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并非生来就强大,每个人都有脆弱敏感的一面。
所谓成长,就是把易碎的玻璃心,打磨成闪闪发光的钻石心。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开不得一点玩笑,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就能让他耿耿于怀好几天;做错事了,稍稍批评一下就受不了,觉得别人是在故意针对他;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点点小事就让他倍感委屈……心像玻璃一样,一碰就碎。
小美大学毕业后,在家人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大公司,薪水也很可观。小美很珍惜这份工作,工作中很努力,对同事也很热心,不管谁需要帮助都有求必应。
有一次,小美从外面回公司时,遇到一位比较要好的同事,小美叫同事的名字,和她打招呼,没想到同事没有任何反应,直接从她身边走了过去。小美很不开心,她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同事不喜欢她了。那两天,小美越看越觉得同事对她有意见,不禁担心起来。
两天后,部门有同事过生日,大家买了很多食物,一起给过生日的同事开生日会。切蛋糕时,小美又不开心了。前面的同事都分到了一大块蛋糕,而蛋糕切到小美时,只剩下小小的一块。小美想,是不是同事对她有意见,连蛋糕都分给她最小块的。小美借称去洗手间,越想越伤心,生日会还没结束就提前回家了。
几天后,小美写工作报告,主任发现了很多错误,便把小美叫过去,批评了几句。小美觉得特别委屈,眼泪马上就落下来,眼睛红红地走了出去。晚上回到家,小美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她想,自己是个新人,工作也很努力,偶尔出现点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领导怎么能那样批评她呢?自己平时对同事那么热心,但同事却对她很不友好,打招呼不理,连蛋糕也分最小的给她,一切真是让人太伤心了……
第二天,小美请假了。她想,既然领导和同事都不喜欢她,再继续待下去也没意思,于是,她索性就给领导发信息提出辞职。
小美的行为,就是典型的玻璃心。玻璃心在生活中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想多了!我们来看看事实是怎样的:那天打招呼时同事没理小美,其实是同事的眼睛发炎了,当天没戴眼镜,急着去医院没看到小美;生日会上,分蛋糕的同事预估失误,原本以为每人都能分到一大块蛋糕,但是分着分着发现蛋糕不够,后面的人就分成小块了;领导批评小美,是因为她的工作上确实出现了不该有的失误,批评对事不对人。这些都是生活中自然又不值一提的事情。然而,玻璃心的小美,却因此伤心难过、情绪低落,最后竟然把来之不易的工作给辞了。
可以预见,如果小美的玻璃心不改变,类似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无论换多少份工作,只要玻璃心没有修复,就一直会有让她感觉不舒服的人和事出现。
玻璃心的人在生活中很常见,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神经太敏感,不容易快乐;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容易对别人的话过度解读;太把自己当回事,希望别人以他(她)为中心;经不起一点批评指责,动不动就委屈;人际关系中负面情绪太多,总是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友善……心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易碎,经不得一点风雨。
玻璃心的人,总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件事,而在心里反反复复想上好几天,情绪大起大落;常因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就哭红了眼……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别人身上,为一切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心灵就像风雨中的一朵小花,总是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四处飘摇,没有安定和平静的根基,一不小心就断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人的玻璃心是怎样形成的?
玻璃心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影响。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造成一个人玻璃心的先天因素是,拥有高敏感的性格特质。性格没有好坏之分,高敏感特质的人也有很多优点:他们心思细腻、比一般人更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做事认真谨慎、注重细节、擅长深度思考、分析情况,有很强的专注力,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现代脑科学通过大量研究表明,高敏感特质者的感官系统(感觉、触觉、视觉等)要比一般人更灵敏,他们的大脑会“放大”某些信息的含义,对信息过度解读,从而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
玻璃心的形成也和成长环境有关。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过度控制孩子,让孩子没有机会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就容易造成玻璃心的特质。也有一些父母极端溺爱孩子,孩子无论做错什么,从不批评纠正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长大后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还有一种父母在教养孩子时,采取打击、责骂、惩罚的方式,孩子长大后遇事习惯性地认为是自己不好,把错误归结在自己身上。
漫画家郭斯特曾说过,成长,就是将玻璃心打磨成钻石心的过程。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将玻璃心打磨成钻石心呢?
● 修正你的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会影响人们对事情的看法,从而引发相关的情绪反应。前文中的小美,就是落入了“认知偏差”的陷阱。当那种“别人故意针对我”的念头出现时,你要意识到,这只是你的认知偏差而已,你的想法只是想法而已,不代表事实。要有意识地修正认知偏差,把自己切换到正常的认知轨道。
● 勇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就是要勇敢地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例如,同事吃饭没叫上你,可以直接说出来:“刚才吃饭怎么没叫上我一起呀,我还等着你们呢。”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你也会更进一步了解别人的想法,就不会对一句话、一件事过度解读,在心里难受好几天了。
● 打破负能量的思维循环
玻璃心的人常常会陷入负能量的思维循环之中。只有构建正向的思维模式,才能打破负能量的思维循环。
在小美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负能量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事情起因(同事没打招呼,工作上出现失误)——事情结果(同事不理我,领导批评我)——事情分析(领导和同事都不喜欢我)——行为反应(工作真没意思,好想辞职)。
正向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事情起因(同事没打招呼,工作上出现失误)——事情结果(同事没理我,领导批评我)——事情分析(同事太忙了,没看见我;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要怎么修正和弥补)——行为反应(下次见到同事走过去打招呼;修正工作中的不足,提升工作能力)。
在负能量的思维模式里,一切分析和应对都在情绪里挣扎,沮丧、抱怨、退缩、逃避;在正向的思维模式里,所有的分析和应对都跳开情绪,落实在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之上。
● 用乐观情绪替换悲观情绪
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要学会运用情绪转移法,用乐观情绪替代悲观情绪。做一些开心的事转移注意力,一定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地陷入负面的想法和情绪当中。当人们专注于一个想法或负面情绪时间太长,大脑就会自动收集相关的证据去证实该想法,从而使人陷入负面情绪里不能自拔。
360创始人周鸿祎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迟钝一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一点,能够承受各种痛苦,能够丢掉虚荣的面子,能够凡事不往心里去,这样才能活得更开心,这样才能赢得更多青睐,这样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人并非生来就强大,每个人都有脆弱敏感的一面。所谓成长,就是在踉踉跄跄中受伤,在跌跌撞撞中坚强,把易碎的玻璃心打磨成闪闪发光的钻石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