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现代领导哲学思维 一、系统及系统思维的内涵和属性

领导,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控制和引导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有机系统。把现代系统思维运用于领导活动过程中,在领导实践过程中提高领导者的系统思维能力,有利于领导者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世界上看似不太相关的事情,联系却十分紧密,最终形成一个系统。有时候,一旦系统中一个要素被破坏,整个系统就有可能崩溃。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同样如此。

相传理查三世和亨利准备决一死战,这场战斗将决定由谁来统治英国。战斗前一天,理查派一个马夫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马夫对铁匠说:“快点给它钉掌,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由于铁片没有了,铁匠要他等等。马夫不耐烦地叫道:“我等不及了。”铁匠只好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固定在马蹄上。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少了几个钉子,需要砸两个。马夫急切地说:“我等不及了,只要能把马掌挂住就行。”战场上,理查冲锋陷阵,忽然,马掌掉了,战马猛然跌倒在地,理查也被掀翻。受惊的战马跳起来逃走了,国王的士兵也纷纷转身撤退,亨利的军队包围了上来。于是,从那时起人们传唱着这样一个歌谣:“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理论和实践不断告诉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从来就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演化着,只是并非人类从一开始就对系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人类步入现代社会以后,便自觉地将系统观作为一种思想和方法加以科学运用,不断地推动社会实践向前发展。

(一)什么是系统

系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要素组成的、不断运动着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作为系统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大系统由小系统组成,系统整体中必然包含若干个子系统。比如,宇宙是一个系统,地球是一个系统,北京城是一个系统,故宫是一个系统,故宫中的不同部分可以自成一个系统……大到整个世界,小到一个微生物,都是一个系统。只不过有些对象,如中国女子排球队,人们相对容易看出它们就是系统;而有些对象从某一方面看不是系统,但换个视角看它仍然是系统。例如我们常吃的锥形冰激凌,从某一方面看很难看出它是系统,但是当我们将它分成薄饼和冰激凌两部分时,就容易明白它其实也是一个系统。这里不妨介绍一下锥形冰激凌的来历。

1904年夏天,西班牙人哈姆威知道美国即将举行世界博览会,他把自己的糕点工具搬到了会展地点。不料他的薄饼生意很不好,而和他相邻的一位卖冰激凌的摊点生意却很好,以至于很快就把用来装冰激凌的小碟子用完了。好心的哈姆威就把自己的薄饼卷成锥形,让他盛放冰激凌。结果,这种锥形的冰激凌被顾客十分看好,而且被评为“世界博览会的真正明星”。从此,这种锥形冰激凌开始大行于市。可见,正是由于薄饼和冰激凌结合成一个系统后,才会有这种神奇的效果。

系统的基本属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的多元性,主要是指组成一个系统要素的数量多(至少在两个以上),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功能类型多、模式多、状态多,系统未来走向的可能性多,等等。从自然界来看,生物生态系统就有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四个要素在系统中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功能,共同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在人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系统同样都具有多元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就包括人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功能各异,但又互相联系,任何一种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三种生产为前提,而任何一种生产本身又是其他生产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其中任何一种生产,都不能完整地说明其他三种生产的再生产。

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系统的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互相联系。系统内的各个组成成分看似毫不相干,实际上互相影响互相牵制。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另一个要素发生连锁反应。正确利用系统思维的关联性,在处理事情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宋神宗熙宁年间,担任权都水监丞(掌管水利方面的官)的侯叔献征发民工,在濉阳县境内掘开汴河河堤,引用汴河中的大量泥沙淤灌田地。谁料这一年,洪汛特大,汴河水突然暴涨,洪水从掘开的河堤缺口汹涌而出,顿时堤防崩溃了……侯叔献决定,只有想办法泄洪,减缓凶猛湍急的水势,才有可能修复堤防,堵住决口。往哪里泄呢?侯叔献早就想好了:在离濉阳几十里的上游,在汴河河边,有一座废弃的古城,里面虽无人居住,房屋也都早已毁坏,但那几尺厚、几丈高的城墙却还是基本完好;用它来临时泄洪储水再合适不过了。侯叔献一声令下,带领民工们火速奔向上游那座古城边,连夜掘开了汴河河堤,把水引到古城里。第二天,下游的水量大大减少,侯叔献马上带领民工堵塞住了汴河河堤上的缺口。当古城里的水储满,又往汴河里流的时候,原来塌陷的堤已修复了。百姓的生命财产保住了,农田也免遭淹没。人们为侯叔献在大水汹涌的紧急关头随机应变的智慧所折服。

