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天虫 §第二章 桑之家族

要说蚕为什么总喜欢吃桑叶,那只有天晓得了,反正,自古以来,蚕就是吃桑叶的,它的食性从来没有改变过,不像我们人类,整天朝三暮四的,总想尝新鲜玩艺儿。

动物的食性由遗传所决定,并不是随便可以改变的,一般分为三种:杂食性、寡食性和单食性。人类就属于杂食性动物,什么都爱吃;蚕是寡食性的,就是喜欢吃一种东西为主,没办法的时候,有少量的几样东西也能将就维生;单食性的动物就是只吃一种食物,别的什么也不吃,如大熊猫只吃箭竹,连其它种类的竹子都不吃。

马戏团里的大熊猫吃蛋糕,那是人工驯化的结果,但像蚕这样的低等动物驯化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应该这么说,会吐丝的动物还有很多,也不一定非得吃桑叶,比如说蜘蛛,但吐出的丝真正能用于织造美丽绸缎的,只有吃桑叶的蚕。如果硬要让蚕吃别的东西,或许也能找出几样,但能维持它的生命就不错了,绝吐不出好丝来,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所以,如果想生产丝绸就得养蚕,想养蚕就得种桑树,亘古不变。

科学家也在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什么的,想办法更好地利用蜘蛛的丝,或者让蚕吃别的东西也能吐出好丝来。那是后话,但愿能成。

一专与多能

先说说自然状态下的桑树吧!

桑树是多年生落叶性乔木或灌木,野生状态下可以长得很高大,寿命也很长。西藏林芝就有一株需数人合抱的千年桑树王。桑树的适应性很强,对气候和土质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所以,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由于长期以来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生长,桑树已经分化出很多不同的系统。如原产于我国的“白桑”,学名morus alba l;原产于美国的“赤桑”,学名morus rubra l;原产于欧洲的“黑桑”,学名morus nigra l,等等。不同系统的桑树在叶形、果形和生活习性上都有不同的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还是桑树,蚕都乐意接受。

因为养蚕的需要,人们总希望桑树能长出又多又好的桑叶,所以,经过长期刻意的选择和培育,每个系统中又形成了很多品种,使桑树也变成了一个很大的家族。

很多动、植物都有这样的现象,分类学上属于同一个种,下面还会有很多系统。就像我们人类,分类学上是同一个种,但还有白种人、黄种人、棕种人、黑种人,每一个人种中还有很多民族,相当于一般动、植中的品种。这是同一个道理。

我们中国人通常所见的桑树,一般都是原产于我国的白桑系品种。实践证明,白桑系桑树最适合养蚕,蚕茧的丝质最好,丝量最多,当然效益也就最好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蚕丝业发源于我国也是最合乎情理的。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人工培育,仅我国的桑品种就不下数百个,名字都很好听,如“桐乡青”、“荷叶白”什么的,现在,育种家们还在不断地培育出新的桑品种来。

桑叶的形状很漂亮,依系统和品种的不同,有心形的,也有像手掌一样的裂叶,边缘都带有锯齿,大的桑叶可以长到蒲扇那么大。

健康的桑叶是绿油油的,依老嫩的不同,从黄绿到墨绿都有,表面还有油亮的光泽,一看就知道蚕肯定爱吃。根据蚕的各个生长期的需要,养蚕人会为它们采不同嫩度的桑叶,判断的依据就是桑叶的颜色和生长位置。

桑树的花和果也很有意思。它的花很小,只有粟米粒大小,好多花整齐地排列在一根长柄上,组成一个小麦穗似的东西。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整一个“麦穗”是一朵花,其实它是由许多花组成的一个花序,我们称之为“葇荑花序”。

桑花还分雌雄,有的树上只长雌花,有的树上只长雄花,有的树上雌雄花都有,就是不会雌雄同花,所以,桑花授粉就只能靠风来代劳了。

植物花的授粉方式也很多,雌雄同花的可以自花授粉,也可以异花授粉,雌雄不同花的则只能异花授粉了,这就需要别的媒介来帮忙。像桑花要靠风的帮助,就叫“风媒花”,这种花往往轻盈、细小,以利于在风中飞扬。如果靠昆虫来授粉的,当然就叫“虫媒花”啦,这种花往往开得很鲜艳,还有花蜜,这样才能吸引昆虫在花间飞舞,为它们做义务“媒婆”。

桑树的果子被称作“桑椹”,一般是紫黑色的,依品种不同也有红色,甚至白色的。这是一种浆果,很甜,所以小鸟儿很爱吃。小鸟吃了桑椹以后,里面的桑籽是不会被消化的,于是,通过它们的粪便,桑籽被带到其它地方,这也算是植物传播的一个高招啦。

在汉字中,只为一个用途而造一个字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个“椹”字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意思只表示桑的果子。所以,“桑椹”一词中的“桑”字其实是现代人的画蛇添足,不过,更要紧的是别把这个“椹”字乱用它处噢!

