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标签:社交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 §谈谈底线

在对互联网世界作出任何评价,或者提出互联网有什么坏处的主张之前,我们必须先提出一个问题:与什么相比较?我们很容易想象在更早一段时期里曾出现的迹象,诸如1940年、1965年或1980年,那时的传播环境比现在要好得多。那也许是一个传播交往的黄金时代,许多人这样认为,我却不敢苟同。我不主张把现状与某种逝去的乌托邦相比较,而是将其与一种从未存在过的传播系统相比较。这个系统建立在现有技术能力和无法想象的改进之上,借此向人们提供一个与大城市相媲美的传播系统,里面充斥着物质、享乐、多样性、挑战、安逸、骚乱、肤色和惊叹。

我知道,这个尚未实现的传播系统设想现在难免含糊不清,使人沮丧。不过,它可以作为一个理想基准(idealized baseline),以说明一个理想的传播系统不包括什么。这就像讨论什么是不公正,要比给出一个公正的定义更容易些。这个设想并不涉及政治极化的严峻状况,在那样的传播系统中,大部分人将自己归藏于形形色色的信息茧房之中。这种情况不算高度碎片化,它会提出人们意料之外的话题和想法。它抵制人们散播的虚假信息,无论它们的散播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使然,都会误导其他同胞在健康和财富问题上的看法。对于那些想法不同的人,它不鼓励冲动地解决问题。这个设想还意识到,一些人充满好奇心。它不应忽视政治上的好奇心,而应该认同这是一种公民美德。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人喜欢阅读那些挑战自己先见的材料,没有好奇心的人不会具备这种美德。

上述想法仍然有些不够清晰。不过,我们不应该提出一个过于伪善或说教的“理想的传播市场”,或者让它的标准完全脱离人类的现实生活(更不要说注意力持续的问题了)。我的目标是提出一个理想基准,当我们探讨传播系统的具体问题之时,是否与之背离便显而易见了。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