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校尉骂道,你敢这么说,是想死吗。
吴广故意大声说道,你们知道秦朝法令严酷,怎么能致这么多人的生死不顾呢?
其中一个校尉拿出鞭子便要打吴广,吴广跑出帐外,那校尉又提剑追了出来,吴广回身夺剑,那校尉怎会是吴广的对手,被吴广一剑毙了命。陈胜带领众人赶到,把另一个校尉也杀了。
陈胜见大家都已经心动,便朗声开始了他前无古人的演讲,现在咱们因大雨已经不能按时到达渔阳了,就是去了,按秦法那也得处死,就算侥幸没死,得到赦免,渔阳那地儿那么冷,想我们连衣服都买不起,早晚得冻死,就算你又侥幸没冻死,胡人经常来打仗,你能是人游牧民族的对手吗?不一样还得死?不如跟着我陈胜混,混好了留名青史,混死了也扬名天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这一短暂的激情飞扬的演讲,说的众人热血亢奋。
反了,反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这样打响了。可怜那两个校尉,死了还不算,陈胜又把他们的头割了下来,用来祭天了。祭祀完毕,陈胜昭告天下,诈立扶苏为王,项燕为丞相,自称大将军,立国号大楚。
刚开始就用骗人的手段,岂能长久?这也不能怪陈胜,起义太仓促,从谋划到成行也就几天时间,那有心思深思熟虑,正是因为他没有深思熟虑,导致后面几场小的胜仗之后错误的判断了形势,认为秦朝已经虚弱不堪了,好像就差他陈胜少踹一脚了。
不过不管这么样,现在的陈胜还是很得意的,起义军成立之后,陈胜马上带人去攻击大泽乡。起义军很顺利的就攻下了大泽乡,随后又攻下了蕲县和周围的十几座城池,最后攻下陈县之后便在那定居了下来。
陈胜的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响应,攻下陈县之后前来投军的人已经超过五六万人。这完全是陈胜始料未及的。
陈胜的一路凯歌也引来了几位猛人相投。一个叫葛婴,一个叫周文,还有两个人叫陈余,张耳。之所以把后面两个人写到一起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关系太好了,史称刎颈之交,没想到最后两人都互相想刎对方的颈。
葛婴履历一般,只是个犯罪分子带着几百人打家劫舍的,听说陈胜起义便来相投了。周文就有来头了,十八岁出道就跟着项燕打仗,现在都已经六十多岁了,资历绝对够老,也算是个大将,有一句话说的好啊,看资历不如看能力,周文的能力如何我们以后再说。
至于陈余张耳两人,都是有名的贤人。
陈胜攻下陈县之后便以陈县为根据四处攻城略地。此时的陈胜拥军已经达到四五十万,盛况空前,于是便开始整日飘飘然了,心说,我当时干嘛立扶苏为王,自己当了多好,现在天下人谁不服我。蕲县有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知道了陈胜想当王想法后,为了迎合陈胜便说道,陈胜你不该做大将军,你应该当王啊。陈胜听了当然高兴,跑去问陈余张耳两人。因为陈余张耳都是出了名的贤人,不像他身边不是贫农就是大老粗,而且两人也算很有能力,由两人娶老婆的经历可以看出来。两人都是被富家女看上,由丈母娘家出钱资助,广结天下英豪的。
陈胜跑去问陈余张耳两人自己当王合适不合适其实只是想听一句好听话罢了,谁知陈张二人异口同声的说,不可以,此事万万不可。
陈胜说,为什么不可以?我现在受万人拥戴怎么就不行了?
