘水划界是双方承认的盟约,算是把之前的过节两清了,双方都应当遵守,可后来孙权又以讨还荆州为名偷袭了江陵,就是耍无赖了。归根结底,原因还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孙权觉得自己出力多,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却只得了个江夏郡,而江夏郡早在大战之前就被东吴吃得差不多了,反观刘备,没出什么力,却在战后得了五个郡,实在是冤!其实刘备当时带的人也不少,有两万,而周瑜也才三万,只是刘备趁周瑜打南郡、挡住了曹军的时候南下取了荆南四郡,满载而归,回来看周瑜还在打南郡,才加入帮忙,孙权心里咽不下这口气。
总的来说,这回从刘备手里拿下两个郡,孙权暂时平复了一下心情,趁着这股高兴劲儿,也是因为曹操去打汉中了,有刘备在那里牵制,东边合肥一带防守空虚,机不可失,就领着十万兵马去打合肥。
驻守合肥的将领是张辽。张辽趁孙权的十万大军还没有完成围城之前,只带着八百将士冲入敌阵,一直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之下。吴军一溃千里,孙权差点被活捉。张辽一战成名,从此威震江东。
这一战,史称逍遥津之战。逍遥津是南淝河在合肥城附近的渡口,孙权在这里差点第二次被活捉。从此,江东的小孩如果哭闹不止,父母只要一说:“张辽来了!”小孩就不敢哭了。合肥城也成了孙权的梦魇,打了无数次,一辈子也没打下来。也许正因这一战,让孙权对曹军心生恐惧,以至于后来把矛头对准了盟友。
虽然曹操之前赞叹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也只是和刘表的儿子比,如果和曹、刘二人相比,孙权不仅在战术上不行,在战略上也没有长远谋划。本来,曹操统一北方后,势力太强,东吴要想生存,必须联合盟友共同抵御强敌,单凭东吴一方肯定是抵挡不住的。而这个时候,能成为他盟友的也只有刘备。刘备在荆州,实际上是在帮助东吴牵制曹操,使曹操不敢再从荆州突破。但孙权不管这些,只想得到荆州,在北方强敌未除的情况下,就向刘备讨要荆州,这让刘备手下的人很不满,从此也对这个盟友心存芥蒂。如果从战略的眼光出发,荆州有孙、刘联合防御,曹操就不敢在荆州轻举妄动,这是最稳固的方式。在曹操实力被削弱之前,孙、刘双方应放下一切恩怨,共同对敌,只要这个盟友关系破了,曹操就可以各个击破。孙权为了赤壁之战的果实分配不公而心生怨气,致使孙刘联盟出现罅隙,终致成仇。反观之后的诸葛亮,在刘、关、张接连因东吴而死的情况下,依然从大局出发,结好东吴,不是不想报仇,只是在事关生死存亡的大势下,个人恩怨只能先放一边,这就是格局。
如果单从地理上讲,孙权想的也没错,江东的安全感来自荆州,而荆州的安全感来自巴蜀,只有跨有江东、荆州、巴蜀,完全占领秦岭—淮河以南,才能和曹操平分天下。但孙权只顾打自己的小算盘,却没有去想曹操不会坐视他扩张。曹操不但不会坐视孙权做大,也不会坐视刘备在蜀地迅速扩张,所以趁刘备顺江而下去和孙权叫板的时候,立即发兵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