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童心密码——为孩子选择文学 §像安徒生那样给孩子讲故事——儿童文学作家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是从20世纪初叶翻译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起步的(据说安徒生童话最早译入中国是在1912年),至今已有多部安徒生童话的权威译本(如叶君健本、林桦本和任溶溶本)和不下200种的安徒生童话选本。很难想象,没有安徒生的中国儿童文学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安徒生的儿童文学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但安徒生为什么要写童话?他那些美妙的童话又是怎样从他的生活中产生的?

一、是误解造就了安徒生

长期以来人们有这样一种理解:安徒生有一个高尚的灵魂,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他为“争取未来的一代”而写童话;安徒生把他的一生献给了童话,献给了孩子,是童话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这是一个被误解的童话现象。200年来,安徒生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被误解的世界里!

是误解造就了安徒生!没有误解,就没有今天的安徒生。了解安徒生一生的人都明白:他的父母误解他,一定要他子承父业去做一个鞋匠,安徒生勇敢地冲出去了——为追求自己歌唱家的理想,14岁只身闯荡首都哥本哈根;他周围的人误解他,他不得不四处逃避——从女子学校逃到男子学校、逃到学徒工厂、逃到初级中学,再逃出“最深爱他的”梅斯林主任;他的祖国丹麦误解他,他不能待在他亲爱的祖国而被迫出走——到德国、意大利、瑞典、法国、英国……那里有他的崇拜者,有他的安慰和快乐,他在文学上的影响也是先国外而后国内的;直至今天整个世界还在善意地误解着他——除了在他的祖国丹麦还有人能够正确地认识安徒生外,几乎整个世界都只把安徒生当作一位童话(儿童文学)作家来看待。难怪这位备受误解的大作家在他50岁时写的自传《我的一生》里要大声疾呼:“愿人们恰如其分地评价我,像我从心里评价他们一样!”

然而,这样的悲剧一直上演着。丹麦人民在为他做70大寿的时候,捐献了一座安徒生的塑像,雕塑家将设计的塑像草图送给安徒生征求意见。草图上画着安徒生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构思呀!今天的哪位作家如有这样的殊荣,能把他的一生与代表未来的孩子联系在一起,那是多么大的荣耀呀!然而,安徒生断然否定了这个方案,明确指出:“我的童话与其说是为孩子写的,不如说是为成年人写的!……后来,每当我朗诵我的童话的时候,孩子们都趴在我的肩膀上,我简直无法忍受。为什么要把本来没有的东西画出来呢?”于是,按照他的意愿,雕塑家重新设计了一座塑像:安徒生坐着,左手拿拐杖,右手握着一本书,还以食指隔开书页,头朝左微微抬高,若有所思,若有所盼。这尊以铜打造、约3米高的安徒生塑像,现在就坐落在人群熙攘的大街旁,侧面眺望着蒂沃利公园。

安徒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部被误解的童话。从这部人生童话里,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误解的一些有意味的话题:误解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误解是人生的底色之一。生活中谁没有被误解过?面对误解,安徒生向我们给出了一个答案,他让他的人生和童话在误解中一起成长,终于“意外”地创立了“童话王国”,又在误解的推动下成为“童话之王”。像安徒生那样善待误解,在误解中创作他那美丽的童话人生,是我们今天的作家尤其是容易被误解的童话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有的一种融自我保护与自我发展于一体的基本功。

二、先是伟大的作家,后才是“童话之王”

关于作家与童话(儿童文学)作家的关系,原本并不复杂。我们在说安徒生是童话作家时,这里的“作家”首先应该是指与小说作家、戏剧作家相提并论的某一类文体的作家,是一个类的概念;而“作家”同时还应该有一个质的规定性,即表示从事文学创作而取得相当成就的人,它是一种文学地位与文学成就的象征。或者说,作家和童话(儿童文学)作家,都有它特定的衡量标准,需要以他的作品质量来获得读者或有关专家的认可。像巴尔扎克、雨果、莎士比亚、高尔基、曹雪芹、鲁迅等那些有非凡成就的作家,人们尊称为“大作家”。安徒生自然也是这样的一位大作家,他以高质量的童话创作实现了童话作家与作家的完美统一。

