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体现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人才工作更好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有利于把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与党和国家总的方针政策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人才工作合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各级党委要按照管好管活的要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即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同时,要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完善人才工作法制,创造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一节
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党管人才的原则,是在2002年底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在2003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一次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又着重强调: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一、党管人才是新世纪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2002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在会上强调,要“促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也指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党的干部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党管人才,是我党根据新世纪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为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提出的又一重要思想。
(一)人才概念在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党对人才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党执政初期,党的人才政策包含在干部政策之中。党提出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培养、吸引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把他们纳入党的干部体系加以管理,作为党领导革命和执政的骨干力量,这对于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志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于学历和人才紧密联系,1982年以来,我国一直把“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作为人才的统计标准,这对于开展人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标准逐渐显露出不够完善的地方。实践表明,有学历或职称的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作出一定贡献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学历或职称。
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赋予人才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世界,创造人自身。当今时代,劳动的内涵日趋丰富,劳动的形式日趋多样。知识作为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其产生、交流和传递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劳动过程。创造则是一种更高层次、更为复杂的劳动过程,它将人们的知识和经验加以融会贯通、综合提高并产生新的知识和经验。知识是劳动的结晶,创造是劳动的重要形式,而人是劳动的主体。因此,“四个尊重”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其核心是尊重劳动,其本质是尊重人才。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人。人才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对于人才的含义,需要在“四个尊重”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几十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党管干部的方式掌握各类人才,但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干部队伍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干部身份逐渐淡化,党也不再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直接管理,需要采取新的途径和方式组织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同时,在干部队伍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方面人才,需要党和政府给以必要的关心、培养和管理。因此,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党的任务、使命和党的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以及对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深刻理解。
(二)党管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逐步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资源观念,知识和人才资源已经代替土地、资本、矿藏和能源等成为第一位的战略资源。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知识的依赖和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居于优势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未来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同志曾深刻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从世界范围看,近年来围绕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力度,西方发达国家还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抢夺人才,人才竞争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因此,如何培养、吸引和管理好各级各类人才,如何在世界性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是我们党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党管人才的思想正是适应这一时代变化,对党的建设和党管理国家提出的新要求。
(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党管人才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对经济、文化、政治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看到,我们是在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而且存在诸多不平衡的情况下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进军的。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百业待兴、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如何建立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特点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是党在新世纪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出发,打破陈规、开拓视野,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进行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优秀人才汇集到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形成人才合力,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充分、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在这样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领域,必须加强党的统一领导。这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组织保证。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把人才工作摆到全党工作大局的高度,在党委领导下,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把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整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在一起,推动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的协调落实。
二、党管人才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和发展
《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党管人才原则是对党管干部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既继承了长期以来党管干部的优良传统,又开辟了新时期党管干部新的发展空间。从党的整个事业来讲,“党管干部”与“党管人才”,应该是双“管”齐下,相辅相成。
