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分隋 第二十一章 杨玄感之乱(二)

其实国内的动乱早有征兆。

四月十五日,王薄、高士达、孙安祖、孟海公等河北一带的义军在豆子岗会盟,公推王薄为盟主,高士达、孙安祖为副盟主,其后高、孙二人率本部十余万人马、号称五十万,南下齐郡。齐郡郡丞张须陀兵力不足,不战而连弃高苑、临济、邹平三县之地,终于在四月二十一日以三万郡兵埋伏在临邑城东三十里,和驰援而来的鲁郡郡守郑善果的两万援军南北夹击,大败高士达和孙安祖,斩首万余,俘虏数万,余者四溃。张须陀乘胜追击,四战四胜,高士达与孙安祖摄于张须陀的威名,加上粮草不济,遂退出齐郡,并分兵三路袭扰北海、渤海、济北三郡,齐鲁大地兵锋四起,生灵涂炭,乱作一团。而王薄、孟海公和张金称等人则潜伏豆子航不出,不知作何打算。

在河南,在四月初一日十四路叛军在瓦岗会盟,号称三十六路,共推翟让为首,杜伏威为副,集众二十万,于四月初三下山,兵锋直指东都。四月初七,在封丘境内大败刘长恭与裴仁基统帅的官军,斩首两万余,虎贲郎将刘长恭以下大小将校三十余人被擒后,竟遭贼将左孝友剖腹挖心,生啖而食!消息传开,隋军非但未起同仇敌忾之心,反而闻风丧胆,重镇阳武、圃田守军不战而逃。四月十二,原武失陷,近万守军连同满城大小官吏尽遭屠戮,东都东翼屏障仅余荥阳、尉氏两座孤城尚存自保之力,也是危在旦夕。消息传来,东都震动,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纷纷收拾细软,西逃关中。为扭转被动形势,兵部尚书杨玄感请示坐镇东都的越王杨侗,派遣民部尚书樊子盖和刑部尚书卫玄分别统兵两万增援荥阳和尉氏,他自己则亲率留守东都的最后十万大军,兵分两路进驻东都的咽喉汜水、阳城,作出随时增援荥阳、尉氏以压制叛军的姿态。

当所有人都以为一场大战即将登场之时,真正登场的只有杨玄感一个人。

四月廿三日,大隋兵部尚书杨玄感在朝议时突然发动,拘押越王杨侗,杀皇族以及不肯附逆之重臣七十余名,控制东都洛阳。同时传檄天下,称楚王,历数隋帝杨广违背天和、荼毒万民、祸乱天下之大罪十六,小罪七十二,宣布吊民伐罪,讨伐昏君。同时号令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与原来的历史相比,这回杨玄感造反的条件真是太好了。人家这回是兵部尚书,手握兵权,再也不用拿些什么民役船夫凑数,驻守东都的十万雄兵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他控制在手心里。而且这回起事的地方不是黎阳,而是东都洛阳,李密给他出的上中下三策几乎兵不血刃就搞定了第一个目标。更妙的是,在河北,当地义军不但抱成团还发了疯,不去老老实实的抢粮食抢铜钱抢女人,偏偏跟平时躲还躲不及的官兵较上了劲。一边坚壁清野一边从渔阳到涿郡连设四道防线,似乎打定主意要跟归国平叛的皇帝死磕到底。在河南,杨玄感最忌惮的是民部尚书樊子盖和刑部尚书卫玄早早让他撵出了东都,现在被困在荥阳和尉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对杨玄感的所作所为除了破口大骂以外毫无办法。

这回杨玄感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哪怕他还像原来那样二百五,也挡不住他称雄天下的脚步了吧?

可是他的运气还不止于此。

五月初一,从高句丽归来的隋军前锋在渔阳郡双璧山遭遇河北义军伏击,紧随而来的十几万官兵将其团团围住,在血战五日、付出伤亡上万的代价才攻下双璧山主寨时,发现山上居然只有区区三千人,而且个个战死、无一投降。