安徒生不仅创造了世界文学有史以来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童话,而且创造了丹麦的一个文学时代——他在众多的文学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除了是童话作家,安徒生还是那个时代丹麦乃至欧洲文学界最为有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人们称誉他是“丹麦第一位小说家”,甚至评价他的戏剧成就“在小说和童话之上”,而他的诗歌《丹麦,我的祖国》被公认为丹麦第二国歌。所以,我们说安徒生首先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然后才是“童话之王”,这在安徒生身上是统一的。

安徒生虽然坚持童话创作43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但童话创作占用的时间并不比小说创作与戏剧创作占用的时间更多,而安徒生对戏剧与小说的创作热情也与对童话的一样直至生命终结,即使在临终前,安徒生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童话作家。而且安徒生写童话往往是他在小说与戏剧创作间隙的“即兴之作”,更多的是他要在每年圣诞节前夕为孩子们准备一份特殊的节日大礼。虽然童话让安徒生名扬世界,但开启安徒生文学之路的是戏剧,给安徒生带来终身荣誉的是小说和诗歌。所以,不论是丹麦乃至欧洲的文学史,还是世界文学史,都必须讲到安徒生,都必须讲他在童话方面的成就,但很多时候是在介绍了他在小说、戏剧等上的成就之后,才用一小段文字来补叙他在童话方面的天才贡献。事实上,安徒生童话的传播还在一定程度上借着他小说、戏剧、诗歌的翅膀才得以飞翔于欧洲而至世界的,而且在今天看来给他带来世界影响的童话却在当时给了他无尽的伤害甚至灾难。很难想象,如果安徒生只有童话一方面的成就,在那个连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都不被认同的19世纪的丹麦乃至欧洲和全世界,会有他的文学地位吗?安徒生的童话还能流传下来吗?很显然,如果安徒生像我们今天很多只从事童话创作的人一样只从事童话创作,他在当时就肯定走不出哥本哈根、走不出丹麦,更不用说成为今天享誉世界的“童话大王”了,这让我们想到多少有些类似的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的生存状态。

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像安徒生那样具有世界影响的儿童文学大家呢?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太“专业化”了,在有限的儿童文学作品(哪怕已经是精品)之外就没有其别的在整个文坛能立得起的大作品了。不像安徒生,即使不去说他的童话,仅他在小说、戏剧和诗歌任一个方面的成就,也都足以让他在丹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很显然,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要有这样一种意识:首先要做一位作家,然后才能做好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是由最优秀的作家组成,绝不因为你是儿童文学作家就可以降低作家的标准。中国儿童文学的希望在首先得有一批被称为作家(最好是大作家)的人加盟儿童文学创作。像安徒生、王尔德、高尔基、鲁迅、茅盾、巴金、冰心那样,儿童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与他们在整个文学上的成就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儿童文学的价值与意义才能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所以,儿童文学要想不被人看成是小儿科,儿童文学作家就要立志做大作家,就不要局限在儿童文学的小圈子里。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儿童文学作家首先应该立志成为大作家。

三、童话发生于民间,为孩子而发展

1835年,安徒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奇异故事》,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4篇童话。很多年后,安徒生在《我的一生》里回忆这部童话集时说:“在这一卷童话集里,我所作的童话都是取材于幼时听过的老故事,不过是从我自己的态度写的罢了。这些老故事的声音似乎仍萦绕在耳,所以我便用口语写了下来,这种文体自然很少见,恐怕有学问的批评家又要说我捏造文体,我便名之为《讲给孩子们听的奇异故事》(wonder stories told for children),其实我的本意是希望小孩和大人都看我这本书。这本书里只有一篇《小意达的花》是完全自己创作的,似乎还有趣,虽然和霍夫曼(hoffman)的一篇故事差不多,并且要义已在我的《徒步旅行》里用过。在这本书以后,渐渐地我开始写童话,便用起自己的情感来,大半是自己的创作。不久又出了一卷童话集。”