(一)正确把握党管干部原则的科学内涵
全面认识、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管干部原则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加深对党管人才原则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些都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都要通过组织领导来保证。党要实现组织领导,关键就是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是党在思想、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在组织和配备力量,选拔和使用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问题上,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
确立党管干部原则,是由党的领导地位和性质决定的,是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一个根本原则和基本格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党管干部的原则。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组织优势,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组织保证。政党出现以来,特别是实行政党制度以来,党管干部便成为任何政党的一项天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执政党如果不管干部,就会动摇执政地位,丧失领导权力。党管干部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党管干部,即党对干部队伍建设担负的责任和权力;狭义的党管干部,是指党管干部的实现形式,即党管干部的具体方式和权力运作。在干部管理实践中,党管干部是广义的党管干部和狭义的党管干部的统一。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党管干部体现在不同的干部管理形式之中,有其不同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管干部原则已经与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党管干部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党组织直接任命管理一切干部转向党领导、组织和支持人民群众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政策,参与选拔、管理和监督干部,实现干部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其主要职责为:加强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制定和完善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干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推荐、任免和管理好重要部门的干部,即管住、管好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关键岗位、重要岗位的干部;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做好全社会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宏观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要求各级党委坚持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有关原则和规定选拔和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党管干部的实质,就是保证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以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
(二)正确把握党管人才与党管干部的关系
长期以来,干部政策包含着党的人才政策。我们党把人才纳入干部范畴,用管理干部的方式管理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才的内涵、来源、规模和结构变化很大,人才流动性明显增强,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党对人才宏观管理所应承担的责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管干部原则的坚持、发展和深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伴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干部分类管理逐步深化,不再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出党管人才原则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与人才工作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党管干部原则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要求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充实新内容、赋予新内涵。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中国社会结构带来深刻影响,出现了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趋势。这对党的活动方式、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与时俱进的新要求,需要对党管干部原则在理论上作出新概括。由此,党管人才要求成为中国特色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重要特征。党管干部原则强调管好干部手中的权力,打牢组织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的组织保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管人才的“管”,重心在“管干部、建队伍”。党管人才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集聚优秀人才,这是凝聚民族复兴力量的政治动员。“党管人才”的基本理念是党聚人才,强调营造有利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管”的重心在“聚人才、创条件”。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制定、创造反映人才成长规律的政策和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光荣职责。与党管干部相比,党管人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管理对象范围更宽。“党管干部”的指向是党内,其管理对象主体是党的各级干部,并通过他们来带领普通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党管人才”指向整个社会,其管理对象不仅包括党政干部,还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还包括自由职业者。也就是说,党管人才的“人才”,是指社会上各类人才,把各方面的人才都纳入党的视野,并通过对他们的关心、培养和管理,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共同来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这在思想理念上无疑是一个飞跃。
2.管理内涵更深。党管人才不仅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而且深化了党对人才管理职能的认识。党不仅要“管”政治、“管”思想,还要“管”业务、“管”技能、“管”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把各类人才培养成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人才,同时要根据分类管理的方针,通过不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造就一大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较强的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党政领导人才;一大批精通经营管理,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大批站在国际科研前沿,具有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科技进步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确保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3.管理方法更活。落实党管人才要求,要严格遵循人才成长和管理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和方法体系,对人才进行分类管理。由于党管干部的对象是党政干部,党管干部在方法上主要采取党委直接管理,通过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党政干部实施管理、培养和监督。而党管人才的对象不仅包括党政干部,还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包括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还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因此,党管人才在方法上也就不可能再是单一的直接管理模式,而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党政干部可以采取以党委直接管理为主,而对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则需要以间接管理、引导和服务为主。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也同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有所区别,要求行政手段与提供服务相结合、深化管理与创造环境相结合,而且更注重为各类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通过高效、优质、卓有成效的服务和营造宽松、平等、择优的用人环境,体现党的执政水平,扩大党的影响力、凝聚力。