河北义军战意之坚决、作战之勇猛让除了皇帝以外的将军们深感棘手,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预感无比正确。随着隋军深入河北,遭到的抵抗也愈加猛烈,而且义军的装备条件也大为改善,不仅普遍用横刀铁矛代替了柴刀木棍,还大量配备了强弩硬弓,甚至出现了伏远弩、木车弩和投石机等重型武器,要说背后没有来自官府、世家的支持连鬼都不信。而且作为东征大军主力的山东子弟,也在不明身份人士的煽动下,大量逃亡和反水,导致隋军南下之行愈发艰难,终于在五月中旬被阻于涿县、固安、雍奴一线再也动弹不得。可怜隋军大半的粮草军械丢弃在了高句丽,将无斗志兵无战心,面对装备简陋却悍不畏死的义军束手无策,逃卒倒是数不胜数。杨广连发十余道谕旨要求各地增援,却是应者寥寥。

四月廿七日,杨玄感倒隋檄文恐怕还没传出河南道,河南、河北的各路义军和部分郡县的太守、县令便未卜先知般的群起响应,奉杨玄感为主,甘为下属,服从指挥。又过一天,举事各方派出宣誓效忠的信使怕是还没跑出百十里地,杨玄感也跟着心有灵犀一点通,宣布任命翟让为河南道行军大总管、杜伏威为江淮道行军大总管、窦建德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本部平定地方,征讨不臣。任命王薄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于涿郡阻击隋帝大军,孙安祖、高士达为河北道行军副总管,由渤海郡、河间郡北上侧击之。同时,杨玄感亲率十万大军东出洛阳,与翟让部合击荥阳、尉氏。

四月廿九日,杨玄感与翟让部会师于荥阳城下,集兵三十万,号称百万,不分日夜狂攻荥阳。历三日荥阳城破,主将樊子盖战至力竭,被乱刀分尸而死。杨玄感将樊子盖斩首,传首尉氏,守军大恐,一日之间竟然大半逃亡,使得本意坚守尉氏的刑部尚书卫玄无奈,只得率余部逃往关中。至此,整个河南道除了张须陀等在东部苦苦支撑,余者尽入杨玄感之手。

不过杨玄感的好运气就此也到了头。

先是杨决定率本部人马平定关中,翟让趁机提出坐镇东都,招致杨玄感的极大警惕和不满,双方一度争执险些兵戎相见。幸得杨玄感的谋主李密从中周旋协调,折中的结果是杨翟二人同征关中,杨玄感胞弟杨积善为洛阳留守,翟让部下大将徐世绩、程知节分守荥阳、浚仪。

五月初四,杨玄感誓师西征,一路势如破竹,直趋潼关城下。

这边好容易安抚好翟让,那边的杜伏威和窦建德又闹起了幺蛾子。

……

杜伏威本是齐郡章丘人,在长白山起事后,当地造反的大佬太多,老杜压根排不上号,还差点被人家吞并掉。没奈何杜伏威与把兄弟辅公祏率部一路辗转到了江淮。

自古齐鲁、燕赵便是群雄并起的地方,尤其盛产各种厉害的反贼。所以自认也是个英雄的杜伏威,在狮虎遍地的齐鲁燕赵之地,只能算是个小猴子,想要活命只能远窜。

谁想到一路窜到了江淮,杜伏威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能称霸王。

在这个时代,整个中原大地的福气,江淮之地独占八分。

只要中原还有个统一的、算得上强大的帝国存在,北边和西边把河东河西关中河北——几乎大半个中原搞得焦头烂额的游牧民族,除非能穿越到后世搞到轰炸机和*,否则就对江淮之地没有半分的威胁。岭南那些传说中吃人的生番,也因为距离的原因遗憾地品尝不到江淮人的滋味。此时的江南尚是一片林莽覆盖、虎狼遍地的所在,至于东边则是一片没边没沿的大海,海盗?江淮人从来都没听说过这种东西。

京师长安远得跟突厥人没什么区别,据说繁华得跟天堂似的东都洛阳只是官员和商贾扯闲篇时才能让人想起的地方,所以充满了血腥和阴谋的政治跟这里扯不上什么关系。至于那些对老百姓总是不怀好意的雄兵猛将们,要么在两京当看家狗,要么在北方跟那些割了一茬又冒出一茬的反贼狗咬狗,要么就跟着皇帝去了个什么叫高句丽的地方去咬外*。至于本地剩下的那仨瓜俩枣,你瞅瞅守城门的狗剩子和驴蛋子,老子小时候一不高兴了,就一脚一脚的能把这俩货踹出二里地……

