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考试应当怎么考

【镜头回放】

杨振宁教授说:“我接触到很多第一流的物理学家,他们很能动脑筋,很能做实验,却不善于应付各种考试。”

他说,像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学习成绩都很平常,如果以我们现在的教学和取才标准,这些人才很可能被埋没。

【扪心自问】

考试应当怎样考,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是“考试学”要解决的问题。“考试学”在西方又叫“心理与教育测量学”,主要研究如何使考试更加科学、使测量更加准确,研究的重点是信度和效度。

不容否认,我国隋唐时期开始盛行的科举考试,后来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以至于有人把考试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先生在《五权宪法》中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是,从科学性来看,中国目前的考试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了。

考试应当讲究信度和效度

所谓信度,通俗地说就是可靠性。同样的一张试卷,给不同的老师批阅,分数应该相对稳定,而不是差异很大。

所谓效度,通俗地说就是准确性。通过这张试卷,应当能准确反映出题者所要考核的内容。

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较低,一直是困扰中国考试的现实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郑日昌曾经做过这样的研究,同样的一份考卷让不同老师批阅,结果分数竟相差几十分;把高考成绩和考生进入大学后的成绩进行比照,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相关性。

作为举国上下最为关注的高考尚且如此,中小学生在平时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其信度和效度到底有多高就可想而知了。

考试不能光考记忆力

我国目前的考试基本上是考人的记忆力。考试时不能带入任何有文字的东西,考试内容在书上基本上可以找到。平时不看书、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高分,可是考过以后就忘了。即使没有忘记,这些知识过了几年也自动过时了。

西方的考试基本上不考记忆的东西。尤其是大学里的考试,基本上都是关注个人有什么论点、以及针对这些论点你有哪些论据,跟背书和记忆没有任何关联。

如果是一些非考不可的概念、基本理论,他们是考还是不考呢?当然要考。那么他们又是怎样考的呢?通常是在淡化记忆的基础上出题。

例如,概念题一般都出选择题,要求再认、而不要求再现,而且这种选择题越和书上相像就越不正确。如果你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那就倒霉了:一看有些像就打“√”,结果上当受骗。而不像我们,即使出选择题,也往往是把书上的概念原封不动地搬上去,结果仍然是考记忆。

考试应当侧重于考查个人观点

国外的考试通常是开卷考试,可是由于题目基本上来不及做完,所以不可能有时间去翻资料,开卷等于没开卷。

例如历史考试,一般先给你一大堆阅读资料,通常是某个历史事件及其背景、过程、结果,专家观点和媒体评论,然后一连问你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通常是让你概括一下这个事件;接下来就是针对该事件谈谈你的具体观点。这样,你就必须在阅读了上述全部材料后才能得出看法。

由于这一历史事件在任何参考书上都没有,所以你带去的参考资料也就派不上用场。

学生领到考题后可以当场解答,也可以带回去做。

考试形式应当多样化

我们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老师出题、学生答卷。可是国外考试类型多种多样,有些简直非常有意思。

例如,考试既可以考察实际操作,也可以让学生记录感想,还可以采用教室观察、师生面谈、学生进步档案袋等,由学生自己选择。有的学生不善于书写,他就很可能通过实物来表达学习思想,同样可以得满分。

在澳大利亚的一次小学生数学竞赛中,考试的要求是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然后把考卷给其他学生打分(有些类似于本书上述哲学教授的做法),打分的主要依据是出题的新颖性、趣味性、难易度,以及解题的正确性、简洁性。

还有一个典型事例是,美国的两大民间考试机构ets和act,他们不间断地出钱向社会征集各种考试题目,然后组成题库。不管是谁,只要你的题目出得好,符合他们的要求,就可以收入题库,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保证供应。而不像我们的各类考试,每当考试来临就要组织专家专门出题,既劳民伤财,又有临时拼凑之嫌,更缺乏科学性。

考试不能迷信“一考定终身”

每年的全国统一高考,仅凭一两分之差,就把人拒之于大学门外,这种流毒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时也同样存在。即使是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也多是一锤定音。

可是国外就不这样。以哈佛商学院为例,期末考试成绩只占全部学分的一半,另外一半学分则来自于平时课堂上的提问。为了争取提问机会,学生在课前准备得都很充分(这样就自然而然达到了预习目的),上课时争先恐后地举手(否则就难以取得这一半学分)。为了争取更多的提问机会,学生甚至会故意穿着奇装异服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上课举手时,也往往是边举手边考虑,如果考虑好了再举手就来不及了。可即使这样,也不能敷衍了事。因为你一旦答错题目,马上就会招致他人猛烈的批驳和讨论,反而给其他人抢了学分。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