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第四章 秦晋之“好”(公元前768年—前645年的晋国)

如果说楚国的云梦泽像一颗落在地上的珍珠,那山西这个地方,就光秃秃的,像一只晒暴了的恐龙蛋,满是裂纹。不过五千年前的山西,却是个“晋北的好江南”:草丰林茂、气候湿润,到处是森林,野兽出没,是干部疗养、开会的首选去处。除了环境好,这里还盛产披毛犀、板齿犀、三趾马、剑齿象和李氏野猪。当然,这些动物都已经绝种了,都被山西猎户扑杀光了。

到了夏商周,山西人打猎没油水了,开始种地,种地成绩斐然,直到汉、唐,京城人吃的大饼油条,都是从山西漕运来的粮食,山西成了天下第一粮仓。但是物壮则老,月满则亏,过度垦殖把山西地力搞疲了,森林也砍伐光了,唐宋以后,这里生态破坏严重,土地成为半老徐娘,气候变得干燥少雨,到处是晒爆了的恐龙蛋,等最后一根树也被砍掉时,购置木材就困难了,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只好发明和构筑起窑洞当避风港。山西有靠崖窑、地坑窑和砖石窑,内有土炕、门窗和厢房院落。据说这种住法很有古风,比有巢氏还古,窑洞冬暖夏凉,没有放射性和噪音污染,连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在都在学习尝试呢。

土狭人满,田不足耕。清朝时候的山西人进一步种不出粮食来,想吃大饼油条只好从河南、陕西买了。于是,大家就干脆不种地,受雇于晋商票号,当伙计和学徒工,辛苦百端,所获无几,不幸客死他乡,还造出好多节妇烈女,充塞于山西各府各县的牌坊林里。

山西东西宽约二百九十公里,南北长约五百五十公里,山川形势险固,素有“表里山河”之誉,号称“最为完固”。山西东部是太行山脉(南北走向),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再往东就是海拔不到一百米的华北平原。由华北大平原上看山西,人们觉得“危乎高哉”。山西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的黄土高原山地。再往西,就是秦*大峡谷,黄河滚滚在大峡谷底从北奔流南去,过了黄河向西,就到了陕西。从地图上看,山西和陕西像两只方形的色拉油桶,并排放着,山西在东,陕西在西,陕西的桶整个往南错出一块。

黄河在山西的西南角进行大拐弯,向东流入大海。等于说,是从山西西侧拐到山西南侧。该山西南侧,南下过了黄河,就是河南。于是山西的南面,以中条山、黄河为界,就与河南接壤。山西北部则有阴山、大漠隔绝,再北进入内蒙古草原。

总的来讲,山西四向都可以据险关而守河山,比起“四战之地”的河南巴尔干地区,要舒服多了。

山西的好地方是西南部和中部,汾河从北向南贯穿山西中南部,到黄河大拐弯处汇入黄河。沿汾河流域,冲击出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北高南低地阶梯样排列,是长粮食的好地方,被称为珠串盆地。而运城盆地,就在山西的西南角,即汾河南下汇入黄河大拐弯处。晋国最初就滋繁于这里。

在山西西南部的运城盆地里,一个叫芮城的地区,下有一个叫西侯度的小村,考古者在这里发现了一百二十万年前人类用火的遗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之一。在这里发现用火的遗迹,也不是很奇怪,因为这里是汾河南下和黄河拐弯处的交汇处,有水,又是盆地中的平原,所以是养活人的最好地方。人体的70%是水分,原始人于是必须在水边居住。这样女孩们取水洗衣服方便,趁动物来饮水时,男孩们还可以来打猎。水边往往是肥沃的冲击淤积地,也便于灌溉,爹妈在这里种地,是良选。在芮城往西十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风陵渡”,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从山西西侧流向南侧。

到了距今十五万至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山西开始有了人气,属于旧石器文明的丁村文化在汾河上、中、下游广泛传布。

到了距今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可以制造磨制的石器和烧制陶器了,磨制的石器相比于从前砸击出的石器叫新石器。新石器初、中期,山西这里同样出现了仰韶文化。

到四千年前,中国青铜时代还没有来临,传说中的大圣人尧,就在山西西南角的运城盆地(内含芮城、闻喜、绛县)往北一点紧挨着的临汾盆地(也在汾水岸边)开始办公了。有古书说尧的都城在平阳,平阳就是如今的临汾市。据说尧的国号叫作“唐”。所以平阳这里,是有个唐国的。后来,唐朝的李渊在发迹前在山西做唐公,于是所建的朝代就叫唐了。唐朝人还专门在平阳(临汾)这里,尧的旧地,修了一个颇大的尧庙,至今还有。

尧完了是舜,舜是山东人。舜的出身苦大仇深,他的家中“父顽,母嚣,弟傲”,没一个好东西。他爹在媳妇和小儿子的撺掇下,总想杀害舜,但是舜善于相处,对待父母很孝顺。因为品行好,舜就被尧选中当了女婿。乃至最后尧把位子禅让给了舜。舜据说就定都在山西西南部的永济县的蒲州镇(当时叫蒲坂),也在山西西南部的运城盆地里。

舜为政比较狠,他流放了作乱的三苗、淫辟的共工和治水无功的鲧。

大禹也拖着关节炎的跛腿(道士跳大神所模仿的禹步)来凑热闹了,他治理泛滥的大水,很有功绩,舜就把位子传给了禹。大禹于是建立了夏朝,都城似乎在河南,但是夏文化的核心地区,却是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在山西西南部,后来还有个夏墟和夏县。

想不到,骑毛驴住窑洞的山西晋南人,参加革命的资格和辈分很老啊。

夏王朝以后,山西的地气稍微差点劲了,长毛象和森林也减少得厉害,可是左边秦地(陕西)的长毛象和森林还多,于是,接下来的商、周王朝,挪到了河南或陕西。但晋南地区仍然是商和周的重要之地,属于“王畿千里”的范围。

商朝咱不说了,开始说咱最熟的大周朝吧。周朝原祖,种地英雄后稷,被舜授予了一块封地叫有邰。有邰的位置,就在汾水快人黄河的运城盆地内的闻喜县一带。这里,在闻喜县北郊,还有一个稷山,山上有稷祠,山下有稷亭,这些当然不是后稷修的,而是后人认为后稷是在这里,就修了赶热闹的。

后稷播种百谷,也播种他自己的后代,他的后代离开闻喜一带,向西渡过黄河(秦*大峡谷中的黄河),去到陕西的岐山下居住。

传了数代,终于到了周文王。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从陕西出发,跑到河南北部的朝歌,灭掉了纣王,开创了大周朝,时间是公元前11世纪。

周朝依旧以陕西丰镐为都城,在周武王死后,小孩周成王即位。周武王还有个最小的儿子,叫叔虞,算是周成王的弟弟。他就被封到了山西的西南角,具体位置说不清,名字是叫夏墟,应该是夏朝一个颇大的城邑留下的旧墟,是在运城盆地内,黄河大拐弯以内。因为这里是汾水下游,要入黄河之处,并且旁边还有个晋水,于是他这国,就叫晋国了。(后来因为晋国一分为赵、魏、韩三国,山西所以又叫三晋。)

叔虞在西周初年被封到晋国主持工作,发现这里戎、狄不少(这个问题一直到一千五百年后的晋朝五胡乱华,还没有解决),于是叔虞就“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就是国内的政事按夏朝的文明搞,但土地按戎狄的习俗管理,总之是多民族共存的模式,融合不同文化。叔虞还喜欢打猎,在这里抓到了一只大犀牛。可见汾河流域草木茂盛,怪兽出没。

这样过了两百多年,晋国国君从叔虞一直传下去,到了西周末期,周朝就出事了,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在骊山脚下,陕西地区被犬戎折腾得鸡飞狗跳,右边山西省的晋国人看不下去了,晋文侯就和河南中部郑武公一起,带着兵到陕西镐京去收拾后事。俩人护送周平王离开千疮百孔的陕西,来到河南洛阳接茬过好日子。周平王很高兴,命郑武公当朝廷卿士的同时,也赐给晋文侯彤弓、彤矢、卢弓、卢矢,让他跟郑国一起,左右夹辅王室。

晋国确实像当初分封所期望的那样,“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帮了宗主国周的大忙。

晋文侯有个弟弟叫成师。晋文侯高高兴兴地死了以后,儿子晋昭侯即位。晋昭侯就把叔叔成师封到了曲沃(今山西闻喜县,闻喜是汉武帝起的名字,闻喜在黄河大拐弯内,即运城盆地内,也是据说后稷待过的地方),并且管成师叫“曲沃桓叔”。曲沃北边一百里是晋国的都城翼城(今翼县),曲沃更大。于是当叔叔的又产生了明成祖朱棣似的野心,想抢侄子晋昭侯的君位了。

经过三代努力,耗时六十七年,死掉很多垫脚石和绊脚石,曲沃帮的“叔叔”的孙子终于灭掉翼城帮的晋君,夺取了晋国大权,他自号为君,大号晋武公。两年后晋武公就死去了,公元前678年,他的儿子、我们飒爽英姿的晋献公(重耳的爹)即位了。晋国的勃兴,开始于晋献公。

楚国或吴国王子之间争起座位来,很简单,派个刺客,把牛眼一瞪,一招两招过完手,该死的死,该活的活,很爽。而晋国的夺位战,像上海人打架,光骂光吐唾沫不抓脸揪头发,晋国的曲沃帮和翼城帮你指着我鼻子,我指着你鼻子,耗时六十七年,才最后算把这个架打完,晋献公上台,合并了两个帮。在两个帮政府连线的中间,修了个新城,当做国都,城名绛城(山西西南黄河大拐弯处的绛县)。

晋献公刚即位,齐桓公始霸,齐国捡了个宁戚老头子,一鼓说下宋桓公。而楚文王则刚被下里巴人战败而病死军中,死掉之后俩儿子还在抢位置。齐、楚两国恐龙都还在孵化期,齐国已经破壳而出了。

晋国起点更低一些,恐龙蛋还没有下出来呢,部队才只有一军,不到两万人。晋献公发愤图强,颇有一番作为。一般提到晋献公,都知道他跟儿子申生、重耳代沟很深,是个昏聩专横的老家伙,类似《雷雨》里的周朴园老坏蛋。其实晋献公在年轻时候,也是金戈铁马,气吞千里。唯一遗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晋献公能力挺有,就是心眼儿小,有好东西都喜欢自己把着。由于累年内乱,晋国政事荒芜,疆土狭隘,晋献公觉得粥少僧多,美女宝货不够分,看上两辈教训,亲戚多了,除了互相抢玉玺,不会干别的好事,于是晋献公想吃独食,大举消灭同宗哥们,“尽杀诸公子”,把从前他的祖爷爷“曲沃桓叔”和爷爷“曲沃庄伯”各自的子子孙孙赶尽杀绝,就剩自己这么孤独一人攥着印把子享福。他爸爸晋武公生的诸儿子,跟他太近,不好意思杀。

杀完之后,晋献公感觉心情不错,朋友不错,自个儿也不错,不担心公族把持朝政了(而这时期,鲁国正在发生庆父之难,楚国是子元专权,晋国避免了这种无谓的纷争)。但是国家还得有人管啊,于是异姓大夫们带着他们的名片和技术,都奔着鸟语花香的山西飞来了(比如后来跟着重耳流浪的那帮士人)。人才引进成了未来晋国霸业不衰的保障,所谓“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虽然这是句后话,但也说明晋国一定程度打破了血统论,才能不拘一格录用人才。

总之,晋献公杀掉那些占着茅坑的公室贵族,是置山西于一方王霸的重要举措。这种欲练武功挥刀自宫的打法,其他老牌诸侯国,包括齐国,也想学样下这毒手,但是没这样的凶心,也没这样的能力。晋献公就是个有凶心也有能力的人。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挥刀自宫以后,贤人们引进了,也勇于进取了,但是这帮人势力膨胀,又没有血亲纽带,于是比亲戚更可能犯上,最后把晋国瓜分为三的就是他们。勤苦一番的晋国栽下大树,却给异姓人乘了凉,晋献公自己的子嗣,就剩了点棺材板儿,为天下人所笑,亦可叹息。曹丕、曹睿等魏帝不愿意广封曹姓子弟为王,也导致了司马氏的篡权,亦令人扼腕一叹。

晋献公的治国方针是扩张,晋献公十六年(鲁国发生庆父之乱那一年),公元前661年,晋一军扩编为二军,晋献公统领上军,太子申生统领下军。人马一多,不能积压在仓库里等着长毛,晋献公同年就和太子起兵灭掉耿(山西河津)、霍(山西霍县)、魏(今山西芮城)三个周边弱小,从东周这棵无人管理的果树上偷了三个软柿子吃肚里了,然后说,还不饱。

次年,太子申生带兵击溃狄族东山皋落氏,攘夷工作也略见成效。基本上,晋献公主打对象是中原同姓国,这帮老爷腐朽之极,你不打,他自己也会在柿子树上烂掉的。而狄人就不好惹了,属于涩柿,咬一口会倒牙,晋献公对他们采取绥靖政策,实施“和亲通好、和平共处”的两和政策。这类似唐李渊起事前的奉承突厥人策略,等大唐强盛,才翻脸相打,一直把突厥追到欧洲了事。晋国也是如此,几代后强大起来时才猛攻赤狄,灭光赤狄各部。

又四年后,公元前658年,齐楚召陵之盟前两年,晋国势力迅速崛起,南面的两个小野猪——虞国(山西西南部平陆县)、虢国(河南西北角陕县)因为养得又肥又美,而成了晋献公眼里的唐僧肉。这两国虽然地盘不大,但却是硬柿子,不那么容易捏。虢国跟周天子特别亲,当初郑庄公被罢免卿士后,就是改虢国公接班。虢国公还参加了桓王肩膀挨箭的那次长葛之战,任右军统帅。虞虢两国结有同盟,互为犄角,晋国开启战端,以一敌二,搏杀起来没有胜算,犯兵家大忌。

晋献公组织众大夫玩脑力风暴。晋献公说:“各部门注意,我们前时期杀了一批政治犯,但是罪大恶极者还有在逃,虞国、虢国这两个破国,以为他们名字难写就很牛,胆敢窝藏了好多我们的在逃公子哥,我们应该怎么办?”

诸大夫说:“打丫的。”

好,虢国还派捣乱分子到我国边疆寻衅,我们挨了打,当然要打回去。可是,怎么打?

大夫荀息经过脑力激荡,想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妙计:用卑词厚礼贿赂虞国,拆散虢、虞同盟,再使劲痛殴一顿虢国。说白了就是有名的“假虞灭虢”之计。

晋献公说:“好,我豁出血本了,准备一百斤点心,你替我去贿赂虞国。”

荀息说:“这,礼薄了点儿吧,人家可不是吃素的。”

“外加我的一个不要了的小妾,从背后看还挺漂亮的。”

荀息说:“请主公不要动怒,我看非送我们的稀世国宝不可,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

晋献公说:“你想要我命啊,你想要我命啊,你想要我的命就直说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我的命呢?你不说想要我的命却说要我的马,等于说要我的命嘛,你干脆直接要我的命得啦!”