这里也有土豪劣绅、也有贪官污吏,贫苦的农夫到了春荒也是半饥半饱的饿着肚子,可是跟战火连天的北方相比,这里真的像是天堂。

对杜伏威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从长白山他拉走了一万多人,途径齐郡的时候,前来拦截的郡丞张须陀尚在数十里之外,他的部下就闻声溃逃了大半。好在遍地烽烟、流民四起的齐鲁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兵源,到了谯郡他又收拢了三万多人,谁知掠食时遇到了两千郡兵,他的部下又几乎跑了个精光。等到了江淮,他手下就剩下了不到六千人。

当他带着六千手持木棍粪叉、饿得直打晃的部下,悲壮且绝望的向拥兵一万五千、背靠坚城、粮草军械一样不缺的寿春守军发起冲锋时,他的想法就是被乱刀分尸在城下也比活活饿死强得多。

然后他就目瞪口呆的看着对面稀稀拉拉的飞过来几支绵软无力的羽箭,然后守军们便一哄而散。杜伏威远远的看着逃兵们那满面的油光和坚实有力的双腿,就知道他那些严重营养不良的部下根本就追不上……

遍地的军械、满城的财帛、整仓的稻谷,全是他的。

当打算抵抗一下的庐江被他终于吃饱肚子、武装到牙齿的部下一鼓而下并纵兵大掠三日之后,寿春城下的那一幕便开始不断重演。短短几个月,他便拥有了淮南、弋阳、庐江、同安、宣城五郡之地,并将触手伸向了下邳和汝阴,拥兵十余万之众。

昔日的齐鲁猴子成了如今的江淮之虎,瓦岗来人商量会盟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杜伏威很高兴重回家乡河南,所以就当上了河南义军的副盟主。

对于被杨玄感任命为江淮道行军大总管这件事,杜伏威很不高兴。

历史上的隋末各路反王中,杜伏威算是最憋屈的一个。老李家赢了天下当了皇帝自不必说,老王家老窦家老翟家老萧家老薛家等等等等,不管是最终兵败身死还是只能称一时之雄,哪怕是投降了也大都能得个善终,福及子孙。只有他老杜,怎么也算是各路豪雄里边排在前几名的,在小猫小狗都敢称王称帝的时候,就憋憋屈屈的自称了个总管,还先降了杨侗,后降了李渊,老老实实跑到长安当起了宅男。就这样还没落着好,他把兄弟辅公祏在江淮造反关他这个长安的寓公屁事,结果人家李渊随便伪造封书信就把老杜的脑袋剁了,并籍没全家。

老杜混得如此之惨,说白了根由就在于他是个没野心、而且小富即安的的人。这样的人通常家庭观念很重,老杜就是这样。他一直盼望着能衣锦还乡,如果能收拾一下当初欺负他的格谦、张金称什么的就更好了。他一点都不想回到江淮那个破地方。对于老杜这个标准的中原人来说,淮河以南都是标准的边夷蛮荒之地。

所以杜伏威没搭理杨玄感要求他出河南,占领江都、丹阳的命令,而是继续打着河南义军副盟主的旗号一路东进,连下梁郡、彭城,与辅公祏会师下邳,威胁琅琊。

……

再说窦建德。

老窦是河北漳南人,原来在地方上当个小军官。他为人四海、讲义气,很有“及时雨”的风采,说白了也就是黑白两道通吃,所以被当地官府列入了重点监视的黑名单。后来他又跟先后造反的孙安祖、高士达牵扯不清,所以当地官府理所当然的通缉窦建德,并杀了他全家,老窦这回不想反也得反了。

于是老窦投靠了高士达,当上了二当家。大业八年春,河北义军在高鸡泊会盟,王薄、高士达、孙安祖、孟海公、格谦等均是一时人杰,窦建德还排不上号。可后来河南河北义军商议共同起事的时候,老窦的机会来了。

两河义军打算一起造反,夺取大隋天下,当然事关重大。可是两河义军内部本身就是大杂烩,平常自家人关起门来吵架、推开门抡刀的事儿都没少干,更何况平常联系更少的两河义军?于是有人给出了个主意:双方互派一个比较重要的头领,到对方那边当副盟主,专司两方沟通联络之职。

然后河南方面派来了孟让。

孟让这家伙河北义军太熟了。当初在长白山跟着王薄混,本事不大、实力不行,跟杜伏威一样被欺负成了狗,又让张须陀揍了个鼻青脸肿。没办法,孟让照猫画虎学老杜往江淮跑,到了江淮又被站住脚跟的老杜欺负,被撵得吱哇乱叫跑到河南投了瓦岗,混得甚惨。这事整个河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原本高高兴兴打算到河南当副盟主的孟海公立马不干了——与孟让为伍,他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在河北义军中站队要排在队尾的老窦发现,他的机会来了。

