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阳关以西,古代称之为西域。西域由北到南有三条大的山脉:最北边的阿尔泰山、中间的天山、南边的昆仑山。昆仑山以南就是青藏高原。三条山脉中间夹着两个盆地:天山以北是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盆地中间是渺无人烟的沙漠。天山和昆仑山终年积雪,无数的冰川融化成河水从山上流下来,注入沙漠,于是就在山脚下滋养出一个又一个的绿洲。在汉朝的时候,每一个绿洲就是一个古国,当时称为西域三十六国,实际的数量应该比这多。
西域诸国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周边。这里又分为两部分:塔里木盆地南缘有且末、小宛、精绝、扞(hàn)弥、于阗、皮山、莎车等国,被称为“南道诸国”;在盆地的北缘有危须、焉耆、渠犁、乌垒、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疏勒等国,被称为“北道诸国”;在盆地西南、葱岭(帕米尔高原)一带有蒲犁、无雷等国;在盆地的东端有车师、楼兰(后称鄯善)等国。这些国家语言不一,习俗各异,互不统属,人口少则几百,多则数万,一般为几千人到两三万人,龟兹人口最多,有八万人。
早在攻打匈奴之前,汉武帝就派张骞到西域寻找大月氏国结盟,共同对付匈奴。张骞刚到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人抓走了,匈奴人对张骞说:“月氏在我的后方,汉人怎么能去?假如我要派使节到南越去,你们汉人能答应吗?”于是就把张骞扣下了,这一扣就是十年。
十年后,张骞趁匈奴人放松警惕时逃了出来。等他历经千辛万苦进入西域,才听说大月氏又换了地方。
大月氏从河西走廊被匈奴人打败后,先迁到了天山北边的伊犁河谷,这里有一片牧场,水草丰美;后来在匈奴的支持下,乌孙人打过来了,占领了伊犁河谷,大月氏被迫继续南迁。乌孙人在河西走廊的时候,占据的仅仅是走廊的西端敦煌一带,那现在有多大呢?天山以北几乎全是他的!我们可以从他们后人居住的地方想象一下,乌孙的后人就是现在的哈萨克人,现在的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除了哈萨克斯坦外,还包括中国的哈萨克族、俄罗斯的哈萨克族所居住的地方。
大月氏被赶出伊犁河谷之后,继续南下,发现一个叫大夏的国家,于是把大夏灭了,就在那里落脚,重建家园。这个地方,就是今天阿富汗所在地。
张骞到达了车师国(吐鲁番,天山南麓),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没有向北翻越天山,而是沿着天山南麓走,一路经过焉耆、龟兹、疏勒,前面,就是帕米尔高原(葱岭)了。
“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亚洲最大的几条山脉全都在这里汇集: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天脉。应该这么说,在整个欧亚大陆上,帕米尔就是个屋顶,正是这个屋顶,阻挡了东西方的交流。高原的东边,天山以北是伊犁河谷和准噶尔盆地,以南是塔里木盆地;高原的西边,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滋润的“河中地区”以及费尔干纳盆地。
高原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人烟稀少,道路不通。张骞要走过这里,可以想象难度有多大,这一趟下来,随行的人员就死了不少。
张骞历尽艰辛,翻过了帕米尔高原后,到达费尔干纳盆地,发现一个国家,就是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张骞向大宛国王说明了此行的目的,并希望大宛国提供帮助,将来大汉国一定会重谢。大宛国早就听说大汉很富有,也想和汉朝交往,但一直迫于匈奴的压力,没有成行。张骞这一来,大宛国很高兴,热情款待了张骞一行人,还给他们派了向导和翻译。
大宛并没有和大月氏接壤,只能把他们送到西边的康居国。同样的,康居国王一听是大汉的使臣,赶紧好酒好菜招待,然后派人把他们送到南面的大月氏。
十年前,从长安出发,历经千辛万苦,一路风餐露宿,张骞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大月氏国。但让他失望的是,大月氏国人不想找匈奴人报仇了,哪怕是他们先王的头骨曾经被匈奴人当尿壶。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占了一个好位置。大月氏抢的是大夏国的地盘,这个地方在妫(guī)水(阿姆河)的上游,水草丰美,气候又好。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河中地区,帕米尔是整个欧亚大陆的分水岭,离帕米尔最近、最富饶的土地就是河中地区。