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取士,非同小可。
皇朝派下两位主考官,同时也是稷下宫的两位祭酒,文祭酒礼部尚书冯昌,武祭酒兵部尚书铁应。文祭酒在一众士子中取文才,武祭酒在士子中取武才,双管齐下。
贡院的第三重龙门,称之为真龙门,龙门之内便是各位考官审阅答卷的地方,每一届举人,贡生都在这里诞生,就算是殿试三甲的考卷也在这里产出,然后送进皇宫,交由武皇排定名次。
两位主考官,身穿朝服,分左右正襟危坐,等待各方考官将推荐的卷子送上来,排定举人名次,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到第十名称之为亚元,往后通称孝廉,然后张榜公布,派送礼帖。
“各生员考卷可曾查阅完毕?”
天武皇朝六部以礼部为首,所以冯昌居左首,铁应居右首,由冯昌开口询问提调官员。
“回禀尚书大人,四方考卷已经全部查阅完毕,正在门外等待尚书大人提阅。”
乡试两主考,四位同考,一位提调,另外阅卷官员无数。
“呈上来。”
冯昌一声令下,早已等候在门外的四位同考,一道将中举士子的答卷送了进来。
每一届的乡试考生无数,中举之人也不再少数,四位考官便可以决定中举的试卷,只有四位考官一致认为能够争夺前十名的答卷,才会呈给乡试主考官,等待主考官决断。
“见过两位尚书大人,这便是下官等人一致认为,能够角逐前十的答卷,其中三位生员的答卷相当出色,下官等人一致认为能够角逐第一名解元的头衔,还请两位尚书大人定夺。”
四位同考是礼部的左右侍郎和兵部左右侍郎,提调是礼部左侍郎,都是朝堂三品堂官,冯昌和铁应两位尚书虽然能够决定举人的名次,却也不得不考虑几位同考的意见,如无意外,这解元便在几位同考举荐的三人中产生。
按照往年的惯例,解元都是最后面诞生的,提调将同考举荐的三位能够角逐第一的生员答卷封存在一边,两位主考一起查阅能够角逐前十的考卷,却也不在少数,足有二三十位生员。
“这一位士子,取文贬武,虽有可取之处,却是有失偏颇,中举尚可,但若是角逐前十的亚元,却有所不足,定为孝廉,可有异议?”
冯昌取出一位生员的答卷,细细的读了起来,却不由皱起眉头,但就文理这篇答卷堪称完美,但贬低行伍却有些过分了,文人读起来痛快了,武者心里却憋屈。
这种考卷若是被喋血疆场的武将看见,非得抽出刀剑,把这位生员当场斩于马下,定是自己礼部官员查阅的考卷,心中不由暗自恼怒,他们这分明是无事生非,想借机打压武将。
铁应将生员的考卷接了过去,两眼立马一瞪,胡子往两边一翘,他是行伍出身,此刻虽然身处文臣的阵营,却也见不得有人如此贬低武将,不由怕案而起,怒从中来。
“黄口小儿,不知国事,却妄谈误国,这样的雏放他入朝堂定是一个祸害,害人害己,误己误国,冯大人,这样的考卷定为中举,是不是欠妥当一些,落榜是不是更为合适一些。”
冯昌想将这生员的考卷定为中举,其实还是看在自己礼部官员投递上来的答卷的份上,不想抹了下属的颜面,可是铁应是个行伍出身,说话直来直往,是出名的铁面无私,自然没有这样的顾忌。
“既然,铁大人如此认为,那便定为落卷吧,几位同考可有异议?”