为了一匹大马,晋献公值得这么着急吗。大马这个东西,现在看上去不是什么好货,光会拉车,又脏又赖,招好些苍蝇,但是在古代,有钱人玩的就是声色犬马。马们住的是雕梁画栋,穿的是文绣绚烂,吃的是穷人过年才吃到的东西,平时养得膘肥体壮,一根杂毛没有,身上喷满香水,刷得锃亮,人见人爱,唐朝时还训练群马衔杯祝寿呢。

不过,春秋时代我国的马种还比较差,个子矮,力气小(更像驴),到了汉朝引进西域宝马进行杂交,马的品质才逐渐提高。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春秋的马匹都是几匹捆在一起,拉战车,而不适合骑乘(否则就成骑驴打仗了)。

山西这个地方却出名马,它的河东、上党、太原三郡盛产良马,山西北部后来还出过最负盛名的娄烦骏马。

山西同时出美玉,垂棘之璧就是其中价值连城的一种。中国的黄金蕴藏不多,中原地区相对易于开采的沙金比南方少,所以大周贵族最崇尚的是玉器,玉这个字是王字加一点,表示王族佩戴在腰间,走起路来,珠鸣玉响,清越尊雅。往往还是许多大小形态各异的玉串成几组,佩在腰下,走起来叮当悦耳,并有节制步伐的肃穆作用。虽然会妨害走路,却正能表现贵族阶级不事生产,悠闲儒雅的生活形态,所以深受君子们喜爱。

晋献公是马痴,也是玉痴。他心爱的屈产良马,产于屈邑,平时寸步不离,恨不得上厕所都要骑着,周末到郊外兜风,骑着马,像开一辆四轮驱动的奔驰跑车。而他的垂棘之璧[注释1],触之冷柔,叩之清脆,色泽晶莹,类似掌中宝电脑,也是日夜把玩不够的。

大夫荀息说破了嘴皮子让晋献公忍痛割爱,“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嘛。晋献公像被剜了心似的,从怀里摸出马房钥匙交给荀息,说:“到时候你可一定要给寡人还回来啊。”

于是荀息一行人,你牵着马,我背着玉,往南出发找虞公了。晋献公在后面恋恋不舍,说:“马儿啊,你慢慢跑啊慢慢跑,让我把你美丽的尾巴看个够。”

荀息背着良马、牵着美玉(错了)来到虞国。虞国在现在的山西西南部的平陆县,平陆的枣子非常有名,叫屯屯枣,关羽老家离这也很近,不知道关羽卖的是不是这种枣。

虞国的负责人虞公,一听借道攻虢的要求,勃然大怒,等宝马和美玉献上来了,立刻回嗔作喜,把大眼睛死死地落在宝马、美玉身上,像饥饿的网虫扑在网吧里一样。虞公这家伙是春秋有名的巨贪,从前,他弟弟有块宝玉,虞公想要,当弟弟的不给,心想,不行,古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多好的成语啊),还是赶紧给吧,免得受迫害。可是巨贪随后又跟他要宝剑,他吓得一愣,早晚得有一天得要到我脑袋,干脆拉起杆子把虞公打得连夜逃窜。后来讲开了才回来。

虞公流着哈喇子欣赏了半天荀息送来的宝贝,把脸一耷拉说:这么稀罕的绝代宝贝,我这么廉洁的官员怎么能够接收呢?来人,把马牵到后殿我的卧室去,还有宝玉,塞枕头底下。荀大夫,我不是要收你的宝贝,我只是觉得它们放这里太危险了,放我卧室不会丢。

荀息赶忙笑着答礼,“知道知道,那,我们想借贵国道路,前去伐虢——”

“没问题啊——”

旁边虞国大夫宫之奇着急了,一抻虞公袖子,说:“主公,据我所知,山西人晋献公小气得很,山西人又狡猾,脑皮层多多。如果没有阴谋,怎么舍得给咱们送稀世国宝。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咱们虞国和虢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主公不要——”

“哎,我没说要收他的东西啊,收他的东西是要犯贪戒的啊,我只是怕它丢了嘛。晋国跟咱是同宗啊,岂能害我啊?”

宫之奇说:“虢国也是晋国的同宗啊,虢君始受封者是周文王的弟弟虢仲,晋国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晋国却要打虢国。他对咱们这个同宗又能如何?”

虞公生气了:“我天天祭祀,用的都是又肥又干净的东西,神们都保佑我,你不要胡说了!”

宫之奇没辙,只好闭上鸟嘴。虞公迫不及待地出兵为自己敲响丧钟,他和晋国兵合一处,晋国统帅是大夫里克和大夫荀息(荀息带兵,看来晋国文武还没分家呢)。虞公编在联军里边,南下去揍他的老哥们虢国了。虢国还真禁揍,只是丢了下阳城(山西平陆县东北三十五里),元气不伤,但战略要地和军事虚实都被晋国摸清楚了。

随后两年里,晋献公坐卧不宁地催荀息再次发兵打虢国。荀息说:“如今虢国在和狄人作战,咱们坐山观虎斗吧。”

晋献公说:“可是我的宝马啊。”

“有他们给您喂着,受不了委屈,”荀息说,“宝马美玉不过是往虞国寄放一下罢了。”

“可是他还骑呢!心疼死我了,该死的虞粪球啊。”

这时候,消息传来,虢国把狄人给打败了,晋献公生气了,说:看!都让你们给耽误了。但是,一个叫卜偃的神汉分析了自己的水晶球之后说:我看虢国人最多再能吃着五年粮食了。咱们占了他们的下阳,那是他们的祖坟所在,可他们照样嬉皮笑脸,他们打败狄人,足以让他们轻视我们而加速它的灭亡。

又打了三年粮食之后,晋献公实在不能等了,再次派使臣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大夫宫之奇又谏,利欲熏心的虞公一意孤行,硬往晋国的圈套里钻。灭亡近在旦夕,宫之奇赶紧率领族人逃跑。

这次晋献公亲自统军出征,声势浩大,志在必得。晋军来到虞国边境,停下,看见上面挂了个白牌儿说“外单位车辆禁止穿行”。荀息过去,拿出虞公的手谕,守境的赶紧搬开鹿砦,放人马通过,欢迎外单位领导莅临指导。

晋军一边走,献公一边催,快点啊,早去早回啊,早找到寡人的马的人,赏一百斤小米啊。晋军一路小跑,像劈竹子一样兵临虢国城下(河南西北角的陕县),把虢城像饺子似的团团围困。城里的虢国军民像被衣服绑住的精神病犯人,左突右冲就是拔不出胳膊来。包围四个月后,里克带着精锐晋兵先登破城,冲了进去,然后开始在城里切菜。虢公带了家属,仓皇逃向京师洛阳投奔周天子。曾经是周王朝卿士的赫赫虢国,就这么gone with the wind(破灭)了。

晋军凯旋回师,又来到虞国国境,守境的说:“呦,欢迎外单位领导再次莅临。”晋军一莅临进去,就再不走了,借口行军疲劳,屯扎在虞都城外休整。虞公不知是计策,还时常派人劳军。等虞公出城打猎,晋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虞公的警卫部队分割包吃。(晋国人打仗,没一处不使奸计的。)遭受突袭的虞公及其残部被压缩进虞城,晋军从外面抱着茅草烧门,里克、荀息并肩破门而人,把虞公抓笼子里去了。

荀息冲进后宫,抓住东奔西跑的宫女,把宝马和宝玉寻了出来,赶紧找晋献公报告:“报告,马在这,璧也在这,在下完璧归晋,什么都没有变啊,您看。”

晋献公一会儿哭一会儿乐,抱着马脖子说:“没变就好,这回咱爷俩说啥也不分开了。哎呀,怎么没变,谁说没变,这马屁股上还怎么闹了这长一大条划痕啊!”

荀息说:“找马屁股美容师,重新喷喷漆,跟新的一样。”

骑着屈地所产宝马的晋献公,实现了他预期的灭国计划。战法云:“必胜之兵必隐”,用假象掩盖自己的作战动机,然后各个击破,山西人深谙兵不厌诈之道啊。

虞国的失败都赖领导巨贪,利令智昏、拒纳谏言,终于引狼入室。周代浇铸的青铜鼎上最流行的花纹是饕餮纹,就是那个饕餮之徒,非常能吃,但是它有头却没有身子,吃的东西咽下去却是一场空。这个鼎上的饕餮,就是教人不要贪婪的,但虞公列鼎吃饭时,没有认真地看图学道理。

其实晋国借道他国去远攻别国是危险的,虞公的破解之道应该是这样:假在晋军灭掉虢国后,断晋军的归路,把围攻虢城四个月的疲惫的晋军战败,从而将虢国被占领地收归己有,而晋国离这里远。

值此齐楚争霸、召陵取盟之次年的时候,晋献公统一了汾河下游入黄河的流域,向中原人民献礼。晋国灭虞、虢意义重大——此时周天子在洛阳,他在陕西还残存了一些周民和土地,但与洛阳之间被虞国虢国隔着,晋献公灭虞虢之后,陕西周民和部分周土只能听凭诸侯分割,周室彻底沦落为二流小国,而晋国却把领土扩大了几乎一倍,成为准一级大国。晋国国土跨到黄河南北两岸,粘连山西河南交境,成为据有崤山天险的强国。

在春秋时代的三百年间,晋总计灭掉同姓、异姓二十余国(后期以灭戎狄国为主),成为能与楚国相匹的最大华夏国家。晋国疆域最大时,一度占有山西省全省,河北大部、河南中西部、陕西东部,以及内蒙古南部。盛矣哉,大晋![注释2]

晋献公晚年得了帕金森综合征,在他当政二十年的头上,吃饭就开始经常掉渣,脑子经常忘事,在丝帛上签字经常提笔想不起名,发展到严重的时候,别人不吹哨他就尿不出尿来了。大家估计晋献公也吃不了五年粮食了,鉴于这种情况,后嗣之争就炽热起来了。

晋国既定的世子是申生,此外的几个公子分别是重耳、夷吾、奚齐、卓子(最后一个像日本女孩),除了申生,这些公子的妈妈都是楼兰新娘(戎狄美女)。

山西这个地方一半是戎狄,所谓“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特别是山西中部的太原乃至北部大同,当时都属于中原文化圈的边缘地带,北方强盛的游牧民族常常在这里放箭、放羊,或者给中原人放血。最初叔虞分封到这里建立晋国时,采取放纵的民族政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以这里原本夏墟的夏文化和政体治国,而按照戎狄习俗分配牧地。而鲁、卫就汉化得很彻底(“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结合旧地的商朝模式,并按周法分配耕地),齐国介于其间,保留了很多夷俗(比如性解放)。

戎人狄人和晋国基本上是兄弟关系,晋国公子经常娶来戎妞当老婆,山西各地的民族矛盾都不大。秦汉时代,开始跟匈奴打仗,刘邦在平城(山西大同)被匈奴三十万精骑围困达七日。到了八百年后的晋朝,情形更糟起来,五胡开始乱华,山西一半是高鼻子紫眼睛的番邦人,着实把中国祸害个够,所谓“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了。

春秋时期的山西戎狄与华夏族,还在互相友好通婚。晋公子重耳和夷吾的娘都是狄女,狐姓,重耳的妈叫大狐,夷吾的妈叫小狐。后来晋献公觉得家里狐狸还不够多,就发兵去抢骊戎,抢来骊君的俩闺女,大闺女叫骊姬,生下奚齐,骊姬的妹妹生下卓子。

骊姬需要着重说一下,她的出身,类似周幽王从四川北部抢来的褒姒,后者烽火戏完诸侯,就把老公给克死在骊山脚下。晋献公的骊姬也不是善主。估计晋献公这个年纪,也需要借虐待女人来取得快感,只有骊姬把它当作愉快的游戏,愈是挨打,愈是笑得娇艳迷人,再加上花样百出的床上功夫,使晋献公获得了别人所不能给予的满足。由于她出众的媚术和精到的房中术,骊姬鹤立于诸狐群,晋献公非常受用,就想在众媳妇之中提拔骊姬做夫人,并且请神汉来占卜。神汉装了半天神弄了半天鬼,又数了半天蓍草,结论是吉,然后钻烧了一只乌龟壳,一看,却变成大凶。神汉说:“一般出现两个矛盾结论,俺们神汉都是采用乌龟的意见,因为乌龟壳占卜,历史更悠久,所以,应该是大凶。”

晋献公说:“不行,我看是大吉,耆草的意见很正确嘛。”

天姿国色的骊姬被提拔成为夫人,然后她就觉得世子申生假装正经,非常讨厌。有一天,骊姬把一罐子蜂蜜涂在头发上,然后让申生陪着她到花园里散步。如果是现在,你头上涂了蜜到外面走,最多能多落些尘土,但古时候的生物物种多种多样,打外面一走,骊姬立刻被小蜜蜂发现了,小蜜蜂跳起8字舞,很快一大群蜜蜂像狗仔队似的追着骊姬的脑袋后面跑。骊姬很害怕,请申生帮她赶蜜蜂,申生觉得骊姨娘的形状也挺狼狈,被一群编成梯形作战队列的蜜蜂在天上追。于是申生就抡起袖子使劲给她赶,骊姬抱着脑袋跑,世子在后面追。正好,给老晋献公看见了,老晋献公一看,好比董卓看见了吕布戏貂蝉,气得也差点拿大戟去穿世子。

不过这个故事却是假的,是冯梦龙老爷子在《东周列国志》里瞎编的,事实哪会有这么戏剧化,而且仰着头往天上轰蜜蜂,跟往骊姨娘身上扑,怎么也看得出是不一样的。《左传》和《史记》等任何史料上都没有这种记载。

实际上,申生之死,不是简单的妇人的毒舌头作梗。晋献公怎么说也是个开疆拓土的雄才之主,能被一个妇人蛊惑得死活非把自己仨儿子(申生、重耳、夷吾)都杀了吗?要说问题,还是出在世子申生自己所处的“势”上面。

申生的身世,母亲是东方齐国公女,名门闺秀,dna是很优良的,叫作齐姜(也是骚女文姜的姐妹吧)。齐姜本来是嫁给了晋献公的老爹,但晋老爹吃了很多海狗肾,仍然不能让齐姜小姐欢娱,齐姜就跟晋献公自由恋爱了。等晋老爹一死,献公觉得用过的东西不能浪费,就把爹的媳妇齐姜纳为自己的姨太太,不久生下贤达淑惠的世子申生。(正媳妇不生育,庶出的孩子里头,申生是排头兵,当了世子)。申生还有个亲妹妹,嫁给了很不俗的陕西小伙——不是别人,秦穆公是也。(晋国、秦国之间互相嫁闺女,秦晋之好嘛。其实是想拿闺女去统一对方,互相持对方的股份。)

