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二十年来辨是谁: 贾元春的命运. §傻大姐的哭和笑

不在大观园中当差的下人,是不许擅自跑进去逛的。柳家的女儿柳五儿,尽管母亲已当上大观园厨房的总头,也只能偷偷地在那边犄角子一带地方逛,印象是“没什么意思,不过见些大石头大树和房子后墙”,后来她带着茯苓霜“趁黄昏人稀之时,自己花遮柳隐的来找芳官”,结果“正走蓼溆一带,忽见迎头林之孝家的带着几个婆子走来”,终致被当作盗贼囚禁。要不是“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不仅她自己的下场是“打四十板子,立刻交给庄子上,或卖或配人”,她母亲柳氏也要“打四十板子,撵出去,永不许进二门”。但贾母房内的小丫鬟,名唤傻大姐的,却是个例外。她“年方十四五岁”,“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作粗活简捷爽利,且心性愚顽,一无知识”,“出言可以发笑”,“纵有失礼之处,见贾母喜欢他,众人也就不去苛责”,无事时,“便入园内来玩耍”。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许多人认为是贾府中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同敢于超越礼教的丫鬟们之间矛盾的一次无可避免的总爆发。其实偶然成分居多,而傻大姐“误拾绣春囊”则是导火线。傻大姐拾到那“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盘踞相抱,一面是几个字”的绣春囊,“笑嘻嘻”的,遇上邢夫人,便笑道:“太太真个说的巧,真个是狗不识呢。太太请瞧一瞧。”邢夫人因作为荣国府一支的长房媳妇而不能入主府务,早对王夫人及其侄女儿王熙凤的僭越恨之入骨,所以傻大姐笑嘻嘻地送给她一个绣春囊,便成为她打击王夫人一派“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武器。大观园、丫鬟们的悲剧其实是邢夫人和王夫人上层争权夺利的派生物。清末时评家就有过“傻大姐一笑死晴雯,一哭死黛玉”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傻大姐“一笑死晴雯”,出自曹雪芹亲笔;“一哭死黛玉”,则是高鹗的续笔。高鹗续后四十回,诚然有“博庭欢宝玉赞孤儿”“评女传巧姐慕贤良”一类大败笔,但“泄机关颦儿迷本性”“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等篇章却笔力不让曹公,包括黛玉遇到傻大姐,傻大姐流泪道:“我就说错了一句话,我姐姐也不犯就打我呀。”“就是为我们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黛玉听了这句话,“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心里竟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时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移身要回潇湘馆去,那身子竟有千百斤重的,两只脚却象踩着棉花一般,早已软了”。这些细节都堪称自然而巧妙,准确而深刻。

刘姥姥那“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是“装傻”;晴雯、芳官等被逐斥后,袭人那“我们这粗粗笨笨的”等“谦词”,则是“诈傻”;傻大姐的一笑和一哭,是货真价实的“呆傻”。“装傻”者能以噱头获得彩声,虽无聊倒也无害;“诈傻”者惯以“粗粗笨笨”掩盖其蛇蝎心肠,最能引人上当;傻大姐式的“呆傻”,往往成为“天机”的泄露孔,在一笑一哭之间坏掉别人性命,而她自己竟是浑然不觉,也绝不受牵连。

傻人有傻福,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