三、党管人才原则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和指导方针,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才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前途。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这是我们党确立党管人才原则的根本着眼点。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体现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在党的周围,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有利于从各类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组织中来;有利于从组织上保证党的用人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在党委领导下,协调和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一)提出党管人才原则,是总结我国人才工作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始终把人才问题作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各类人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提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一再强调: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所有这些论断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资源价值的深刻认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一届党中央在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进一步提出并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一个有远见的政党必定是重视人才的政党。确立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地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远见卓识和战略思维,揭示了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决定性作用。这一决策既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又体现了执政党对人才问题的高度自觉和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二)提出党管人才原则,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传统的产业经济正在加快向知识经济迈进。产业的知识化和知识的产业化相互交织,使人才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依赖和需求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说,当今时代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创造人才优势,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面对世界范围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各国都在谋划人才战略,创新人才政策,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力度。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抢夺人才的压力,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如何培养、吸引和稳定各类人才,如何在世界性的人才竞争中把握主动,维护我国的人才安全,是知识经济时代摆在执政党面前的新的历史任务。提出党管人才原则,正是对这一时代特征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有利于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大力提升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三)提出党管人才原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紧迫需要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需要大批人才大显身手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人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这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如何建立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如何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汇集到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四)提出党管人才原则,是实现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在党管干部原则的指导下,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干部的培养力度,干部的知识化程度明显提高,传统的干部身份概念正在逐渐淡化,“人才”的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人才价值概念进一步彰显。人才的范围已从过去的党政干部扩展到代表不同经济成分、处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的价值创造者。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已难以涵盖党对人才宏观管理所应承担的职责。面对人才外延的扩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把社会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提出党管人才原则,深化和拓展了党管干部原则,拓展了传统干部管理的覆盖面,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方针,有利于调动包括党政人才在内的社会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体现了党的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巩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经过80多年的奋斗和发展,我们党已经从过去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从建党初期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成为现在拥有6700多万党员,党员干部队伍状况发生很大变化的大党。面对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面对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以及肩负任务发生的变化,我们党的领导水平面临新的考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改革开放前,绝大多数人才集中在公有部门,而现在包括私营、外资、合资企业以及中介组织等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吸引和集聚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人才规模不断扩大。这些人才都是党执政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把全社会的各类优秀人才吸纳进党的各级组织中或使其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提出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整个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有利于改变现行的人才工作模式,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人才纳入统一管理和服务的范围,有利于从各类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党的干部,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各级组织中来。这反映了在“四个多样化”条件下人才工作的规律,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进步,而且能增强党的影响力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整合力量,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并对人才队伍的社会构成带来深刻影响。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培养、吸引、使用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人才总量不足,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利用效率不高,人才浪费比较严重等等。同时,由于体制的原因,目前我国人才工作存在着多头管理、缺乏协调、力量分散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现有人才工作布局的基础上,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工作力量,建立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坚持党管人才,有利于加强人才队伍自身建设,有利于把人才工作推向进入整合力量、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第二节
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质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水平,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内涵
