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卯时,满朝文武齐聚大明宫殿。长号齐鸣,锣鼓喧天。武则天身着龙袍,在黄盖伞下缓步踏上龙椅。
见武则天已往龙椅走来,李旦推了推身边老太监说:“念!”
老太监随即念道:“朕自即位以来,未曾为大唐谋得荣耀,全凭母后替朕分忧,母后日夜为国操劳,才得此太平盛世。朕自觉愧对祖先,无能担此大任,故朕今日,将皇位禅与母后,愿从此天下大治,繁荣富强!”
这时,武则天也已走到李旦身边,李旦从老太监端着的托盘中将玉玺呈给武则天,说:“恭请母后登基!”,台下大臣也异口同声说道:“恭请圣母神皇陛下登基!”
武则天接过玉玺,气势磅礴地甩开衣尾,以一个华丽的转身坐到了龙椅之上。
片刻,武则天将玉玺放至一旁,满意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她的臣子,她的江山,她的众望所归…
继而盛气说道:“今日朕秉承天意,继承大统!从此,这万里江山便真的压上了朕的肩膀。任重道远,朕诚惶诚恐!还请各位大臣多多辅佐,多多谏言!这泱泱大国不仅仅是朕一人的,更是各位大臣和黎民百姓们共有的!朕决定择日迁都洛阳,在洛阳再创辉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台下响起整齐的拥戴之声,文武百官纷纷下跪。武则天从龙椅上起身,摊开双手说:“众爱卿平身!朕一路走到今天,承载了无数的心酸与谩骂!但也正是因为那些质疑才成就了朕的今天!朕定当不辱使命,接先帝之遗志,开创贞观之遗风!使得大周国泰民安!大业永昌!”
当武则天说出‘大周’之时,引起台下大臣们一阵骚动,我与李谚互相看了一眼,李谚对我点点头,于是我便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果然志存高远!让臣等心生敬佩!”
我话音刚落,骚动的人群渐渐平息,于是我接着说道:“恢复‘周礼’是乃至圣先师孔子一生的追求。如今陛下将国号改为‘周’,意为实践孔子先师的遗志!这是件何其神圣之事?”
听我这么说,人群中的议论声再次响起。而就在此时,武则天正色说道:“袁爱卿所言极是!朕不日即将兴建明堂,推崇周礼!儒家文化兴,国家方可兴!”
听罢,大臣们再次纷纷下跪,整齐嘹亮地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这样,已年过六旬的武则天在今日终于实现了她苦心谋划多年,梦寐以求的梦想,登上了万民敬仰的高座。
登基大典结束后,武则天在麟德殿设宴招待满朝文武。趁着武则天忙着与各大臣交好之时,我与李谚趁机想找到上官婉儿,让她等我们走后将辞官书信转交给武则天。
可我们在大殿中寻觅多时也没找到上官婉儿,这不应该啊!作为武则天的随行女官她这不是擅离职守吗?正当我们准备再找机会时,突然瞥见大殿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正蜷缩着两个相拥的人影。
我们仔细一看,正是李旦和上官婉儿!这俩人胆子也太大了吧!众目睽睽之下居然就敢搂搂抱抱…
我推了推李谚说:“你去…”
李谚扭捏道:“这不好吧…”
“快去!没时间了!”,李谚这才娇羞地靠近他们,故意咳嗽了一声。继而李旦与上官婉儿惊慌地起身,四下环顾着。见到是我和李谚,李旦长长吁了一口气,问道:“二位太史所为何事?本王本就打算一会儿就来敬酒感谢你们二位!”
“恭喜豫王脱离苦海,但今日我与李谚是来向二位辞行的!”,我拱手说道。
“辞行?这话从何说起?二位太史要去哪啊?”,李旦与上官婉儿同时问道。
李谚四下看了看,轻声说道:“上官大人,你可否记得《推背图》?陛下登基后,不日定当召我们推演第四象。但这第四象不应过早向太后娘娘阐述,只待时机成熟之日我等方能为太后娘娘推演。可如若我与袁兄还留在朝中,陛下定然会迫不及待想要预知后事,到时朝廷必将动荡不安,所以我们便决定辞官归隐。”
我点头附和道:“所以今日我等留与书信一封,望上官大人在几日之后将辞官书信转交于太后娘娘。”
李旦听我们这么说,忽然悲伤问道:“二位何时才能归来?本王翘首以盼!”
“豫王不必伤怀!我们终将再见!预祝您与上官大人能够修成正果!”