不光小鸟爱吃,其实男女老少也都爱吃,但是吃了以后有个问题,就是嘴唇会被染成黑紫色,不太雅观,要过几小时才会褪尽。所以,育种家们在培育专门用于鲜食桑椹的“果桑”品种时,往往选用红色或白色桑椹的品种做育种材料,这样,嘴唇就不会被染黑了。

对人类来说,桑树的第一要务当然是为养蚕服务,所以,自古以来,有关桑树的栽培技术都是围绕养蚕而展开的。

前面已经说过,自然生长的桑树其实都是很高大的,所以,远古的养蚕人都要爬上高高的树干才能采到桑叶,很不方便。经过千百年的技术改良,现在已经有一套完善的修剪技术可以使桑树长得很低矮,只要站在地上就能轻松地采到树上的每一片叶子。

现在的科技人员更了不得,通过品种改良和采用配套的修剪技术,已经可以任意控制桑树的高度,所以,你在养蚕专用桑园里可以看到不同高度的桑树,甚至是无主干的,就像桑枝直接从土里长出来似的。

为了满足养蚕的需要,桑树每年都要被大量采叶,还要被修剪多次,所以专门用于养蚕的桑树消耗很大,寿命也会大打折扣,一般长到20年就有点老态隆钟了,当然,这与施肥管理等工作也大有关系。

还有一个情况恐怕多数人都不会注意。专门用于养蚕的品种优良的桑树其实都不是直接从桑种子生长而来的,而是通过嫁接、扦插等所谓的“无性繁殖”方式成长起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前面曾经提到,桑树的花是雌雄不同体的,要依靠风来完成授粉,而风会把什么品种的花粉带过来只有天知道,所以,桑种子的遗传基因是非常杂的。

所谓“无性繁殖”,就是不通过雌雄两性的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体细胞繁殖而成的技术。无性繁殖的好处是它的后代不会受雌雄两性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完全与母体一样。

其实,无性繁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用得非常普遍,多数的果树都这么做。现在喊得挺响的所谓“克隆技术”其实就是无性繁殖,并不是什么玄乎的玩艺儿,只不过因为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们的体细胞无性繁殖不太容易成功罢了。

为了保证品种的纯正,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用母体的体细胞来无性繁殖,嫁接和扦插就是最常见的办法,为确保成活率,用得最多的就是嫁接法。

所谓嫁接,就是先用桑籽播种,长出普通的桑苗来,这种苗被叫做“实生苗”,然后,把优良品种的桑芽接到实生苗的枝干上,等成活以后,这株苗的根还是原来的根,但新长出的枝叶则完全是新品种的了。

嫁接有很多种方法,如袋接、劈接、搭接、抱娘接等不少名堂,甚至可以在一棵树上嫁接很多不同的品种,都是老百姓从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但原理都一样。

桑树的专业用途是用来养蚕的,但它为人类所作的实际贡献还要大得多。

桑椹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在蚕业生产中,桑椹不过是副产品,为了让桑树尽可能多长叶少结果,科学家们培育的大部分桑品种已经很少有桑椹了,而桑叶产量却在成倍地增加。

然而,这几年情况有点变化。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总想找点奇异新果尝尝,于是,桑椹的食用价值被挖掘出来。科学家们又赶紧培育专门产果的桑树品种,简称“果桑”,为了改善桑椹的口感,又用一种叫“多倍体”的技术,培育出又大又甜,还无籽的桑椹新品种,这样,吃起来就“味道好极了!”

真是风水轮流转哪!可见,做什么事都应该思路开阔一点,没必要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死心。换个角度想想,也许就柳暗花明了。现在,蚕丝业不太景气,是不是换个法子让桑树继续为人类服务呢?大概这样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吧。

桑椹的营养价值其实很高,鲜食是最妙的,但鲜食的最大问题是贮藏和运输比较困难,这样,不是产地的人们就不太有口福了,而且,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也会大打折扣,所以,现在又开发出桑椹的果汁、果酱和酿酒等多种用途。对你来说,桑椹的吸引力一定比桑叶更大吧!

桑叶除了用于养蚕,还是一味不错的中药呢,中药名就叫“冬桑叶”。将深秋初霜后快要落下的枯桑叶采收来,除去杂质,晒干就可以用了。

再向你介绍两个桑叶的用途,也许你会更感兴趣一些。

一个是用桑叶做菜。摘桑枝上的新芽,在沸水中捞一下,然后切碎,拿来炒蛋。我保证其味道比香椿炒蛋强多了。不过,我警告你千万不要随便去摘养蚕人家的桑芽啊。

另一个是做桑茶。把桑叶洗净,烘干,稍捻碎,配上一定比例的茶叶,桑茶就做好了,简单吗?桑茶不但口感好,香味独特,据说,还有保健作用呢,可以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等。不错吧!

