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白话侃史之楚汉风云 正文 第24章 是鹿是马拉出来溜溜

项羽和章邯在巨鹿相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章邯经巨鹿之战大败之后就无心恋战,而经过一段时间休整的楚军元气已经恢复的差不多。项羽派手下将领与秦军打了几仗,几仗打下来全都是大胜。章邯手下所有秦军都被项羽打到了巨鹿城南棘原的弹丸之地。

章邯心中异常烦闷,无奈,他只能上书朝廷,请朝廷再派援兵,如果没有援兵,以秦军现在的士气,如果与楚军交战,战则必败。

章邯请援的书信到达咸阳之后,没有送到秦二世胡亥的手中,而是先被赵高截获了。赵高在朝中独揽大权,无法无天,但他只忌惮两个人,一个是丞相李斯,一个就是拥兵在外的章邯。

现在李斯已经死了。在三川郡守李由兵败之后,赵高便设计害死了李斯。李由是李斯的儿子,手握兵权,李由在时,赵高尚忌惮三分,李由一死,赵高就把毒手伸向了李斯。李斯已死,现在就只剩下章邯了。

章邯求援文书到达赵高手中,河北军败,天下形势全都写在书中,现在朝廷危在旦夕。按说赵高应该紧张才是啊,秦朝亡了,那里还有你赵高的立足之地?但赵高却是表现出了他无耻到与所有人想法都与众不同的地步。

赵高看到书信中的内容,不但不为朝廷忧心,反而高兴了起来。说道,章邯啊章邯,你总算落到我赵高的手中了。

随后赵高拿着章邯寄来的书信找到秦二世胡亥。说章邯出关都三年了,手握重兵四十余万,却不尽力平叛,反贼反而越来越多。前些日子又在巨鹿打了一个大败仗,损兵二十万人,这简直是有失为将职责。陛下你要不降旨问罪,朝廷威严何在?

脑残的秦二世听了赵高的话竟然信以为真,把所有兵败的责任一股脑的全推到章邯身上,降旨问责章邯。说,章邯领兵无方,但念在先前有功,尽力平叛方可以功抵过,不然休怪朕无情无义。

本就烦闷的章邯在接到秦二世的这道圣旨后心情坏的更是没法说。说,我章邯出关三年,尽心平叛,出生入死,毫无怨言。如今只不过才打了一场败仗,就差点落的个人头落地的下场,这叫什么事啊?

章邯营中的长史司马欣对章邯说道,皇帝久居深宫,搞不清楚关外形势,所以才对将军有所误会的。不如让我回咸阳,亲自面见皇帝,把关外诸事与他一一说明白,再让他派援兵过来,你看行吗?

章邯愁眉苦脸的说道,也只好如此了。

司马欣马上上路了,一路上辛辛苦苦。回到咸阳之后家都没回,直接进宫去见秦二世了。但走到宫门口时,看门的人对他说,没有赵高的允许,任何人不能见皇帝。司马欣郁闷,想我在关外统领兵马,决战沙场,没想到回到都城不但没有人列队欢迎,现在想见皇上还得让一个太监批准。气啊。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里是咸阳,不是作战的沙场,这要换做在关外,司马欣非要把赵高再腌一次不可。气归气,司马欣还是得先找到赵高,让赵高批准。

来到赵高的家,赵高一看司马欣回来了,他生怕秦二世知道关外实情,想着办法阻拦司马欣见秦二世,说什么现在皇帝公务繁忙,忙的一点点空都没有,你先回去吧,等皇帝有空了,我自会通知你。

司马欣很生气,他知道是赵高在搞鬼,但现在也不好发作,只能回家等赵高的消息了。司马欣在家等啊等,等啊等,赵高的消息却一直不到,司马欣只好厚着脸皮又去了赵高的家。

司马欣到了赵高家们口后,看门的不让他进,说赵高现在也忙着呢,忙的一点点空都没有,你先回去吧,等赵高闲下来的时候我通知你。司马欣崩溃,现在不但皇帝见不到,太监也见不到了。