二是指系统整体与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人们常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成语,字面上说的是牵一根头发就带动全身,实际上是比喻一个极小的部分就可以影响全局。也就是说,如果要素发生变化,系统整体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如果系统整体发生变化,要素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只不过由整体变化而引起的要素变化,在程度和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罢了。否则,系统整体与要素之间,就难以相互适应,就难以协调发展。

三是系统整体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系统整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容易被人们忽视。事实上,任何一个系统都离不开与它周围环境的联系。比如,经济发展本身可以成为一个系统,但是任何一个经济实体都离不开政治、文化等属于经济实体这个系统之外的其他因素。

公元981年,宋太宗决定请著名巧匠喻皓在东京汴梁建造一座大型木塔。989年,喻皓建塔完工。奇怪的是,这座塔竟然微微有点向西北方向倾斜。有人问喻皓为什么把宝塔设计成这样。喻皓笑着说:“这京城一带地形平坦,四面无山,又经常刮西北风。如果塔身是正的,在西北风的压力下,就会慢慢向东南方倾斜,到一定程度,就会倒塌。现在把它建造得稍微倾斜一点,是为了抵抗风力,不到一百年,他自然就会被西北风吹正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风力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因素。可见,在木塔这一系统,与它之外的风力构成密关联。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运动的规律性决定了事物的联系不是紊乱的,同样决定了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各个要素有规律的排列就构成系统的层次性。而且,下一个层次是上一个层次的基础。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的有机整体。这一社会有机体,就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它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三层楼”。生物生态系统中,生物链上的各个环节就是一个层次。人们在确定一个目标时同样能够体现出层次性,因为为了有效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这个目标进行层次分解,建立目标体系。如总目标下有若干个子目标,总分结合,相互衔接,共同形成整体功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我国要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

系统的层次性又有其固有性和客观性,绝对不是人为作用的结果。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一个环节即一个层次,该系统就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形成新的结构体系,出现新的功能调整。实现系统整体功能优化,实际就是对其层次进行优化调节。这种层次还要严格的主次之分。改变这个主次,破坏这个系统的顺序,结果只能是使这个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导致原有的系统不复存在。

系统的层次性决定了系统的结构性。系统内部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形成系统的结构。改变系统的结构,往往会改变系统的功能。系统结构优化,其功能就优化;要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佳功能,就必须优化系统结构。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要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和生态结构。我们党还提出,要通过发展高科技的途径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系统,彻底改变我国产业结构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这些都是系统结构性思维的体现。

系统的关联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系统不可能是封闭的,它必需与其更高一个层次的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信息的交换,从而实现系统的存续和发展。任何一个封闭的系统,由于无法获得外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必将走向没落。

在17、18世纪交替之际,当时世界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个彪炳史册的皇帝,一个是清朝的康熙皇帝(1654—1722),一个是俄国的彼得大帝(1672—1725)。两个人同为少年登基,同为博学勤政。然而,两人对后世的影响却大相径庭。彼得大帝看到了落后的俄国与先进西欧的差距,搞改革开放,使落后的俄国与先进发达的世界很快对接,促使落后的俄国与先进发达的欧洲工商业沟通血脉,摆脱了落后的局面。康熙皇帝则夜郎自大,自以为是,沉湎于大清帝国的繁荣之中,下达禁海令,闭关锁国,也关上中国未来的希望,康乾盛世逐渐变成了落日的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就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和我们党对实践经验总结的逐渐深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从横向看,它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从纵向上看,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具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由于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关联十分紧密,系统因此成为一个具有大于其要素简单相加的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统一整体,人们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要素作为一个对象看待。整体性是系统的实质和核心。离开了整体性来谈系统就毫无意义。系统与一般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没有多大差别。比如,我们曾经有领导班子的说法,后来又有领导集体的说法,现在更加趋向于使用领导团队的说法。从系统的角度来看,领导团队一说更加强调了整体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系统工程,就必须注意它的整体性。就广义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来说,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要从整体上处理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就狭义的和谐社会建设来说,要能够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公平与正义,完善社会政策和措施,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统筹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二)系统思维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将现实事物看成系统,从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功能性和动态性等方面加以分析的思维方式。

