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支点——3~6岁儿童家长应该做的25件事 第17件事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是从婴幼儿时期注重培养规则意识造就起来的。是否有规则意识,是孩子将来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决定因素。

【引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说,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站有站相、坐有坐姿”,这样才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做父母的都知道,婴儿刚生下来的最初几天,要用布单或被子将其紧紧包裹起来打“蜡烛包”。除了脑袋以外,手、脚、躯干都得紧紧包在其中,外面还要用带子捆住。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暖,更是为了扳直手脚,避免日后形成“罗圈腿”。应该说,这是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接受的第一个规则意识。

婴幼儿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这时正是对他们进行规则培养的好时机。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社会里,并非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按照规则控制自身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型,从而达成“习惯成自然”。

中国人的规则意识历来很淡薄。据说外国人初次来中国,总对我们的红绿灯下还要站着一两个警察感到好奇:红绿灯就意味着交通规则了,还要那些警察干什么?这些老外真是太“老外”了,一点不了解中国国情。

典型的例子还有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主”选举,搞着搞着就动起了拳脚。“议员打架”、相互“漫骂”“抹黑”,就像孩子过家家。难怪有人嘲笑说,要当台湾“议员”没练过武打还不行。这种情形在美国就绝对不会发生。因为人家知道,选举规则里没有这一条。

一个人缺乏规则意识,轻则被人耻笑不懂文明礼貌,重则将会与许多重要场合无缘,显然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单凭这一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家长应该做到的】

家长不仅要规范婴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他们懂得规则、制度的重要性,这对婴幼儿将来适应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从小培养规则意识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出来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而规则意识,则是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和章程的良好态度或习惯。

国人的规则意识并不强,为什么要强调从小培养婴幼儿的规则意识呢?这并非因为他们年龄小,“不懂”、“好骗”,实在是规则意识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这种素质对他的一生都非常受用。

具体表现在:

规则意识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规则意识强的婴幼儿,执行任务的能力就高,今后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正因如此,在最新版《幼儿园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这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规则意识强的人,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强,学习成绩更好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他们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然而他们没想到,也想不到,规则意识强的婴幼儿上学后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数总体都较高。这在朱幕菊教授主编的《对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报告》一书中,有大量研究报告得以证实。

规则意识是婴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行为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表明一个人从小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人的成长,是伴随着各种行为发展进行的。对婴幼儿来说,他们的行为发展主要分为道德卫生、学习生活、社会行为三方面。注重在这三方面培养孩子的正确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对他们将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结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分阶段培养规则意识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规则意识的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

3岁以下的婴幼儿,培养规则意识的重点应当放在良好的道德卫生行为习惯上,逐步实现“自我发现—求助—逐渐自助”的转变;

4~5岁的孩子,重点应当放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要求逐步实现“从自己出发,关心周围的人和环境—发现问题—求助解决问题”;

6~7岁的孩子,重点应当放在社会行为习惯上,要求逐步实现“自我发现—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过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具体目标,以便操作。

例如,一个知名度颇高的故事是,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瑞士一个公园上厕所时,听到隔壁卫生间里“砰砰”地响。他有点纳闷,可是又不能过分好奇。他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问有没有看到她的孩子,小孩进厕所10多分钟了还没有出来。

他想起隔壁厕所的响声,进去打开门一看,一位七八岁的小孩正在修抽水马桶,急得满头大汗。原来,在那个孩子的心目中,上完厕所就应当冲水,否则就违背了规则。

从这可以看出,一方面,上完厕所要冲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规则,这个孩子也正是这样做的;另一方面,自觉遵守这个规则与这位幼儿的年龄相符,说明这个家庭对孩子的规则教育搞得好。

龙永图由此感到,中国加入wto,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培养两种意识,一是诚信意识,二是规则意识。看看我们周围,虽然几乎每个厕所里都贴着“便后冲厕”的告示,可又有几个做到了呢?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榜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婴幼儿不守规则,所有责任都在家长身上。为此,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从家长带头遵守交通规则做起。

在有些家长眼里,交通规则就像一块抹布,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扔在一边。如果你是这样一位家长,那就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对交通规则决不能掉以轻心。不为别的,单为孩子,你就该这么做。

如果家长是开车人,就应当讲求“车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行使至斑马线时应当减速缓行,礼让行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行人辱骂“找死啊你?!”之类的咒语。否则,无论你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多么成功,至此都会毁于一旦!

如果家长是骑车人,就应当坚决不闯红灯。塞车时不要在马路上你争我抢,有空就钻,直到最后大家摒死。如果钻不过去,就跺脚骂娘;如果穿过去了,就自吹车技如何之好。此情此景,只会在孩子心理留下一种猥琐印象。

如果家长是一位行人,当红灯快要变绿灯时,大家都像“过江之鲫”纷纷涌向对方时,要敢于站在原地不动,等那最后几秒钟的到来。哪怕在别人眼里自己像一条“死鱼”那样招人惹眼,也不要觉得有什么不自在。不自在的该是别人,因为他们不遵守交通规则。

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人们有秩序地工作、生活。要让孩子遵守规则,必须让他知道规则的作用是什么?