我们说河西走廊也好,西域也好,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冷,干冷的原因是青藏高原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而大月氏现在占据的这个地方,在河中地区,南面的兴都库什山是中亚地区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山脉,同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但是从这里往西,则是一马平川,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在西风的作用下可以长驱直入,也就是俗称的“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所以,这里的环境要远远好过河西走廊和西域。更何况,如果他们要去找匈奴报仇,就要千辛万苦地翻过帕米尔高原,穿过西域的茫茫大漠,还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也不现实。
大月氏人这么考虑也有他们的道理,这个地方比河西走廊确实要好,有发展前景。事实也证明如此,大月氏国内部分别由休密、双靡、贵霜、肸(xī)顿、高附五部翕侯管理,其中的贵霜后来就统一了北到中亚、南到印度的大片土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贵霜帝国。贵霜帝国还控制了大宛和康居,但向汉朝一直自称为大月氏。当然,这是后话。
但张骞不死心,在大月氏待了一年多,苦口婆心,大月氏还是不为所动,没办法,也算是个结果吧,张骞就准备回汉朝了。
张骞去的时候,是沿着天山脚下走,结果被匈奴人抓了。回来的时候,他想,我如果沿着南边的昆仑山脚下走,就不会碰到匈奴人了。于是他再次翻过帕米尔高原后,沿着昆仑山北麓走,经过莎车、于阗(今和田)、精绝,到了楼兰。
过了楼兰之后,到达了羌人的地盘,张骞以为安全了,没想到在这里还是碰见了匈奴的骑兵,于是又被抓了。张骞不知道,当时正是匈奴势头正旺的时候,羌人也归附了匈奴。
这一关又是一年多,张骞趁匈奴内乱的时候,跑了出来,逃回了长安。从离开长安那天算起,到这次回来,这一来一回前后十三年,去的时候一百多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达成和大月氏结盟的目的,但带来了大量有关西域的信息。正是这些信息,让汉武帝大开眼界,也下定了要打通西域的决心。五年后,汉人攻占了河西走廊。又过了两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想拉拢西域其他的国家来共同对抗匈奴,即使不能成为汉朝的朋友,至少也不要成为匈奴的朋友。这个时候匈奴经过漠北之战,虽然伤了元气,但实力还在。最关键的是,西域诸国还听命于匈奴,还源源不断地向匈奴上交粮食和税收,要不了几年,匈奴人吸足了西域各国的血,就会恢复元气,卷土重来。而汉朝,经过连年的战争,国力已经吃紧了。
第二次出使西域,主要是外交和贸易上的成果。张骞和他的副使几乎到达了西域所有的国家,最远的还到过安息(今伊朗)。这些国家也都派出使者来汉朝。于是乎,各国的使者在这条道路上来往不绝,商贸也随之发展起来。汉朝带出去的商品主要是丝绸,于是这条路就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缓解了国库空虚的危机。
匈奴人一看,好家伙,在我眼皮底下玩得挺热闹啊。不行,我得阻止,这样下去,西域还是我的吗?于是匈奴人开始唆使一些国家搞破坏。
比如最东边的楼兰和车师,在匈奴人的唆使下,经常杀汉朝的使者,抢劫商队,成为西域路上严重的障碍。于是汉武帝派赵破奴、王恢率七百轻骑突袭,大破楼兰,后来又派赵破奴率兵平定车师。至此,西域东部安宁。
至于乌孙,汉武帝一开始想让乌孙回河西走廊,乌孙不回,汉朝只好采取和亲政策。经过两次和亲之后,乌孙逐渐倒向了汉朝,等于断掉了匈奴人的右臂。和亲看似不费一兵一卒,只需要一个女人。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一个脸面的问题,让自己的女人去受苦,那还叫什么强国?乌孙和匈奴风俗一样,老单于一死,他的女人都要嫁给小单于。当然,不是亲妈,是后妈。但这个汉人也受不了,这不是乱伦吗?其中有位细君公主就碰到了这个问题,就给汉武帝写信求救。没想到一向霸气的汉武帝的回答竟然是:入乡随俗。没办法,这个时候还不能跟乌孙翻脸,汉朝还需要它在西边牵制匈奴。
大宛国最吸引人的是大宛马,也叫汗血宝马。汉武帝想得到汗血宝马,就派使者带了大量的金银玉帛去换,结果大宛国听命于匈奴,不换,还把使者杀了。汉武帝大怒,就派李广利率兵西征。
这个李广利是什么人呢?我们知道有一首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首诗是五言诗的雏形,也可以说是五言诗的鼻祖。它的作者是李延年,诗里的主人公是李延年的妹妹。正是因为这首诗,李延年的妹妹入了宫,成了汉武帝的宠妃。李延年也成了宠臣。李延年还有个哥哥,就是李广利。两人都是沾了妹妹的光。
