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说,我给你穿鞋又不是图你什么重礼。老头不理会张良,大笑着去了,健步如飞,那里像是七八十岁的老头子,张良暗暗称奇。五日天明之后张良依老头之言前去桥上相会,不想那老头已在桥上等候了。看到张良来了,怒道,跟长辈约会,你怎么还能晚来呢?
五日天明后在来吧。不容张良说话,老头便去了。又过了五日,张良天一亮便早早去了桥上,不想那老头又在桥上等候了,看到张良过来,怒道,你怎么又来晚了,太不尊重长辈了,再过五日来吧。说完又扬长而去。又过了五日,张良这次长心眼了,心说,我连着两次都比那老头晚到,今天我半夜就去,看还晚不晚。于是天还不亮张良就去了桥上,这次确实比老头来的早,因为老头还没来。张良便在桥上等着。不一会看见老头来了,老头看见张良已经在桥上等了,对张良说道,你本来就应该这样吗。说完从怀里拿出一本书
给张良,说,你拿回去好好看吧,这书你要看明白了,保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横天下。张良接过书一看,却是《太公兵法》。
这可不是一般的书,《太公兵法》是姜子牙所著,内含天文,地理,兵法,谋略,治政,治军,姜子牙平生所学尽含其中。张良可知道这书的价值,马上对着老头跪拜,问老头是何许人也,老头说我叫黄石公,你熟读此书,十年后发迹,十三年后可到济北城来见我,城下的那块黄石就是我了。
张良得了这本绝世好书,每天用心研读。在下邳避难时,张良还不忘行侠仗义。有一次,一个人犯了罪逃到下邳,本来是走投无路了,最后被张良所救,因而逃过一劫。这人从此对张良感恩戴德,推心置腹。这人不是别人,乃是项伯,几次救刘邦于水火的项伯。
张良也不会想到,他这一救,竟间接帮刘邦救出一个大汉江山来。
刘邦与张良相遇纯属偶然,张良也是去投靠秦嘉的,两人在路上相遇了,刘邦对张良之名早有耳闻,更知张良是有智之士。博浪沙刺秦一事,早以使张良名动天下。两人便在路上攀谈起来,结果一见如故,张良用《太公兵法》试探刘邦,没想到刘邦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马上理解。而张良又用这个《太公兵法》试探别人,别人都说听不懂。从此张良便在刘邦手下做了事,而刘邦对张良也是格外看重,以师礼相待。对于张良的做法很不能理解,刘邦本是去投靠秦嘉的,而张良也是去投靠秦嘉的,结果没走到地儿,张良就改投刘邦了,这事儿,呵呵,没法说。刘邦当时势力也不大,手下也就几千人而已,看来张良果有他的独到之处。
刘邦领着手下人和新进的张良来到了留城。此时的留城里只有东阳宁君在,东阳宁君好吃好喝的招待刘邦,他之所以对刘邦这么好是有原因的,司马仁都带着五万兵马打过来了,再不对你刘邦好点你能给我卖命吗?这时的司马仁已经攻破了相城,破城之后随即屠城,政府军也这么干啊。很快就会打到彭城了。
东阳宁君引军出战司马仁,命刘邦做后军后应。东阳宁君走到曹县,正好撞上司马仁的军队,两军相见分外眼红。秦军当先铺天盖地的冲杀过来,东阳宁君不能抵挡,死在了乱军之中。东阳宁君败了,刘邦的后军就更不值一提,马上被秦军冲散,刘邦也被困乱军当中,幸好周勃及时赶到,杀出一条血路救了刘邦,不然刘邦这次就该归为了。
刘邦兵败,最后只得继续退回留城,而大胜的秦军进入了砀郡。
东阳宁君死了,对于刘邦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他手下的兵马暂时都归刘邦所有了。而此时的章 邯驻军雍丘,意在攻击河北的赵国,暂时不会分兵增援司马仁。张良看出了这一点,他劝刘邦趁机夺了砀郡。