几位同考和提调见铁应发怒,生怕铁应追究是谁将这样的考卷递上去的,哪里还敢有异议。
“下官,无异议。”
整整一个时辰的时间,两位主考,四位同考和一位提调反复查阅,同考投递上来的二三十位生员的答卷。权衡再三之后,终于将名次定下来,其中七位确定前十,十五位定为孝廉,另外四位定为落卷。
其中前七位的前后名次,还得等查阅了另外三位生员的考卷之后在做定夺,一个时辰的时间,也将七人累的够呛,休息了一炷香的时间才缓过劲来,打起精神查阅另外三位生员的考卷。
提调将封存好的九份答卷取出,摊在地上,一起查阅对比,取出这举人中的第一名。
“不错,不错。”
冯昌微微颔首起来,几位同考在小节上做点手脚,但是大义上还是明白的,这三位生员当是一众生员中的翘楚,比余下的一众士子,不论在学识见地还是眼光远见都比一般士子高上一线。
论文,论武。
这乡试中的头两场答卷,虽都是阐述先贤主张,却也说出来自己的主张,答出了新意,三位生员各有千秋,一众考官一致认为不分胜负,打了一个平手,将决定名次的机会给到第三场答卷。
文武。
文武分道扬镳,三人所答截然不同,其中一位士子取文,答卷温文尔雅,阅读之人如沐春风,文理头头是道,几乎写到众人心坎上去了;对武事也略有涉猎却点到即止,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当是从文士子中的头名。
另外一位士子从武,答卷大开大合,金戈铁马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如同亲临疆场一般,一壶浊酒入喉,说不出的酣畅淋漓,说不出的英雄豪迈,恨不能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武不问文事,却一点都没有沾上文边,这样的答卷完全可以问鼎从武士子中的头名。
第三位便是天南的答卷,一首《君不见》令众人大位赞叹,“君不见男儿吴钩战疆场,身埋黄土亦不休;君不见铁蹄铮铮响破天,黑云压城死不退……”已经将文治武功上升到一种精神上的境界。
战死疆场亦不休,战死疆场亦不退,与家国同在,与山河同在,忠魂不死,战意不屈!
狭路相逢勇者胜,死亦无憾!
“好,好,好。”
冯昌连续叫了三个好字,一位从武士子的答卷,居然将一位主和的文臣,六部的中排在首位的礼部尚书冯昌征服,要知道礼部尚书在朝中的地位可是首屈一指,很有可能再进一步,位及三公,令他拍案叫好,其中的难度不可谓不大。
“好一个不休,好一个不退,好一个不死,好一个不屈。好一个蛮荒侯,好一个奉国公,我服了。”
冯昌老泪纵横,心中感慨万千,心胸大开,眼界更上一重楼。
虽然贵为礼部尚书,但他心中一直为不能位及三公而介怀,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他为何不能位及三公了,他执着于文,却没有勘破文,只逗留在文武争斗的这一个境界。
他一直以为蛮荒侯是因为战死疆场,才能够得以在死后封公,万万没有想到,蛮荒侯的境界,已经超出了他的眼界。
兵家的至高境界是上善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蛮荒侯在最后一刻做到了,可惜他走了,如若不然蛮荒侯所到之处,何人敢与之匹敌。
当然皇朝也有不少这样的人,文有三公,武有穆公还有那一位杀神后裔,杀人不眨眼的白杀大将军。
而白杀大将军,也恰恰是因为他的上书阻挠,连个侯爵都没有,更别说公爵,他心中有愧。
“冯大人,这解元是否可以定下了。”
天南的文虽好,但是铁应和其他几位考官却没有和冯昌一样感慨万千,冯昌大感意外,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很多东西看似高深其实平淡,很多东西看似高深其实平淡,只因每一个人的境遇和境界不一样。
“众位大人以为呢?”
“依下官之见,取文士子颇有上古圣贤的风雅,当是解元。”
首先答话的是礼部左侍郎张让。
“张侍郎的见地,下官不敢苟同,取文士子的文章虽好,却又怎比得上这位从武的士子,金戈铁马酣畅淋漓。”
举贤不避亲,兵部左侍郎常达,当然推荐另一位从武的士子。
四位同考和一位提调纷纷出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却没有一人和冯昌的看法一样,冯昌不由气恼。
“铁尚书以为呢?”
“恩,这位从武的士子很对我的胃口,若是让我选,我便选这士子成为解元,冯大人以为呢?”
文士子和武士子打成三比三平。
“唉。”
冯昌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几位大人,武皇急等着,举人的名单,现在可有定论?”
就在冯昌为难的时候耳边传来了白杀的声音,只见白杀含笑出现在门口,见冯昌气质大变,不由拱手向其道喜。
“恭喜,冯大人。”
“原来是白杀大将军。”
往常只有白杀恭迎冯昌的份,这一次却是大出众人意料之外,冯昌破天荒的从座位上走到门口,将白杀迎进大殿。
“冯大人,下官岂敢有劳冯大人大驾。”
“老夫愧对将军啊。”
“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冯大人又何须介怀。”
白杀大将军却是不以为意,显得很是坦然,倒让冯昌更加羞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