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西征大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从长安,到大宛,万里跋涉,劳师远征,这是兵家大忌啊!果然,李广利带着三万汉军,穿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后,西域的一些小国,纷纷警惕起来,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又发现汉军不是来攻打自己的,这才松了一口气。但他们又惧怕匈奴的威胁,全部关闭城门,拒绝提供粮草。三万汉军翻过天山的时候,已经饿死了一大半,然后进入大宛,攻打郁成城,又损兵折将,久攻不下,只好撤退。等他们回到敦煌的时候,已经是两年后,三万汉军只剩下三千人,一个个瘦弱不堪。
汉武帝大怒,不许李广利进玉门关,又征调了十万骑兵给李广利,让他第二次西征大宛,还派了几十万的后勤部队给李广利运粮。这一次,西域各国的态度忽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纷纷开城送粮。但这当中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西域中部的一个大国——轮台,和上次一样,轮台准备迎战。
李广利下令屠城。轮台大约有三万人,被杀得一个不剩。后来汉朝为什么在轮台设立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就是因为这里大换血了,全部是汉人,好管理。
剩下的小国都被震慑了,无一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李广利顺利地到达了大宛,经过四十天的苦战,大宛投降。李广利杀掉大宛国王,另立一个听话的国王,大宛臣服。
西域各国听说汉朝征服了大宛,十分震惊,纷纷遣使入汉,还把儿子留在汉朝做人质,表示臣服。
汉朝在轮台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玉门关以西诸国。从此,西域纳入汉朝的版图。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汉这个朝代的称号变成了一个民族的称号。之前我们一直称华夏人,从这时候开始就称汉人了。
汉人控制了西域之后,开始往这里大量移民,西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民族大熔炉。
在汉朝的挤压下,匈奴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直退居漠北休养生息。后来又经过内部斗争,五单于争位,最终分裂为南北两个匈奴。北匈奴郅支单于占据王庭,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南下投靠汉朝,后来娶了王昭君,归服后被安置在河套地区。郅支单于痛恨汉朝帮助自己的弟弟,又害怕汉朝的打击,就西迁到了康居。
郅支单于一到康居,又给西域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他时不时派兵欺侮一下康居、乌孙、大宛这些国家,还要它们向匈奴进贡,这些小国又不敢反抗,只能向汉朝求救,汉朝派出的使者,经常被杀。
这个时候已经是汉元帝时期,汉朝已经不像武帝时期那样强悍。西域都护甘延寿拿匈奴也没办法。这个时候,一个名叫陈汤的人奉命出使到西域,担任西域副校尉。陈汤观察了西域的形势,对甘延寿说:“如果等匈奴人拿下乌孙、大宛,那后果不堪设想,所有西域的小国都会倒向匈奴。匈奴人传统上擅长劫掠,并不擅长守城,如果我们调用屯田的汉军,再加上乌孙国的士兵,直接攻城,他们跑都没地方跑。”甘延寿觉得有道理,就想把这个意思上奏朝廷,但这个时候恰好他生病了,就搁置了。于是陈汤假传圣旨,调动了西域各国的士兵以及汉朝屯田的士兵,等甘延寿想阻止时,已经来不及了,部队已经集结了,只好跟着一起去打匈奴。
陈汤调集了四万多人,全歼郅支单于部队,从此匈奴作为一个国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从汉初开始,一直到这个时候,北方匈奴的边患才算彻底解除(后来五胡十六国时的匈奴是南匈奴,南匈奴已经汉化)。
陈汤在打败匈奴的时候,说了一句彪炳千秋的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陈汤因为假传圣旨,再加上搜罗了匈奴人的很多财宝据为己有,遭到朝廷很多人的攻击,后来一直过得不顺,晚景也很凄凉。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国内大乱,西域一度失控。后来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平定了动乱。但到了三国时代,群雄割据,西域再次丢失。不过好在司马氏收拾残局,逐渐也把西域收复了。
北匈奴退出历史的舞台后,北方草原上出现了权力真空,原先被匈奴人一直压制的鲜卑人很快崛起。鲜卑里有几个较大的部落,如拓跋氏、慕容氏、宇文氏。一部分鲜卑人南下,加上原来在长城一带的南匈奴,以及羌族、氐族、羯族,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大乱世。最后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包括西域。