刘邦收拾了东阳宁君的残兵,得了万余人马,听从张良的建议,向着砀郡而来。司马仁刚刚大败东阳宁君的兴奋劲还没过去,听说刘邦又来了,马上带着手下五万人兵马前来迎战刘邦。刘邦兵少,不敢力敌,只能在砀山边上扎下营寨,见机行事。司马仁也在对面下寨,两军不时的来几次小辨模交锋。刘邦兵少,形势不容乐观。
不过砀山是什么地方,没有人比刘邦更熟悉,想当初丰泽西纵徒之后,茫砀二山就是刘邦的根据地。张良便让刘邦带着他在砀山上转了一圈,找到一个形势绝好的山谷,这个山谷两边皆似刀削斧劈的峭壁,只有一条小路通到谷内,谷口狭窄,只有五丈有余,张良对刘邦说,只要把秦军引到谷中,此仗就算胜了。
第二天张良让樊哙、周勃、曹参引兵埋伏在谷中,刘邦与夏侯婴前去秦军营前挑战。
司马仁见刘邦来挑战,马上领军出战,两军杀做一团,不多时,刘邦引军假意败走,向着砀山中逃去,司马仁在后追击。当司马仁领兵追到砀山山口时,也曾怀疑这是刘邦的诱敌之计,但就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本来逃走的夏侯婴又从山里杀了出来,两军又是一阵混战,不多时,夏侯婴又败走山中。这次司马仁没有再犹豫,直接带兵追着夏侯婴进了砀山中。夏侯婴与刘邦在前面跑,司马仁在后面追,不觉间路越走越窄,司马仁感觉中计,想要回兵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樊哙早就把来路的谷口给堵住了。想往前接着跑也不行了,因为前路也已经让刘邦的军队用乱石滚木堵了个严实。啥也别说,关门打狗,开始!早就埋伏在山上的刘邦军队用乱石滚木弓箭一起往秦军身上招呼。
司马仁想要冲出去,几次都被樊哙打了回来,只能老老实实的困在谷中。刘邦的军队在山上扔石头扔的累了,司马仁才能喘口气。夜里司马仁扮作小兵抄小路逃走,投奔章 邯去了,把五万秦军全都留给了刘邦。
第二天秦军一觉醒来发现主帅都跑了,那里还敢再战,纷纷投降了,刘邦倒收编了不少降卒。刘邦带得胜之军来到砀郡,砀郡官员没敢抵抗也全都投降了,刘邦得了砀郡。
这是张良在秦末战争中的首次处女秀,以刘邦手下一万残兵败将,胜司马仁五万兵马。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从此刘邦对张良更是看重了,简直言听计从。
刘邦打败司马仁,得了砀郡,解了秦嘉之危。他马上命人向彭城的秦嘉报喜,秦嘉听了也很高兴,但他却做了一件让刘邦不高兴的事。他只封刘邦做了一个小小的留城令,而把这次得到的大地盘砀郡封给了手下人董绁,这还不算,最让刘邦生气的是秦嘉竟然收取了刘邦收编的秦朝降卒(如此量小,你不败谁败)。
刘邦辛辛苦苦的打了一仗最后啥也没落着,与张良商量之后觉得跟着秦嘉这人混太没前途了,还是回沛县吧。于是刘邦又回了沛县,当初怎么来的现在还怎么回去,刘邦很生气,但有一件事情让刘邦很开心,那几十得了张良。刘邦知道,得张良一人胜过得千军万马。
刘邦回到沛县,在沛县驻守的萧何一见刘邦回来,激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也难怪,原来在刘邦带人前去投靠秦嘉时只留了少部分人驻守沛县,而他们沛县的老邻居雍齿听说刘邦走了,沛县又兵少,便不断的前来相攻,想要夺了沛县,让刘邦一直在外面流浪,幸好萧何也是有智之士才能保的沛县不失。刘邦一听,又是雍齿小人,气的直跺脚。
刘邦当初投靠秦嘉,本是想着大树之下好乘凉,顺便再借点兵夺回自己的丰邑,但不想秦嘉竟是如此小人。这颗歪脖子树不但乘不了凉,谁不定什么时候还要掉下一根树干把自己砸死。张良对刘邦说道,天下大树多的是,江东现在就有一颗好的大树,已经长的枝繁叶茂,不如去他那里试试。张良还让刘邦先言向这颗大树借兵收回丰邑,如果这颗大树答应,那说明这颗大树确实不错,不但能乘凉,还能遮风挡雨,如果他不答应,那就可以直接归入秦嘉之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