申生,和郑国的世子公子忽或者秦太子扶苏一样,少年勇武,战功卓著,长期带兵在外,鞍马劳顿,被国人敬重,唯一缺点就是跟老爹不熟。

一般来说,太子(世子)带兵在外,很容易招老爹嫉妒,就像丈夫和妻子同在一个公司一个部门工作,或者打小长大的好朋友一块办公司,很容易伤和气。太子在外带兵,需要调度军队,就必须有相当自主独断权,遇上事情如果派人去都城请示老爹,那就影响自己的军中权威,如果不请示,那就有点不给老爹面子。时间久了,矛盾就会积累。而且,儿子比老子能打仗,比老子还有人缘,很容易让老子感觉自己没用了,于是非不肯咽这口气。世子申生带兵打仗,最早参与消灭三个“软柿子”,后又独立讨伐东山皋落氏,当时的大夫里克就不同意,说这不是太子所适合做的事情,太子不应该打仗或参政,应该好好修身养性,静等老爹百年之后。如果打仗,请示老爹则在军中无威,不请示就又不孝,所以国君嗣子不可率兵。唐朝的太子李诵,他老师王叔文就劝他不要自作聪明干预政事。太子应该闭门学习,唯一要做的就是一门心思关心老爹的身体,展现自己俯首帖耳的孝道,使老爹倍受感动,乐意把皇位赏给他。

而世子申生靠自己的实力挣君位,反倒事与愿违,老晋献公本来心眼就小,是个抠门儿,自己勤苦打下来的江山,怎么能给自己的竞争对手。要给还是给骊姬的儿子奚齐。奚齐这时候还是个白痴一样的孩子,跟小动物一样,所以没有人那么讨厌他,宁可给他也比给申生乐意。

于是老晋献公就和骊姬达成默契,共同抵制世子。工于心计的骊姬清楚了献公的心思,也就有恃无恐,她对远在曲沃镇守的世子申生传圣旨说:你爸爸献公昨夜做梦,梦见你死去的妈妈齐姜了。你赶紧祭奠一下你妈妈吧。(鬼欲求食,就会显梦。)

于是太子在曲沃祭祀。按照周朝规定,祭祀用完的祭肉、祭酒,需要送给老爹晋献公,去让老爹也尝尝。于是送去了。献公因这会儿正在郊外田猎,一连玩了六天,祭肉和酒被骊姬放在宫中存着。一礼拜后,献公扛着野驴犀牛高高兴兴回来了。骊姬就在肉里边放了点耗子药,又拿鸩鸟尾巴在祭酒里泡了半天,然后端上来给献公吃。献公按礼仪先把祭酒洒在地上祭地,结果一浇下去,土地爷受不了,地面直起泡,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献公觉得很奇怪,也不敢吃肉了,叫人把肉分给狗吃,狗当场吐沫死亡,又分给旁边的宦官吃。宦官哭着吃了(他也看见狗的下场了),不一会儿,蹬腿儿毙命。好哇!世子要造反啦!要杀我老头子啦!献公和骊姬俩人像演戏似的,当着旁边大臣,骊姬赶紧对下面的台词,哭诉说,都是我们娘俩不好。老爷您宠信我们娘俩,引得世子不满,想要您老人家的命,都是我们害苦了您啊,我看,还是让我们娘俩自刎以谢世子吧,呜呜——

按《左传》记载,晋献公立刻杀掉世子申生的老师杜原款,又传令到世子军队驻地,逼迫世子自杀。其实鸩毒属于生物毒剂,过一宿就会失去活性,毒性就没了,当时人应该知道,这祭肉和酒都已经送来六天了,其毒怎么会是申生下的呢?晋献公能不明白这个吗?

见到都城派人来叫世子申生自杀,申生的幕僚赶紧跑来议论。有的劝申生说:“世子啊,最好您去找主公辩白一下,主公一定能明辨是非的。”申生说:“我爹没有骊姨娘,寝食都不踏实,我又不讨我爹喜欢,如果我爹再治罪了我骊姨娘,他身边就没人了,落得太孤苦了。所以我不想找骊姨娘分辩。”

旁人又说:“那您就逃跑吧,天地之大,都知道您的令名,去哪里都会有人接纳的。”

申生说:“我如果逃走了,是向天下彰示我爹的短处。我不愿意让咱们晋国被人笑话。”

于是,公元前656年,晋国世子申生自缢于曲沃,愁闷地离开了这个无法容身的人间。谁让他生在君王家呢?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能怎么办呢?

如果世子申生的故事写到中学课本里去,语文老师讲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批判申生了,说他有阶级局限性,没胆量跟命运抗争。其实申生之死,是为了维护大局,避免了晋国刚刚勃兴的事业,被内乱所扼杀。我崇敬申生,丝毫不认为他是懦夫。申生的死,维护了父亲的统治核心和晋国继续安定发展。并且他的死,客观上打击了骊姬势力,赢得大臣们普遍同情,为两个弟弟创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世子在曲沃一死,接下来就是重耳和夷吾了。骊姬又诬告重耳和夷吾也都参与了祭肉撒毒事件,具体就是知情不报。晋献公非常乐意相信这一无证据指控,立马派人要杀重耳和夷吾。这两个公子都不傻,闻风就卷行李跑到各自的封邑。重耳逃到蒲城(在边境上),夷吾则逃至屈城,在那里忐忑不安、一夕三惊地等消息。

俩公子像丧家犬一样逃亡以后,城里骊姬的儿子奚齐顺理成章成为世子。奚齐岁数还小,生怕他未来有个好歹。晋献公就想起大夫荀息来了,荀息自从脑力激荡,计灭虞虢起,就死心塌地给晋献公卖命,是个久经考验的封建士大夫。荀息接受晋献公临终托孤,发誓要照顾好奚齐成人。晋献公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说“放心”,还不够放心。因为朝里事情不光荀息一个人就能说了算。和荀息并肩假虞灭虢的另一名老帅里克,就是“世子申生帮”的,必须把他搞定。

晋献公从前派世子出征,大夫里克就不让,说世子带兵出去,遇事请示老爹就无威,专有军权不请示则又不孝,所以世子应该守国,不能外出,带兵是国君和大臣的事。骊姬看出来了,申生党里克是想护着世子,跟自己不一条心,于是骊姬就派了一个歌唱演员——优施,前去做里克的工作。

这时候得说两句山西的说唱艺术。就像巫风炽热的楚国人喜欢表演舞蹈一样,山西人喜欢唱戏。山西出土的戏曲文物占全国的80%左右,元朝的关汉卿一说就是山西解州人(关羽的老乡),还有“元曲四大家”的白朴成也是山西人,首创《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的就是他。

我曾经在去五台山的弯道上,听长途车里不停地放戏文,有个老汉哼哼呀呀一个字也不懂。据说山西晋剧戏种有五十多种,蒲州梆子、晋北道情、晋中秧歌,还有民间驱傩、赛戏、《斩旱魃》都很有名。山西人爱唱,春秋时代的士大夫讨论国事,都爱唱一段《诗经》来表达政见,“声音之道,与政治通”嘛。

据说,周武王灭商后,周公就创作了“大武”乐,以讴歌和舞蹈的方式赞颂周武王。周公东征东夷后,又创作了“三象”,表彰周公。这些东西和《诗经》的歌曲一样,都是经常在宫廷优各种场合演奏和表演的,那就需要有宫廷乐师。

接着说,骊姬女士派出了三晋地区最早见诸典籍的宫廷歌唱家——优施,他要去用海妖一样的歌声,降伏“世子申生帮”的大夫里克。

里克从名字上看,像个外国人,高鼻子,长脸条,衬衫熨得笔直,大高个子。

优进到他家,就说:“hello, how are you doing? mr. lick.”

里克也回答:“pretty well,any new songs for me today?”

优施:“yes,please stay tuned on the hit fm.”然后优施就利用言谈无忌的戏子身份,唱了一段儿,歌词是:“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里克听不出弦外之音,但是觉得歌词别有所指,就问:

“well,terrific.but what do you mean though?”

优施就放下吉他,坐下来,告诉里克:“我唱的是您啊,还不如鸟乌聪明,鸟乌都知道选择茂树而栖,而你里克却栖在枯木上。”

里克不明白什么是茂树什么枯木。优施回答说:“奚齐的妈妈骊姬贵为夫人,大受老头子宠爱,这岂不是茂树。而申生的妈妈早死,申生也最招老爷子烦,这岂不是枯木?”

里克听完之后,忧闷良久,觉得自己一头吊在枯木上拴死,确实不识时务,但是背叛世子申生,又实在不忍。于是他问优施,我采取中立态度,可乎?

优施说:“这您就对喽!”

优施回去复命,骊姬很高兴,不再有顾忌了,就(在晋献公的默许下)策划杀世子申生,杀完之后,晋献公又派出大内高手寺人披到蒲城去追杀二公子重耳。

寺人披是宦官,不过早期的宦官未必百分百都去势,公公寺人披是山西第一武林高手,比山西后来的大侠盖叫天什么的,辈分要高两千年。寺人披藏在官里昼夜研习葵花宝典,一双鹰爪练得比海公公猛厉十倍。

寺人披接到命令,要他不得迟于一宿后赶到蒲城,提重耳的人头复命,寺人披喋喋连声怪笑,他还是个急性子,不等一宿,连夜就施展绝世轻功,连蹿带纵,奔蒲城抓过来了。这之前,重耳的死党——舅舅狐偃也得讯,飞来通知二公子重耳避招。

重耳哆嗦了半天,最后深呼吸两下,然后说:“我爹爹命令来杀我,当儿子的不能抵抗。”狐偃心说:“您倒是想抗,就凭您的花花公子肉掌,也得行啊。”

重耳说:“我命令,谁敢跟来人交手,死罪。现在我宣布,逃跑!”

正这时候,外面呜呜狂风乱作,两里外寺人披把一串尖利刺骨的鬼啸直送进重耳一党的耳朵眼里。重耳喊,妈呀来啦,快上墙。话音刚落,寺人披黑爪直抓重耳天顶,重耳扑通仰面栽葱倒在地上,旁边四个侍卫合八掌齐声接寺人披一招。重耳喊:不许接招。没等嘴闭上,噼里噗噜八只人爪子都掉重耳脖子上了。刚要大叫,又有两个侍卫架起重耳就往后面撤。狐偃这时候已经爬到墙头上了,使劲拍墙示意。众人死命把重耳挤在圈中,往墙头上托。重耳就听见圈子外边,咯吱咯吱无数人脖子被寺人披拧断的声音。吓得都不知道害怕了。重耳一条腿跨在墙上,寺人披突出死人堆的阻挡,一跃而起,单爪逮住重耳的右手袖子,咦地一声使用“堕”字诀往下坠。重耳身子一歪,电光石火之间,狐偃挥剑砍去,“嘶啦”袖子就断了。寺人披抓住一截袖子飘然下坠,落地上一看,却是空的。刚要拧身上墙,就发现有一百个人一齐拖住他的左脚脖子,另外一百人,一齐拖住他的右脚脖子。很多人够不着他脚,就抱住前面人的脚,寺人披从来没被这么多人给他抱脚,有点享受,试图往上一蹦,就像掀起一张沉重的渔网似的,人蹦不到三尺就被坠下来。气得寺人披哇哇大叫,双掌拍出,像剁饺子馅似的一通猛砍。狐偃乘机背起重耳,翻身跃墙,撒丫子一口气跑到天亮。

寺人披把重耳的侍卫全部剁成饺子泥之后(估计够半城人吃半个月的),看重耳没影子了,大喊晦气,灰头土脸地捏着半截空袖子回去复命。

重耳和狐偃在境上一商量,决定逃奔翟国。“翟”通“狄”,翟国是狄人的国度,不过也是重耳的妈妈家,重耳妈妈就是狄人,狐偃则是重耳妈妈的弟弟,是重耳的二舅,俩人岁数差不多。俩人奔到翟国,狄人一看,这小南蛮来啦,欢迎。从此,我们的二流子重耳,开始了他漫长的流亡生涯。(对不起,说二流子没有贬义,他行二,又是流浪公子,简称二流子。)[注释3]

又过了五年,到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参加齐桓公的九合诸侯的最后一合——葵丘之盟(兰考大会),山西的晋献公因病未能出席这次华山论剑,从半途折回来以后病情越发严重。终于,操心刻苦一辈子的晋献公同志就在九月美好的秋天,像一块里程碑石一样倒在了晋国的土地上了。死后谥为“献”,聪明睿智叫作“献”,可见人们眼里他并不傻,不至于被狐狸精骊姬蒙蔽,他和世子申生的恩恩怨怨,我们还是不要多做介入和猜测了吧。(山西绛县至今还有晋献公的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空可以去看,同时那里还有晋文公重耳的墓。)

爹和大哥都死了,开始轮到二公子重耳出头了。他的党人狐突(重耳的妈妈是大狐,狐突是大狐的爸爸,属于外戚)抓紧在都城里搞串联,试图给重耳赚些吆喝。他们一伙人跑到大夫里克家里来,做里克的统战工作。里克的这一票投给谁,变得至关重要。自从里克上次答应采取“中立”态度,遭到孤立的申生随即自杀,自杀表示死的人对活人的不饶恕,相当于打了里克一记耳光。前申生党里克非常惭愧,其副手丕郑父也劝他,说您当初不应该讲“中立”,您应该装糊涂,不懂优施的歌词,这样,骊姬摸不清你的态度,就不敢轻易对世子申生下手了。您加紧活动,多树世子党羽,老晋献公都拿你没办法的。

大夫里克看见“重耳帮”的人来了,这个外强而内无主意的将军很快又被说服了,答应杀掉晋献公的接班人小孩子奚齐,向“寡妇骊姬帮”发难,给二公子重耳铺路。随即又喊来三公子夷吾的党人。但是前面已经说了,里克的老战友荀息大夫,已经接受先君托孤,死命要保奚齐这孩子了。

这时世子奚齐正给爹守灵呢。里克准备在灵堂里发难,事先给荀息写了一封信,说:

dear mr. xun xi,

we are good friends,and i don' t want to see that you dietogether with xi qi,whom i am determined to kill in the mortuary.

best regards

lick

651b.c.

荀息看了信,回复说:“我已经答应先君了,你要动手,随便你,我有死可也。”

里克看荀息这么拧,自己也仁至义尽了,对得起朋友了。于是里克派出最擅长杀小孩的武林高手,化装成举招魂幡的,混在晋献公的灵堂里。这一天又祭奠,荀息百方戒备,用犀牛皮盾牌护住奚齐,跪在棺材前面。等荀息开始焚香祭奠,众人大哭,情绪混乱之际,刺客刷地抽出青铜宝剑,一剑穿盾而刺奚齐于非命,死年十一岁。旁边有侍卫,仗剑来救,没走两招,也被一剑钉死。

里克待在家里等消息,听说已经得手了,“重耳帮”“夷吾帮”的人都跑来弹冠相庆。忽然又听说老荀息牛脾气犯了,又把骊姬的妹妹生的卓子立为嗣君,大家非常懊恼,好似听见股市下跌的消息。

消息说的没错,与此同时,荀息帮也正在开会,讨论对付前申生党里克和“重耳帮”“夷吾帮”的办法,神情沮丧的骊姬抱着日本女孩儿卓子也来旁听。晋献公从前的同性恋朋友梁五同志首先发言,说:“既然里克敢杀了我们的小主公奚齐——(说到这,旁边骊姬赶紧掉泪),俗话说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扫帚疙瘩还板砖头,咱们就不能找人杀他里克吗?”

