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课后有哪些人文关怀

【镜头回放】

下午放学后,其他同学都回家了,可是有位男生仍然缠着班主任,哭着要向她“借”2分考试分数。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班主任老师规定,只要有一位学生考试分数在80分以下,他所在的小队就不能被评为优秀小队,要扣掉5面红旗。这位学生这次单元测试考了78分,他不想因此而连累小队,才出此下策向老师苦苦哀求,保证下次考试时“还上”。

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这位学生果然说到做到,从此每次考试都有明显进步,从一名“差生”进入了中上游行列。

【扪心自问】

这位老师做得对。看起来老师在这里没有“坚持原则”,而实际上这正是一种人文关怀。

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表现有:

批改作业时多一些鼓励性批语

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写上一两句鼓励性的作业批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非常大的影响。虽然只有寥寥数语,有时候却会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甚至人生轨迹,给他们以奋发向上的动力。至于它会表达老师对学生的关怀、融洽师生关系,那就更是应有之义。

为此,要求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学生长处,肯定成绩、鼓励进步,而不是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现在的情形是,打开学生的作业本,通篇都是“×”,看不到一句鼓励性语言。这表明,这些老师与以人为本还有一段距离。

课外辅导让学生感到温暖

老师在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中,同样能体现一番良苦用心。通过各种措施真心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促进成长、调动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会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

评价学生时要全方位考察学生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老师眼里只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甚至可以“一俊遮百丑”。其实,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其量是以“分”为本。。

因为,以人为本必然要求老师能从多角度、全方位来看待学生,不能频繁地以考试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依据(关于这一点,本书下面还有详细讨论)。只要学生对照过去有了进步,老师就应当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以典型带动后进,让他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批评学生时能够进行换位思考

批评与惩罚是老师的常用手段。可是老师想过没有,由于有些方法欠妥,经常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如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要罚抄几遍、几十遍;上课做小动作,就要在教室外面罚站;考试成绩不好,就被老师辱骂等。

其实,如果老师能够进行换位思考,通过暗示、说理、感化等手段转化犯错误的学生,效果往往更好。

例如,对于作业来不及做的学生,减少作业量;对上课做小动作的学生,多加语言暗示;对考试不好的学生,一有进步就给予鼓励等等,都会收到良好效果。

对于弱势群体要多多予以关心

人文关怀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尤其珍贵,因为这些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中很少得到尊重,特别容易产生自卑感。

老师在批评他们之前,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这是一堂必修课。特别是有的学生经常犯同一错误,尤其需要老师从心理环境入手寻找他们犯错误的心理过程。一旦找到原因,纠正他们的错误不是易如反掌也是事半功倍。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解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必须从他们的具体个性出发,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教会学生自己寻找犯错误的原因,也是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魏书生老师的学生犯了错误后,他就要求学生写“说明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入自己内心进行观察,分析自己的好思想和坏思想的斗争过程,从而调整自我心理环境。或者要求学生写“心理病历”,通过解释自己的“发病”原因、初发时间、主要症状、自己设计的治疗方法,达到自我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应该享受到的人文关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谓“润物细无声”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要记住:只有在人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