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你不需要亲自创造一份“我的日报”。其他人正在为你创造它(而你可能完全不知道他们正在这么做)。facebook在操控内容方面是一把好手,谷歌也是如此。我们生活在一个算法(algorithm)时代,而且算法知晓甚多。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算法的发展必将不可估量。2算法会对你有相当多的了解,还会知道你当下和未来的需求,比你自己反应更快,对策更多。算法甚至会了解你的情绪,它的反应和对策能力同样远胜于你。而且,算法还会自己模仿情绪。
就算现在,一种“略懂”你的算法也能够发现并告诉你,“与你相似之人”的喜好倾向。只需几秒钟,算法就能为你独家定制一份接近“我的日报”的东西。实际上,这一幕每天都在上演。如果算法知道你喜欢某种特定类型的音乐,在很大概率上,它也可能了解你喜欢的电影和图书,以及什么样的政治竞选人会吸引你。此外,如果算法知道你访问了哪些网站,它很可能知道你会购买什么产品,以及你对气候变化和移民问题的看法。
这里有一个小例子,facebook可以知晓你的政治信念,而且能够把它掌握的信息告知其他人,包括公职竞选人。通过分析你喜欢看的网页,facebook把用户分成极度保守、保守、中立、自由、极度自由几类。如果你青睐某些的政治观点而不是其他,生成一个你的政治形象就不难。如你提及自己喜欢或厌恶某些竞选人,政治分类就会更容易实现。顺便提一句,facebook并没有隐瞒自己正在做这些事情。在face-book的广告偏好页面上,你可以看到“兴趣”,接着是“更多”,然后是“生活和文化”,最后是“美国政治”,政治分类很快就能完成了。
机器学习可以被用于(很可能正被用于)进行精细的偏好区分。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出海量的分类,不仅包括从右派到左派的政治派别,还包括你最关心的议题的具体细节,以及你对这些议题(移民、国家安全、平等和环境)可能的看法。至少可以说,这些信息对于其他人——竞选经理、广告商、募捐者和骗子们,包括政治极端分子——相当有用。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网络标签(hashtag)。通过“#爱尔兰”“#南非”,或者“#气候变化是骗局”,你可以瞬间找到大量你感兴趣的、符合或强化你信念的条目。网络标签的整体理念是让人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通过这种简洁快速的筛选排序机制,你能够创造的不只是一份“我的日报”,而是一份“自我时报”或“此刻的我”。(#此刻的我?我想这是我刚编的一个标签,不过这显然可以通用。)许多人就像“标签主”(hashtag entrepreneurs)一样,他们创造或传播各种各样的标签,借此推动某些思想、观点、产品、人、所谓的事实,以及最终的行动。
毫无疑问,算法和标签的发展增加了乐趣和便利,提高了学习和娱乐的质量,因此我们中的许多人为此欢呼雀跃。没什么人愿意看到他们不感兴趣的商品广告。如果人们厌倦了有关法国经济的报道,何必要在电脑屏幕或手机上阅读这些呢?
这个问法不无道理。然而,这种控制架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并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由、民主和自治问题的根本性质疑。一个自主运行良好的民主审议(democratic deliberation)体制或个人自由体制的社会前提是什么?即便人们并不热衷于探索性发现(serendipity),但我们可以否定其重要性吗?一个被完美控制的传播环境——即个性化的推送——是某种恶托邦吗?进而言之,社交媒体、交流选择性的激增、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何种意义上改变了公民的自治能力?
我们将会发现,上述问题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我最主要的目的,是创建一种有利于个人生活、群体行为、创新和民主本身的“探索性发现架构”(architecture of serendipity)。社交媒体已经达到了允许我们打造独家专属推送的程度,这让推送信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网络供应商也已经能给每一个个体提供类似个性化体验或封闭共同体的服务,那么我们应当对此保持警惕。自我隔离(self-insulation)和个性化是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良方,但是它们也可以传播虚假信息,激发群体极化(polariza-tion)和碎片化(fragmentation)。在这个意义上,探索性发现架构不仅可以对抗同质性,还能推动自治和个人自由。
在这里,有必要做出一个关键的澄清。我的主张与个人或政治自由的本质,以及最有利于民主秩序的传播系统有关。的确,这一主张并非是所有人或大多数人的实际选择。如我们下面将看到的,许多人确实喜欢回音室,而且非常喜欢生活在其中。不过,也有许多人不喜欢回音室,他们不仅有好奇心,而且好奇心极其强烈,他们想要了解各种各样的议题和观点。许多人只是在默认情况下被最有名或最受欢迎的网站所吸引,这些站点通常不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导向。经验研究证实了上述断言并指出,不少公众对能够看到与自己相反的观点有强烈的兴趣,且大多数网友会在没有政治信念的主流网站上花时间。3大多民众的心智是开放的。基于所见所学,他们会不断调整原本的观点。这类人身上具有一种明显的公民美德:他们不会固执地相信自己总是正确,他们想要探究真相。
也有一些人更愿意听取与其观点相吻合的意见,同时他们也很乐意听取那些挑战自我的意见。他们不喜欢回音室的理念,也不愿作茧自缚。在下文,我将详尽论述人们使用网站和社交媒体的实际状况,以及控制架构对人们的影响程度。尽管如此,我的核心主张并不是经验性的,而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理念之上的。它们将围绕某种特定的文化展开,而这种文化与运转良好的民主社会十分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