荀息说:“刚才这位同志发言很精辟,但是我不想去杀里克。要杀我早就杀了。人谁不想为善,谁不如我。我受先君嘱托对奚齐忠心不二,我能说不许别人对他的旧主忠心耿耿吗?所以我只有自杀而已。”

梁五气得美脸都歪了。晋献公生前另一位同志——东关嬖五赶紧打圆场,请荀大夫还是不要死,奉卓子为君吧。荀息只能答应,随即散会。

梁五同志笑话荀息没出息,从前假虞灭虢时自吹算无遗策,现在刚接手奚齐就输了,还装缩头乌龟,真没出息!梁五回家以后立刻请出了一位嘉宾——晋国武术界高手屠岸夷先生——山西武术界人才真多啊。梁五命令他,明天给先君出丧,顺便也给小主公奚齐出丧——小主公没来得及给大主公出丧,自己也赶着同赴黄泉了——请你屠岸夷怀揣利刃埋伏在城门,见到高鼻梁大个头穿笔挺西服的里克先生走过,杀无赦。

屠岸夷这人却是个武林败类,回去就跟自己的朋友商量该不该杀里克。结论是不该杀,因为里克所保的重耳,是晋国的救世主,杀了里克,落下千古骂名。

于是,屠岸夷找里克报信,实话实说了。次日出丧,里克借故不去,而是从自己家里把私甲部队拉出来,趁城里空虚,攻打朝宫。城外发丧的听说了,草草弄完,赶紧回击。梁五同志带着兵兜杀里克后路,不料到了城门口,屠岸夷嗖地投出一把短矛,正好把鼻子从梁五同志美丽的脸蛋上蹭下去了。梁五捂着鼻子叫唤:“你有没有搞错!我高鼻梁,但我没穿西服啊!”

屠岸夷猫着腰把短矛捡回来,说:“鸭哥,对不住喽,您这鼻梁就很高啊。”

梁五骂道:“但是我没穿西服啊,看见没!”

这时候,重耳帮、夷吾帮的党人大夫,各率家甲,一起来捅梁五。梁五无奈,可惜我这细皮嫩肉的脸蛋了,举起剑,自己把自己捅死了。

里克这时候已经抢进朝堂,刚要咆哮,看见老大夫荀息面色凛凛稳坐在正中书案后面,怀里抱着卓子。透过四散找旮旯奔藏的宫人身影,听见卓子的哭声。里克在殿中央站定,朗诵道:“xun sir,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荀息说:“用不着你提醒我,该死的时候我自然会死。主公尸骨未寒,我不信,你还要连杀主公两个骨肉吗?”

里克说:“eh,who can revenge prince shen?”

屠岸夷说:“我来给申生公子报仇——”扬矛出手,荀息举肘护主,哪里护得了,飞矛像运载火箭一样,把应声毙命的卓子运载上了西天。老荀息立刻急了,抡宝剑就下来拼命,左冲右突,余烈可怖。众人不理他,冲到后宫去杀骊姬。荀息一声长啸:献公!老臣无能,有辱使命。说完,自刎身亡。

荀息为了一句承诺,不惜献出自己的性命,更可贵的是,他并不反对别人也去实现自己的承诺和忠诚。

骊姬的下场据说是被鞭打而死,总之是死了。至于卓子的妈妈,估计也活不了,虽然她是无辜的。

主子都被杀完了,大地干净了。突然没有人管,大家放假三天,绛城(今山西绛县)里的人感觉到了生命的无法承受之轻。

但,不管做了多少糊涂事,不管屈死了多少含恨的鬼,地球总还要拿一个白天去交换另一个白天的运转。大恐龙晋国也总需要一个吃人的脑袋。国家栋梁们擦干朝堂上的血迹,又开始商量迎立国君的事啦。

“前申生党”里克、“重耳帮”和“夷吾帮”,一致同意,没得说,国君还得让重耳当。大家派屠岸夷到翟国接公子重耳回来即位。屠岸夷一看自己越来越受重视了,赶紧跑到翟国兴冲冲地对重耳说:“人民都等您回去安定局势呢。”

重耳被寺人披蒲城追杀后,就跑去了翟国。“翟”通“狄”,翟国是狄人的国度。翟国没有什么固定版图,狄人在山西中部北部和河北地区逐草而居,重耳来到这里,就像郭靖和母亲流落大漠草原,过着没有空气污染的生活,说好很多地方都好,说不好,个别也有不好。重耳居一晃已经在翟国待了五年了。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唯独乡音还没有改变,他接过屠岸夷带来的邀请信,说:“喔要和喔的智囊们商量一下。”

重耳人缘比较好,从小喜欢跟高学历的人来往,晋国一时的俊才,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仇之辈,跟重耳过从紧密。这帮人气值顶高的“政虫”,撇家弃子跑到翟国追随重耳了。政虫们打开邀请函,嗬,朝中群臣名字都在上边呢。

狐偃是狐突的儿子,人很聪明,长着个狐狸的鼻子,他嗅出了国内政局未安,认为,夷吾帮和旧骊姬帮的势力还是剪不断理又乱,所以不要回去为好。

重耳的其他智囊们一研究,也认为现在还不能利令智昏,国内连死三君,回去也是凑数,再想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重耳本来胆子就小,在狄国也比较乐不思蜀,就婉言对屠岸夷说:“喔得罪了父亲逃亡在外,已经很是不孝。父亲死了以后,喔又没有回去参加葬礼尽儿子的义务,哪有脸面继承君位?国内的公子还多,请大臣们另立新君。”

事实证明重耳过于谨慎而错失了良机。既然他不愿意回去,国内“夷吾帮”的分子就来劲了,里克只好派人到梁国去接夷吾。三公子夷吾这几年日子也不好过,一直被死去的老父亲通缉追杀,最早他也想逃到世外桃源的翟国去。但是,给夷吾帮闲的一帮政虫们不想去翟国,因为重耳已经去了,我们也去,给人感觉是和重耳密谋好了去的,造反的帽子就更摘不下去了。夷吾被迫退而求其次,跑去了梁国(就是陕西韩城一带,在黄河西岸,附近有黄河龙门,两岸悬崖峭壁,惊涛骇人,过了这里,水面突然宽展,有黄河冲破龙门而出的传说。梁国也是赢姓,附庸于秦,后来被秦穆公所灭)。

三公子夷吾也在梁国娶了个公主,生了个儿子,然后搂着老婆孩子天天望眼欲穿地等着有人理他,终于晋国使者来了,好期待啊。听使者说明来意,夷吾以手加额,重耳色迷心窍,天授晋国与我啊。他的狗腿子郤芮[注释4]比他冷静,说现在朝里是前申生党里克说了算,咱要想不受制于人,非得假借秦国虎威不可。

秦穆公(赢姓,名任好)目前在秦国管事,他即位时间是晋献公假虞灭虢的前一年,即位后四年,就得了个名臣百里奚,但是中原诸侯从来不跟地处西偏的他交往。正着急呢,这一天,晋三公子夷吾的使者带着美玉和求援信来找他了。穆公是个老实巴交的陕西小伙子,他请出七十多岁的国家级珍稀老干部百里奚,说:“饿见的世面少,您老给说道说道吧。”

百里奚说:“夷吾和重耳,都是你的妻弟,你帮谁都一样。自从你的妻兄申生死了,晋国浩劫不断,如果你能定立晋国社稷,那就是树德取霸的开端啊。”

秦穆公听完挺来劲,说:“那饿应该怎么办?”

百里奚交代公族子弟“公子絷”当使者,去给俩公子号号脉。公子絷先到翟国见了重耳,说:“鄙国国君早慕您的大名,如果承您看重,鄙国愿意发出兵车送您回晋国。”赵衰说:“这么回去可不光彩。”重耳于是不卑不亢地拒绝了秦国的好意,说“我一个逃亡在外的二流子,怎么敢辱上国的车马而违背我先君的意愿呢?”

秦使者公子絷又跑到梁国(陕西韩城),三公子夷吾一看投资商过来考察了,赶紧谄笑公关,撒谎说要把河西之地送给秦国做贿赂。秦穆公和百里奚听完公子絷汇报,都觉得重耳贤义,像个领导样。使者公子絷却说“可是我们不能帮重耳,重耳人国,将不可限量,这可是对我们秦国最大的削弱。我们秦国为了向东发展,必须借助河西五城做跳板。还是帮夷吾吧。”秦穆公说:“饿看还是你的智商高,就是太便宜了夷吾这娃子了。”

秦穆公亲发兵车三百乘到梁国,接三公子夷吾坐在驾驶副座上,让夷吾的大秘书吕饴甥和狗腿子郤芮坐后面的车,一行人往东走,直奔晋南地区的绛城。这时候,队伍前面听说齐桓公也来了。这可了不得了,我们山西人听说过霸王龙齐桓公的威名,但觉得那是分外遥远的事情,这时候,齐桓公他老人家七十岁高龄,听说晋国有乱,就亲自坐车颠簸三千里到了山西临汾附近,来看晋国情况。夷吾和秦穆公正在惶恐,怎么半路杀出这么个程咬金啊。这时候前面来报,齐桓公派大夫隰朋在路边迎候。隰朋走上来施礼,说下臣奉桓公命令,愿意和秦国共同护送三公子夷吾回晋。不一会儿,周天子襄王的天使也来了,松了口气的夷吾终于到了晋郊。三公子夷吾心说:“这回我的谱可是摆得够大了。”(其实大家那是给死去的老晋献公面子。)

前呼后拥的夷吾被留守国内的实权派大臣前申生党里克、丕郑父等人和“重耳帮”的狐突等人以及夷吾本帮迎接入朝,同年(公元前650年)即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上台之后怎么大搞白色恐怖和“肃反运动”,我们先留下不说。这里需要介绍一下秦国的情况。

秦国这个地方,现在叫作陕西,早在两百多万年前,从西伯利亚吹来一股冷风,飘浮着许多黄色的尘埃,逐渐降落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堆积成厚厚的一层,就是黄土高原,堆积最厚达到几百米。黄河流经这片黄土高原,携带的黄土使河水浑黄,得名黄河,但是,至少在春秋时代以前,黄河水并不十分浑浊,黄土高原也是植被茂密,水土牢靠。树木丰草的根系紧固着黄土,雨水不易把大量黄土冲进河去。[注释5]

那时候吹的黄土风,比现在北京的沙尘暴有营养,那是来自欧亚大陆深处最肥沃的表层土,富含钾和磷,所以很快培养起繁茂蔽日的森林。《尚书》说:“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就是赞美这块黄土地是块肥地。据说就是现在也是播种后只施一次肥,庄稼根本不用人管,到时候收就好了。这也是后来的秦军强盛的原因之一,大量农闲时间可以用来组织打仗。

这片肥沃土地上最早的人类活动,不知是什么时候。但西安半坡村遗址发现了六千年前的粟粒和白菜、芥菜的种子。很多三角形、长条形、圆柱形骨质、石质箭头,还说明半坡人是狩猎好手。那里还出土了很多彩陶,最有名的是“人面鱼纹彩盆”,中学历史课本上有。人面鱼,表示希望孩子生得像鱼子那么多。而这里出现的第一个名人,就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的黄帝先生——咱们所有人的名誉祖先。黄壤千里,满野弥望,黄帝的名字就来自陕西的这块黄土地。

黄帝部落率领族人从陕北沿洛河南迁,到达了陕西中部的关中平原。东渡黄河,沿中条山和太行山南麓向东北,进入山西,传说黄帝在东迁过程中创造了舟车。在山西夏县,黄帝遇到了嫘祖,把她泡到手之后结成百年之好,传说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族人继续向东北方向迁移,最后到达今日河北涿鹿附近,他们对这片一望无际的原野十分满意,便在这里定居下来。

逆黄帝的迁徙路线而看,河北、山西、陕西的版图从东到西依次排列,依次往南错出一块,很像美国别克车的标志——三枚荧光闪闪的狗牙。

黄帝部落在河北涿鹿的发展引起山东人的不满,蚩尤率领东夷赶到涿鹿来争夺高下,并且把脑袋掉在了那里。也有一种说法是黄帝在山西的解州杀死了蚩尤,解州是关羽的老家,目前有全国最大的关帝庙,解州还盛产卤盐,是古山西的富裕地方。

传说黄帝活了一百一十八岁,出巡时死了,回老家安葬,在今日陕西黄陵县桥山,后人在那里修了黄帝陵。

陕西的另一个名人是后稷,就是大周的先祖。至今陕西关中平原,还普遍种植黄米,称之为“稷”(山西也有,比小米粒儿扁且黏)。后稷小时候就喜欢种麻和种豆。

至于后稷的母亲姜螈,还留下了一点古迹,据说彬县“履迹坪”的巨人脚印,就是她脚踩的那个,并且生下后稷。彬县城东五公里还有姜嫄墓。

大周朝西周时的中心是丰镐地区,位于西安附近,那里还有三王庙和三公庙,是祭拜文武成王和周公、召公、姜太公的。

滋润了大周文明的渭河从西向东,流贯陕西,是陕西人的母亲河,两岸形成极大的冲积平原,称为渭河平原。(山西的母亲河则是汾水,南北流向,二者都是黄河的支流。)渭河平原沿着渭河两岸铺展,东西长三百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东宽西窄。因为后来秦国在这里,所以渭河也被叫作“秦川”,这块东西三百公里长的渭河平原也叫“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或者叫八百里秦川)是一块耕作了七千至八千年的黄土地,而且是没有产生土地肥力递减现象的耕地,在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个奇迹。

这是因为这片黄土的奇特之处在于,黄土颗粒具备自行肥效能力,其颗粒疏松,相互间有孔隙,颗粒上还有柱状纹,可以形成“毛细虹吸现象”,犹如海绵,把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养料提升到顶层,顶层养分被庄稼消耗光了,下边还可以继续“虹吸”上去,供植物根部吸收。所以,渭河平原连续耕种七千年但肥力不减。

渭河平原(或者叫八百里秦川),沿渭河两岸铺展,虽然很大,但四面尽头都是群山包围,所以它实际是在一个巨大的盆地中。西面和北面高地群山流来的渭水、泾水、洛水等大河,又为平原提高了充沛的水源,只要人工多修些水渠,就可以灌溉大面积的黄土地。从海拔上讲,盆地中的这个渭河平原不过海拔五百米而已,比中原高不了多少。

