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嘿,强大起来:自我疗愈心理笔记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没一点长进?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盲目跟随,路只会越走越窄,独辟蹊径才能成就自己。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独树一帜,诗书画被人称为“三绝”。他用隶体加行楷,自创了“六分半书”,将书法融入绘画,一生只画兰、竹、石,被世人誉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别具一格的书画风格,和妻子的一句戏谑有关。最初,郑板桥只是勤奋地临摹其他书法家的字画,临摹水平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可惜作品依然无人问津。一个夏天的晚上,郑板桥和妻子在家中乘凉,他一边思索一边用手指在自己的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把字写到妻子的身体上了。妻子有点不悦地说:“你有你的身体,我有我的身体,为什么你不写自己的体,要去写别人的体?”

本是妻子的一句戏言,却让郑板桥如醍醐灌顶,他想:“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字体,我为什么总是去模仿别人的字体,而不是书写自己的风格呢?”从此以后,他不再临摹别人的作品,而是取各家之所长,结合自己的特点,创作了独树一帜的书画风格。郑板桥自创了“六分半书”,并将书法和诗融于绘画之中,最终自成一家,成为名留千古的书画大家。

郑板桥的故事告诉我们,盲目跟随,路只会越走越窄,独辟蹊径才能成就自己。他在书法上主张,“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亦适用于现代生活中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创业,我们都需要有创新精神,别人的优秀汲取七分,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走向成功。

多年来,刘兵的业绩在公司都是最好的,久而久之,他便没了危机感。今年,公司招了很多90后,朋友劝他要有危机意识,多和老客户沟通交流,在业务上继续精进,毕竟后浪的力量不可小觑。刘兵满不在乎地说,都是多年的老客户了,不需要刻意维护,客户认可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别人。

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他的重要客户很多都到了90后的同事手里。究其原因,是年轻同事的想法更新颖,处事更灵活,洞察客户的需求更敏锐,做出的项目方案更优质。刘兵这才明白,没有永久的客户,只有优秀的对手,自己错就错在墨守成规,思维僵化而不自知。

很多人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以后,便对自己完全放松了,不再继续学习,不再追求创新,而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按部就班地做事。你以为你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其实你只是“把两年的经验用了十年”而已。

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多数人最缺乏的就是创新精神。别人有好方法、好点子,想办法照抄过来;看到别人成功,首先想到的就是模仿;之前犯过的错误,下意识中继续犯;和爱人总为同一件事吵架,每次都在说同样的话,吵同样的架;出现问题,只是跟随惯性而为,不去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叫作“毛毛虫效应”。

现在,请跟随我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吗?

在工作中,你有盲目地跟随和模仿别人吗?

在工作和学习中,你是否很长时间都在止步不前?

你是否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努力,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那么说明你已经陷入了“毛毛虫效应”的循环中。你需要做的不是继续埋头苦干,而是抬头看路。停下脚步,看看你是否早已陷入惯性思维和行为的陷阱而不自知。好好地思考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毛毛虫效应”来自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的一个试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又在花盆的旁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条跟着一条,围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圈地爬行,就这样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法布尔认为,毛毛虫们很快就会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爱吃的食物。但遗憾的是,没有一只毛毛虫离开原有的运动轨迹,而转向一旁的食物。在这群毛毛虫里,只要有一只毛毛虫能打破惯性而转向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后来,科学家通过研究,把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为盲目跟随及惯性的行为和思维,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也叫“毛毛虫定律”。

在自然界中,不只是毛毛虫,在旅鼠、鲦鱼身上也会发生类似的“毛毛虫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群居,并以强健者为首领,科学家将一条强健的鲦鱼大脑中控制行为的部分切除后,这条鲦鱼开始行动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追随它。旅鼠在季节性迁徙中,会排着长长的队伍,最前面的旅鼠哪怕是奔赴大海,后面的旅鼠也不会因此停下来,而是一个接一个地跟着跳下去。

在人类社会中,“毛毛虫效应”也在随时发生。看到别人投资赚钱了,想也不想就跟着做,结果血本无归;看见别人结婚生子了,就急着去相亲,为了结婚而结婚,最后把婚姻变成了牢笼;明明在一个公司发展得很好,突然领导要走了,便不计后果地跟着领导跳槽,结果越跳越差……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习惯了做一个跟随者,脚上穿着自己的鞋,却一直在走着别人的路。最后路越走越窄,牢牢地把自己困在其中。

巴菲特有句话,当惯性起作用的时候,理性通常会萎缩。生活中,许多人就像不停转圈的毛毛虫一样,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没有创新精神,也不会停下来想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而是不假思索地追随着别人的脚步。

他们从来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坚定的信念,只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因此导致自己一生碌碌无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摆脱“毛毛虫效应”呢?

● 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有人为了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常常主动留下加班。实际上没做什么,只是装出努力的样子。但在领导眼里,他加班是因为工作效率低下,部门裁员时,第一个裁掉的就是他。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你的无效努力,其实只是在耗时间而已。

努力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了感动谁,而是实实在在去做,用成绩来证明自己。与其无意义地加班,不如找准方向提升自己,让大家看到你真的有进步。

● 打破惯性行为,让生活多一些改变

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受惯性思维和行为的支配。上下班不自觉地走同样的路线,去熟悉的餐厅吃饭,每次都选同一个位置;咖啡每次都喝同一个口味,穿同一个品牌的衣服,去同一家电影院……

打破惯性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生活多一些改变。试着走不同的路线,去不同的餐厅,坐不同的位置,尝试新的菜式,改变一下发型和穿衣风格……每一次的改变,都会让你有新的感悟和新的发现。

● 跳出惯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法布尔曾经说过,走别人走过的路,固守原有的认知模式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路。摆脱“毛毛虫效应”,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只有打破惯性思维,才会有新的收获。打破惯性思维的最好方法,是让解决方案变得多样化,尝试逆向思维,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思维的局限性被打开以后,新的思路和灵感将会源源不断地到来。

● 学会独立思考,保持怀疑精神

英国作家毛姆曾说过,就算有5000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一个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保持怀疑精神,不盲从权威,不人云亦云,是非常重要的事。有思考才会有质疑,有质疑才会有进步。保持对生活的觉知,遇事多问为什么,想想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和需要的,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去做决定。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做生活的追随者和模仿者。努力做人生的开创者,走你自己的路,活出你自己的样子。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