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时代呼唤老师的人文精神

【镜头回放】

有人在研究中外教师的区别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比喻:

假如某学生在作文中表白自己将来的理想是当小丑,中国老师一定会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而西方老师却会高兴地说:“恭喜你,希望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扪心自问】

中外教师的不同观念,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不同。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在呼唤老师的人文精神回归、呼唤具有高度人文精神的老师。

把学生真正当朋友对待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教师岗位(先教中学,后教大学)。由于他始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因而深受学生爱戴。而他自己在工作中也一直很顺利、很成功,深深感到工作的乐趣。

实际上,老师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既体现了科学的教育思想,又包含着人文精神在内。遗憾的是,这样的老师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例如,北京市一位4年级女孩说:“背后我们都把老师叫‘条子’,就是警察的意思。平时老师发起脾气来非常厉害,她能一节课什么也不干就训我们。有时一个同学犯了错,我们全体同学都得挨骂。”

一位姓孙的小学生委屈地说:“我们学校弄了个‘联系本’,每天都要记录我们的在校表现,回家后要家长再写上几句话。由于天天都写,妈妈就有些烦了。有一天,妈妈晚上10点多才回来,只在上面写了个‘阅’字,就让我去睡觉了。不料这个字后来惹得老师大发雷霆,当着大家的面训了我一顿:你们家长架子也太大了,就写个‘阅’,她以为是领导批示呐!接着老师又把我调到后排。可我又招谁惹谁了?”说着,孩子的声音有些发颤了。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具有高度人文精神的老师,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他们知道,越是有个性的学生将来越容易取得成功。

试想,如果没有辍学打工、痴迷于玩电脑的经历,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比尔·盖茨;如果没有语文、外语两门功课满分(另外4门理科总分只有100分),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钱伟长;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各门功课均衡发展,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韩寒……

所谓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后者是指人的能力、气质、性格。两者有机结合,就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强调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只有后者而没有前者,这不能叫个性,至多只能叫“特长”而已。

可是,目前的学校教育往往就步入这个误区。

例如在某地一所著名小学,有一幢被称为“个性空间”的大楼。进去一看,其实所谓的“个性空间”就是一个个课外活动场所。更令人心酸的是,阅览室里读书的孩子虽然或站或坐,可是其姿势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毫无“个性”可言!这不能叫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其量不过是虚张声势。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尊重的结果是进步

河北省安国市的一位老师,为了给自卑的“差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课堂上特地挑了一位高高举手的“差生”回答问题,可是该生站起来后却哭着说“不会”。

不会为什么举手呢?课后老师了解到,原来,因为别人都会,如果他不举手,别人就会看不起他。了解到这一原委后,老师没有讥笑他滥竽充数,更没有给他一个“栗凿”,抱怨他“不会”还来凑什么热闹,反而感到这位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老师于是建议他,下次举手时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否则就举右手。配合这位学生,老师看到他举左手时就尽量给他提问机会,看到他举右手时则熟视无睹。

就这样,没过多久这位学生就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后来,老师把这个“秘诀”悄悄地告诉了其他几位“差生”,很快,全班的“差生”集体上了一个台阶。

新课程对老师人文精神的要求

新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和谐发展,改变人作为社会发展工具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新课程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应地,新课程对老师的人文精神也提出了很高要求。这种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身份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民主自由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

2.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不仅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通晓其它学科,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3.改变过去“少数孩子体验成功、多数孩子体验失败”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5.具有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增强教学的生命力。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