这块渭河平原的四面群山中,后代陆续修了一些关城,其东有函谷关,西南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东南有武关,山川险隘,以为屏障,故此地古来号称“四塞之固”。后来苏秦称这里为天府。后来汉高祖刘邦因之而成帝业。因为四面都是关,所以这块东西三百公里的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到战国时也就被叫作“关中”,至今仍有这个叫法,“关中”,或者关中平原。

后来果真成就了帝王之业的陕西秦国,据说它的君族的始祖叫大业,大业的妈妈在郊外吃了玄鸟的蛋,就生下了大业(又一例母系氏族小孩不知道爹是谁的例子)。大业的儿子伯益曾经帮助大禹治水,又给大舜训鸟,大舜赐他赢姓。伯益属于东夷族人,其赢姓宗族也在东方。大禹建立了夏朝,到了夏朝末年,东夷人商汤开始进攻夏桀,东夷族赢姓的伯益的后代,名叫费昌,就侍奉商汤,给商汤当驾驶员(商汤也是东夷族,但是子姓)。商汤战败夏桀,建立商朝。费昌的后裔因此长期在商朝做官,到了商朝末期的商纣王时候,费昌的后裔中的飞廉、恶来父子,还成了纣王的宠臣。周武王随即伐纣,灭掉纣王,也杀了恶来。但飞廉暂时没有死。

周武王建立大周朝,到了周成王时,周武王的弟弟管叔等三监与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作乱,举兵讨伐周公旦。周公旦灭掉他们。而飞廉也参与了这次暴乱,失败后逃到东夷地区的奄国(曲阜地区)。

周公于是东征东夷,三年战斗,最终杀到奄国,将奄国灭掉,逃在奄国这里抵抗周公的飞廉自杀。

随后周公把奄国改名为鲁国,封给了自己的儿子。而原奄国的东夷人(含东夷人赢姓的飞廉的宗族),被周公都给迁去了陕西西部的邾吾居住,叫他们在那里抵御戎人,世代做周王西方的守卫者。

飞廉的宗人待在邾吾,传到飞廉的四世孙时,其中有个叫造父的,因为善于开车,就当了周朝当时第五任天子周穆王的司机,因为给领导开车,甚受宠幸,据说拉着周穆王开快车,及时平定了一次远方叛乱。周穆王很高兴,把造父封在了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因封地得氏为赵。这也是赵氏的起源。赵有奔跑的意思。

飞廉的另一系子孙,传到了“非子”,则替周朝第七任的周孝王养马,也赐给封邑,叫秦邑(在今甘肃天水市秦亭乡),做了秦邑大夫。这就是秦的起点。

所以,秦和赵,这两氏,都属于赢姓,最远祖的老祖宗是伯益(被舜赐姓赢)。姓和氏是不一样的,姓是家族的,宗族的,而氏是因封地而得的。其远祖是赢姓的伯益,近祖是飞廉。所以,秦君族以及跟随的秦人,其实本是东夷人,从奄国那里迁到西边来的。到了西边,自然也不可避免跟本地戎狄的野蛮人有婚姻。

因为造父很受天子宠爱,名头也大,造父为赵氏,于是晚于造父的秦邑大夫非子,也冒称是赵氏。后来秦国的秦王政也叫赵政,原因就出于此,一直认为自己属于赢姓的赵氏。

总之,秦邑大夫非子作为秦人的具体祖先,是伯益、费昌、飞廉(都是赢姓一系家族下来的)之后代,根上是东夷人。并且他们又冒称同为赢姓的,飞廉的另一支后代造父的赵氏。

秦邑大夫非子待在秦邑,过了一百年,传了五代,到了五世孙,这个人名字不知道,我们就叫他x吧。这时候,已经到了周朝的周幽王时代。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周幽王他老人家在镐京被犬戎杀了,一直在西边的秦邑的x,赶紧带着本族的秦邑人(或者说秦人),跑来救驾。

等周平王东迁时,x又派兵车护送,周平王很感激,又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可以奖励他,就给了他一个空头的诸侯委任状,封他的秦为诸侯,换句话说,把他从秦邑大夫,提拔为诸侯秦。于是,他的大号就出来了,叫秦襄公(而名字不知道,所以叫x)。

周平王叫秦襄公就继续待在陕西,在这里打游击,打出多少地盘就赏给他多少。

于是秦国算是被封为诸侯了,算是建国很晚的了,秦襄公是首任国君。

秦襄公就在陕西拉队伍,弄了几杆枪跟西戎兵打仗。因为祖上吃过鸟蛋,所以后代很了不起,到他儿子秦文公时,居然慢慢攻进了西戎的大本营,抢到了岐山一带的地盘。

秦国从此慢慢强大,灭掉了三四处西戎,并收得周天子余在陕西的一些周民。随后一度内乱,秦武公平乱夺位,即位后,又灭掉了陕西地区姬姓的西虢国(今陕西宝鸡,名字加西,以区别于河南陕县的虢国)。

秦武公死后,儿子秦德公即位后,把都城从甘肃那里(秦邑在甘肃),迁到西虢国原有的都城——雍城(宝鸡下面的凤翔县,在陕西中西部,位置是岐山西南十几里,其土特产是西凤酒)。

公元前659年,秦德公死去,儿子秦穆公嗣位。

秦穆公即位这一年,齐桓公、晋献公这些老革命家还都正是中午十二点钟的太阳,秦穆公为了让大家感到西边也升起了太阳,就立刻去打自己的老对手西戎,进攻西戎中的一种——茅津戎,战败茅津戎,从而打通了茅津渡口(黄河大拐弯处后向东八十公里处)。这招还真灵,秦有了渡过黄河和东方诸侯交往的通道。

到了秦穆公四年,公元前656年,中原巴尔干地区发生了齐桓公、楚成王的争霸对峙,南方代表屈快嘴在召陵之盟和了半天稀泥,两家罢手撤兵。

同年,好人有好福气的秦穆公被晋献公相看上了,吹吹打打渡过黄河,到晋国娶来了穆姬(申生的亲妹妹,重耳、夷吾的老姐)。小两口先结婚后恋爱,守着一份淡淡的青草一样浅香四溢的感情,准备做一对模范夫妻立业成家了。

次年,晋献公一举灭掉虞、虢两个不争气的老国。虞国大夫百里奚成为俘虏,秦穆公用五块羊皮把他划拉过来,号“五羊皮大夫”。穆公觉得自己的干部队伍还不够老化(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又接纳了百里奚推荐的另一位老头蹇叔。

后来秦穆公又在秦国君位上混了五年,晋国国内却大乱了,老献公按自然规律死掉,即位的俩小儿子没几天就被大夫里克杀了。大夫里克是前世子申生派的党人,申生死了,他就开始和二公子重耳帮合作。可是二公子重耳拒绝了里克的邀请,继续待在翟国呼吸草原空气。里克只好请三公子夷吾回国主持政府。

秦穆公觉得这是个机会,就会同齐桓公的代理隰朋和周天使,发兵车四百乘,纳三公子夷吾回晋国。即刻宣布为晋国君,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登台正应了小人得志那句话。千恩万谢的晋惠公送走了各国前来护送的恩人,唯独秦国使者留下了,堵着门口跟晋惠公要河西五城。晋惠公说:“哦,喔倒把这茬给忘了。”晋惠公此前为了能当元首,竞选期间就诱惑秦国,拿河西五城拉秦国选票。等秦国人真来索取,晋惠公就罔顾左右而言他了。这时候,惠公的大秘书吕饴甥(此人可以跟曹操的谋士郭嘉比美,是个可恶的聪明人)看出领导意思来了,吕饴甥说:“主公,当初我们答应赂秦,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入晋,现在您已经是晋国的主人了,就要对晋国利益负责,您就是不给他割地,他又能奈我们何?”

吕饴甥说得比唱得还好听,拿出国家利益当幌子。

晋惠公武功不如他爹晋献公,但在小心眼和吝啬度上,继承了他爹的遗传,达到了葛朗台的水平。听到大秘把不割地论述得这么好,惠公非常满意。

前申生党里克却不高兴了,看到夷吾自食其言,里克说:“我们大国在国际上立行,靠的是信誉,失信于秦人,恐怕……”

大秘吕饴甥打断他,振振有词地说:“先君百战经营,才有这么些土地,一下弃去一半,如何对得起先君。”

里克也不客气了,“既知是先君之地,如何当初你要许他秦国?”

旁边晋惠公夷吾的狗腿子郤芮大喝:“里克不得无理。你替秦国索要土地,无非是想自己拿到汾阳之田百万,唯恐主公不给你,所以先替秦国弄个先例。”(原来,晋惠公为了能够回国,还许诺赏给前申生党里克很大一块汾阳肥田,并给里克的副手丕郑父一大块负蔡之田。)[注释6]

晋惠公说:“谁都不要吵!依喔看,割五个城,寡人实在不舍,割一个两个可否?”(这儿买菜呢。)

大秘吕饴甥说:“不割是惹了他们,少割也一样是惹,要不给就啥都不给。但说不给太难听了,咱就说缓给。实际是不给。呵呵。”

于是晋惠公不犹豫了,让大秘书起草一封国书,派人送给秦穆公说俺们等安定了国家再给你那五城。这种惹人的活儿,派谁干好呢?让谁去谁都不爱去。最后,前申生党“里克、丕郑父”中的丕郑父同志,主动请缨,前去秦国送信。

里克在朝堂上跟晋惠公、吕饴甥吵了这一架,回家闷闷不乐地吃饭。他手里拿着匕、箸,匕是浅底的铜勺,上面还雕刻着精美花纹,他端的碗是木质的,外涂漆画,也算艺术品了。他还没想到,这会儿正吃的这顿蛮艺术的饭,是他这辈子的最后一顿了。外边突然闯来大队兵甲的杂沓脚步声,晋惠公的狗腿子郤芮,用盘子捧着一柄公室宝剑,面色冷傲地登堂而入了。

里克把眼睛一瞪,端着饭碗问:“请教郤大夫这是何意?”

郤芮皮肉都不笑,说:“传主公命令,大夫里克虽然迎驾有功,但连弑奚齐、卓子二君,逼杀顾命大臣荀息,私恩不敢害公义,寡人不敢听命,请大夫自图。”

里克一听,把木头饭碗摔在地上,不碎,使劲跺了几脚,骂道:“我不杀二君,你今天怎么即位。真是‘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啊,我他妈也活够了!”

说时气血填胸,在生死之际,里克选择了后者,捏起宝剑,自刎身亡了。(谢谢里克大夫,临死还给我们创造了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还有以前的“中立”二字。里克是个语言天才,英语也讲得不错,就是他这个人啊,该痛快的时候不痛快,早这么不怕死,豁出去了报申生多好。)

国内发生这样的乱子,“前申生党人”里克自杀,其同党丕郑父同志还在秦国出差,一点都不知道消息。他见到秦穆公,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主公终于忘了他曾经撒过的谎,五个城不割了,说缓割等于不割。老实人秦穆公给气坏了,说:“呸你个晋惠公,饿早就看你不是好人,饿非下了你油锅不可。”同时很不满意公族使者公子絷,瞧你这招支的。

丕郑父说:“我们主公不但赖掉了给您的土地,还赖掉了给大夫里克和下臣的田地。下臣此来,正要帮您想个办法。吕饴甥、郤芮二人是惠公的爪牙,如果剪去,惠公就等于被骟掉的野猪——光剩下长肉。”

秦穆公说:“怎么剪?”

“好剪,您用好言重礼把这俩小子诳到秦国来交流工作经验,乘机捉杀他二人。我在国内驱逐惠公,您送重耳回国。”

“这主意不错,你们晋国人真有脑子!”

于是,丕郑父领着秦国回访使臣,从秦都雍城(陕西凤翔)向东过黄河又走一段,回到东邻的晋国,捧着重礼刚到城郊,就听说里克死了。好哇,“肃反运动”开始啦,“前申生党”的二号人物丕郑父立刻觉得下面就轮到自己,没跑了。可是自己的儿子还在绛城,逃跑会连累全家的。正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候,碰见大夫共华,赶紧征求主意。

共华也是世子申生党的,他说:“您该回去还是回去。里克虽然死了,咱们剩下的人还很多。我看他不敢轻举妄动。你要是不回去,反倒连累大家。”

丕郑父哭丧着脸说:“那我就豁出我自己了。回去吧。”

丕郑父和秦使,站在朝堂上,做述职报告,说秦国对河西五城无所谓,特意还请吕饴甥、郤芮到秦国参观访问,帮助提升两国邦交关系。

吕饴甥嘿嘿冷笑,猜中对方意图了,心说丕郑父送去的礼物薄,你们来访的礼物却厚,拿来了这么多青铜钱,说话又这么好听,看来是想诱我啊,只怕你丕郑父是玩火自焚。吕饴甥当晚就去找晋惠公。

见到晋惠公,吕饴甥说:“里克弑君,已经伏诛,丕郑父虽然出差在外,实际也参与其中,不是我说他啊,丕郑父的历史问题也非常严重啊。”

晋惠公命郤芮刚刚杀了里克后,他自己就后悔了,还对郤芮抱怨来着:“老郤啊,都是你,叫我错杀了社稷之臣,老百姓都抱怨我呢。”这时候一听吕饴甥说要再杀丕郑父,当即很犹豫。

可是这吕饴甥是个练家子,说人那是一绝,能把活的说死,死的复活,白的变黑,黑的变绿,跟同时期的齐国第一舌辩之士宁戚、楚国快嘴子屈完,都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大秘书吕饴甥的几句思想工作做下来,晋惠公已经咬牙切齿、挥拳拍案子地闹哄要杀丕郑父了。

于是,他们派人当夜奔丕郑父的家,包围起来。

丕郑父这时候却不在家,正在一个秘密之地召集七舆大夫开会呢。七舆大夫,以前都是申生党人,世子申生当下军统帅时,有副车七辆,分乘七将,号七舆大夫,其中的七舆大夫之首,就是那个劝丕郑父回城的共华。

七舆大夫都是带兵出来的,素来讨厌大秘书吕饴甥这样的偏文的人。大伙听了丕郑父讲了这次出使秦国,在秦国那边商议的计划,纷纷赞同。大伙对天歃血,盟誓要割掉吕饴甥的舌头,剥了邰芮的皮,至于晋惠公嘛,可以留他条命,驱逐出国,然后请重耳回国即位。丕郑父提议,咱联名给重耳写封信,让我儿子拿着去找重耳,这次无论如何把他弄回来主持政府。大家非常高兴,开完会各自回家搂老婆睡觉。

丕郑父散会回来,拿着信进了家,坐下刚喘口气,准备叫儿子丕豹进来,就听外面切瓜削菜的声音,吕饴甥已经先下手了,带着晋惠公的警卫部队,恶狼一样扑杀进来。丕郑父措手不及,赶紧呼叫家兵,自己抽出宝剑抵挡。一场奋战,如何挡得住,丕郑父倒在血泊之中,家人亲属或被杀,或被虏。

