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传播技术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我的日报”的理念,这种变化被低估而非夸大了。正在发生的事情远远超越了日益定制化(customized)的电脑屏幕。
我们很多人都以远程办公(telecommute)取代了坐班,这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趋势。我们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书而不去本地书店,也就不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也有一些人则越来越少地在本地餐馆就餐,因为seamless.com【1】或类似的在线订餐网站非常乐意为我们提供寿司或比萨外卖。在互联网时代的拂晓时分,媒介分析专家肯·奥莱塔(ken auletta)兴奋地说:“我可以在电脑上播放音乐试听,然后点击、下单订购。我不需要去商店,不需要开车,不需要走一步路。哦,上帝,这简直是天堂。”1
果真如此?天堂?是真的,如果你对从电脑到亚麻织品,从钻石到汽车乃至医疗建议之类的事情感兴趣,那么线上公司将很乐意为你服务。事实上,如果你想上大学,甚至是获得一个硕士学位,你不必非得进入校园。在网上,你就可以接受大学教育。或者如果你想要举办婚礼,也能够在网上取得结婚证书。2
大体上来说,认为这样的时代是坏的或是失败的,都是愚蠢的想法。相反,对人们来说,急剧增加的便利性是一件幸事。开车到处寻找合适的礼物是件麻烦事。(你还记得这曾经是什么感觉吗?你现在仍然如此吗?)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有机会滑动和点击鼠标是一个非凡的进步。无论贫富,许多人都利用现有的传播技术“去”他们未曾游览过的地方,比如南非、德国、伊朗、法国、威尼斯和北京,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到访世界各地的商店,以及种类繁多的专科医生诊所。然而,对于数百万计的人而言,这个日益便利的时代造成的后果是,他们减少了与多样化人群不期而遇的机会,公民身份的削弱也成为一种让人忧心的结果。上述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的概念也值得关注,它是线上生活的日常组成部分。我们视其为理所当然,然而,这个概念的意义非同寻常,值得认真对待。而且,更为不同寻常的是,我们不再认为它有什么不同寻常。举个例子,当你从亚马逊网购一本书时,协同过滤可以很好地告诉你,其他喜欢这本书的人还选了什么。当你订购了一批书籍时,基于和你类似的购买者的喜好,亚马逊网站会知道并向你推荐你可能喜欢的其他书籍、音乐或电影。当然,其他的网站,比如netflix(网飞),也乐于告诉你会喜欢的新电影,并且不会推荐你不感兴趣的电影。它仅仅通过你对特定电影的评分,就可以把你与其他人的评分相匹配,进而通过与你的电影品位相似的人的喜好,发现和推荐你没看过的电影。这种算法非常优秀,并且还在日益完善。
对于音乐和美食,可选项不计其数。它们每天都变得越来越丰富和神奇。比如说,音乐网站pandora会询问你最喜欢的歌曲,一旦你给出了答案,基于这首歌,它将为你创建一个独立的频道。协同过滤不是pandora的主要过滤方式,它搜寻那些“听起来”就像是合你口味的歌曲。完成了最初的歌曲筛选之后,它会问你是否喜欢它挑选的歌曲。通过这种方法,它的推荐会越来越精准。它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个性化,以迎合你的偏好和品位,让你摆脱“垃圾”的困扰。几乎没人会喜欢“垃圾”,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你一开始只是偶然遇到某个类别(鲍勃·迪伦、巴*、莫扎特、泰勒·斯威夫特),但经过不经意地接触之后,它们会成为你的最爱。
一旦pandora知道了你喜欢的音乐,它有很大可能知晓你更多的喜好。如果你喜欢艾美·曼恩(aimee mann)和莉兹·菲尔(liz phair),它就会知道你可能归属于哪类群体,如果你喜欢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哈伊姆组合(haim),或者戴夫·克拉克五人组(dave clark 5),也同样如此。通过音乐偏好能够预测政治倾向吗?不久之前,pan-dora的一位高管声称,根据邮政编码和音乐偏好,它对用户政治倾向的预测准确率在75%到80%之间。依靠这样的精准度,该公司开发了一项广告服务,“它将使候选人和政治组织能够根据政治倾向,向pandora 7300万月活用户中的绝大多数人精准投放广告。”3
个性化购物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它的目的是让琳琅满目的产品匹配顾客的购物兴趣和消费模式,这包括收音机、电脑、纺织品、钢笔和室内设计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同理,消费模式的相关信息可以为购买其他产品提供预测。这并不是《她》中的萨曼莎,但是如果你知道人们喜欢什么袜子,就有可能作出一些推断,而且如果你还知道他们喜欢的收音机和手机,你的推断可能会变得非常精准。或可设想,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拥有虚拟名人……他们看起来棒极了。实际上,因为他们的脸会完全吻合你对漂亮的要求,而不必按照你邻居的标准,所以他们看上去漂亮极了,这基于他们对每个家庭的‘私人订制’”。4(听说有些网站会提供个性化的浪漫故事,这很奇怪吗?至少会有网站询问你心中的理想情人,而且为了迎合你的喜好专门设计一个故事。)
赞美个性化购物带来的便利实在合情合理。亚马逊、netflix以及类似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简直神乎其技到不可思议。通过这种方式,无数人发现了他们新喜欢上的图书、电影和乐队。但个性化购物可能造成一个令人不安的结果,即鼓励人们缩小自己的眼界,或者迎合他们现成的口味,而非让他们形成新的趣味。由于许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个性化过滤,这种担忧就更值得细究了。电影和音乐的个性化的确是个问题,但是民主领域的个性化才最为严重。设想持有特定政治信念的人,当他们读到越来越多与自己信念相同者的观念时,他们先前的判断会更加巩固,但这仅仅因为他们被鼓励阅读的大部分内容都大同小异。这种状况难道不会让一个民主的社会感到不安吗?
最好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解决上述潜在的问题。第一种方式涉及一种独特的、略带有异国色彩的宪法教义,它基于“公共论坛”(public forum)的理念。第二种方式涉及一种普遍的宪法理想,甚至可称为最普遍的宪法理想:审议式民主。诚如我们即将看到的,共同体验的缺失以及个性化过滤体制会损害上述理想。作为修正,我们或许要认识到,自由社会创建一系列的公共论坛,为发言者提供接触不同人群的机会,在这个体制中确保我们每个人都能倾听到范围广泛、横跨许多主题和观点的发言者,并由此得出自己对于自由社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