上官婉儿与李旦对视了一眼,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继而说道:“走!本王今日要与你们不醉不归!一来感谢你们对本王的救赎!二来就当是本王为你们践行了!”
说着,我们三人便并肩走向宴会现场,上官婉儿则是对我们挥挥手说:“你们先去,婉儿稍后再来!”,心中不禁有些动容,李旦即便是抛却皇位,但终究与上官婉儿也注定是陌路人罢了…
宴会厅中热闹非凡,大臣们三五成群地围着几案席地而坐,酣畅淋漓。我、李谚、李旦也兴致勃勃地推杯换盏,够筹交错之际,武则天端着酒杯来到我们几案边,笑盈盈地说:“朕有今日,全靠你等大力支持,来,朕敬你们一杯!日后还需各位大力辅佐才是!”
我与李谚拿着酒杯的手都不自觉地颤抖,快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忐忑说道:“陛下是天选之人!人中龙凤!微臣不敢居功!”
武则天笑笑说:“不必谦虚,待几日后朕再另行宴请二位!”,说着便去往另一桌。
看武则天走了,我们三人默契地干了一杯酒长吁了一口气。李旦感叹说:“本王真是羡慕你等有此说走便走的情怀,可惜本王却无奈落生于这帝王家,即便心怀四野,却依然踏不出这围城半步!”
“豫王,您将会是永载史册的传奇人物,您走不了…您今生与这皇城算是扯不清了…”,我有些忍不住想把李旦的命运悉数告之,但还是说的非常委婉。
“袁兄这是您给豫王预测的未来吗?”,李谚问道。
“别别别!袁太史切莫替本王参透未来,本王却不知情还可愉悦生活,若是你将本王今后命数一语道破,万一不是本王想要的,那本王今后生活岂不是与在位之时一样生无可恋吗?”,李旦摆手说着。
我拿起一个水煮鸡蛋,塞到李旦手中,坏笑着说:“哈哈…也罢,您如今已是拥有美好‘明天’之人了!”
李谚继而看向此时在武则天身边的上官婉儿,举起手中鸡蛋对着她晃了晃,两人相视而笑。
就在这时,忽然看见思公主来了,我与李谚朝她招招手,她坐下后,面色凝重地说道:“皇兄,您也在这?”,随即欲言又止地看向我和李谚。
“皇妹,听闻明日你们就要远行,皇兄真是有些舍不得呀!”
李旦话一出口,思公主才放松下来,说:“原来皇兄已经知道了呀!害得思儿不知如何开口!”
李旦点点头说:“皇妹此去你我兄妹不知何年才能再见了!李谚,皇妹从小养尊处优,到了外面,切记不可苦了皇妹!”
李谚点头如捣蒜,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思公主听到这话,抹了抹眼角动容地说:“思儿知道皇兄前几年受的苦才是真的苦,思儿比起皇兄不知幸福多少倍,何况之后还有袁哥哥与姝儿嫂子照顾,思儿过得一定会很好!皇兄不必为思儿担心!皇兄保重!”
李旦点点说:“去给母皇敬一杯酒,就当做辞行吧!”
思公主看了看还在大臣间敬酒的武则天忽然眼神空洞的摇摇头说:“罢了,思儿就在这再看几眼母皇便好!”
又喝了几杯,李谚正要倒酒,思公主突然拦住李谚说:“我们告退吧!再喝若是误了今晚行程,那便不好了!”
于是我再次对李旦拱手说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日再见,自当把酒言欢。”
我们绕过热闹的人群,踏上了归隐之路。走出殿外没几步,思公主忽然转身向着武则天所在大殿屈膝跪拜三下,然后才抹了抹泪水与我们坐上了早已候在宫墙外的马车。
“daday,咱们这是去哪啊?”,兢儿问道。
“咱们去爷爷的家。”
“好呀!好呀!我要给业儿在竹林里做一个大大的秋千!”,兢儿兴奋地说。
思公主这才破涕为笑,说:“做秋千这事儿还有遗传不成?”
我尴尬地笑了笑说:“兢儿真乖!知道哄弟弟高兴!咱们到了爷爷家,daddy帮你一起做大秋千…”
李谚在车厢外喊着:“袁兄,那咱这就出发啦!”
“好嘞!”,我回应着。
掀开窗帘,看着漫天繁星,与此时灯火通明的大明宫交相辉映。我摆了摆手说:“长安!再见!”
马车飞驰在夜幕中飞驰,思公主他们早已进入梦乡。我钻出车厢坐到李谚身边说:“咱这算是亡命天涯路吗?”
李谚摇头说:“不!这是咱前往幸福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