桑树的用途还有很多,“神采篇”中将专辟“桑树全身宝”来为你作系统介绍。

当然不错啦!你想,蚕宝宝那么爱吃,又能让它吐出那么多蛋白质丝的桑叶,无论是营养还是味道,都应该是不差的。

显赫的表亲

说桑树的表亲们显赫,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甚至还不知道这些赫赫有名的植物竟然都是桑树的表亲。

不用扯得太远,只要看看分类学上被归为“桑科”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如榕树、箭毒木、橡胶、菠萝蜜(木菠萝)、面包树、菩提树、构树、柘树、无花果等等,这些树有的你很熟悉,有的可能只闻其名不识其形。不管怎么说,这些成员都已经功勋卓著,名声远扬了。这里面有佛祖的象征,有水果之王,有死亡之木,还有热带经济支柱等等,是不是五花八门,三教九流啊?

不过,这个家族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汁液多多。随便在树身上划一道,或者摘下一片叶子,都会流出像牛奶一样粘稠而洁白的汁液来。

当然,“逆定律”并不成立,不要以为能流出牛奶一样汁液的植物,就一定是桑科植物。

有我国“热带经济支柱”之称的橡胶,它的价值就是它的树汁。我们从橡胶树上采集树胶,过滤、凝固后就是天然橡胶了。

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是典型的热带植物,但环境适应性很强。

最早发现橡胶的是哥伦布。他在发现新大陆的航海途中,在达希岛看到当地土著玛雅人正进行传统的体育活动——争抢一种一拍就能跳起来的球。他感到很稀奇,经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这种充满弹性的球是用一种树上流出来的胶汁制成的,当地人称之为“流泪树”。返航时,哥伦布带回了一颗这种会流泪的橡胶树种,献给了支持他航海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

我国的橡胶是在1904年才引进的,但一直没有形成橡胶产业,原因是按橡胶的生活习性,必须种植是赤道南或北15度以内才可能正常生长、产胶,而我国除了西沙和南沙,都位于北纬15度以北,是国际橡胶界公认的植胶禁区。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号召自力更生,要发展自己的橡胶产业。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终于突破禁区,创造出一整套适合我国特点的橡胶栽培技术,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植胶成功,形成了以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为主的两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现在,我国已跻身世界天然橡胶大国的行列,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世界植胶国中分别居第4位和第5位。西双版纳的单位面积产量不仅大大超过了植胶条件优越的东南亚各国,而且还超过了号称“世界胶王”的科特迪瓦,居世界领先地位。

橡胶栽培的成功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所以,在此要多说几句。

还有一种以汁液闻名于世的桑科植物就是箭毒木。世界上有毒的植物在千种以上,但公认最毒的就数箭毒木,因此,给了它“死亡之木”的称号。

箭毒木在傣语中叫“戈贡”,相传最早发现箭毒木的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西双版纳的傣族猎人。他在一次狩猎时被一只狗熊紧逼着爬上一棵大树,而狗熊也跟着爬上树来。猎人折断一根枝杈刺向狗熊的嘴里。结果奇迹发生了,狗熊立刻毙了命。从那以后,傣族猎人在狩猎前,常把箭毒木的汁液涂在箭头上,制成毒箭来对抗猛兽的侵害,凡被猎人射中的野兽,只能走上三五步就会倒毙。

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军入侵马来群岛,当地土人奋起反抗,他们用一种箭头蘸过植物乳汁的箭抵御英军,英军中箭即亡,死伤惨重,以致闻箭丧胆,还不知是怎么死的。其实,土人箭上蘸的就是箭毒木的汁液。

武侠小说中经常见到的“见血封喉”,指的就是这种树或它的毒汁,只不过这个名字听起来更多了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

菩提树已经成为佛教中的“圣树”和佛祖的象征,因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悟道而成名。其实,它原本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桑科,榕属,是产自印度的毕钵罗树。菩提,梵语bodbi,即觉、智、知的意思,泛泛地说,就是断绝世间烦恼而集成智慧。因此,菩提树亦有“觉树”、“思维树”之美称,久而久之,它的原名便不为人所知了。

中国人得以领略菩提树的丰姿,大约在公元502年的梁武帝时代,印度僧人智药三藏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制止寺(今光孝寺)。从此以后,菩提树在许多中国寺院扎下了根,它魁伟的树干、扶疏的枝叶、浑圆的树冠,更因为它的象征意义而深受中国僧人的喜爱。