婴幼儿往往是从直觉、具体方面去理解事物的,所以,对婴幼儿讲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要明白无误地告诉他具体要求:在做某项事情时要遵守哪些规矩、具体应该怎么做,让他胸中有数。例如,在外面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只要听到叫吃饭了,就应当马上结束游戏,然后把所有玩具物归原处,把弄脏的地上打扫干净。

为了把规则意识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家长要针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如果他们归纳玩具的动作很慢,你就可以提醒他,赶快归呀,否则家里你最好吃的菜要凉了;如果有几位小朋友在场,你可以针对婴幼儿的特点让他们比一比,看谁整理得又快又整齐。这样一来,他们就更来劲了。

在讲规则的重要性时,不要讲大道理,这些大道理不要说孩子听不懂,就是大人也反感。最好的方法是反问他: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会怎样怎样。这样一讲,他们就马上懂了。

培养孩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要从日常行为抓起,例如:外出时无论干什么都要向家长汇报,并且得到家长同意;要有正确的时间概念,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应该回家,什么时候应该吃饭、睡觉等。

婴幼儿在一起时,经常会为了一点小事吵起来,家长为了平息争吵,最常用的手段是出面制止。其实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

例如,在搭积木时两个孩子为了争抢最后一块积木闹起来了。这个说,应该归他,你不会搭;那个说,你已经搭了那么多,这一块应该轮到我了。在这里,两个人的话都有一定道理,不算无理取闹,只不过两者所依据的规则不同罢了。

这样的争吵,对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好处。家长的正确做法是,给他们制定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规则,让他们自己去执行。

除此以外,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规则性强的游戏,如体育比赛、音乐、智力游戏等,亲身体会规则的重要性,也很有必要。

采取具体措施,切实帮助孩子执行规则

婴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持久性较差,往往会不加选择地模仿别人,或者受情绪影响及外界刺激,无法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

有鉴于此,家长应当采取各种方法,启发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加强对具体行为的指导,不断提出具体要求,帮助他们克服难关。

例如,家长要求孩子准时睡觉,可是他躺在床上总是睡不着;虽然他们也想按时回家,可临到回家时又总希望多玩一会儿;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时,被要求保持安静,可是却往往静不下来;孩子在一旁高声喧哗,全然不顾是不是会影响到正在生病、躺在床上睡觉的奶奶……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必须时时提醒他们“规则”两字。

例如,为了不影响奶奶休息,家长要提醒孩子讲话只能讲悄悄话,声音只要轻到对方听到就行了,不要让奶奶听到。如果有事要对妈妈讲,可以蹑手蹑脚走过来,拉一拉妈妈的衣角,然后再轻轻对妈妈讲。

有了这样的具体指导,婴幼儿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除了社会公共规则以外,在家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由于这样的约法三章是在征求孩子意见基础上达成的,其中体现了孩子的意愿在内,所以执行起来比较容易。家长可以从这里打开突破口,慢慢培养他们参与制定规则、执行规则的自觉性。

婴幼儿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家庭,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几乎整天都让孩子自由玩耍。即使在幼儿园中,孩子所受到的拘束也非常少。这种独生子女家庭氛围,决定了他们习惯于在被人监督的情况下遵守规则,缺乏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当他们违反规则时,普遍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不会预见到后果。

所以,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不强,上小学后会很不习惯,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直接影响到学习。

给予恰当的反馈评价

恰当的反馈评价,不但能改进和调节婴幼儿的活动方式,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再学习的愿望和需要。

从家长的反馈评价中,孩子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到自己遵守规则的情况,知道自己哪里做得较好,哪里还存在不足。

这种评价方式很多,最适合家庭的是让孩子和家长开展比赛。通过比模范执行制度,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和信心。

如果他做得不够,则可以通过交谈方式,帮助他分析存在的问题,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经验谈】

1.培养婴幼儿的规则意识,从遵守交通规则做起。告诉孩子车坏了可以修,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不允许“坏”了的。让孩子看一看、画一画交通安全标志,说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培养婴幼儿的规则意识,要强调持久性。既不能一曝十寒,时松时紧,也不能根据家长的脸色行事,可有可无。

3.不同年龄的婴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不同,接受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培养婴幼儿的规则意识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不断调整完善,循序渐进、提高要求。

4.平时在家尽量不要收看以各种耍小聪明为乐,只图热闹开心、不讲游戏规则的电视节目,免得孩子以为做游戏就可以不讲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