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有利于人才潜能的发挥和人才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第一节
坚持以改革创新作为搞好人才工作的动力
我国人才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制约各类人才发展和发挥作用的、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弊端。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社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社会环境。
一、积极探索人才开发规律,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人才资源开发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限制。我们要积极探索、掌握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围绕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尝试。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要求,建立科学民主的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建立人才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和推进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对分离又相互协调的人事行政管理体制,实行人才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从行政体制和决策机制上,保证科学的人才理论和人才规律对人才工作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完善人才市场体系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改革取向,完善与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推进现有各类人才市场同劳动力市场的联网贯通,重点发展无形人才市场,提高人才供需配置的效益。大力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根据经营类或公益类等不同情况,实行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或政事分开,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促其向独立的市场主体或公共服务主体转变。要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消除人才流动的地区、部门、身份、所有制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疏通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为所有人才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平台。大力发展各类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和经营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的诚信系统,加快制定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管理法律和法规,为人才市场的各行为主体提供权益保障。
三、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真正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必须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贯彻,使之落实到人才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要把科学理论、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转化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行为规章制度。
要优化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形成事业留人的制度环境,激励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其在献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实现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要优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待遇留人的制度环境,形成以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多种激励手段并存的新型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的分配制度。特别是对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各类技能性人才,要加快探索、建立和推行以期权、股权为主的长期激励机制,通过科学界定人才资本产权,探索、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和适应企业兼并重组要求的人才资本产权的有偿转移制度,等等。要优化人才选拔标准,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研究制定与新世纪、新时期相适应的,与各类人才的特点相符合的人才标准,并按以才能、业绩为重点,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用好人才,创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第二节坚持以优化人才环境为保证
一、重视人才环境建设,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一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背后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环境的竞争。改善人才环境,争夺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较量的热点。人才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良好的人才环境是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谓人才环境,是指作用、影响人才培养、选拔、使用、交流等相关社会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法制环境和行为环境。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当前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业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尊重理解的社会环境,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党和政府要像改革开放初期自告奋勇提出愿意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当好“后勤部长”一样,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为各类人才搞好服务,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要探索各类人才特点和成长规律,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流动的政策制度体系,优化政策环境;要舍得投入,千方百计为优秀人才创造较好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生动活泼、民主团结、创新求实的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要加强沟通、增进理解、鼓励合作、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形成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要真正关心爱护人才,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大力弘扬各类人才的先进事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气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六大提出,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要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在新的形势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像重视自然环境保护一样,把人才环境建设好,形成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局面。二、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对于确保各类人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各类人才特点、体现工作业绩、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符合各自特点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企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探索产权激励机制。二是要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坚持奖励与惩戒相结合,做到奖罚分明,实现有效激励。三是要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完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加快福利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福利货币化,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
对此,各地区应该积极加强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分统配的传统人事制度的影响,当前我国人事制度的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需要。特别是由于受传统的身份制度、档案制度、户口制度、住房制度、保险福利制度的制约,我国人才流动的风险和成本比较高。在人才配置上,仍存在着“学非所用,用非所长”、“人不得其事,事不得其人”的现象,不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因岗位等的因素不能充分发挥,这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只有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人才强国的目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才环境的创新,观念创新必须先行。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企业这个用人主体,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以及大胆使用年轻优秀人才的观念。人才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人才环境的创新总的来讲,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才观念的创新,二是人才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的创新,三是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四是人才人文环境的创新。总之,各地区、各部门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