这里的每一句都值得人们思考,可以从中获得有关童话乃至儿童文学的重要信息。那些幼时听过的老故事,至今仍在心尖上跳动,让人情不自禁地把它记录下来,当然是按作者自己的体味来记录,自然而然中加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判断。以民间的口语来讲述,保留了民间口头文学所特有的“讲”与“听”的特质,由此创造了一种新文体——讲给孩子们听的话——“童话”。其实不仅只给孩子们讲述,是希望大人也愿意看,大人在看了之后可以给那些不识字的孩子们讲,就像安徒生幼年听故事那样。因为记录和转述多了,便有了自己来写故事的冲动,那篇《小意达的花》,就是一篇模仿之作,此后,安徒生更多的是用起自己的情感来写童话,由早期对民间童话故事的记录、模仿转变到独立创作童话,实现了文学史上由民间童话向艺术童话的过渡,安徒生也因此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童话这一特殊文体的创始人与奠基人。可以这样说,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之路表明:

(一)童话发生于民间,为孩子而发展——民间童话是童话最初的源泉;

(二)童话的特质是孩子们喜欢听的奇异故事——幻想怪诞是童话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三)童年记忆是童话创作的原动力——童年是童话创作的永恒母题;

(四)童话从本源上讲是希望小孩和大人都看的亲子共享文学、家庭文学。

中国有着发展童话的深厚的民间文学土壤。从历史上看,因为没有出现像德国的格林兄弟、法国的贝洛那样热衷搜集民间故事并为家庭和孩子的精神需要而自觉改写这些故事的语言学家或文学家,也因此缺乏在充分汲取民间文学营养的基础上产生像安徒生那样生活于孩子中间并热心为孩子写作故事的童话家,因而中国童话发展的先天条件是不充分的,既然中国童话不能自我发生于民间,以民间童话为基础,自然也很难谈得上为孩子而发展,因而中国童话的发源就自然走向另一条路——借助外力推动,引进外国童话,于是便有了五四时期对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的译介。而中国传统的对待幻想文学的“怪力乱神”观,尤其是反对给孩子以幻想的启蒙与发展的教育观,似乎在童话还没有走进中国之前就注定了它难有好的命运。这样说来,中国童话的民族性不强、幻想性不足,不仅不足为奇,而且是一种必然了。对于当下有志于童话创作的人们,是否应该向安徒生学习,像他那样从民族民间文学做起,以补童话文学发展之不足呢?童话是幻想的文学,但最美丽幻想的童话产生于最真实的生活,不是坐在家里空想出的。回顾童年,深入民间,了解孩子,贴近生活,才是童话创作的正途。

四、不仅要有责任感,还要有讲故事的天才

安徒生为什么在第一部童话出版后就能用自己的情感来创作童话?他那些最美好的童话又是怎样从他真实的生活中产生的?这还得从他的第一篇创作童话《小意达的花》说起。

有一天,安徒生到诗人蒂勒家里做客。6岁的意达·蒂勒正失神地凝望着一束开始凋谢的花。

“我的小花真的死了吗?”小意达泪眼汪汪地问安徒生,“昨天晚上它们还那么美丽,可现在怎么啦?”

“它们生病啦。”安徒生说,“你看,这些花儿昨晚参加了一个舞会,一直玩到早晨才回来,所以就无精打采了。”

“可花儿不会跳舞呀。”小意达说。

安徒生觉得小意达说得很有道理,这也让他明白了,小孩子是不好欺骗的。

安徒生一把抱过小意达,即兴给她编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花儿如何变成了一只只蝴蝶,彼此之间如何交往,怎样谈话。小意达听得入了迷。这是多么奇妙的故事呀。

在熟人家做客,安徒生常常会受到孩子们的特别欢迎,因为他是即兴讲故事的天才。孩子们特别佩服他能够根据一些无足轻重的日常琐事编讲引人入胜的奇妙故事的能力。安徒生眼前又出现了另一张因为满足而充满幸福的脸,那是小约妮的脸。几天前,安徒生到朋友英格堡回德列夫家做客,英格堡的宝贝女儿约妮缠着安徒生给她讲故事。

“等等,咱们来找找看……”安徒生故作神秘的样子,在口袋里翻来翻去,仿佛故事真的躲藏在口袋里似的,逗得小约妮围着他欢呼雀跃。

“啊,不,不在这儿,也不在这儿,那在哪儿呢?……好了,出来吧,找到你了……”这样说着,安徒生就煞有介事地用手指着脑袋,风趣地说:“你看,它出来了。最好听的故事总是自己出来的!”