第二天上朝,还沾着丕郑父鲜血的那封众人的联名信,就握到了大秘吕饴甥手里。晋惠公说:给喔念。吕饴甥摇头晃脑念开了:

“献公先君和人皇王母并世子在天有灵,

我们九人食君之禄,替君消灾,可惜天不祚晋国,佞臣当道,昏主窃位,我等九人愿齐心协力,拱扶重耳,出民水火,神人共鉴。

盟誓者(排名不分先后):丕郑父、共华、祁举、贾华、叔坚……

参加会议的还有骓遄、泠至(秦国人)……”

七舆大夫一听,满面羞惭,又恨且怒,晋惠公按名单抓人,还都是高知名度大臣。全部就地正法,暴尸朝堂以儆效尤。其中共华是七舆大夫之首,早晨已经知道丕郑父被杀死了,他的族人共赐劝他赶紧跑。共华说:“丕父子这次回城,是我替他分析,叫他可以回来的,我给分析坏了,我就在这儿等死吧。”

共赐说:“你替他分析的,这事没人知道啊。”

共华说:“非也。自己知道有歉疚却假装不知道,这是不信;替人谋划却让人倒霉,这是不智;让别人倒霉自己却不敢同死,这是无勇。背着这样三条大恶,我逃到哪儿去,谁会接受呢?我就在这里等死。”于是,不欺其心的共华也在朝堂上被诛了。

老百姓吃一顿饭的工夫,“前申生党人”就都被肃清了,国内剩下的“重耳帮”害怕了,摸摸脑袋说,可爱的脑袋啊,再下一轮就到你们啦,赶紧跑吧,好几十号人化装出境,汇聚到翟国找重耳。

丕郑父的儿子丕豹命大,扛着自己的脑袋越过黄河,逃奔秦国,天天磨着秦穆公给他报仇(跟伍子胥一样,是个复仇男神)。

被处决的政治犯的儿子丕豹跑到秦国哭闹,哭请给他爹报仇,秦穆公的心就活了,赶紧找来老爷子百里奚探讨大计。百里奚打小长在一个穷家,三十多出外当民工。当时给政府盖房子修路,都不挣钱,属于劳役,只管顿饭。开饭馆也不行,没生意的,那时都是一族人合聚吃饭,除了旅行的人,谁也不下饭馆。但旅行的人在驿站吃饭,驿站是官办的,也不让私营。里边虽然可以雇厨子,但百里奚不会烹饪,他只会喂牛,拌点牛食,刷刷牛脖子,是他的拿手戏。正好周惠王的弟弟王子颓,喜欢养牛。那时候的牛还不会种地,基本上就是留着杀肉吃。牛肉可以烤着吃,炖着吃,晒成千再泡在罐子里做醢吃,但是拿牛当宠物养着玩儿,王子颓是头一个。他宫里的牛宠物,吃的住的,跟卫懿公老爷子的鹤,估计一样。百里奚打算给王子颓养牛去。但是他新认识的朋友蹇叔却不同意,蹇叔觉得王子颓太“颓”了,一定早衰。果然王子颓不久造反失败被杀。百里奚特服蹇叔的神算(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

后来百里奚经人介绍回到老家虞国当大夫,据他自己在《史记》里承认,他在虞国没有好好干工作,主要是为了一口饭才在那里混的。后来虞公因为贪爱宝马被晋献公骗了,最后被抓到笼子里去了。虞国的大树一倒,百里奚成了俘虏,刚好,晋献公嫁闺女穆姬去到秦穆公那儿,就把俘虏百里奚派作媵人,就是伺候新娘的奴隶,跟着随嫁的队伍去秦国。半路上,又老又丑的百里奚觉得自己胜任不了这工作,就半路脚底抹油,跑了。往东南跑去了河南南阳,被当地的楚国人抓住,接着当奴隶(南阳市现在还有“百里奚路”)。

秦穆公在西偏的秦国,实在找不着能人(能人也都往东部沿海跑),秦穆公打听到穆姬随嫁奴仆中跑了的那个百里奚其实有两把刷子,就去找百里奚的下落。最后问到说是在南阳接着当奴隶呢。秦穆公就想花钱把他从楚人手里买回来。公孙枝(也是晋国人,来秦上班的)认为此法不妥,一出高价,那楚人家主就自己留着,舍不得卖了。于是秦穆公就出低价,派人拿着五张黑羊皮,到楚国买百里奚。

“这是饿们陕西的黑羊皮,您看看,够换百里奚不?”

古代皮子多的是,现代人还把羊皮大衣当成挺金贵的,花钱兴许还买个假货,但是两千五百年前的我国,犀牛皮、狐狸皮都不新鲜,山羊的皮根本就是积压品。楚国人觉得陕西老客够可笑,为这么个鼻涕邋遢的百里奚,应该退你三张皮子才等价。于是百里奚被装在囚车里,给秦国人拉走了。大贤人坐着囚车运进秦国国境后,才敢让他出笼子(怕楚国人看出破绽,又追索回去)。

秦穆公虔诚地请出“五羊皮大夫”,毕恭毕敬地请教:“饿们秦国地处边陲,跟中原没有结盟,卿有何妙法,能使饿们秦国强大起来?”

百里奚答说:“我是亡国之臣,虞国都被我弄亡了,哪配回答您。”

秦穆公说:“那是虞公不肯用您,不是您的过错啊。您老给饿说道说道吧,求您了。”

百里奚就说:“秦国四塞群山,犬牙一样崎岖密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雍城所在的岐山之地是从前周文王、周武王的兴国所在,此乃上天赐予。您以德安抚关中,集聚粮食财宝,以武力降服西戎,然后扼住山川之险,就可以独霸西垂。抚天下之背,雄视中原。您跟晋国再搞好关系,恩威兼用,晋国也追随您,犹如鲁国之追随齐国,一旦齐国势衰,中原无主,您伺机长驱直进,以临中国,则霸业可成!”秦穆公听完这段隆中对,遂起身拉住百里奚大爷:“饿今天才算是听到圣人的高论了。请让饿把国政全托给您吧。”

百里奚得势以后,又把他的老朋友——老头子蹇叔,给推荐来了,说蹇叔比我聪明十倍。秦穆公赶紧躬请,封官。从此他可算忙活开了,每天伺候着这两个老大爷(合计一百五十岁),请教治国方略。

蹇叔的儿子“白乙丙”和“西乞术”也一同进宫,鸡犬升天,都当了大夫。(你看这俩人名字起的,笔画都那么少,可见他爸文化水平就不高。是从幼儿课本启蒙读物那里找出的字吧。)

白乙丙和西乞术,后来跟着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当了三军统帅,给伟大的秦穆公奉献出了好几场巨大的败仗。

该提携的都提携了,但是,百里奚的老伴儿还一直下落不明,十分苦恼。

当初,百里奚混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娶到这媳妇。那时家里穷,百里奚要出去打工,当老婆的就支持他,把门闩摘下来,劈作柴火,煮了家里唯一一只正在抱窝的老母鸡,吃饱了送老公上路。(家里没了门闩,老婆独守,外出打江山的百里奚还真放心!)

老婆留守了几年,拉扯着儿子孟明视,实在缺油少穿,就让儿子牵着,流落去了秦国,给人洗衣服,她的广告词是:“别人洗不掉的我们洗得掉,我们洗不掉的别人也洗不掉。”洗了三十多年,突然听说老公也被卖到秦国来了,又一听,老公又跑了,再一听又回来了,说老公又拜相了,升天了。

老婆子赶紧从水盆里捞出像鸡爪子一样骨节畸变的手,在围裙上抹了几抹,拉着孩子,混进了百里奚的家宅。老公家的崇宇芳廊,使她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再一看老公,比以前阔气多了,肚子也大了,锦衣玉带,一帮美女姣童给他打扇子呢。

老太婆遂操琴而歌:“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即‘门闩’)。今日富贵忘我为!”连唱了三遍,回忆了当初送别百里奚时刻,摘掉了门闩煮鸡的情景(这是古代唯一一首咏“门闩”的歌)。

百里奚一听,非常愕然,脑袋嗡地一下,迅速展开内存,进行搜索,张开的下巴都收不起来了。可是搜索了半天,只搜到了很多不堪回首的病毒。终于回忆起了当初的媳妇,立刻跑下堂,循着歌声把这个老妪找出来,正是自己三十多年未见的老伴儿,当初梳着乌亮辫子的女青年,如今已弯得像一只老龙虾。夫妻相见,百感交集,遂当场抱头大哭,堂下观者无不落泪。

哭完以后,老太婆勾笼着手,又叫儿子孟明视过来,快拜见你老爹,这是你老爹。孟明视也三十多岁了,但对爹没印象,有点怕,嗫嚅了半天,才没把这位大官喊成“老爷”。

如今,百里奚在秦国已经五六年了,秦穆公这时,就丕豹的问题询问要不要帮忙伐晋去报仇。百里奚说:“晋惠公杀掉那么多大臣,自己还没事儿,说明他还是得到国内不少家族支持的。丕豹从晋国跑了,晋国国内也就没有您的内应了,那谁还能再赶走晋惠公呢?这事只能以后再说了。”

秦穆公就找来丕豹,说:“你这个内应跑了,饿也没办法伐晋了。都怪你啊!”气得丕豹一屁股住在秦国不走了。

两年之后,秦穆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伊、洛的戎人在王子带的勾引下进攻周襄王的洛阳(时值召陵之盟的八年后),齐国派管仲去说合戎人与周王,周襄王留他吃了下卿的大饭。下一年,晋国这边却吃不上饭了,晋国发生大饥荒,其实是连年饥荒(荐饥),仓廪空虚,民间绝食,老百姓肚子饿得都透亮了。看来晋惠公真是不受上天保佑。他这个“晋惠公”的名号还使人想起八百年后那个有名的“何不食粥糜”的傻子皇帝“晋惠帝”,只差一个字。不知道晋惠公看着晋国饥民,问“干吗你们不吃肉粥啊”了吗?

当时的山西主要吃小米,虽然也有麦子了,但是没有石碾子,所以直接煮麦粒吃。到了汉代,受胡人影响才开始把麦粒磨面做饼,不发酵的死面饼叫“牢饼”,发酵蒸出的叫“炊饼”,即武大郎所卖的“馒头”,直接下到开水锅中煮的面条,当时叫“汤饼”。而魏晋时期的“馒头”,实际是面饼包牛羊肉做成的祭品,接近于包子。

这些好吃的东西,山西人一概都吃不到了,晋惠公只好硬着头皮派大夫庆郑到秦国去买粮食。

大夫庆郑拿着钱跑了八百里地来到秦国,秦穆公赶紧请他先吃顿饱饭。秦穆公请出国宝百里奚大爷商量对策。泰国也是农业国家,它地处陕西中部,正是关中好地方,盛产谷子、糜子和桑麻。当然也有坏地方,陕北的三边地区(定边、安边、靖边)就很艰苦,是湖盆草滩,只能放羊,是有名的“革命老区”,但这里还不是秦占区。

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哪个国家都逃不出这几率。咱多积点德,以后福气大着去了。”

公孙枝也说:“咱一再施恩,如果晋国回报,那当然是好。如果不回报,他的老百姓必然憎恨他国君,咱乘机讨伐,可以灭了丫的。”

虽然二人都是赞同卖粮食,但百里奚是从道义原则和长远出发,公孙枝只从功利、利害权衡来说。难怪百里奚来得晚,官却大。

这时候,昼夜想着给爹丕郑父报仇的丕豹,大踏步上前喊道:“晋惠公丫言而无信,我是知道的,河西五城到现在还赖着不给咱呢。依我看,咱现在就打丫的,趁着丫当兵的没饭吃。”

秦穆公心软,说:“他国君是够恶,但他老百姓有什么错呢?”

于是开仓给晋国输送小米。晋国讨粮使者庆郑,高高兴兴地领着船队,从陕西雍城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然后进入黄河,横渡黄河后再改汾河逆水北上,直达绛城。运粮的白帆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白云首尾相连,蔚然大观。这是我国第一次有史记载的大型河运,称“泛舟之役”。晋国人欢天喜地地领取了秦国的救济米。[注释7]

非常戏剧化的是,下一年,真让百里奚说对了,这回轮到秦国关中平原滴水未降了,储备粮又都卖晋国了,一下子闹得国内大饥。秦穆公的使者满怀希望到晋国来买米,因为晋国今年却是大丰收。

晋国的领导干部召开“跪谈会”议论(当时没椅子)。像葛朗台一样吝啬的晋惠公不想给。大夫庆郑参与了去年的“泛舟之役”,是亲秦派,他说:“背信弃义,幸灾乐祸,贪图享受,结怨邻国,都是没有道德的,没有道德,谈什么守卫国家。”

虢射反问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是,我们以前因为河西之地已经触怒秦国,皮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卖粮食给秦国(毛),也转变不了他什么(这么个好成语,出处就在此)。

庆郑与虢射又反复口角了三次,最后后者意见被采纳。庆郑只好会后翻着白眼说风凉话:“晋惠公,你等着后悔去吧。”

晋国居然见死不救,不卖给粮食,秦穆公听了使者汇报,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又听说,晋惠公动员兵力,准备趁饥打劫,进攻秦国。秦穆公和百里奚商量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下一年,公元前645年秋,(同年,齐国管仲在吃了周襄王的大饭的三年后,在此年病逝于临淄)秦国约齐战车,向东攻击前进。

按《孙子》说,出动战车千乘,就需要非战斗运输车千辆,叫作“革车”,一辆战车,加上一辆运输革车,再配七十二名轻甲步兵,就叫作一乘。秦国此役派出的兵车是两百乘,合一万五千人,秦穆公亲领出征,主将是晋国的“复仇男神”丕豹和原本也来自晋国的公孙枝。

此外,随同秦军出征的还有一批农民,他们的渊源是这样的。有一次秦穆公乘车出行,皮带断了,四马中的右马脱轭逃跑,被都城外岐山下的一群“野人”(指农夫,不是印第安人)把马抓住吃了(这帮人觉得马没什么用——当时连牛都没什么用,牛还不会耕地)。穆公叹息说:“我听说,吃了良马的肉而不喝酒,会伤身体的。”于是秦穆公遍赐他们酒喝。这三百名险些没掉脑袋的乡下人感激涕零,此次作为志愿军参战。(三百人吃一匹马,一人合一勺子。)这样的农夫按理说轮不到当兵。当时的战车兵都被骄傲的贵族和高级平民(士)垄断了,这堂良家子类似西方的骑士,打仗是他们的荣誉。并且战车兵的行头昂贵,一般人也afford(负担)不起。而战车下边的步兵是平民(国人)充当,也是城里人的特权,农民没有机会打仗,至于奴隶,只能随军服些杂役,更上不了台面。后来,因为战争规模的扩大,战员人数和伤亡率一再增加,慢慢地农民也参战了。

秦穆公在公元前645年,率军向晋国西线推进,一连三战三捷,战线推进到了黄河西岸的韩原地区,秦*“韩原大战”就要一触即发了。[韩原在今陕西省韩城县,虽然是陕西的地方,但当时属晋国领土,司马迁的坟也在这里,目前是个旅游点。此役之后,秦国势力东侵,逐渐全幅占领陕西,国界进到黄河西岸,与东岸的山西省(晋国)对峙。]

从溃散的军队那里,晋惠公不断收到战场上的坏消息。“三战三负”,他皱起眉头问属下庆郑,“秦寇已经入境很深了,寡人应该怎么办?”

