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支点——3~6岁儿童家长应该做的25件事 第6件事 教孩子做诚实的人

婴幼儿的成长养料是真、善、美。诚信是一个人的社会通行证。给孩子讲诚信故事、而不是灌输“老实人吃亏”,让他知道任何社会都欢迎诚实的人,最终尊重的也一定是守信的人,而不是骗子!

【引子】

婴幼儿的幼小心灵是不染任何尘埃的。他们对外界的说教往往来者不拒,一概笑纳,并不知道大人的阴谋诡计。有鉴于此,家长必须言传身教,对他们灌输诚实守信的道理。

因为归根到底,任何社会都欢迎诚实的人,而不是欢迎骗子!任何社会最终尊重的也一定是诚实守信的人,不会是骗子!

当年的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得到父亲送给他的一把小斧头后特别高兴。他想,父亲的大斧头能砍倒大树,那么我的小斧头能否砍倒小树呢?后来他举起小斧头一连砍了12棵小樱桃树。

父亲回来后看到这些名贵的小樱桃树倒在地上,很生气。于是问华盛顿:“是谁砍倒了我的树?”从来不说谎的华盛顿承认是自己干的,目的是为了试一试小斧头快不快。

父亲看华盛顿很诚实,不仅没有打他,还把他抱起来,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1000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在对孩子灌输“老实人吃亏”的概念,要求孩子的不是诚实,而是鉴貌辨色、见风使舵,认为这种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才“吃得开”!

忽然一天他们发觉,自己不知道孩子说的“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时,才知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是这时候再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已经来不及了。

没错,社会上确实存在“老实人吃亏”现象,可是家长不能忘了婴幼儿还远远没有踏上社会,他们的成长养料主要就是真、善、美!

试想,如果华盛顿生在这样的家庭中,那么他就不会成为日后的华盛顿,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就要被改写了呵!

无论何时,诚实都是孩子将来取信于人、立足于社会的最大资本,是在社会上“混”的起码条件。从大道理讲,诚信是这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石。如果人人不讲诚信,这个社会建立在一块块蠢蠢欲动的鹅卵石上,后果不堪设想!

诚实是一个人的社会通行证。正如美国波士顿市前市长哈特先生所说的那样,50年来他看到的成功生意人90%都是正直和诚实的人,那些不诚实的生意人大多数会破产。

他在一次演讲中说:“诚信是一条自然法则,违背诚信的人会得到报应。诚信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适用于一切领域。拥有诚信,也就掌握了成功的方法。”

【家长应该做到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要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懂得什么是故意说谎、什么是无意说谎

我国学者曾经对全国七省市5600名3~9岁的幼儿进行过一次社会性发展调查。结果表明,3岁的幼儿在家中的说谎率达52%,9岁时达66%。其中,经常说谎的孩子在各年龄段中都超过5.5%,7岁时最高,达8.7%。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路易斯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2/3的美国孩子在3岁时就会说谎,7岁时说谎率达到98%。

如此高的说谎率,促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本该天真无邪的年龄,他们为什么说谎?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明白什么是诚实?什么是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弄清幼儿为什么说谎?发现孩子说谎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所谓诚实,对于婴幼儿来说,就是犯了错误敢于承认,不拿别人的东西,拾到东西要归还主人。

在心理学上,说谎分为故意说谎和无意说谎两种。前者表明说谎者知道自己在说谎,并且这种说谎含有某种目的。这就是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后者由于说谎者意识不到自己在说谎,所以称为无意说谎。绝大多数婴幼儿的说谎都属于这种情形。

刚刚出生的婴儿是不可能说谎的。除了无意说谎,他们的故意说谎都是后天从成人身上学来的。他们对成人的话坚信不疑,往往把成人的谎话也当成真理加以仿效。

懂得婴幼儿为什么说谎

只有懂得婴幼儿说谎的原因,家长才能对症下药。这主要是:

想象与事实相混淆

学前心理学认为,婴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刚刚开始萌芽。他们常常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真实的和期望的、做过的和记忆的混淆在一起,从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当明白,这属于无意说谎,不必大惊小怪。

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问清楚,这东西究竟是哪里来的,然后再作处理。婴幼儿常常会把自己非常想拥有的玩具,理所当然看作是自己的,这就是他们的逻辑。不管孩子是无意还是故意拿回家的,都要告诉他,没有经过别人同意可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上行下效

孩子看到家长说谎了,于是也跟着说谎。很显然,这时候的根子在家长身上。

以前说谎没有受到惩罚,于是变本加厉

孩子以前也说谎过,可是没有受到纠正和处罚,有时甚至还反而受到家长夸奖,于是变本加厉,终于谎话连篇,一发而不可收。

掌握培养诚实孩子的方法

首先应当明确,说谎是可以纠正的,诚实是可以培养的。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研究发现,4岁以下的婴幼儿会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看作是衡量自己行为对不对的标准。

