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白话侃史之楚汉风云 正文 第11章 项氏叔侄闪亮登场

这颗大树不是别人,真是我们的另一主角,在江东起兵的项梁项羽叔侄,我们把这叔侄俩放在一边的时间太长了,其实他们是和刘邦是同时起的兵,也是在陈胜起兵的第二个月。

关于项梁、项羽叔侄的事,现在却已是人人知晓,就好比说三国离不了诸葛亮,聊楚汉离不了项羽叔侄是一样的。咱先从项梁说起,项梁是下相人,生的仪表堂堂,是故楚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氏家族世世代代为楚将,是楚地的名门望族,当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伐楚,时值楚国内乱,已是日渐衰弱,项燕寡不敌众,后来兵败被困,无奈只得抽刀自刎了,楚国也随之灭亡。

最开始项梁住在下相,后来因杀人犯了法,才逃到了吴中会稽,吴中之人都知道项氏家族的名望,纷纷与项梁交往,项梁在吴中也是混的有头有脸。每当吴中有什么婚丧嫁娶的事都让项梁来主办,而项梁是个聪明人,他利用办婚丧嫁娶的机会用兵法支配众人做事,以此来发现人才。

下面我们就要说项梁的侄子项羽了。项羽,羽是他的字,项羽名叫项籍,古代人一般喊人时都叫别人的字,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就比如项羽,除了他的长辈能叫他项籍之外 ,别人都要叫他项羽,你要是也敢叫他项籍,他非得揍你一顿不可。平辈和外人一般都只叫项羽。

项羽身长八尺二,换成今天的度量,就是一米八四的高个子。项羽力大,力能扛鼎,绝对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虽然和叔叔项梁在吴中避难,但吴中的子弟没有人不怕他。做为一个外来人的项羽在别人的地盘上还能这么牛B,霸王之气已经初现。项梁没有儿子,项羽没有爸爸,两个人在一起亲若父子。

项羽小时候,项梁让他学读书写字,项羽不学。项梁有让他学剑,项羽又不学,项梁很生气,说,你这文不文武不武的将来怎么做大事。项羽说,学文没用,只要能够记个姓名就行了,学剑也只能打倒一个人,也没什么用,我要学就学真真正正的万人敌。

项梁说,嗨!你小子行啊。又拿出家传的兵法教授项羽。项羽自然是高兴,学了一段时间,知道了个大概又不学了。混什么都是个半桶水。

项羽力大,从小用武力征服了吴中子弟,使得人人怕他,后来他又用武力灭了秦国,这让项羽迷信武力可以征服一切,而从不喜欢文人谋士,这也是他为什么后来在楚汉战争时身边只有范增一个谋士的原因,虽然身边只有一个谋士,但项羽一般还从不用范增出的主意。

如果换到现代,要跟项羽安排工作的话,黑社会老大是最合适的,又能打,又讲义气。而刘邦只能做一个街头的小混混,平时到集贸市场上骗点吃喝。其实一琢磨他两人还是挺像的,只不过是级别高低问题。刘邦同志也不要气馁,级别是可以慢慢提高的。

要证明他们两人很像,还有一个证据。有一年秦始皇东巡,走到吴中会稽,项梁和项羽叔侄也跟着大众前去观看,项羽看见秦皇浩浩荡荡的队伍和天下无双的威仪,指着说道,彼可取而代之。项梁赶紧捂住他的嘴,被人听见可是要灭族的。还记不记得刘邦见到秦始皇马车时说的那句,大丈夫当如此。两人竟能说出如此的两句话,冥冥之中不得不让人相信他们的相遇、为敌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