正没好气的亲秦派大夫庆郑说:“都赖你,都是您把秦寇弄深的,有什么办法,没办法。”(君实深之,可若何?)

晋惠公大怒,骂道:“不孙!”意思是:你小子出言不逊。

然后晋惠公集结溃兵,补足战斗力,准备韩原大战。这时候他还需要占卜一下,看看谁当他的“车右”比较吉利。

战车上是三个作战人员。按左、中、右排列,中间是驾驭驷马的御者,跪姿,只随身佩带卫体短剑;左边站立弓箭手,右边站立“车右”,使用戈、矛或戟,主击刺。战车上一般配有“五兵”,弓矢、戈、戟、矛和夷矛(超长矛),其中戈是最重要的武器,中国独有,盛行于春秋和战国西汉的车兵时代,由“车右”挥舞使用。

简单地说戈就像一把长柄大镰刀,想象一把手枪,把手枪把儿捆在一根竹竿顶上,就足戈的样子。手枪口的那个地方,就是戈的横枝的尖(也类似镰刀的尖),可以把戈从上往下挥舞,用戈尖劈啄人的脑袋,也可以在两车交汇时横擎着,戈尖啄人胸口。戈的胡(即镰刀刃部)还可以钩割人柔弱的脖子,当然戈还可以协助拨拉开挡住车轮的小障碍。戈的柄,短的大致八十厘米,可单手使用。战车上戈柄有超过三米的,木柄常做成截面椭圆形以方便掌握,其扁圆长的一线方向与戈头一致,以增加劈啄力度和牢固性。青铜质地的戈头固定在木柄上,是依靠戈胡(指“手枪把儿”那一带)铸有的几个孔,孔里穿绳子将青铜戈和木柄捆在一起。

站在战车上互相挥舞两三米长的漂亮的戈,很来劲,但戈没法用于骑兵肉搏,却容易和对方兵器搅勾起来,后来战车渐渐没落,戈就淘汰了。即使在战车盛行的春秋,挥舞戈的“车右”仍然不是战车上的主打队员,因为戈只能啄和钩,不能砍劈,杀伤创面小,攻击面积也小,如果车驾驶得不好,俩车离得不够近,互相的戈谁也够不着谁脑袋,所以其攻击效果没有车左游刃有余的弓箭射击手好。周桓王在战斗中负伤,就是中箭。所以,战车上灵魂人物是站在左边的弓箭手,战车也以左边为尊贵。战车上左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首,称“车左”,又称“甲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戟),主击刺,称“车右”。主将站车的左位,右边的车右等于他的保镖。

“前敌总揩挥”晋惠公乘坐的车叫“戎车”,是凡国君乘坐的车就叫“戎车”,其马叫“戎马”,其车右也就叫“戎右”了。戎右是块副官的肥差,需要占卜决定人选。

占卜了一下,神汉说:“用大夫庆郑做戎右最吉利。”晋惠公恨死了出言不逊又离心离德的庆郑了,这家伙自从跟秦国买来了粮食就成了亲秦派,于是就安排家仆徒做副官,站“戎右”位。然后晋惠公乘坐小驷马拉的戎车,率领倾国人马(上下两军)渡过黄河,邀战于韩原(今陕西韩城)。晋惠公的小驷马也有问题(唉,这家伙从当政以来,就没不犯错误过),小驷马是从郑国进口的,庆郑说:“古来遇上大事,必须乘坐国产车马。国产的马熟悉道路水土,知道主人心思,服从主人教训。您坐进口车,一旦出点乱子,马就惊了,狂躁乱动,鼻孔冒火,血脉喷张,一个蹶子把你尥下来。”

小心眼的晋惠公一点也听不进讨厌的庆郑说话,偏偏坐我的小驷马,稳稳当当(类似果下马,是马中的武大郎,走起路来平稳,脊梁上放一碗水都不会洒)。庆郑给晒在路边,气恨恨地说:“不听拉倒,你走着瞧。”

两军各自在韩原扎下营垒,晋惠公有点沉不住气,派了一个好脾气的大夫韩简前去看看敌人动静,这家伙姓韩,估计是韩原的老家,熟地理。好脾气的韩简看完了,回来说话时还是够刺激晋惠公的。韩简说:“他们人没咱多,士气是咱两倍。”

“凭啥?”

韩简是老实人,实话实说:“您当初逃跑是秦国资助,您回来是秦国护送,您没粮食是秦国接济,现在您把人惹了,军士们都觉得理亏,懈怠得没法儿。”

晋惠公恼怒,“打打,喔偏要打,明天给喔往死里打。”立刻通知秦军明天洗好脖子等着去。秦穆公接通知,答复说:“既然都准备好了,不敢不承命。”韩简一看真要打,心说能活着当个俘虏,都知足啊,看明天的吧。

公元前645年一个秋天的黎明,天色阴霾,秋风搅动着黄叶,忧愁地飒飒飞卷过战士们的干戈长戟。进入旷野上约定阵地的两架战争机器以纵深十几排的兵车密阵,静静对峙。晋国两军,秦一军。按西周军制,一百人为一卒,五百人一旅,两千五百人一师,一军一万两千五百人。每军战车两百乘,每辆战车载三人,一人持弓,一人荷戈,一人驾车,随从轻甲步兵七十二人,持盾戟。

排兵布阵完毕,催命的鼓声响起来了,没得说也没得想了,秦国战车仿佛觅食的猛虎,幽幽地滑过来了,缓缓地,像是一场无常的梦。鼓点从舒缓突然变得急骤,进攻速度明显加快,队列在各色旌旗招摇下,变成攻击楔形。鼓声震落了树林的黄叶,万紫千红的秋林,人生多么美好。前头部队已经和晋军接火了,远射武器猛烈地互相攒射,箭如飞蝗。战车迅疾逼近,相当于人体三倍长的夷矛举起来了,鲜血从矛头喷出来了。战车再近,戈、戟长兵器进入交锋距离。等到车毂交错,双方叮叮当当,人喊马嘶,杀成一团。双方的战车像齿轮一样,咬合于战斗中,挤出殷红的血水,染透了转动的车轮。鼓声又舒缓下来,战车御手们纷纷调整队列,左右前后看齐,招呼步兵在相互呼应的战车阵中寻找支撑点,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

晋惠公驾驶着他得意的小驷马一路意气风发地穿插直进,发现秦军后缘,有好些运输辎重的“革车”,载着秦军好些精美的财货,身先士卒的晋惠公见财不要命,他抛下大队兵车不顾,挥鞭直取敌后,像关公斩颜良那样长驱直捣,夺了几样战利品赶紧往回撤,心恕这回好了,给这帮忧郁的士兵看看,激励一下自己的士气。可是,出事了。晋惠公这一狂奔,他的小驷马就激动了,尥着蹶子往斜刺里跑,根本不听御手的,一直扎到一片泥塘里,轮子深深陷住,实在动不了了,可爱的矮脚马才停止尥蹶子。

晋惠公给颠得像抖过的糠,命令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可是驷马是从郑国进口来的,听不懂御手的晋国话,御手使劲拉马缰,四匹马明白点了,中间两匹扛着轭的辕马往后倒,但两边的两匹和车厢之间是皮带软连接,它俩没法往后使劲。那么,赶紧打转向灯调头,可是这四匹惹祸的小马,发现自己像严重失足青年一样,怎么使劲也拔不出自己的泥脚来。晋惠公喊:“家仆徒,你小子下去给喔推车轱辘去!”

家仆徒下去了咬着牙闭着眼,把车轮往后扳,御手赶紧轰马,可是轮子像圆规那样以另一只轮子为中心打转。敌人就要包抄过来了,家仆徒使劲使出非常痛苦的样子。正这时候,听见晋惠公从上边扯嗓子号叫(长这么大第一次听他这么大嗓门号叫):“庆郑,快救寡人!!!”

庆郑车正从旁边过,一看主公在泥里快急出泪了,庆郑觉得好笑,说:“我让你别坐小驷马你偏坐,占卜让我当车右你偏让家仆徒当,你这不找倒霉呢嘛?逃?你还想怎么逃?”说完兜车就走。晋惠公急了,说:“庆郑,孙子你敢不救喔?”

庆郑扭头说:“你拒谏违卜,求的就是败,败来了,还逃败干吗?”说完驱车走掉。

这时候,战场秩序并不混乱,而且晋惠公的车上有大旗,秦穆公清楚看见晋惠公自投绝路,活捉惠公的机会到了,赶紧单车急驰而来。就在这万分危机时候,晋国援兵赶到。秦穆公不但没捉到晋惠公,反而被晋军层层包围,像一只困茌核心的大杏仁。韩简车的御手梁由靡已经抓住穆公车的左马,使车子无法逃逸,韩简的“车右”虢射举起长戈,连连击中穆公的铠甲,穆公的七层铠甲已被击穿了六层,众寡悬殊,秦穆公几处负伤,心想这回完蛋了。

庆郑这时候过来了,冲韩简喊:“韩大夫住手!主公陷泥里了,叫咱快去搬车——”

韩简人实诚,怎么说怎么听,立刻说:“收手!掉头救主公。”一帮人呼隆隆跟着他往泥坑那边跑。给庆郑这么有意无意地一搅,秦穆公方才从菜板子上滚落下来了,捂着伤口掉车找大队靠拢,可是晋军后队继续如墙而至,乱箭像撒佐料似的往穆公身上撒。穆公心说:饿的兵都哪凉快去了?

千钧一发时刻,突然,晋军后方,决了堤一样,涌出一队赤脚勇士,大约三百多人,吼声如雷,声震周山:“哪个敢伤我们恩主!我们野人看不惯啦!”穆公转眼一看,来人正是吃马肉的那帮野人(不是印第安人,骁勇似印第安人),个个披发袒肩,快步如飞,手提金箍棒(木殳)[注释8],这东西廉价,但是钝器,甲胄防不了它,噼里噗噜像打棒球似的把晋军脑袋都打飞了。(打得最远的能直接飞到泥坑里去。)

刚要得手的晋军给这帮勇猛异常的报恩兵,打得摸不着头脑,心说给公家打仗至于这么卖力气吗!穆公赶紧突围脱险,马上组织反击,晋惠公刚从泥里出来,还是死心眼儿地非坐着小驷马,只是换了御手和戎右,叫韩简的驾驶员和车右上来了。报恩兵冲在最前面,一眼看见晋惠公的武大郎马了,估计又想吃马肉,大家扑上去就抡棒子揍马,好像用扫帚疙瘩敲打晒着的被子,没几敲打,小驷马全毙了命。晋惠公穿着重甲,又扑了一舟泥,跳车要跑,被报恩兵捉住,像捆粽子似的捆了个结实,然后像扔柴火那样,丢到车上去了。韩简给报恩兵隔在外围,根本没法靠近,眼睁睁看主公落网。韩原大战险象环生,主客几次易势,而且一直是双方的老将和老帅成为车马炮轰击的靶子,实在够狠。这次战役并且显示了步兵(报恩兵)对于城市战车兵的作战优势,后来晋国的卿魏舒一度毁战车改建步兵,早有原因。

注:秦穆公被困时被刺穿六层铠甲,其实应该是皮甲。春秋时代的甲是多层动物皮革(主要是牛皮)制成,与铜胄、盾牌配合,可以有效地防护青铜兵器戈、矛的勾、割、击、刺。也就是说,当时青铜兵器难以刺穿皮甲,所以铜胄——胄是头盔,使用得较为普遍,但铜甲——甲是衣服,则极为稀少,全都是皮甲。铜甲偶尔在考古中也有发现,是把青铜锻打成片,前胸甲是三个大铜片组成,总体呈兽面状,后背两个圆形大铜片。此外主要是皮甲。

后来直到宋朝、元朝,军中仍然以皮甲为主。秦穆公可以穿七层甲而立得起来,是因为那是皮子的。并且他的马被韩简的御手抓住了,那就像脖领子被揪人住了,就由着对方使劲反复扇他嘴巴了,被反复击凿,戳穿六层。但也仍然没全凿透。

从前商朝的皮甲,是用整片牛皮制成的,算是相对粗糙。春秋时代的皮甲则是鱼鳞式的,更便于身体活动。“甲”这个字的原始意思是龙的鳞或者鳄鱼的鳞。按规制,春秋时代的一领甲由不同规格形状的一百八十片小牛皮块块编成,把这些小牛皮方块用丝带编联起来,成为一幅,上层的牛皮块块会局部覆盖下层牛皮块块,左右也是,以免被矛尖撩穿。这样,小牛皮块块,总体的样子就有点像鳄鱼的鳞了。所谓七层甲(“七札”),其实并不是七套皮甲,而是说每个小牛皮块块,是由从里到外由厚渐薄的七层牛皮黏合成的(牛皮不是很厚,故需多层),秦穆公被击穿了六层,就剩里边最后一层。

这些小牛皮方块,连缀成身甲、甲袖和甲裙三部分,身甲覆盖胸背,甲袖覆盖胳膊,甲裙护住腰腿。因为春秋战车上的作战人员是不用走动的,所以他们的皮甲装备还是很厚重的,如果是步兵,就差一点。战车兵的甲裙,比步兵的更长,车右因为需要挥舞兵器,所以他的胳膊上没有甲,只是在肩膀加有披膊(甲身、甲袖是照样有的),车左也是如此。驾驶员是跪姿驾车,两臂平伸拉着马缰,所以胳膊上有甲(甲袖),一直到手腕,最末端还连缀着一个舌形护手,盖住手背,而且其胳膊上的甲袖的甲片较小,以便臂部活动。驾驶员的颈部还加有高高的盆领。驾驶员因为不能搏斗,也没有长武器,只有卫体短剑,所以甲格外地严。当时穆公的车已经跑不掉了,估计御手已经残废,否则可以割断被抓住的左马的皮带。

在整副皮甲的外表面,还涂有一层几毫米厚的生漆,以加强硬度,并且能防潮、防虫蛀。生漆层上还用红色矿物质颜料彩绘成鲜艳的兽头,用以吓唬敌人。同时皮甲的小牛皮块上还有耀眼的青铜泡,起加强防护作用,青铜泡总体也组成图案。