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党管人才不是要管死人才而是要用活人才,不是去限制人才而是去解放人才,不是为排斥人才而是为凝聚人才。从根本上说,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目的是要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重点要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制定政策,就是要在准确把握人才情况和认真总结人才工作规律的基础上,把握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完善人才工作的大政方针,明确发展目标,坚持分类指导,研究制定人才工作的发展规划,推进人才法制建设。整合力量,就是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和优势,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营造环境,就是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党全国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为人才成长积极提高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搞好统筹规划,按照管好管活的要求,制定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中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分类指导,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工作理论、体制和方法,保证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三是注意整合力量,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四是积极提供服务,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和营造环境,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以感情和人格的力量,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阶层、各方面人才的作用;五是实行依法管理,推动人才工作立法,加快立法进程,逐步实现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民主化,努力用法律手段保障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推动人才工作健康顺利发展,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党管人才的重要环节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这是总结近几年来我国人才工作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处理好这五个关系,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人才工作的客观规律,增强人才工作和决策的科学性,防止和克服片面性和狭隘性。
(一)处理好党管人才与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
要把充分发挥党的政策指导作用与完善人才工作法制保障结合起来。党管人才原则和党为实现党管人才而制定的管理人才的法律法规,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人才选准、用好。宪法赋予党在国家活动中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党在依法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起主导作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必然要求人才工作要贯彻党的人才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人才工作部门还要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强化法制意识,依法管理人才,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使人才管理真正实现政策主导型向法律主导型的转变。要将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人才管理规律的党对人才管理的政策、方法和经验,通过立法程序转化为法律法规,成为国家意志,为党管人才原则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处理好党管人才与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本身就体现了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探索和尊重,体现了对人才实施科学管理的要求,蕴涵着科学管理的精神。因此,在人才工作中,要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坚定性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提高人才管理的科学性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方法,使党管人才原则在科学管理的轨道上运行,积极探索人才开发和管理活动的规律,始终把握人才工作的主动权。
(三)处理好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人才工作,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规律,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善于通过市场调节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以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同时又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大局和正确方向。要把党的组织优势与市场机制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倾斜、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和加大立法力度,来保障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和人才工作的有序进行。实践证明,在人才管理的问题上,离开党的领导必然出现混乱,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必然一管就死。只有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能使人才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处理好党管人才与靠事业凝聚人才的关系
要围绕事业发展培养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发现、使用和吸引人才,靠事业发展凝聚人才,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障,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
(五)处理好党管人才与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关系
要打破所有制和社会阶层界限,把各方面人才都纳入工作视野,为他们创新、创业、创造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党政机关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要鼓励他们到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创业发展。同时,要畅通非国有单位人才向党政机关、国有单位流动的渠道,使各类人才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党管人才的基本要求
党管人才的本质是党聚人才,既要凝聚一般人才,又要凝聚高层次人才;既要凝聚体制内人才,又凝聚体制外人才;既要凝聚党内国内的人才,又要凝聚境外海外的人才;既要凝聚存量人才,又要凝聚增量人才,真正做到惟才是举,广纳群贤,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要实现党聚人才的目的,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一)转变观念,强化服务
这是管好管活人才的前提。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和体制的原因,以官为本、以官为尊、以官为荣的“官本位”现象十分突出,并广泛渗透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官本位在人才问题上的表现是,以行政级别、官职大小来衡量个人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及其价值和作用的大小;对人才的选拔任用简单采用论资排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或过分看重单位的性质和属性。这些错误理念和做法不利于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也不利于党对人才的有效管理。党要管好管活人才,应当变重资历为重能力,引导各级组织彻底摒弃“官本位”的错误观念,纠正论资排辈的过时做法,按照知识、能力的大小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要走出“管人”的思想误区。过去在干部教育和人才培养上,往往强调条文规范多、重视发挥主体作用少,强调共性多、尊重个性少,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开拓型、创新型的干部和人才。因此,“管”的出发点不是去禁锢人、约束人,而是以人为本,创造条件发展人。党管人才要把重点放在搞好服务上,对各类人才一视同仁地提供服务。要变“管人”的观念为服务的观念,通过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去感召和凝聚各类人才。
(二)创新体制,完善机制
