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当你投注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期待足够强烈时,这份期待就会成真。
喜爱电影的朋友一定看过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电影改编自萧伯纳的戏剧剧作《卖花女》,主要讲述了一位语言教授用6个月的时间,将一名粗俗的街头卖花女培养成高贵名媛的故事。
赫本饰演的卖花女伊莉莎原本家境贫寒、身份低微、语言粗俗,她每天到街头叫卖鲜花,赚点钱补贴家用。伊莉莎生活中最大的追求,就是拥有一间能够遮风挡雨的房子,能到花店去当一名店员。但奈何她的口音粗俗,只能在马路边兜售鲜花。
一天,在街头卖花的伊莉莎,因为粗俗的口音引起了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希金斯教授能凭借别人的语言发音,来判断他们的出身和住址。他和朋友皮克林上校打赌,自己仅需要6个月的时间,就能把这位粗俗的卖花女改造成仪态高贵、谈吐优雅、上流社会的贵夫人。皮克林上校表示,如果6个月后伊莉莎能以贵夫人的身份,出席大使游园会而不被人识破,他愿意承担一切费用。
伊莉莎为了能改变口音进入花店工作,便答应了希金斯教授的请求。希金斯教授从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开始教起,对伊莉莎进行严格的训练。一段时间后,伊莉莎真的从内到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由一个散漫粗俗的女孩变成一个口音标准、高贵优雅的名媛淑女。当她回到以前的住处,见到以前的邻居、友人时,没有一个人能认出她。
不久,大使游园会召开的日子到来了,一身名媛打扮的伊莉莎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她高贵优雅的气质和言谈举止令众人倾倒,大家纷纷猜测,她是一位匈牙利公主。
《卖花女》也叫《皮格马利翁》,它是萧伯纳戏剧里最出名的一部,上演后引起轰动,连续演了118场。萧伯纳说,卖花女和淑女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其行为举止,而在于她被如何对待。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电影的主人公伊莉莎的转变,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一个人的正面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指期望和赞美能够产生奇迹,当你投注在他人或自己身上的期待足够强烈时,这份期待就会成真。
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古希腊寓言里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有一位塞浦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精通雕刻技术,雕刻的作品惟妙惟肖。皮格马利翁希望有一位美丽的少女来做他的皇后,但让他心动的人一直没有出现。这位精通雕刻的国王开始用象牙雕刻他梦想中的美丽少女,终于有一天,一位美丽动人、栩栩如生的少女雕塑在他的手中诞生了。
皮格马利翁爱上了雕塑少女,他给她起名叫伽拉缇,为她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美丽的首饰,并且一遍遍地亲吻她,向她吐露心声:你若是我的妻子该多好啊!皮格马利翁每天向爱神阿芙洛狄忒祈祷,期望爱神可以赋予雕塑生命。终于,他的真诚与坚持打动了爱神,在爱神节那天,雕塑少女变成了活生生的人。
后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它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效应在现实中的效果如何?为此,罗森塔尔特意做了一个试验。他和助手到一所乡村小学,选了两批学生,把名单交予校方和老师。罗森塔尔告诉他们,其中一张名单上的学生智力平平;而另外一张名单上的学生,智商和能力都很优秀,一定要重点培养。并叮嘱他们,名单不可向外透露。
8个月后,罗森塔尔回那所小学去,发现重点培养名单上的学生在智商测试中,都比第一次大幅提高,在学习成绩、自信心、求知欲等方面也更优秀,大大超越了名单上智力平平的学生。
而这个试验的特别之处在于,“重点培养”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抽取的;而“智力平平”名单上的学生,是特意选出的优秀学生。名单左右了老师对学生的看法和期待。得到重点培养的学生,被老师寄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期待,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向老师期望的方向进步。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本质是通过表达和传递期望,使一个人按照你所期望的方向发生变化。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不管在任何时候传递给孩子的信息都是正向的,比如,当父母不断告诉自己的孩子,他是个特别聪明又优秀的孩子,孩子自然就会向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当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不聪明或笨时,孩子就真的会认为自己很笨,一步步向父母期望的笨的方向发展。
我们对自己的期待也一样,如果我们相信自己会成功,相信自己会幸福,那么我们就会朝着成功和幸福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告诉自己,你的人生是失败的,你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幸福,那么现实也会如你所愿。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强大作用是,你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它可以运用在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自我成长等方面,生活中我们要怎样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呢?
自我激励时,你可以这样做:
● 记住你期待中的自己,并为之努力
把你理想中的自己写下来,比如:你期望达到的目标,拥有什么特质,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未来,把你对自己的期待都详细地记录下来。
想一想,如果想要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把你努力的方向、计划都记录下来,认真去执行。坚持下去,你会看到期待中的自己。
● 每取得一个小进步,都要奖励自己
任何时候,你都要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当完成了一个目标,取得了一个进步,无论是大进步还是小进步,都要及时赞美和奖励自己。适度的奖励,是对你努力的奖赏,也会让你更有动力。
在亲子关系中,你可以这样做:
● 强化孩子的优点
好孩子是爱出来的,是鼓励和赞美出来的,不要吝啬表达你对孩子的爱和期待。比如,你希望孩子把字写好,不是指出他写得差的字,而是找出他写得好的字,告诉他,这些字写得真棒,能看出你认真在写,你一定会越写越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多强化孩子的优点。孩子做得好,及时表扬;没有做好,多多鼓励。
● 愿景可以塑造未来
过高的要求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也会给自己带来焦虑。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相比,而是根据孩子的特点,为他提供合适的土壤。他是一棵树,期待他枝繁叶茂;是一朵花,就期待他芳香满园。
正如卡尔·萨根所说,我们为我们的孩子提供的愿景塑造了孩子的未来。
在亲密关系中,你可以这样做:
● 不抱怨、不指责,有话好好说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的问题是,有话不能好好说,而是抱怨指责;有期待埋在心里,希望对方主动发现。有话好好说是指,表达你的愿望,说出你的期待。赞美和期待会强化正面的行为,抱怨和指责会强化负面的行为。
● 表达你的赞美,保持彼此欣赏
谁都希望和一个欣赏自己的人在一起,谁都希望被爱人看见自己的优点。你对另一半的欣赏,不仅要让对方感受到,更要用语言表达出来。
千万不要做亲密关系中的“差评师”。好老公和好妻子都是夸出来的。把对爱人的赞美挂在嘴边,你越赞美他,他就越容易成为你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