安徒生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势比画着,从头顶到嘴巴,仿佛那是一条故事出走的路线。于是,安徒生开始给小约妮讲故事……

说到讲故事,那是安徒生的拿手戏,他从来不会让他的小听众久等,脑子里仿佛就有一个故事城堡,什么样的故事都有,主人公更是千奇百怪,一会儿是中国大花瓶上画着的青龙,一会儿是窗外飞翔的燕子,还有用旧了的羊皮手套……有时候,安徒生一边讲故事,一边拿起剪子,三下五除二,像变魔术似的,一张再普通不过的纸,就被他剪成了童话中的人物:一个坐在扫帚上的老巫婆,她的鼻子尖上还坐着一个小人哪……他的创意总是那样独特而新颖。这种手艺是他童年时代就掌握了的,是爸爸和老约翰尼手把手教给他的,现在他已是炉火纯青了。他剪出来的每一个形象背后,都有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

“真应该把这一切都写下来。”安徒生自言自语。于是就有了他的第一篇创作童话《小意达的花》。

孩子们的欢迎让安徒生想到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谁最需要他的创作?现在看来,是孩子们最需要。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一个朋友,对他说:“我现在要开始写孩子们看的童话了。你要知道,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谈到自己的童话创作时,也自豪地说:“这才是我真正要做的不朽的工作呢!”

他的好友爱德华·柯林十分支持他的选择,大胆预言:“您瞧着吧,《即兴诗人》将使您扬名,而您的童话将使您名垂千古!”

柯林的预言终成现实,童话使安徒生名垂千古!这不仅因为他的童话成就,还因为他为“争取未来的一代”而有的责任心与执著精神。安徒生坚持在每年的圣诞节前为孩子们写一部新童话,43年如一日,写下211篇童话,创立了“童话王国”,凭借着绝对的实力荣登“童话之王”宝座,这是全世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给安徒生的崇高荣誉。今天,当人们在分析安徒生童话创作取得成功的原因时,往往习惯于只从他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态度上着手,强调他通过童话来“争取未来的一代”、将童话创作视作“不朽的工作”的责任感,而忽视了他作为一个童话作家最重要的素质——有给孩子讲故事的天才,而对于童话作家来说,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它决定了你的创作是不是孩子喜欢的童话。而对今天的青年童话作家来说,必须强调品质与素质的统一,少一些功利思想,多一份社会责任,不要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的作家,更不能将童话(儿童文学)创作作为个人获取名利的工具。

五、为孩子也为成年人的童话

1835年,安徒生给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取名为《讲给孩子们听的奇异故事》,但他的“本意是希望小孩和大人都看”,是亲子共读的家庭文学。童话的销售很不理想,这让安徒生和出版商都非常失望。1837年出版第三部童话集时,安徒生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为引起人们的注意,换了一种策略,不仅书名中去掉了“讲给孩子们听的”这个定语,还在前言里郑重地写上“致成人读者”,以免被人们误以为是“小儿科”的东西,不拿正眼看它,十分担忧童话命运的安徒生还有一个想法,如果这第三部童话集还不能得到读者与评论界的肯定,他就再也不写童话了。

收入这本童话集的是两篇创作童话《海的女儿》和《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终于如愿以偿,不仅发行量直线飙升,而且哥本哈根的皇家大剧院也开始上演他的童话。犹如一夜春风,安徒生童话得到上至国王、下到平民的一致喜爱,赢得了丹麦文学界的肯定,为安徒生带来了永久的荣誉。正是这两篇写给成人的童话,挽救了安徒生,挽救了整个童话。

《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和安徒生另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已成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但安徒生创作它们的初衷确实不是为了孩子,它们是安徒生转变童话创作视角后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批为成年人写的童话。孩子们当然还无法像成人那样能够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但童话幻想的灵魂和善于夸张拟人的外衣,却是孩子们的最爱,他们多多少少能感知一些隐含在这些形式后的内容,因为儿童是成长中的儿童,是未来的成人,那些落到他们意识中的譬如善良、同情、诚实、爱心,以及憎恶、痛恨、不平等思想的种子,在他们日后的人生旅程中遇到适当的气候,就会发芽,甚至开花、结果,这也就是童话或儿童文学对于孩子们成长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里,为孩子写作和为成人写作又是统一的。其实,优秀的儿童文学都具有这样的品质——老少皆宜,成人孩子都喜欢,而且就单个的阅读个体而言,一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从童年读到老年,而且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像安徒生童话,就是这样够你读一辈子、享受一辈子,够影响你一辈子的文学。