司马欣无奈的回了家里,接着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司马欣每日都来赵高府上。看门的每次都说赵高忙,现在没空见你。司马欣从身上掏出几百块钱给了看门的,拿去喝酒吧,快与我禀报赵高,说我有急事要见他。看门的收了司马欣的钱,于是把实情告诉了司马欣,说,你走吧,赵高是不会见你的,他是在故意回避你。

司马欣怒火上冲,真想带兵把赵高家给踏平,但现在手下没兵,只能干生气,无奈又回了家。司马欣到家之后,他朝中的一个好朋友来到他家,对司马欣说道,你危险了你都不知道,当今皇帝昏庸无道,朝中诸事全由赵高代领,赵高忌惮章 邯威猛,唯恐章 邯不死,那里还会让你搬得救兵啊,你还是快走吧,走的慢了你就没命了。

司马欣大惊,马上收拾行装,当夜就逃离了咸阳。出了咸阳之后司马欣多了个心眼,心说赵高要是知道我跑了,肯定会来追杀。于是司马欣没有走大道,而是抄小路往河北去了。

司马欣猜的不错,赵高听说司马欣走后,马上派人追杀,如果让司马欣回到河北,见到章 邯,章 邯手握重兵,若是回师问罪,那他大祸可就不远了。

赵高派的人沿大道去追,一路追了几百里也没看到司马欣的人影。他怎会想到司马欣早抄小路走了。

赵高见逃了司马欣,便想到,司马欣是来搬救兵的,现在救兵没办到就走了,肯定有人跟他通风报信说我要害他。那会是谁报的信呢?反正赵高是猜不出来,因为现在朝中赵高大权在握,每个人见了他都是唯唯诺诺一个表现,从表面上看是看不出来的。于是乎,赵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来试探众人的心思。这个办法不仅让赵高臭名留千古,更是把秦二世推向了昏庸的极至,由此还引出了一句成语,指鹿为马。

秦二世久不上朝,赵高找到秦二世,对他说,我有一件宝物要献给陛下您,您明天上朝我给您带过去。

秦二世道,宝物?朕最喜欢宝物了,行,明天上朝。

于是久不临朝的秦二世破天荒的上了朝。第二天在朝堂上,秦二世问赵高,你给朕带来的什么宝物呢?

赵高说,臣最近得了一匹蜀中宝马要献给陛下。于是赵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宝马’牵了上来。‘宝马’牵上来之后,一时朝堂上一片哗然,这那里是一匹马,分明是一只鹿吗。

没错,赵高牵的确实是一只鹿,秦二世虽然昏庸,但鹿和马他还是能分的清的。对赵高说道,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说,这哪里是鹿啊陛下,这就是一匹蜀中宝马。难道是陛下整日为国操劳,眼神不好使了?

秦二世依然说是鹿。赵高说,咱俩也别争了,是鹿是马,朝堂上这么多人呢,咱让大臣们都看看,这到底是鹿还是马。

秦二世说,行,就让大臣们都看看它到底是鹿还马。秦二世很是得意,他铁定认为赵高这次看错了。

朝堂上大臣们唧呀一片,有说是鹿的有说是马的。但不管他们说是鹿还是马,他们心中都跟明镜似的。说是马的肯定是顺着赵高的意愿说的,说鹿的肯定是跟赵高对着干的。赵高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试探大臣们对他的看法。

朝堂上有说是鹿,有说是马,双方相争不下。赵高来了手更绝的。他道,认为这是鹿的站左边,认为是马的站右边。赵高心想,丫的,这回非得把跟我对着干的人全揪出来。

而朝堂上的秦二世这会也傻了,这明明是一只鹿,怎么大部分人都站到了马的那一边呢?难道我眼神真不好使了。

赵高问秦二世,陛下现在看出是鹿是马了吗?

秦二世揉了揉眼睛,说,这么多人都说是马,那就应该是马了。朕还真得回去让太医诊治一下眼睛了。

赵高借此方法验明了朝中大臣对自己平素行事的看法,说是马的人最后全都胜了官,说是鹿的人赵高全都开除了公职。回家种田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