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怎样看待高考移民现象

【镜头回放】

2003年4月12日,在青海省乌兰县某高考登记处前,当地人邓宝玉带着3个孩子邓非、邓欢、邓爽,以及他们共有的一本户口簿前来报名。户口簿上注明:男孩是1983年出生,另外两个女孩是1985年出生的双胞胎。

负责报名的魏老师怎么也看不出3个孩子中有两个是孪生姐妹,于是把他们连同户口簿一起移交给县招生办公室。

结果表明,户口簿是假的,3个孩子是从山东到青海借读的高中生。毫无疑问,他们被取消高考资格,退回原籍。

随后,他们再次到另一处高考报名点报名。写在脸上的焦虑和慌张神情泄露了一切,假象很快就被识破了。

【扪心自问】

这3个孩子是2003年青海省“封杀”(取消当年高校招生报考资格)的173名“空挂学籍、转户搭桥、冒名顶替”高考移民中的3位。

然而,这样的“封杀”并不彻底。2003年以624分夺得宁夏高考理科状元桂冠的黄某,就是因为后来被查出高考移民身份而被取消录取资格的,他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也离他远去。

在新疆,2003年招生部门在8万多名考生中“封杀”高考移民1709名,没有查出的谁知道又有多少呢?

“封杀”高考移民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他们“挤占了本省高校招生名额,严重侵犯了教育长期滞后地区考生的切身利益”,可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巨大差异,以及高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不同步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他们被称为高考“候鸟”,或叫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正在向部分地区左奔右突

高考移民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高考制度与户籍制度变化不同步。一方面,高等教育资源只能在按省(市、区)为单位进行分配;另一方面,考生却希望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教育资源,两者产生矛盾。

以2002年全国高考各省重点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例:青海445分、北京462分、新疆490分、上海497分……浙江560分、河南562分、山东568分。北京与山东等地,居然相差100多分。

再以高考录取率为例。据教育部估测,2003年全国有527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为52%,其中北京、上海、海南、新疆等地录取率超过70%。显而易见,录取率高的地方就是高考移民向往的地方。

在上述省市,由于要进入北京、上海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北京的户口控制很紧,所以海南、新疆等地就成了高考移民挺进的重点。

高考移民产生的土壤

高考移民产生的土壤在于,一方面部分考生希望趋利避害,以较小的代价进入较好的大学;另一方面,部分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省份的一些学校,专门招收高考移民,精心培育着这个市场。

据专门研究中国民间人口迁徙流动的著名学者周京力先生介绍,在陕西省南部就有一些学校,公开打出负责转迁户口的招牌,专门派人到山东、河南等地招收高三学生到陕西参加高考。每个学生交上2万元钱,就能把户口迁入当地。有的班级80%以上学生都是外省的,全校高考前50名基本上没有当地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既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升学率;而这些学生则可能获得降低录取分数线的“合法待遇”。

对高考移民的围追堵截

为了抑制高考移民现象的发生,各地采取了各项措施。

例如,海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暂行规定》,明确对高考移民进行限制,除了以前规定的考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具有该省户籍外,还明确要求高二、高三年级必须在海南省就读。

广西区的规定与海南省相似,同时明确规定,考生的整个高中阶段必须在该区就读。

宁夏区特别规定,投亲靠友落户在宁夏或者户口空挂的学生不得报考,本人户口在宁夏、高中阶段在宁夏就读、其父母户口不在宁夏的,只能报考区属院校。

贵州省规定,为该省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子女,或者随父母在该省落户6年以上、高中阶段在该省就读的学生才能报考,否则只能报考该省二级学院和专科层次学校。

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问题

都说高考是“最公平”的,实际上,在同一个省范围内这个观点还说得过去,可是一出了省就很难说了。这种情形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就一直存在着,高考移民问题的出现则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高考移民现象的出现,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是很正常的,趋利避害嘛!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区对高考移民的封堵已经失去理性,一旦被“查获”、被剥夺高考权利打回原籍后,原籍也不让他们报名考试,两头没着落。

更主要的是,对高考移民的封堵以两年前的户口为准,毫无道理。在市场竞争形势下,企图通过这种行政手段来解决高考移民现象是不切实际的,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