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梦里蝴蝶 第十三章 塔与歌的深情——访朝散记之一

“欢送你们第二次赴朝!”

这是登机前,中国作家协会和朝鲜驻华大使馆同志们齐声送别的话语。

这也是挑起文思的金针。我们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六人之中,半数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再加上一位延边朝鲜族的诗人,就过半数了。真称得上是一个亲人访朝代表团了。

中国民航客机飞越鸭绿江上空时,机舱里顿时活跃起来。“葛洛同志,快看!”“认得!认出来啦!”“丹东!呀,新义州!”“鸭绿江大铁桥上正过火车哪!”这些简短的欢呼声,立刻将我变回了19岁的志愿军战士。深夜里冒雪踏冰跨江作战。那时寒风刺骨,炮火连天,大铁桥被炸,新义州浓烟滚滚,连安东市也落下了“b—29”的炸弹……作为战士和文人,这是无法忘怀的呵。

平壤,这个美丽的城市,在电影里、画片上,我们见过多次了。有人说平壤的公园很多,也有人说平壤市本身就是一座大花园。今日亲见,果真如此。建筑宏伟,富丽堂皇,街道整洁,绿地环绕,服饰漂亮,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这样的形容词再写出一大串来,也不为过。但我也亲见过遭到战火破坏的平壤,一片瓦砾,城无完室。1953年停战以后,我还写过一首志愿军参加建设的小诗:“……军长铲土,师长抬筐。重建平壤,第二故乡!”

在牡丹峰前,葛洛同志提起了战时的地下剧场(就在牡丹峰上)。1952年,以巴金为团长的中国作家、艺术家赴朝访问团曾在这里观看过盛大演出。他们还受到了金**同志的亲切接见。葛洛同志至今还保存着金**同志与代表团谈话的笔记。据葛洛同志回忆,地下剧场相当宏大,灯火通明,虽然敌机不断轰炸,剧场里照样演出许多美好的歌舞节目,充分显示了朝鲜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然,现在更有金碧辉煌的万寿台大剧院罗。朝鲜同志说,地下剧场已保存下来,作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的现场。

使我激动不已的是参观志愿军展览馆和友谊塔。这个展览馆是平壤“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的一部分。门前刻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红汉字。它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幅图片,都使我倍感亲切。大厅的一面墙上,悬挂着数十幅志愿军指战员的照片或画像。他们是名垂青史的特级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根思……以及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同志的长子毛岸英烈士。我熟识罗盛教。他是与我同年参军、同一支部队的文书。去年我刚写过一篇关于他舍身抢救朝鲜落水儿童的小说。此时望着他生前的照片,浓黑的短眉,圆鼓鼓的眼睛,那表情,真象是嘱托我们珍重和继续加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又像是欢迎我们重访战地,回到了他为之献身的英雄国土。望着盛教的遗像,我的眼睛湿润了,再一次想起金主席为罗盛教纪念碑的题词:生活在朝鲜三千里江山的人们永远怀念罗盛教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无独有偶。葛洛望着黄继光的画像出了神。原来他也熟识这位青年战士!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前夕,葛洛来到武圣山主阵地采访,就是由通讯员黄继光护送到上甘岭前沿坑道去的。战斗打响之后,葛洛一直生活在指战员当中。他耳闻目睹了大量的英雄故事,最壮烈的莫过于青年通讯员以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英勇行为了。

当展览馆的女讲解员听到了这些事,便亲切地问葛洛:“这幅黄继光的画像,您细看看,像烈士本人吗?”

葛洛眼里也闪着泪花,点点头说:“画得很好,很像!我曾给黄继光拍过照片,这照片在20多年前送给了我国军事博物馆筹备处征集资料的同志。”

来到上甘岭战斗的沙盘前,女讲解员叙述着战斗经过,葛洛同志也情不自禁地频频插言,补充着英雄们的故事。

“我真的可以为你提供许多活生生的内容哩!”

“是啊,您真是朝中友谊的见证人呀!”

我们站在一面弹痕累累、染着斑斑褐色血迹的红旗面前。这是插上老秃山主峰的一面“开路先锋”旗,上面用钢笔签写着我志愿军尖刀连全体指战员200余人的名字。望见这面旗,我的心血直涌头顶……原谅我吧,亲爱的战友!作为代表团的成员,出于礼貌,我无法高声朗读你们的姓名了……但我认识你们每一个人!在出发前的誓师会上,作为文工团火线演出队的队员,我为你们唱过歌,献过酒,送过扎了红绸飘带的爆破筒和手雷。还记得么?是在我们演出队的歌声中送尖刀连勇士冲出坑道口的呀!我清楚地记得,这次攻占老秃山的战斗打得非常漂亮,全歼敌军一个加强营。我们尖刀连的勇士,生还者不足百人……现在,我毕竟不是讲解员呀,不能向主人细说往事。只能默默地向你们敬礼,亲爱的战友,我要向你们报告:我有一支笔,上月刚发表的中篇小说里,详尽地描写了这次攻坚战。我有义务继续写下去。这也是我怀念战友的一片心啊。

拉开友谊塔重达两千斤的铜门,我们看到了塔内四面的油彩壁画。它生动地记载了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的宏伟场面。这座花岗石纪念塔高达30米,矗立在中国大使馆附近的山上。塔内正中央的巨型黄铜台柜里,珍藏着志愿军总政治部送来的四大本烈士名册。这名册虽然只记载了战斗英雄和团级以上的干部,不足志愿军烈士总人数的1/100;却也是中华优秀儿女之精英,是上百万最可爱的人之代表啊!

我们膺获殊荣,得以亲手捧读烈士名册。名册上恭笔正楷写下了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和他们的年龄、籍贯、功勋。有军长、师长,团长……绝大多数烈士年仅二三十岁。

又一个催人泪下的地方,在美丽的大同江畔,古建筑大同门和练光亭对面的练光女子中学里。当这些十几岁的小姑娘齐声高唱志愿军战歌时,我再也止不住自己的热泪了。这是友情的泪珠儿。我们一起歌唱。鼓掌,合影,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在众多幼小的心灵深处,继续培植着中朝友谊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