这给我们启示,给孩子的文学,要想能进入孩子中间,还有一个首先得征服成人读者的问题,因为这个社会是成人社会,是成人世界主宰孩子世界,就像安徒生在创立童话这一新文体之初,如果不能让成人社会或者说主流意识接受童话这一新文体,童话就会被认为是“无聊的玩意儿”而被驱逐出文学。所以,在社会童话(儿童文学)意识还十分薄弱的时候,我们的童话作家在创作时,不仅要像安徒生那样用自己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还要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以今天儿童文学生产的眼光看,不要忘记成年人,还有新的意义。与一般文学相比,儿童文学的生产有它的特殊性,这就是生产者(创作者、出版社)、消费者(购买者)往往与它的最终阅读者是分离的——阅读的孩子往往没有自己购买读物的权利与经济条件,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孩子们得到怎样的读物,与他周围成人的阅读态度、推荐程度密切相关,是成人把握着儿童阅读文学的总开关。所以,简单地以为谁写作来看其是否是儿童文学作家,有时可能会导致不全面的误判。

“为谁写作”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有的作家表示只为自己而写,有的作家主张为读者而写,有的作家则宣称谁也不为,就那么自然写来,像吃喝拉撒一样,或者是一种精神宣泄。对于一般文学,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似乎都不成问题,即便像有的作家宣称的那样,自己只为第三者(读者与作者之外)——书商、出版社写作,意在赚取金钱和名声,也无可厚非。按常理,为谁写作是作家的创作自由,他人无须也无权干涉,但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作为“人之初”的人生意义与作为国家民族未来的特殊地位,以及儿童文学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儿童文学作家在给孩子写作时,不能不有所顾忌,有所选择,就像高尔基所说的,儿童需要的并非事实的全部,在他成长的这个阶段,有些东西他是不需要知道的,有些东西让他知道了会对他的健康成长不利。所以,有的作家明确主张,儿童文学作家要同时肩负起作家、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儿童文学是关注并引导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学。

如果说将“为谁写作”上升到一种创作责任的高度来认识难免太沉重了,我们也不妨将其理解为一种写作态度或写作状态。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有个读者问题。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儿童文学是最具有读者特征的文学,儿童文学之所以成为儿童文学,就因为他的读者是少年儿童,那么,儿童文学创作如果无视这个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就会背离儿童文学而成为非儿童文学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创作者的眼里要有儿童,心里要有儿童,要善于以儿童的眼光去看问题,要有为孩子写作的意识。但孩子生活在成人的包围中,尤其是孩子越小对成人的依赖越大,所谓为孩子写作,在一定范围(父母、教师)和一定意义(引导、教育)上讲,也应该考虑孩子周围的成人的文学的或教育的需要,为他们写点东西。所以,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既要反对无视儿童文学特点的成人化创作倾向,更要反对那种以是否为孩子创作作为评判儿童文学的标准的狭隘的儿童文学观。

安徒生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我们今天从事儿童文学活动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推广和评论等诸多方面遇到的种种问题,其实安徒生早在200年前都已经遇到了。除上述说到的五个方面外,安徒生还教会我们在童话创作中怎样“像口语一样,连声容笑貌都写了进去”,怎样分辨读者与批评家谁更可信,怎样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怎样在成功后以平常之心对待荣誉。他的自信自尊自强自谦的优秀品质和挑战命运不懈追求的人格力量,更是我们今天的童话作家所需要学习的。应该了解安徒生,研究安徒生。不仅仅是读他的作品,还要研究他的身世,了解他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成长历程,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趣味,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安徒生的创作,才能找到童话创作的真谛,才能使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的选择,从安徒生的人格力量和作品得失中汲取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为今天的孩子写出更多更好的童话作品,为儿童文学发展做出努力。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