这是管好管活人才的保证。制度创新是做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环节。***指出,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没有制度,工作做不起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多次强调,要注重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体制机制一活,人才工作才能满盘皆活,人才主体才能活力尽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坚决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要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要坚持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使用机制;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相联系,鼓励人才创造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改革人才保险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要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建立健全人才配置机制。
(三)加强培养,营造环境
这是管好管活人才的关键。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用人观,这种短期行为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有长远眼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和优化环境,服务人才。通过环境建设,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一要营造政策法制环境,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规体系;二要营造创业环境,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拓展创业平台,加强创业保障,激发创业活力。三要营造生活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的要求。四要营造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努力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鼓励创新和探索的良好氛围。
四、党管人才的关键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就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关键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要抓住这个环节,切实落实选贤任能的政策和制度,才能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要以思贤若渴的爱才之心、伯乐相马的识才之智、海纳百川的容才之量、知人善任的用才之艺,科学合理的聚才之法,千方百计做好发现、培养、凝聚人才的工作,真正做到惟才是举,广纳群贤,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一)要有爱才之心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必须具有爱才的感情,真正做到求才若渴,在思想上关心,政治上信任,感情上贴近,工作上支持。情是爱之源,情生爱之力。只有深怀爱才真情,才能把人才爱得至真至纯,爱得全心全意,才能从思想认识、根本态度、感情深处视人才为宝贝,千方百计培养发现选拔和引进人才。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和忠诚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自身价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要树立爱才就是爱事业,爱才就是爱人民的观念,把是否爱才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事业心强不强、是否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志。要把爱才之心体现在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上。发挥人才作用是最大的爱才。但凡真正的人才对物质待遇的要求往往并不高,他们关心、看重的是自己的才华是否施展,抱负能否实现。对优秀人才要敢于大胆使用、用其所长,还要致力于为他们建功立业创造最好的环境。要把爱才之心体现在对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上。要改变对人才只重使用,不重培养的错误倾向。只使用,不培养,不是真正的爱才,也是人才意识淡薄的表现。特别是对青年人才更要加以培养。与老同志相比,他们缺少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学习,缺少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的真正了解,要使他们成为栋梁之才,必须重在培养。要下大力气提高他们的政治修养、业务能力和全面素质。要注重把他们放在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培养锻炼,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挑大梁,唱主角,通过艰苦环境和实际工作增长他们的才干,磨砺他们的作风。要千方百计地解决人才的实际困难,要主动当好他们的“后勤部长”,多为优秀人才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
(二)要有识才之智
正确识别人才,是正确使用人才的前提。用好人才是识别人才的根本目的。要把众多的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并发挥他们的作用,识才是关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必须具有识才之智。古人云:为治以知人识人为先,非知人识人不能善其任。意思是说,要治理好党和国家,以了解和识别人才为最首要的事情。识才之智,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准确识别人才,发现和识别人才是一个“剖石为玉,淘沙为金”的复杂过程,“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善”。要坚持德才兼备,着重看人才的品德、能力和业绩,不能只看学历和资历。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惟学历资历的传统观念,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确立科学的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人才,分析他们的潜能,预测他们的发展趋势,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搞一锤定音,把人看扁、看死。
(三)要有容才之量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领导干部要有容才之量,要以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眼光,选才用才,对待人才的缺点和不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才再优秀也不可能白璧无瑕,甚至有的还往往“峰高谷深”,长处和缺点两头冒尖。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人才,选人用人要看主流,看大节,看本质,看发展,看潜力,要有容才雅量,对他们的短处多一点容忍,多一点包涵,在诚恳帮助改进缺点的同时,大胆使用,“不为细枝末节”所纠缠。同时,人才的类型及成长的道路不尽相同,其成长的规律特点及个性也会不同,要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展其所长,避其劣势。而不应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正确对待有争议的人才,要区分勇于创新与想出风头的界限,区分博学多知、兴趣广泛与不务正业、好高骛远的界限,区分会交际与乱拉关系、投机钻营的界限,区分时间观念强、办事讲效益与急躁、不稳重的界限,区分果敢、有气魄与冒失、政治上不成熟的界限,区分善言辞令表达与夸夸其谈、不踏实的界限。要善于包容、吸纳、凝聚各种各样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选人用人喜欢用听自己话的,用比自己能力低的,用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选贤任能是一场革命,选贤任能一定要以事业为重。
(四)要有用才之艺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改进和加强人才工作,必须有用才之艺,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慧眼固然是水平,善于用才更是应该具有的素质。古人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人也是这样。一个人用对了可能是人才,能创造巨大的效益;但如果用不到位,不仅不是人才,甚至会使工作受损。因此,要根据人才专业特长、综合素质的不同,因人而异,因人制宜,把人才用到适合其发挥特长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要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根本的是要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事业团结人、凝聚人。在人才使用上,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从各方面为他们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舞台。当人才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对于人才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要坚持用人的标准,同时又要不拘一格,对于特别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要有用人的气魄,大胆使用,破格使用。
(五)要有聚才之法
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聚才的方法。会聚人才,使远者来,来者安,安者用,齐心协力,是科学用人观的必然要求。要靠事业激励人才,事业是理想信念的载体,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要靠真情打动人才,要礼贤下士,延揽人才,大胆使用人才。要靠良好的风气来凝聚人才,人才选择单位,既看重硬环境,更看重软环境即风气。要靠一定的利益和条件留住人才。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利益是事业的终极目的,是人才价值的重要载体。要建立和完善体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有利于吸引和凝聚人才的政策和制度,尽可能使优秀人才的付出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回报,使他们一门心思干事业。
