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天象常同人的心境形成呼应或互补的关系,文艺作品的创作诀窍之一,是巧妙地利用天象来或明或暗地揭示事态的深层蕴意,展示人物灵魂的内在悸动。拿雨来说,“隔帘春雨细,高枕晓莺长”是一种温馨的境界、闲适的心态;“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则是一种动荡的变局、激昂的情绪;“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就构成了寂寥的氛围,传达出一腔幽怨。在小说和戏剧乃至影视艺术中,天象中的雨也常常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
《红楼梦》煌煌百万言,天象描写颇丰,但仅就前八十回曹公原著而言,直接写到雨的地方却并不多。贾宝玉在《春夜即事》中有句云:“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这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少怡红院中的隐秘,亦可见他心中那“喜聚不喜散”的情结,但在全书的情节流动中,海棠春雨怡红院的展开描写却几近于无。近人写小说,尤其是演话剧或拍电影、电视,常常因为才竭技穷,便“戏不够,雨来凑”,往往小说中、舞台上雷电交加,或银幕、荧屏上风雨大作,或角色大喊大叫、寻死觅活,一味拼命煽情,而读者、观众却只觉矫情,竟不为所动,可惜了那一番被搬动的风雨雷电。
《红楼梦》不写雨则已,一写雨,便是大手笔气象。那雨非但不是可有可无之物,更丝毫没有煽情之嫌,真是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全织进了时境、物境、人境、心境之中,而总体上便构成一种诗境,引领读者去达到一个悟境。
“红楼”之雨,在第三十回中一现。这一回总计约六千字,却写了贾宝玉生活、性格中的几个全然不同的方面。在不断变换的场景中,他的情感生活竟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几次跌宕转折。万未料及的与金钏小作调笑而导致王夫人暴怒的场面后,忽然又出现了更难料及的“龄官画蔷”一幕。这时曹公写道:“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后更成大雨。唯其因为有这场骤雨,才传达出了龄官忘雨画蔷的情痴,以及宝玉怜人淋雨而不自顾的对青春女性的珍惜乃至崇拜。也正因为有了这场骤雨,才会紧接着发生怡红院中一群女孩子堵沟积水戏禽嬉耍,宝玉拍门不开,袭人终于去开门时被宝玉抬腿踢在肋上,晚间嗽出血痰等一环更比一环出乎意料而又合情合理到天衣无缝的种种情节。“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是这一回贾宝玉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内心青春期的骚动和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