他本身人缘就不错,高士达、孙安祖是他的生死弟兄,王薄、孟海公、格谦等人也很看得起他,再加上他跟孟让在身份、地位上相差仿佛,不会堕了河北方面的面子,所以他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河南义军的副盟主。他的几位把兄弟还体贴的给他凑了三万精兵,所以跟灰头土脸的孟让相比,老窦赴河南上任那可是志得意满,兵强马壮。

所以在河北义军,人们所熟知的副盟主就是孙安祖和高士达,少有人知还有第三个副盟主叫孟让。可在河南,当窦建德率本部人马在封丘大败刘长恭部、斩首二万之后,河南义军从此就有杜伏威、窦建德两位副盟主了。

对于被杨玄感任命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这件事,窦建德不像杜伏威那样抵触。与老杜不同,老窦是个野心勃勃之辈,河东河北对他来说只是成就王图霸业的所在,没有区别。

可是除了野心之外,老窦还是重义气的人,而且除了重义气之外,老窦还是个大局观很强的人。

在他看来,杨玄感集重兵西征关中,压根就是一步臭棋。

河南道是天下中枢、关键之地,已经牢牢的掌握在杨玄感手中,根基已成。关中虽然重要,但是那里历来都是守成之地,易守难攻,西征胜负难料,而且并非当前的急务。如今对杨玄感威胁最大的就是隋帝杨广手中的几十万东征败兵,只要把他们干掉,整个天下几乎是唾手可得。到时候只需派出信使一名,整个关中即可传檄而定。

窦建德认为,杨玄感的这番安排,如果不是他天生白痴,就是包藏祸心。无论是不许翟让进洛阳、命令杜伏威攻略江淮、指派自己讨伐河东,还是让河北义军拼死阻击杨广,名义上是为西征大军保护两翼和后路,实际上就是在分化瓦解各路义军势力的同时清除异己。

瓦岗军主力随杨玄感西征,老窦拿脚后跟猜也能想到这就是群炮灰,必然在潼关城下死伤狼藉。江都守将王世充乃是当世名将,手握八万雄兵,其中半数是从闻名天下的十二卫中抽调的。老杜窝在江淮西边的时候连钟离和历阳都不敢招惹,更别提江都。只要一听王世充挪了挪屁股,老杜立马远窜千里头都不敢回。这货放着江淮之虎不当、跑去河南义军当副手不是没有原因的……

指望老杜拿下江都干掉王世充,不如指望杨广立马横刀自杀让位给杨玄感更现实点。

对于攻取河东这件事,窦建德觉得有希望但是没意思。一来他对河东之地很陌生,客军作战本就麻烦重重,而且上党、长平等地不但地形复杂,而且出了名的穷困贫瘠,不利于大军就食,实在是让他头疼。二来原楼烦太守李渊被杨广任命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一上任就接连剿灭当地数股义军,据说颇为难缠,想必在太原郡内定有一场恶战。最关键的是,如今河北战局是当务之急,西征关中已经箭在弦上,哪怕是攻略江淮也能说出一定道理,可李渊缩在河东不过一介守家之犬,弃之无妨食之无味,这当口招惹他干吗?

窦建德手握五万大军望之意兴阑珊。

关键是河北啊!河北义军将杨广阻于涿郡月余,已经是师老兵疲渐有不支。尤其是在高句丽担任后卫阻截任务的十二卫精兵撤回来之后,迎头撞上由河间北上承担侧击任务的孙安祖、高士达部,六日内连破三道防线,孙高两部折损近半,已成溃退之势。而齐郡郡丞张须陀玩儿了命的北上救驾,驻守卢龙的罗艺动向不明,一旦这两路兵马到达涿郡,便是河北义军崩溃之时。而自己,则是河北义军唯一的救兵。

当高士达兵败身死的消息传来时,窦建德再不犹豫,分兵一万由高昙晟率领挺进河东,自己则统率剩余的四万大军星夜北上,驰援河北!

拿下河东,窦建德有七成把握。挽河北颓势于既倒,窦建德连一成把握都没有。但是既然生于乱世,欲图不世功业,自当向死而生,方是大丈夫所为。

窦建德豪情万丈!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