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标签:社交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 §公共媒介是未受承认的公共论坛

当然,在街道和公园能做到的事情是有限度的。即便在超级都市,街道和公园也仍然是局部的(local)。然而,还有其他机构发挥着许多与街道和公园相同的功能。事实上,社会的公共媒介——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无论是线上或线下——都可以被理解成极为重要的公共论坛。社交媒体却不能被同样视为公共论坛。你的facebook动态或许是某种形态的公共论坛,然而它与公共媒介并不是同一种“公共”。

原因很简单。当你阅读一份都市报或国家杂志的时候,你的目光可能会掠过许多你没有事先筛选过的文章。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你会读其中的某些文章。也许你并不知道自己可能会对最近的立法提案感兴趣,它们涉及国家安全、社会保障改革、索马里或者中东局势的新近发展,不过总有一个话题能吸引你的注意。这种假设对话题成立,对观点也同样成立。

你可能认为你不会从自己讨厌的人那里学到任何东西。然而只要你翻到报纸的社论版,就有认真阅读社论内容并从中获益的可能。你或许会被其中某个论点说服,或许会认识到自己能否被说服,或许可以澄清并改进自己的论证,或许会了解到真相。

同时,日报上的头版头条或者周刊上的封面故事,很可能对广泛的受众具有高度的影响力。在本地杂货店购物时,你可能会看到《时代周刊》或《新闻周刊》的封面故事——冉冉兴起的政治家,新型风险,或者欧洲惊人的发展——而这些都有可能吸引你的注意力,进而让你重拾这一话题并且了解到一些你事先从未关心过的事情。

意外的和未经选择的接触对个人和社会而言常常有很多好处。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尽管是以不同的方式,“令人讨厌的”接触也遵循同样的道理。在某些情况下,你最不喜欢的作者的一篇社论可能让你抓狂。你可能希望这篇社论不存在。然而,尽管你被激怒了,你的好奇心却可能因此被激发,因而可能会去阅读这篇社论。或许这并不是什么有趣的体验,但是这个过程或许会推动你重新审视乃至修正自己的观点。最起码,你会了解到同胞们的想法,以及他们为什么这么想。这个过程就好比你读到了犯罪、气候变化、伊拉克、种族主义或酗酒等一系列内容,尽管它们令你不快,但是你自己或多或少会从中学到点东西。

电视广播也发挥着类似的功能。最好的例子,或许就是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的一种机制:晚间新闻。如果你打开晚间新闻,将会了解到许多你没有事先选择的话题。凭借其迅捷性和即时性,电视广播比纸媒更能胜任公共媒介的公共论坛职能。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网络上的头条新闻也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帮助确定核心议题,并为数百万人创造和分享了他们的共同关注。而且,网络头条新闻带来的变化——覆盖了国内与国际范围内的一系列议题,产生了一种超越海德公园(hyde park)能比拟的演讲角效应。

上述主张并不依赖于这一前提判断:公共媒介总是发挥出色,或者至少可圈可点。对于特定议题或观点而言,公共媒介有时甚至不能够提供最低程度的理解。它们很多时候提供的不过是大多数人既有想法的缩水版本。公共媒介常常受到自身偏见和成见的影响。有时它们甚少关注实质内容,而转向新闻采访片段(sound bite)、捕风捉影及哗众取宠的报道,这是过去几十年令人惋惜的趋势。还有的时候,它们废话连篇。在任何时代,公共媒介都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压力,而今尤甚。它们必须要做一件事:吸引眼球。不消说,迫切的市场压力淹没了对民主理想的追求。

就本书的主题而言,重要的是公共媒介在它们的最佳状态时,可以为人们同时展现许多不同的议题和观点,并且为异质性公众提供共享体验。公共媒介不存在标签,这显然值得庆幸。事实上,比起街道和公园,公共媒介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它们大多是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而不会局限于本地。通常情况下,它们会让人们接触到其他地区甚至是其他国家的问题和困难。它们甚至呈现出一种适度的、不显山露水的世界主义,确保许多人能够对地球上的不同区域有一定的了解,而不管人们在一开始是否有兴趣去了解,或者从来没想过要去了解。

当然,公共媒介不是法律上承认的公共论坛类型。它们是私人机构,而非公共机构。最重要的是,公众成员没有对它们的合法准入权。公民个体无权干涉社论和私人所有者的经济选择。20世纪70年代,围绕着这个问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宪法辩论,结果主张宪法保障公共媒介准入权的一方明显失败了。10然而,对于我的核心主张而言,是否具有法律强制力是一个次要的问题。即便缺乏法律强制力,社会的公共媒介仍然发挥着许多公共论坛的功能。它们促进共享体验,让人们接触到事先未被选择的各种信息和观点。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