五代末的吴越王钱镠据守浙东、浙南时,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了一座木塔,刚造了二三层,钱谬登塔观赏,却发现塔在摇晃,就问建筑师是什么原因。建筑师说:“这是因为还没造好,顶上没上瓦,塔上轻,所以晃动。”钱谬派人铺上了瓦,可是木塔仍然晃动。那位建筑师急得没办法,只得去向著名巧匠喻皓请教。喻皓说:“这个塔是很容易稳定的,只要逐层用木板钉结实就行了。”造塔的建筑师问为什么。喻皓说:“木板上下都钉牢了,六面互相牵连住像箱子的板壁那样。人踩在上面,上下与四壁相互支撑牵引着,当然就不会晃动啦。”建筑师照喻皓的主意去办,果然木塔稳定了。这个木塔实际就是一个系统,喻皓比别人高明的地方就是以系统的思维来看待木塔。

系统思维作为一个独特思维方式,它与传统分析方法最大的不同是,否定孤立、静止、还原论的观点,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它着眼于事物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地考察事物,全面地认识事物,有效地把握事物,从而优化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达到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讲,系统思维不仅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而且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

首先,系统思维丰富了普遍联系的思想。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而系统思维则强调世界由系统构成,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要素构成的层次分明、结构稳定的统一体,这就拓宽了人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

其次,深化了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系统思维则认为,系统内部的关系是矛盾或潜在矛盾的关系,要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的思想,也就是要按照对立统一规律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关系、各种矛盾的总和上把握事物的基本要求。这就拓宽了人们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第三,深化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要实现自身的运动和发展,就必须进行自我否定,因此,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螺旋式上升,体现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而系统思维则强调,事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能仅仅从事物的内在矛盾考察,还要考虑与其他事物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事物系统是在开放的前提下而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中获得发展的;同时,要从总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规律性,但是,发展的模式不能事先设定,因为事物发展有多种可能性。

人类很早以前就萌发了朴素的系统思想。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说把事物看成相生相克的整体;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道”和“一”,它们都蕴含着系统性思想。此外,我国的医药、工程、农事等方面的知识,都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朴素的系统性思想。在西方世界,古希腊原子论的创始人德漠克里特就著有《世界大系统》,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同时最早使用了“系统一词”。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整体大干部分之和”的杰出观点,这也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近代生物学、物理学、量子力学等自然科学界发生的一系列革命,为现代系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过来,这种系统思想又在科学界和工程技术等实践领域得到迅速而广泛地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推动自然科学高速向前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说:“针对客观实际需要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必将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只有整体地把握研究对象的一般性质,才有可能实现创新。如同作曲家把握旋律后再具体化到每个音符,数学家设想一个方程式时也是这样。创新不是对事物某个局部认识的修修补补,不是零敲碎打地解决问题,而是整体研究,深入掌握其物理本质,组织系统实验。”“开展系统研究,运用理性思维,会大大提高对机遇的敏感度,可以缩短整个研究进程。由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整体思路,尽管不太明确,但是对于一些微不足道、看来似乎无用的线索,会意识到它的研究价值,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就可能捕捉到机遇”。

系统思维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上的一大变革,也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在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时不仅能够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去实践,而且能够形成系统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个十分科学的系统。马克思在观察人类社会时,始终从全局的观念出发,系统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办法。毛泽东、***、江泽民、***、习近平等人,同样善于运用系统思维,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伟大事业,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必须统筹兼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比如,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圆满完成这一工程,我们运用了系统思维。在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矛盾时,不仅看到有些是企业本身的问题,而且还看到了有些是国民经济中深层次问题的反映。深化国企改革,既注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又注重进一步抓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比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整个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动等各个方面。

系统思维方式的科学运用必然导致领导方式上的革命。现代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需要处理各项工作,无论是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还是选人用人、组织指挥等大型活动,面对的都是多因素、多层次、结构复杂、动态多变的大系统。现代领导者只有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才能把握全局、把握未来,抓住问题的重点,把握住工作的重心,争取工作的主动权。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