为了让爸爸妈妈高兴,他们会自觉地把爸爸妈妈不高兴的事情掩盖起来。在成人眼中,这是孩子在说谎。可是在他们这个年龄,他们并不这样认为。

为此,家长应当帮助孩子理解诚实的含义,告诉4岁以下的婴幼儿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实的,从而慢慢培养他们的诚实品格。

培养诚实孩子的主要方法有:

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有选择地讲诚信故事,附带说明诚实的好处和说谎的坏处;

观察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强化幼儿的诚实品质;

不要暗示孩子说谎,不要用启发孩子说谎的方式向他们了解情况

一旦认定孩子犯了错误,决不给他以狡辩机会;

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要紧,但不能说谎,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先惩罚行为,再处理谎言,而不是相反;

表扬和强化诚实行为,奖励诚实永远比惩罚说谎更重要;

在惩罚孩子时,不能严厉到他宁愿说谎也不承认错误的地步;

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互动教育,让孩子知道说谎处处不受欢迎。

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庭环境对子女成才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婴幼儿来说,这样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在美国,200年前的康乃狄克州有位学者叫嘉纳塞·爱德华,集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学家于一身,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非常好,因此他的家族人才辈出。到现在为止,他的子孙已经传了8代,其中有13人担任过大学校长、100多人担任大学教授、14人创建大专院校、80多人成为文学家、1人就任副总统、1人当大使、20多人担任两院议员、18人成为报刊杂志社的负责人或主编。

同样在200年前,美国纽约有个酒鬼、赌徒叫马克斯·朱克,他本人缺少家庭教育,他的子孙也大多走上歧途。至今他的子孙也传了8代,其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杀人被判处死刑、63人因偷盗诈骗罪被判刑,还有许多因为喝酒夭折或成为残疾人。

这两个例子看上去颇有一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味道。其中当然有遗传因素,但主要还是家风的影响。

令人奇怪的是,现在有不少家庭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家长的文化水平也不低,虽然重视家庭教育,却不希望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不让诚实的孩子吃亏

有些婴幼儿不诚实,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诚实,而是不敢诚实。因为只要他们一诚实,家长非打即骂,他们就要吃亏,甚至被赶出家门。

有鉴于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诚实,就不能让他们吃亏,否则有谁傻到非要用自己的诚实换取皮肉之苦呢?

不能让诚实的孩子吃亏,并不是说家长不能惩罚犯错的孩子,而是要看怎样惩罚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尤其是婴幼儿。稍长一些的幼儿,犯错误后会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处在内疚和不安之中的他们,急于想得到家长的指点。

这时,实际上就是对他们进行诚实教育的最好时机。家长如果能给予恰当有效的惩罚,让他们自己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会令人铭记终生,让他一辈子成为一个诚实和负责任的人。

惩罚的目的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的良知,培养健康人格。其核心就是自信。研究表明,一个人形成自信性格的关键期是10岁左右,这时候千万不能骂孩子是“笨孩子”、“坏孩子”,否则对他一生的成才都有莫大害处。

推而广之,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为了唤醒人。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这是惩罚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惩罚的目的。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诚实的孩子通常责任意识也强,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强烈责任感,懂得对自己造成的过失要承担责任、付出代价,而不是为所欲为。家庭教育要培养诚实的孩子,首先应当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他回忆录中写道:1920年他12岁时,有一次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说,这是一块好玻璃,价格是12.5美元。这在当时是笔巨款,可以买125只鸡。

里根回家后找爸爸讨钱,爸爸问,玻璃是你打碎的吗?回答:是。

爸爸说,你打碎了玻璃,你就得赔,没有钱我可以借给你,但必须在一年内还清。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里根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终于挣回了12.5美元,把它还给了父亲。

在这里,里根的父亲并没有惩罚他,却收到了比惩罚更好的教育效果。他在回忆录中说,这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对他一生的成长都有帮助。

这件事情如果出在我们这里,家长往往会让孩子道个歉,然后就说“回去做功课吧”,然后自己掏钱赔偿。

如果发生在校园里,老师会说“先回去上课吧”,然后要孩子回家后问家长讨钱第二天带到学校。不管孩子回家是否受到家长的惩罚,实际上都剥夺了他们承担责任的机会。

这样的惩罚,实际上惩罚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效果等于零。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到,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谁也说不得,一说就跟你急,就离家出走,甚至要以死相逼。

这样的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没有一点责任心。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还在家庭,在于家长没有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经验谈】

1.古今中外,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谎话像雾,大话像雷,空话像云,只有实话才像滴滴春雨滋润心田。

2.要求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首先家长要做诚实的家长。

3.当孩子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因为担心挨打而说谎时,家长应当坚持正面教育,启发并鼓励孩子说实话。面对孩子的不诚实,家长切忌严厉训斥或打骂体罚,这样做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容易促使孩子变本加厉。

4.诚实就像一颗香甜的果实,让你甜在心头;而说谎就像一把利刃,直刺你的胸口。要告诉孩子,骗人的人不会有真心朋友。要通过对孩子讲各种诚信故事,让孩子明白诚实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