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主线。当前我国人才工作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是,人才总量不足、比例较低,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产业区域分布不够合理。人才资源开发已经进入不调整人才结构,人才工作就难以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人才资源开发的水平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结构调整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第一节
推进人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结构决定功能,要使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人才整体功能的作用,必须对现有人才结构进行调整。所谓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就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从我国人才分布情况看,分布性结构的矛盾十分突出,东西部人才分布极不平衡。而从资源性结构看,矛盾也是十分突出的。金融、信息、国际贸易、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初级人才、长线人才相对富余,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整个社会全面小康的进程,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一、人才结构调整是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与合理配置时要求越来越迫切。因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既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应用者,掌握最新知识的人才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通过多种人才的有机结合,彼此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形成一个高协同、低摩擦的优化的人才结构,使多种不同的人才从不同的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就会完成一个个人才独自所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因此,要建立优化的人才结构,就要从全局出发,树立系统观念,充分考虑每个人才的特点,既分工得当,又梯次合理,既使每个人才充分发挥特长,又使各自的短处得到有效的弥补和抑制。二、人才结构的调整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提出要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提高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一是要遵循市场规律,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市场主体作用,促进企事业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二是要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同时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转变用人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三是要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使现有各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联网贯通。四是要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组织和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五是要加强对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引导人才向西部、基层和艰苦地区等社会最需要的地方流动。
第二节
人才结构调整原则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人才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结构性矛盾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二元人才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农业人口中的人才资源含量低,城乡之间的人才难以交流,结构难以调整;二是区域间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举措,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撑;三是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人才队伍素质,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瓶颈,要通过人才结构的调整来解决。
人才结构调整要符合“五个统筹”的需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搞好人才结构调整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只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人才工作和人才结构的调整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服务。具体来说,人才结构调整要坚持以下五点:
一、坚持以市场配置原则推进人才结构调整
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引导性功能和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的供需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人才结构的调整,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分布。
二、以改革促进人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政府人事工作部门要转变管理方式,加强服务功能,学会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做好人才的预测、规划、培养和配置工作,加强宏观调控。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放掉,把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的思路重心转变到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和创新服务上来。三、建立和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搞好人才资源存量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人才存量结构调整的管理主体是组织人事部门,同时还要有学校、企事业单位、人才个体等多方面的参与,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人才开发为手段,通过换岗培训,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实施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开发培训工程等多种方式,推动人才转型和人才素质的提升,使其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四、深化国民教育体制改革,搞好人才资源增量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人才增量结构的主管是教育部门,但组织人事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作为负责干部人事工作的部门和具体的用人单位,也要积极参与,提出要求。作为被开发者的人才本人,更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目前我国人才增量结构供需背离严重的现实根源,在于教育部门,特别是高等院校人才开发计划机制与专业设置同社会需要的脱节,违背市场需求。为此,必须加快建立人才增量规划由市场说了算的需方导向的决定机制。同时要加快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结构优化,强化创新能力和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五、牢固树立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工作的发展观,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协调是确保未来人才结构优化与平衡的前提。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开发,必须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协调。特别要做好6个方面的协调:一是努力做到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间人才开发工作的协调发展,使之适应国家中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需要;二是努力做到一、二、三产业间及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间人才开发的协调发展,适应中国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要;三是努力做好人才工作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协调发展,适应中国经济所有制多元发展,特别是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急增的需要;四是努力做好以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整体建设的协调发展,贯通三支队伍的流通渠道;五是努力做好高层次与高技能人才开发的协调发展,特别是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加快解决高级“灰领”的短缺问题;六是要努力做好现有人才与后备人才开发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及其所支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