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公司法务:定位、方法与操作 §第五节 新时代用户权利意识的觉醒

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在重视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的同时,并未将创新对应的法律结构的合法性审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国家监管机构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用户的权利意识也逐渐觉醒,因此,监管约谈、处罚频率逐步上升,用户个人对公司不良创新的投诉或者起诉日渐增多。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的《2019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该机构共受理网民有效举报信息1.2万余条,核验问题app2300余款;组织四部门推荐的14家专家技术评估机构对1000余款常用重点app进行了深度评估,发现大量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问题。cncert连续七年联合应用商店、云平台等服务平台持续加强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发现和下架力度,2019年累计协调国内319家提供移动应用程序下载服务的平台,下架3057个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

2019年,为了进一步改善公众常用app存在的无隐私政策、捆绑授权和强制索权、超范围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典型问题,使运营者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义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国家***、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印发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自评估指南》等政策规范;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组,受理网民有效举报信息12000余条,针对2300余款app开展深度评估、问题核查,对用户规模大、问题突出的260款app,采取了公开曝光、约谈、下架等处罚措施。【1】

用户权利意识觉醒带来的相关纠纷也逐渐增多。近年来,多家一线互联网公司都有过被起诉的经历,而且在新闻报道中,以公司败诉为主。

早在2011年,新浪就被用户起诉。该用户的账户曾先后两次被封锁。新浪主张其微博中存在攻击他人的内容,干扰了其他用户使用微博。为此,该用户将新浪告上了法庭。法院则判决该用户微博内容未侵害他人相关权益,新浪两度封锁微博用户行为不妥。新浪应向其用户赔偿因违约造成的经济损失2520元。新浪微博虽名为免费,但实际上微博用户可以为新浪带来广告等其他形式的商业利益。新浪在停止对用户提供服务前,需提前通知用户。新浪在未提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采取停止该账号微博服务的措施,影响了用户的使用,超出了采取必要措施的合理限度,其行为有失妥当。【2】

2019年2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发布消息称,因认为百度“有钱花”收集了其个人信息却未提供借款服务的行为,侵犯隐私权及肖像权等,某用户将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付宝科技有限公司、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判令百度公司删除服务器中有关其个人的一切资料和信息,百度公司、百付宝公司、温州银行删除储存在公司电脑及其他储存媒介中涉及其个人的一切资料和信息。原告诉称,2018年2月11日,他在手机上通过自己的注册账户登陆了百度网讯公司名下的“百度”app应用程序后,在借款过程中,他通过点击页面中“下一步”按钮,“默认同意”了最下面一排、字体最小且最不明显的“借款等相关协议”,再点击“相关协议”后才能打开其中一份《百度有钱花借现金服务借款协议》。在此借款过程中,自己在几乎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赋予了某些“不可撤销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授权”。被告方在向自己提供贷款的过程中,以一种虚构的事实,来诱惑自己以及其他经济状况较差的公民向其提交个人身份信息,以此来达到“骗取、收集和保存借款人以及其他公民等同于商品或财物的个人身份信息”这一目的,从而获知了他的财务状况,也获得了其身份证件信息、联系方式、手机联系人信息、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信息、清晰的正面脸部容貌、银行账号等。原告认为被告方有可能在今后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随心所欲地解锁自己的任何个人秘密及个人隐私。【3】

而另一互联网巨头被起诉的经历也被披露在海淀法院的网站上。一名支付宝用户在北京乐友公司购买牙膏使用支付宝结账后,发现支付宝客户端默认勾选了“授权淘宝获取你线下交易信息并展示”,使其在线下店铺的交易信息被提供给支付宝、淘宝和天猫。其认为北京乐友公司将自己在店铺的交易信息非法提供给支付宝,而支付宝也非法收集商品交易的详细信息,并将信息提供给了淘宝和天猫,违背了合理、正当的交易原则。淘宝、天猫同样也没有遵循其原则。随后,该用户认为上述公司共同侵犯了自己对个人信息被收集、利用的知情权,将其均诉至法院,并要求被告向自己道歉、删除个人信息数据并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各1元。【4】

2019年,一名“qq浏览器”用户在江西某法院起诉了这款app运营方腾讯,并提起了行为保全申请(诉前禁令),要求腾讯立即停止侵犯其隐私权的行为,并立即停止在“qq浏览器”app上使用原告的微信/qq账号信息以及好友关系。原因是该用户在一次使用中发现微信账号登录“qq浏览器”之后,“qq浏览器”在没有提示、告知的情况下,也未经授权同意,即获取了相关的微信好友关系,并展示在好友页面上。不仅如此,“qq浏览器”还同步了该用户微信账号中的性别、地区等个人信息。于是,该用户又使用qq登录“qq浏览器”,发现同样在没有被提示和告知的情况下,未经授权同意就被获取了他的qq好友关系,以及性别、地区甚至生日信息。于是,该用户试图在“qq浏览器”中删掉这些被违法收集的个人隐私信息,但“qq浏览器”居然未提供任何方式来取消个人信息的授权,在“qq浏览器”中,也找不到任何能够删除个人隐私信息的地方。最终,法院裁定腾讯立即停止在“qq浏览器”app中获取用户微信账号中的头像、性别、生日、地区等个人信息,以及微信好友信息的行为。同时,法院裁定腾讯立即停止在“qq浏览器”app中获取用户qq账号中的头像、性别、生日、地区等个人信息,以及qq好友信息的行为。【5】