另一部分鲜卑人继续留在草原上,这就是柔然。北魏和柔然同属鲜卑人,北魏汉化后,视他们的同族柔然人为野蛮人,结果这两国长年征战,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柔然控制了贝加尔湖,赶走了那里的高车(也称敕勒、铁勒)人。高车人向西南逃窜,跑到了阿尔泰山一带。
随着柔然的强大,和匈奴一样,它也成了一个各人种、各民族的混合体,下面一帮被欺压的小兄弟,除了这个高车外,还有个阿史那部,是柔然的“打铁奴”。
高车人一心想回到贝加尔湖,主要的部落就包括一个叫回鹘的,在回鹘部落的带领下,他们终于向柔然发起了攻击,一度占领了漠北地区。结果没想到的是,打铁奴阿史那部为了保护自己的主人,起来把回鹘人打下去了。在阿史那部的语言当中,阿尔泰山被称为突厥,于是他们以突厥为名,建立突厥国。逐渐的,把柔然也打下去了。柔然向东逃窜,最终分成了两部,北部的蒙兀室韦(后来的蒙古)和南部的契丹。
这样一来,回鹘就在突厥的统治下了。他们也回不了贝加尔湖,就活动在阿尔泰山一带,也就是西域的北部。
突厥人东征西讨,很快建立了一个西到高加索山,东至大兴安岭的强大帝国。自然的,这时的西域就控制在突厥人手中了。
万幸的是,在经过五胡十六国之后,我们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李世民东征西讨,灭掉突厥,疆土的最西边已经到达了河中地区。回鹘人在唐朝的默许下,回到了贝加尔湖。
这个时候不光是大量的汉人进入西域,西域的很多胡人也进入中原,有不少胡人都在朝廷里做官,安禄山就是其中一位。
佛教也在这个时候大量传入西域,唐三藏的活动范围,主要就是在西域,还有河中地区和天竺。
突厥人在被灭掉半个世纪之后,在漠北又死灰复燃。回鹘人在唐朝的帮助下,消灭了突厥人的残余势力,建立了回鹘汗国。
这个时候,青藏高原的吐蕃兴起,他们向北越过昆仑山进入西域,企图控制那里。西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几度易手。
紧接着,安史之乱爆发。身处蒙古高原的回鹘人倾全国之力帮助唐帝国,最终平定了叛乱。但回鹘汗国也从此衰落,吉尔吉斯人趁机灭掉了回鹘汗国。回鹘人又回到西域,在高昌这个地方建立了高昌回鹘汗国。可以说,这个回鹘,就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只是翻译的名称不同罢了。
吐蕃衰落后,中国也进入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候的西域三国鼎立:东部的高昌回鹘,西部的由葛逻禄与回鹘建立的喀喇汗国,以及南部的于阗国。
北宋的时候,这三个汗国都派使者向宋朝纳贡称臣,并以汉文化代表自居。
当契丹人在中国北方被女真人打败后,其中一支逃到西域,统一了西域各部,建立了西辽。
13世纪,原本被打到大兴安岭的柔然的一部——蒙古人兴起。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率领两万骑兵征讨西辽,西辽灭亡。
成吉思汗死后,西域和花剌子模(帕米尔高原以西的河中地区)被封给了次子察合台,建立了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其后裔建立了亦力把里。明朝后期国力衰弱,退守嘉峪关。西域又分裂成好几个小国。
到了1678年,又一支蒙古人统一了天山南北,建立了准噶尔汗国。清朝的时候,从康熙到乾隆,不停地对准噶尔用兵,最后收复了西域。西域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因为失而复得,所以把这里称为新疆。
随着蒙古人的衰落,从金账汗国里独立出来的俄罗斯公国很快崛起,并迅速向远东扩张,占领了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威胁。
经历过鸦片战争的清朝,这时已羸弱不堪。在新疆,俄罗斯通过非法占领、武装移民、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各种手段,先后侵吞了这里四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19世纪中叶,中亚地区的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在英俄两国的支持下,侵入新疆,占领了天山以南的喀什噶尔、叶尔羌、莎车、和田、库尔勒等地,沙俄趁机侵占了天山以北的伊犁河谷。这时的清朝,在新疆只剩下塔城等少数据点。
到1877年底,左宗棠击败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随后,中俄签订了《伊犁改订条约》,清政府收回了被沙俄占领长达十一年的伊犁地区。
清政府收复新疆后,设新疆省,实行与本部十八省同样的行省制度,由巡抚统管当地的军政事务。
也有人说,正是在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之后,在给朝廷上的折子中称“故土新归”,于是后来建省的时候,就以新疆命名。“新疆”由一个泛指的地名正式确定为一个行政区划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