这种皮甲并不直接穿在身上,那样会磨坏皮肤,皮甲里面要穿一层布的夹衣。

春秋的甲一般是牛皮质地,有钱的贵族则使用犀牛皮和鲨鱼皮。当时中国的温度比现在高一两度,森林密布,犀牛大象这些亚热带动物,在我国中原司空见惯。

铠甲则不是这种皮甲,而得是钢铁打造的,分量也沉重得多了。春秋时代没有铠甲,出土物偶尔有铜甲。史料上倒也说过一次战国中山国大力士穿的是“铁衣”。

总之,铠甲在中国古代很少,除了金兀术的“铁浮屠”可能是铁铠甲,但它缺乏机动性,我们只要躲开它就行了。必须有轻骑兵配合,把敌人轰到“铁浮屠”正面,才能形成攻击。而且它容易露出马脚,被人砍掉马脚,就起不来了。

西方的骑士愿意进行正面冲击,所以铠甲发达,中世纪的骑士铁铠重达二三十公斤,穿在身上,相当于背五十斤大米,光是头盔就重两三公斤,穿这样的重铠,头上再顶个大倭瓜,打仗就失去机动性,所以必须乘马,而且得是好马。我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看到过骑士装甲,银光闪闪的大白盔甲把骑士的躯干、四肢、头部全部遮掩,达到“刀枪不入”的程度,相当于一个单兵坦克。每次穿盔甲,都要有人服侍,像现在新娘穿嫁衣,上马同样要人帮,但是一旦从马上掉下来,那就落地凤凰不如鸡了。没有人帮他,他根本站不起来。

这种大白盔甲的骑士部队,后来败给了机动灵活的成吉思汗轻骑兵部队,他们绕着对方的阵形乱转,直到把对方转得筋疲力尽,然后伺机寻找薄弱点发动猛攻。

甲(皮甲)是穿在身上的,戴在头上的头盔,则叫胄。合起来就叫甲胄了。胄主要也是牛皮制作的,一般由不同形式的十八片皮片编成。但也有青铜铸就的胄,毕竟脑袋金贵。有一件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胄,形状一般像一个扣着的铁锅,顶子隆起部分比现代头盔高,那是为了容纳古人的大发髻。头盔表面经过打磨,比较光滑,可以卸掉敌人兵器的打击力量,但是里面粗糙不平,因此要先裹上头巾再戴,以免蹭掉头皮。头盔顶上还有一个插座,可以在上面插野鸡的羽毛,将军级别越高,羽毛越长。这样的羽毛,小人书上有画,非常好看。

战车上的三个兵,除了甲胄防护,还有盾牌,长方形,多为木骨皮面,外面还钉缀着青铜部件,往往是青铜小圆泡,总体拼出个狰狞的兽头。看来秦穆公的戎右已经失去战斗力了,根本无暇拿出盾牌给老穆挡着。

十一

晋惠公做了俘虏,这可是一等诸侯第一次当俘虏。晋国的一帮大夫晕菜了,丢了兵器,把头发披散下来,拖泥带水地跟着秦穆公的车队后边走,像一群要饭的那样。秦穆公给跟烦了,就派人轰他们,说:“二三子怕啥个呢?你们国君跟我们去西边转转,不会有什么大事的。”晋国大夫赶紧抓住话茬:“好,说话算数。贵国君戴皇天、履后土,皇天后土可都听见了。我们请在下风。”请在下风,是迎见君主的谦敬的说法,意思是等着在下风接晋惠公回来。这大约也是“接风”一词的原始来源吧。

于是,秦穆公押着晋惠公返回老窝,像觅食的食肉恐龙叼回一截浑身硬泥的野猪。做好慷慨赴义准备的晋惠公担心这四百里路一完,小命也就到头了。

春秋时代的献俘庆功,大约是在祖庙里进行,打扫好了,搞盛大的献俘和祭祀告慰祖先的庆祝活动,可能还杀几个俘虏,给祖先在天上咂摸咂摸滋味儿。

秦穆公当然不能白打胜仗,也要庆祝一下,他对手下人讲,等明天一进城,饿就用晋惠公祭上帝啦。[注释9](上帝这个词,商朝时候就有了,是商朝人崇拜的最高对象,管着风雨雷电。周朝人虽然崇拜的是天,但一样听上帝的话,周人的《诗经》中有很多“上帝”。后来明朝的传教士汤若望先生为了让基督教在顽固的中国人之间流行,就从古书里翻出“上帝”这个易于接受的中国词来译他那个god。)周天子一听说晋惠公要见上帝了,赶紧派人来说情,因为晋国是他的同姓。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是晋惠公的老姐,听说惠公被俘,心里先是很痛快,因为惠公太不乖了。

晋惠公刚回国主持政府的时候,穆姬捎信嘱咐他,我老公帮你获得君位,以后,请你尽纳群公子回国(包括重耳等五人),另外你还得照顾好咱爸的元妃贾君(没生出孩子)。这两条晋惠公都没兴趣,但是他觉得贾君姿色未衰,就把这个嫡母给“没客拉夫”(make love)了。(跟献公夺其爹的媳妇相映成趣。)

“唉,其去禽兽也几希。”大失所望的穆公夫人穆姬今天看看倒霉的弟弟终于被英武的老公活捉了,自然吁出口闷气。但是,听说老公要把弟弟送给上帝当点心吃,穆姬非常悲痛,想起小时候领着弟弟的小手到郊外去玩,还有大哥申生,爹那时候整天忙着打仗泡妞,剩下姐弟寂寞地相依相靠,盛年一过,一切实在不能追想啦。于是穆姬的妇人之仁就引发起来了,越想越被自己感染,穆姬于是手拉了一帮小儿女,赤脚跑到台子上,踏上薪柴,准备自焚,提前见上帝去。她在台上,还拿出件丧服,叫人给城外路上的穆公送去,叫人传话说:“上天降灾,使我们两国不以玉帛相见(玉帛是使者手持的礼物),而是干戈相加,岂不哀哉。我弟弟死而我不能救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如果我弟弟早晨进城,我当晚死,晚上进城,我就早晨死。这件合体的丧服,你先穿戴好了,等进城之后,就给我哭丧用吧。”

穆公大吃一惊,怎么办呢?媳妇是晋国来的,正宗高贵的姬姓血统,下嫁到饿们西垂僻壤,穆公对媳妇十分敬畏。左右为难的秦穆公决定,先把晋惠公关押在城外的灵台——因为一进城,看见俘虏,估计老百姓的鲜鸡蛋就要打在惠公脸上了。

浴血奋战的臣僚们不同意了,要求进城,边说边从怀里也摸出两枚捂臭了的鸡蛋。

穆公心说你们真看不出个眉眼高低啊——咱们秦国人真够直脾气,是得跟见风使舵的晋国人学学了。穆公说:“捉晋惠公,目的是回来的时候高兴一下,结果变成闹丧事,那还有什么用?而且晋大夫一路上愁眉苦脸,想这样感动我,说出皇天后土的话来要挟我,我不顾他们的忧戚,就会加重他们的愤怒,自食其言,就违背天地。众怒难任,背天不祥,饿看还是适可而止吧……”

公子絷说:“我说还是杀了吧,要不,他又重整人马,跟咱作对了。”穆公没话。臣僚第二号人物公孙枝说:“不可。我们已经令大国晋战败受耻,又杀掉他国君来加重这种耻恨,那么,儿子想着为战死的爹报仇,臣子为君报仇,别说秦国,哪个诸侯受得了这样啊?晋国是灭不了的,却杀其君,只能酿成大恶。所谓‘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不要招惹灾祸,不要仗恃他国之乱,也不为已甚,不要一再结恨于人。”

公子絷说:“这个easy(容易),我们杀了晋惠公,送重耳当国君,以有道代无道。杀无道而立有道之君,这是仁,战胜而没有后害,这是智。哈哈。”

公孙枝说:“杀了弟弟却立其哥哥,使哥哥因为感恩于我而忘掉亲人的仇,不可谓仁;如果重耳不忘亲人的仇,那我们就是施恩而无果,不可谓智。”(外来户公孙枝虽然没有公子絷贵,说话底气却不低。公子絷没话了。)

秦穆公说:“那怎么办?把他赶出国还是送回去复位?”

公孙枝分析,赶出去对秦国无利可图,赶出去,也会有人保着他再回国复辟。最好的办法,是放他回去,但勒令割出河西五城,并且送晋太子圉到秦国当人质,这样必得大安。

正这时候,晋国晋惠公的大秘书吕饴甥先生求见,大伙一听,妈呀,这个伶牙俐齿的坏蛋来啦,完啦,秦穆公肯定要放人回国啦。次月,秦穆公会吕饴甥于王城(陕西大荔县),在会谈之前,吕饴甥放出风声,说晋国将立太子圉当国君,从而使秦国手里攥着的惠公成为了一张废纸,又着手“作爰田,作州兵”,壮大国力,使秦国没有信心一举灭晋国。从前都是井田制,就是人们在井字形的田里劳动,最中间的小方格是公田,大家顺手照顾,打出粮食献给国家(或卿大夫),其他八个格都归劳动宗族集体所有。估计如果不强迫的话,公田是不会有好收成的,实际上,春秋时期,公田荒废,田可罗雀(“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晋国这里作爰田,大约就是废除井田制,承认民户拥有私人田地,但要按大约十分之一交赋税给国家。这等于是以实物地租取代过去的劳役地租,人们有了更大的劳动积极性和开垦荒地的积极性,而国家也可以增加赋税。(随后其他诸侯也都逐渐搞类似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当然,秦国改得最晚,拖到战国商鞅,才废除井田。)而“作州兵”大约是把征兵范围从国都推展到远郊农村或小邑,叫他们也征人出来组建自己的“州兵”,可能类似民兵,成为预备役的地方部队,待国家主力需要时,可以用以作为补充。

等这些凌厉的政治攻势完成,双方谈判代表分两列在王城之会上坐好(其实是跪好)。

秦穆公问:“晋国愿意讲和吗?”吕大秘书微微一笑:“不愿意。我国的小人深感耻辱,他们纷纷检查视力报名参军,想杀回秦国,涤仇荡恨,他们说,豁出去引狼入室,也要借北狄兵打秦国。我国的君子,承认鄙国君是一条羊,却披上狼纹,触怒了贵国,自取其辱,但是君子爱自己的国君同时知道他的过错,他们磨矛缮甲,再跟您过上几招,说必报君德,有死无二。”

穆公一听,嗬,里外里都是要跟寡人拼命啊,又问:“你们觉得贵国君还有戏吗?”吕大秘书上身一耸,就等着这一问呢。“我国的小人非常哀愁,按自己的小人之心揣度秦国,我们的国君是没戏了;但我国君子,用君子心琢磨您,想着回国还有戏。我国小人说,咱们跟人家掐架,秦国哪还肯修好。我国君子说,我们服输了,说对不起了,穆公还能不放人吗?他不是想德冠宇内,威隆华夏吗。他先打我们一顿,再给我们重新做人机会,恩威并施,借此一役,而霸位可图啊。我们国君本来就是他所立,穆公不会有始无终的。”

这个吕饴甥,自己不说一句请求放人的软话,借“君子小人”的嘴巴挖苦秦国,话说到这儿,秦国还能怎么办呢,就是宁戚、屈完复出,也没法帮秦国翻案了。秦穆公叹了口气,手扶几案:“先生所言,正是饿的心意。”(秦国虽然打胜仗,可是谈判下来,一点儿脾气都没有了。)

晋惠公由阶下囚升为座上宾,住进了高级宾馆,穆公看他已经消瘦得像冰块见了阳光,觉得这么个模样回去惹晋国人不高兴,于是请惠公吃大饭,不是一般的大饭,是“七牢”,牛、羊、猪各一头为一牢,“七牢”是招待国君的标准餐,晋惠公连吃了仨礼拜,浑身流油,案子上全是排骨头,见了大肉就恶心——估计创下吉尼斯狼吞虎咽纪录。等晋惠公喂饱了,到了冬天,赶过年前,秦国人送惠公回国,晋国众大夫在太子圉带领下于边境迎接。晋惠公老脸嘿然一笑,说出国旅行真疲劳啊。随即献河西等地给秦国,两年后太子圉入秦国做人质(总算说话算数了一次)。秦穆公将亲女儿(不知好看不好看)嫁给晋国太子圉,又把河西五城还给晋国。韩原之战这年晋国其实又发生了饥荒,同年战后,秦国就又以粟相济。秦穆公的一举一行,真是让人佩服,难怪他被列为春秋五霸之第四。当时华夏已是天子式微,诸侯侵伐,王道不通,但秦穆公并不唯利是图,而是热心公益,周济饥寒,扶危定倾,扶立晋惠公,后又扶立帮助重耳,多次相助东邻的晋国,其襟魄之伟大,高山仰止,清风一片,大可追拟齐桓公,至少超过芝麻心眼的晋献公及其晋国孩子们数倍。

秦国这里,虽然是周天子的故地,原本文明很高的地方,但周天子走后,犬戎等戎狄就更加涌入,该地残留的周人与戎狄杂居,文化和经济相对落后,人才也缺,秦穆公能战败晋国,实属不易。成全他的,也要归功于人格丧失的昏君晋惠公。等后来晋国晋文公称霸后,秦国的影响就始终无法越过崤山以西。毕竟秦国的综合国力不行,发展滞后,基础差,龟缩西隅,威慑关中、陇右(即陕西和甘肃)的戎、羌部落而已。秦国后来力图向东发展,但数战多败,终究不成,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晋惠公被释放回国的消息传来,有人劝晋大夫庆郑赶紧逃跑。庆郑说:“我陷国君于败,国君败而我不死,使国家失去刑罚尺度,不是人臣作风。”果然,惠公生怕庆郑逃跑,不等回到都城里,就先传令把坐等领死的大夫庆郑杀了。晋国未来能够兴其百年不衰的霸业,全是靠这些高风亮节的臣子啊!

晋国这次韩原战败,导致周围的戎狄也小看它了,于是下一年,戎狄趁晋国新败,起兵侵晋,夺取狐、厨、受铎三地,渡过汾水,直打到昆都(看来晋国一仗给秦国敲打得不轻,半天缓不过来。晋国的母家梁国,四年后也被秦穆公灭掉)。

好在随后的二十几年,秦*本土之间无战事,确实做到了“秦晋之好”,晋国获得喘息。

[注释1]“垂棘之璧”产自山西潞城,当时叫垂棘。

[注释2]但是国土面积和灭国数量最多的,还是楚国,达四十多个;齐国其次,三十多个;晋国二十。

[注释3]这年重耳的年纪有两种说法,《左传》说是十七岁,《史记》说是四十三岁。

[注释4]“郤”念xì。

[注释5]《诗经》里说:“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就是说在周朝初年的黄河还是清的,可见当时森林覆盖率很高。

[注释6]《国语》:“命里克汾阳之田百万,命邳郑以负蔡之田七十万。”

[注释7]同一时期,希腊英雄伊阿宋驾驶着“阿尔戈号”,往返两千多公里去黑海寻找金羊毛。

[注释8]木殳(念mù shū),古代兵器,棒子一头套着棱状金属。

[注释9]《史记》秦穆公说:“我将以晋君祠上帝。”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