唐朝初年,关于菩提树有段寓意深刻的佳话。

说的是禅宗五祖弘忍在湖北东山寺传法,想从弟子的开悟诗中选拔接班人,他在菩提树下设坛开考,最先响应的是他的上首弟子神秀,他写的禅诗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诗的意境已经相当不错了。这时,恰巧在寺院里打杂的慧能对这首诗不以为然,脱口吟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大师拍案叫绝。这首诗表明了心即是佛,一切法空的大悟境界,资历极浅的慧能因此而得五祖衣钵相授。

因恐同门不服,加害其身,五祖让慧能南逃,隐于一打猎队中。一天,他去光孝寺,刚好印宗法师在讲解《涅槃经》。一阵清风吹来,佛阁顶上的旗幡随风飘动,印宗法师便向众僧发问:“这是什么在动?”一僧曰:“此乃幡动”。另一僧谓:“此乃风动”。慧能走上前去插话道:“此乃心动”。此话一出,满座骇然,印宗法师随即走下坛来,纳头便拜慧能为师,并在菩提树下为慧能削发受戒。第二年慧能即到韶关宝林寺创立了禅宗南派。一跃成为禅宗六祖。

稍微扯开一点。与菩提树意义截然对立,在血缘关系上并列于桑科的,是有着“毒品大哥大”之称的大麻。

大麻原产于我国,适应性很强,在大部分温带和热带地区都能生长,现已遍及全球,是一种强韧、耐寒的一年生雌雄异株草本植物。大麻自古就是很有用的经济作物,可用于造纸、纺织、制绳、建材、燃油、油漆、食物油等等。

其实,多数大麻并没有任何有毒成分,使它享有“毒品大哥大”恶名的是一种较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变种。这种大麻的花、叶、种子及茎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四氢大麻酚是对神经系统起作用的主要成份,它的含量越高,烈性成分越强,毒品的劲头就越大。

之所以把大麻称为“毒品大哥大”,是因为它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吸食最方便、最廉价、最普及的毒品,在毒品家族中长期拥有多项纪录:吸食人数最多,1.412亿人;种植面积最大,估计为180万公顷;年产量最高,可达50万吨;收缴量也最大,保持在2500吨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联合国禁毒署1998年公布的数字,近年来又有明显上升趋势。

在人们印象中,大麻总是与罪恶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不客观也是不公正的。早在几千年前大麻就已被人类所利用。我国先秦时期的医书中已有关于大麻性味和功效的记载,欧洲民间也将大麻作为止痛剂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直到公元1937年,美国由于外来移民问题及政治、经济上的考虑,才全面禁用大麻,世界各国也随后陆续将大麻列为毒品禁止使用。

近30年来,一些医学研究者基于对生命的关怀,又开始着力研究大麻的医疗功效,尤其自从癌症和艾滋病盛行之后,大麻的医疗功效更是受到许多患者的肯定。现在我们常用的止痛片及防晕、止吐一类药物中,就含有大麻成分。此外,动物实验还证实:大麻酚对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以及冠心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世界各地已有许多民间团体努力试图使吸食大麻合法化,当然,我们绝不鼓励非法使用大麻。

再回过来看看蚕儿比较感兴趣一点的,无花果是其中之一。

无花果是一种大家熟知的桑科植物,也是人类最早栽培的果树树种之一,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栽培历史。它原产阿拉伯南部,后传入叙利亚、土耳其等地,大约在唐代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至今也有1300余年。

古罗马时代有一株神圣的无花果树,因为它曾庇护过罗马创立者罗募路斯王子,躲过了凶残的妖婆和啄木鸟的追赶,这株无花果后来被命名为“守护之神”。在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古老传说中,无花果被称为“圣果”,作祭祀用果品。

除东北、西藏和青海外,我国其它各省均有无花果分布。虽然分布面广,栽培历史久远,但到目前为至它还是国内栽培面积最小的果树种类之一,只相当于苹果栽培面积的1/1220,柑桔栽培面积的1/420。

随着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正在越来越被重视和开发,无花果已被列入第三代水果的范畴,有望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第一保健水果。

还有一种颇受人们喜爱的典型的桑科植物是榕树。原产于我国南方的常绿乔木“正榕”,会大量生长气生根,气生根落地形成支柱根,能不断扩大树冠,开疆辟土,历经岁月而成“一木成林”的壮观奇景。民间认为,榕树叶有避邪功效,诸神皆爱,是我国南方百姓膜拜的主要神树。

怎么样,你对桑树的表亲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吧?除了它们出色而独特的个性外,这些表亲中,并不乏在蚕饿急了的时候,能对付啃几口的,如前面谈到的无花果,还有构树、柘树的叶子等等,不过,蚕肯定不会迷恋于它们,它的最爱永远是桑叶。有机会的话,你不妨一试。