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比起结果,过程更为重要。”知识的入门书里也常常能见到这样的附言:“不仅重视结论,也重视思维方式。”在逻辑学中,我们把“过程”和“思维方式”替换成“逻辑”,其意义还是不变的。
所谓逻辑,就是哪怕主题和对象发生了改变也依然成立的“构造”和“方法”。我想大家都知道,在“构造”相似时,哪怕登场人物和事物各不相同,同样的处理方法都是可以生效的。而将这个“构造”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逻辑学,因为它是所有学问的基础,所以比起其他任何特定学科,它都能给我们带来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的知识。
但是反过来说这也是它的难点所在——由于“构造”和“方法”过于普遍而难以捉摸,学习起来极为困难。逻辑学,主要研究“思考的构造”和“思考的方法”,是为了提高效率的实践性学问,但学习逻辑学之前,还必须学习“逻辑”。如果不理解何谓逻辑,就很难学习逻辑学,因为逻辑学是对逻辑的一种反省性认识。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逻辑学的入门方式较为独特。当我们学习物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之时,不需要从“物为何物?心为何物?言为何物?”开始学起,而应该能够立刻进入物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学习中。
在学习逻辑学时,由于“逻辑”这一研究对象本身过于抽象、非感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先从“逻辑究竟是什么?”开始学起。再进一步说,就算开始正式学习逻辑学,使用一些专业用语之后,如果不能勤于对逻辑学进行反省,那也将无法进步。从逻辑学重视基础这一点来看,它的确是一门优秀的哲学性学科。
本书中将把哲学性的“逻辑论”和“逻辑学”并行展开。为了明确地展示出逻辑的本性,就必须要检验逻辑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然后再从中让大家实际感受逻辑学的另一面,即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练习。
最终的问题虽然是以既有问题为素材,但在出题时我将题目进行了修改,让答题者在解答时不仅要套入逻辑规律,还要求他们对“何谓逻辑”这一点产生新的认识。在对逻辑学技巧进行学习和运用时,对“逻辑”本身进行的反省将会对确保“逻辑学的哲学性”起到作用。
见里敏比古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