项梁听过项羽这句,彼可取而代之,之后,知道项羽的气概不是一般的大,时刻准备着起兵反秦,这也是后来殷通一说要反,而项梁就毫不犹豫的反了的原因,因为他一直在准备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秦二世元年九月(公元前209年),陈胜起兵两个月的时候,各地百姓纷纷杀县令,斩郡守响应陈胜起义,江南也不例外,会稽郡守殷通坐不住了,他见各地均反,知道秦朝气数已尽,自己必须也得反,如果会稽有人比他先反,那他这个郡守马上就会被别人割了头颅祭天去了,殷通想通了,他必须要反。

因为项梁在吴中素有贤明,又是楚国名将世家之后,又兼懂得军事。殷通就把项梁找来商量这事儿,殷通不会想到,他不过是找项梁商量商量事儿,项梁竟然把他杀了。

殷通找来项梁,对项梁说,陈胜反秦,天下人无不响应,你对这事怎么看?

项梁说,这是天要亡秦啊,俗话说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你也应该起兵反秦。

殷通说,你是楚国名将之后,你要是能帮我,那咱大事就成了。

项梁说,我一个人不行,咱吴中有一个叫楚桓的人很有本事,要是有他加入,那才大事可成呢,只是他犯了法,亡命江湖去了。

殷通很高兴,他没想到项梁这么爽快的答应了他,问项梁,楚桓在那,赶紧找他来。

项梁说,楚桓跟我侄子项羽是好朋友,只有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殷通说,你侄子现在那呢?

项梁说,在家呢,我一会把他找来,你问他就行。

项梁找来项羽,告诉他如何如何行事。

两人又来到殷通家,殷通召项羽入到屋内。项羽进屋,项梁对项羽喊道,项籍还不动手,更待何时。项羽拔剑上前将殷通给杀了,可怜的殷通临死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项羽杀了殷通后,整个郡守府一片大乱,所有人一齐来擒项羽,项羽又一鼓作气,一人杀了上百人,杀的郡守府中人人趴在地上不敢动弹。项梁提着殷通的人头,佩戴郡守的绶带,命人召集吴中官吏豪绅,申明了自己要反秦。

项氏家族本就有威望,况且吴中子弟皆是受秦朝的苦,早就受够了,听说项梁反了,吴中之人纷纷前来相投从军,项梁从这些从军者中精挑细选了八千人,称作八千子弟兵。

项梁自己做了会稽郡守,封项羽做了副将,此时的项羽只有二十四岁。想做大将军不一定要从小兵做起,像项羽这样的人天生就会打仗,韩信也算一个,但历史上这样的人太少了。一般没做过小兵,直接做大将的基本上都归于赵括之流了。

除此之外,吴中的名流豪杰也都分配了相应的官职。有一个人野算是吴中名流,在附近几个县也算有点威望,却没有得到项梁的分配,丫心中很是不满,便直接找项梁理论。项梁说,有一次我让你置办一场丧事,你给我办的一团糟,你这人能力不行,所以我不能用你。那人听了之后灰溜溜的走了。

项氏世世代代为楚将,凭借这名门望族的号召力,全国各地前来投军的人络绎不绝,小鄙兵力就不说了,项梁起兵西进之时路过东阳。听所东阳县令陈婴手下有两万人,项梁便有意与陈婴和兵,共同伐秦。

陈婴是东阳县人,在县里颇有威望,为人重信守义,被人称作忠厚长者。陈胜吴广起义的浪潮席卷全国时,东阳县里有一些年轻人也效仿各地起义人士,杀了县令,聚集了几千人,准备反秦。队伍是拉起来了,但谁来当头呢?找来找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最后大家就想到了陈婴,因为陈婴在东阳县里才干威望都是最高的。

大伙找到陈婴,说,你来当头吧?陈婴坚决不干。当初刘邦被人推举当头的时候,刘邦也是说坚决不干,但刘邦是假意推辞,陈婴是真不想干。他不想干,几千人逼着他干,陈婴没办法,被迫当了这几千人的头头儿。陈婴是实在太有声望了,号召力不是一般的大,本来几千人的队伍,在陈婴当头之后很快就发展到了两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