陈张两人说道,将军为天下人铲除暴秦,现在刚刚拿下陈县就想当王,这不明摆着你有私心吗?非但你不能称王,你还要派人去立亡国的六国后人为王,集众人之力抗秦,这样才能成就大业。你要是称王,天下人就离心离德,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陈胜听了他两人的话后很生气,从此以后不喜欢陈余张耳两人了。陈余张耳两人也看出了陈胜的气短,双方只能各怀心事先将就着过。
要说陈余张耳两人不让陈胜称王的想法是很有见地的,但陈胜不这么认为,想想陈胜一路走来。当时起义那是抱着必死之心的,他都没想到自己反秦的声势会如此之大,完全始料未及。以陈胜的才能已经完全没有能力来统领这支几十万人的队伍了。起义之前的陈胜就好比一个贫农,身上就剩两块钱了,可这仅有的两块钱他没有拿来卖馒头,而是买了彩票。陈胜的想法是,两块钱馒头一吃就完,吃完了不还得饿死?干脆买成彩票,中了就风风光光火一把,不中死了一了百了。可是陈胜这个贫农还真让他碰上了,果然中了五百万。就好比一个身无分文,穷了一辈子的人突然得了五百万巨款,成了富豪,虽然你没抽过去,但你从没富过,一般人都不知道这钱该怎么支配了,可是陈胜不然,他不认为自己支配不了,他觉得自己有能力来支配这笔巨款。大错从此酿成,悲剧早已注定。
陈胜不听陈余张耳两人的劝告,毅然称王,实现了他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千古名言。称国号张楚,陈胜为张楚王。封吴广为大将军,周文为右将军,又封在外征讨的葛婴为前将军。
葛婴是最倒霉的,因为他很早就被陈胜派出去打仗了,那时通讯不发达,不像今天发个短信打个电话这么方便,所以陈胜称王的消息葛婴一直都不知道。葛婴带着部队在楚地征讨,不想竟然碰到了楚王后裔襄疆。两人本就是好哥们,今天见面那也是高兴的很。
葛婴一时头脑发热,竟想立襄疆为楚王。葛婴的部下劝他说,立王是大事,你应该先禀报陈胜才是啊。
葛婴说,没事,我知道陈胜的意思,他早就想立楚王后人为王了,没事。
于是糊涂的葛婴立了倒霉的襄疆为楚王。当陈胜称王的文书送到葛婴手上时,葛婴傻了,都怪消息不灵通。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只能借老朋友襄疆的人头一用,向陈胜谢罪了。可怜的襄疆没当几天王就一命呜呼了。
葛婴与陈胜交好(他自己认为),他相信陈胜会原谅他的。人头送给了陈胜,说,我是一时糊涂,你可别怪我啊,现在我把襄疆小儿的人头给你送来了。
陈胜收到了襄疆的人头,没过几天给葛婴发了一纸文书,说咱们共同创业,同甘共苦,你也是公司里的元老级人物了,区区小事我怎么会怪你呢,你在外打仗不知道我称王了,不知者不罪。
这番话看完后,葛婴彻底放心了,陈胜不欺我啊。陈胜还在文书里说道,你在外时间也不短了,我都想死你了,你啥时候回来咱好好叙叙旧啊?
葛婴以为立王的事情就此过去了,屁颠屁颠的回去见陈胜了。没想到回去之后还没来得及喝口热水就让陈胜送到地府报到去了。
看着葛婴的尸体,陈胜不屑道,你也配立王。
陈胜在当王的六个月里犯过很多错误,自立为王是一个,不听张耳陈余之谏是一个,杀葛婴又是一个。以后他还会接着犯错,直到他的人生走到尽头。
杀了葛婴之后,陈胜调兵遣将,命吴广引军十万西进攻取咸阳要道三川,周市领兵伐魏地,邓宗接替葛婴之职,攻九江。陈胜居中指挥。
大将们各自领兵去了。而陈余张耳两人与陈胜早就不一条心了,也借机向陈胜要了三千人马说是去攻赵地。陈胜早就看陈余张耳两人不顺眼了,巴不得他们早走呢,于是给了他们三千人马。为了牵制陈余张耳两人,陈胜派武臣做大将带领这三千人,只封陈余张耳两人做了小小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