五、切实加强党管人才的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
一说到党管人才,人们往往把它和党管干部联系起来。当然,从总的领导方面,它们是一致的。但也要看到,党管干部原则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它要求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各级组织,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干部工作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也就是说,党管干部,所要求的是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由党制定。干部的管理、决定任免或推荐、提名,必须由各级党委(党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党管人才”,不是事无巨细,党委包办人才管理方面的所有工作。而是应在党委领导下,组织部门、政府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等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共同做好人才工作。“党管人才”,尤须注重做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的工作,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并充分施展才华的环境。这里更多的强调的是协调功能,而不是代替功能。实际上,早在1961年,***在《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这一讲话中就指出:“各级、各行,各大厂或者是部委,可考虑建立考核委员会。一定要掌管到他那个单位,列入名册的有多少专业技术人员,是些什么情况。大学毕业生工作两年考核一次。这就是说,不要漏掉了人才。解决这个问题光靠人事部门不行。专业技术水平一定要由专家来考核鉴定。”(《毛泽东***江泽民论人才》,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版,第233—234页。)今天也是这样,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目的是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
第三节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注意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处理好党管人才与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注意处理党管人才与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在研究干部成长规律方面有了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比如强调干部的“四化”方针、干部的培训、干部的锻炼,等等,但在研究人才成长规律方面还只是开始。人才的成长规律实际就是人怎样才能“成才”?是人才都应具有些共同的素质特征,这就是规律。比如,特定的人才有特定的素质,这些素质特征包括道德、思维方式和个性,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能力、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就是能善于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这些素质特征。在这些方面,人才思维的独立性和个性特征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而这一点,恰恰又同我们培养干部不同,如果把培养干部的要求和做法拿来培养人才,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样地,人才队伍的门类众多、个性差异,决定了人才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做好人才工作就必须首先遵循人才规律。党委组织部门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法规,保证人才政策法规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使人才工作的开展更符合人才规律。
二、处理好党管人才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注意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严格地说,人才不是认定的,更不是内定的,它只能由社会检验。过去我们习惯于在行政体制的框架内“圈”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程度将越来越大,我们也要在市场中发现人才。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摒弃那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才观念和做法,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引才、育才、用才观念。首先,人才资源的开发要靠市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抓人才资源开发。因为开发人才资源需要投入,光靠行政命令不行,从根本上还是靠市场。其次,人才有效地发挥要靠市场。人才的价值只有在市场中才能体现出来,要通过健全完善机制,把人才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将其创造的效益同自身所得回报结合起来,鼓励他们去创造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尽快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本。最后,人才的流动也要靠市场。人才价格与人才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人才的流动。要通过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加快对人才资源的调节。
三、处理好党管人才与法治规律的关系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注意处理好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党管人才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理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既具有战略性,又具有长期性,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设想和长远规划,必须有法律和法规来保证,这也是依法治国战略在人才工作领域的要求和体现。
认真实施党管人才要求,就应从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向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为主转变,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和组织实施人才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时将实践证明正确、成熟的党的人才政策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在新的形势下,人才政策法规建设的突破口应是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急需、广大人才最关心、目前改革基础和条件最成熟的若干政策法规进行突破,可以先试点,后推广。要加大人才工作立法的民主化、公开化和科学化,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由于人才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应建立人才工作立法听证制度,增强人才工作立法的透明度,在立法前广泛听取行政官员、专家学者、人才代表、社会群体等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使人才工作立法更加科学合理。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监督检查,强化人才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认真追究违反人才政策法规行为者的法律责任。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现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现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进行工作方式创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速人才工乍信息化,不断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在新的形势下,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所谓制度化,就是人才工作要有章可循,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制度,明确职责,落实领导和工作责任制。所谓规范化,就是人才工作要有规划、有政策,政府组织要将“党管人才”的要求化作施政的法律、法规、规章,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和所掌控的生产要素资源加以贯彻落实。所谓程序化,就是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部门规定办事,杜绝随意性。实现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求我们在尊重人才成长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和法制环境,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热情,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既要采取有效措施,造就大批治党治国的栋梁之材。又要加大选拔力度,打破论资排辈和体制内选人的做法,扩大选人视野,拓宽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还要加大改革力度,在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深化机构、用人、分配制度改革,通过体制转换、人员聘用、要素分配,营造发展环境,提供有效服务,使各类人才在最能实现其价值并使其价值增值的地方和岗位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