2020年8月,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宣判认定,在微信读书中,微信好友之间的读书信息默认开放,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这起案件起因为原告在使用微信读书时,软件自动为其关注了大量的微信好友,还可以和共同使用微信读书的微信好友相互查看读书信息,包括查看书架、正在阅读的书籍、读书时长等。因此,用户认为腾讯公司侵害了其个人信息权益及隐私权,要求腾讯公司解除其微信读书内对微信好友的关注、停止提供读书信息、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等。最终,法院认定,因为微信读书中的信息组合与人格利益较为密切,微信读书迁移微信好友关系、默认向未关注的微信好友公开读书信息等,存在较高的侵害用户隐私的风险。原告微信读书中的关注关系为微信读书自动添加,该案中微信读书没有征得原告有效的同意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海外公司也不乏被起诉的经历,且往往是范围更大的集体诉讼。雅虎面对过一起全美国范围内的诉讼。诉讼的起因为雅虎的三起数据泄露事件。2013年8月发生的雅虎数据泄露事件影响了其10多亿个账户,而2014年的数据泄露事件影响了5亿个以上的账户。第三次泄露事件发生在2015年和2016年。这起诉讼代表了其10亿以上的用户,他们称他们的个人信息在三起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事件中遭泄露。法官露西·科赫(lucy koh)作出的裁决称,这些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在2013年至2016年之间,但雅虎却迟迟没有向外披露,一直到三年后才披露了第一起事件。有关雅虎遭到网络攻击的范围被曝光后,verizon通信降低了对该公司的收购价格。判决书中,法官拒绝了雅虎有关数据泄露受害者没有资格起诉的辩解,并表示他们还可以提起有关违反合同和不公平竞争的指控。这位法官称,与此同时,如果雅虎没有推迟披露这些泄露事件,其他一些人可能早就修改了密码,或者取消了他们的账户,从而减少了损失。【6】

在英国,谷歌因为其绕过iphone防止web追踪工具而被起诉,有440万人列为原告,将要求谷歌赔偿至多32亿英镑(42.9亿美元)。谷歌在聆讯中提交的文件表示,这些iphone用户组成的组织google you owe us声称,如果胜诉,参与起诉谷歌的每名iphone用户可以获得至多750英镑(1006美元)赔偿款。目前,这一案件尚未成为“集体诉讼”(representative action)。双方纠纷的核心是,2012年谷歌曾蓄意绕开safari浏览器封杀第三方追踪cookie的安全措施。广告是谷歌创收的核心,它肯定不愿意失去iphone用户这一优质广告受众群。2017年末开始策划这起诉讼时,google you owe us称多达540万名iphone用户可能受到谷歌这一行为的伤害。【7】

一方面是公司商务活动的高频次、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是公司用户权利意识的增强,这势必要求公司在开展商务活动时要尽早开展合规调查。因此,公司法务人员需要提供从事前、事中至事后的全阶段、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1】《2020年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载中国网信网2020年7月25日,://www.cac.gov.cn/2020-07/25/c_1597240741055830.htm。

【2】冯玥:《新浪因擅自封锁用户微博被判违约》,载腾讯网2011年12月6日,s://finance.qq.com/a/20111206/000809.htm。

【3】胡群:《用户起诉侵犯隐私权“度小满金融”惹官司》,载搜狐号“经济观察报”2019年2月27日,s://www.sohu.com/a/297981516_118622。

【4】侯艳艳:《支付宝疑非法搜集个人信息 遭用户起诉并要求索赔2元》,载驱动中国网2018年3月21日,s://news.qudong.com/article/473655.shtml。

【5】《用户诉腾讯qq浏览器违法收集个人隐私 法院:立即停止》,载新浪网2019年6月3日,://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6-03/doc-ihvhiqay3288217.shtml。

【6】刘春:《美国法官判决:个人信息遭泄露用户可以起诉雅虎》,载网易网2017年9月1日,://tech.163.com/17/0901/08/ct82rjfa00097u7r.html。

【7】《英国苹果用户起诉谷歌侵犯隐私,索赔近43亿美元》,载搜狐号“搜狐警法”2018年5月22日,s://www.sohu.com/a/232427197_420076。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