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一位父亲好不容易通过关系把女儿跨学区送进了全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女儿高兴极了,天天在家里说学校这个好、那个好。
可是没过几天女儿就沉默寡言,发展到后来甚至嚷嚷着不去学校上学了。女儿哭着说:“老师对我很冷淡,今天,整整一天,班主任老师没看我一眼,连一眼也没有看呵!”
【扪心自问】
这位女孩在说“一眼”这两个字的时候,特地加重了语气、延缓了语速,以表达她渴望成年人关心、爱护、理解、信任的心情。
由此可见,学生对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在这里就是一个眼神)都非常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研究者引起重视。
教育研究中的人文关怀,主要指老师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人(包括老师和学生,这里主要指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义,关注人的生成与完善,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人的热爱。归根到底,这才是教育研究的生命所在。
时代要求教育研究要关注学生
不强调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只能治标不治本
一份3000人规模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校学生中有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19%、大学生约25%。由此可见,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比例,是随着年级升高而不断增加的。
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而实质上,其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对学生加强人文关怀。产生心理问题的土壤不铲除,心理疏导至多是治标不治本。现实教育对人的遗忘,才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离开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研究没有意义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首先都是人的教育,是指向人、为了人的教育。所以,教育研究同样必须指向人、为了人。尤其是教学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考核、方法、测量、评价,都必须重视对现实人文关怀的关注。教育研究当然是相对独立的,但这并不表明它就可以与教育实践相脱节。否则,这样的研究就是空中楼阁,就缺乏现实指导意义。
教育研究中人文关怀的具体内涵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全面关注人
全面关注人(学生),并不完全等同于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们强调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而全面关注人并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相加。
因为,人是一个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精神性的复杂存在,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有统一标准。我们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重要的,但是决不能以全面发展来取代对人自身的关注。
其次是关注全体人
这里的全体人,首先是指全体学生,仅仅要做到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了。例如,我们总是喜欢用统一标准尤其是用考试分数来统一衡量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同时把他们进行分类。然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人是不能用统一标准来进行衡量和分类的。每个人的生存状态不同,要评判一个人是否取得进步、取得成功,只能从他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丰富了他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来评价。学生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学习知识技能,而是通过教育成为“人”。
最后是全过程关注人
对人的关注离不开人文教育,但是仅仅有人文教育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当把人文教育单纯看作知识教育的时候,这种人文教育对人的关怀更是偏离了原本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应当体现在非人文课程的教学中怎样体现人文关怀、怎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教育研究中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同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教育研究理想的确立
教育研究理想,说穿了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研究,研究者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立足于现实教育的焦点,充分关注现实社会生活。
教育研究内容的选择
在选择教育研究内容时,应当着重围绕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研究,追求真知灼见,力戒追求表面上花里胡哨的各种新名词。
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
在运用教育研究方法时,应当注重具体性、理解性、以及各种人文方法,千万不能把精确性、规律性作为唯一的研究途径,至多只能把它当作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如果有人一定要试图用精确的量化去测评一个人的品德,那么无论这种测量结果如何“精确”,都不可能取得实质效果。因为教育研究从根本上说,不仅应当关注人生有没有意义,更应当引导、帮助人建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